Aurora Rutilans的旋律响彻寰宇,悲剧拉开序幕。
猩红蜓的广域复眼经过军用级的增强植入改造之后,能在数百个独立视窗间无缝切换。
脉冲星不断地发出电磁信号的规律电波、星际各类残骸碎片组成的尘埃之间摩擦撞击……这些都是超级战争AI “深渊之眼”日常捕捉到,组成了下士霍夫曼服役生涯日复一日的宇宙白噪音。
在虫族的认知里,低于伽马频段的信号几乎等同于史前遗迹。
无线电波属于只存在于博物馆和考古学论文里的玩意儿,脆弱并且缓慢、极易被干扰和拦截。
警告:检测到持续性强指向性窄带信号。
频率:20.009 MHz。
信号源强度:微弱(L3级)。
来源方位:猎户臂内侧,垂直于银盘面的近地轨道散逸层。
重复性:高。
霍夫曼的第一反应是设备故障,但在监控屏幕上代表异常的脉冲光点固执地闪烁着,异常刺眼。
覆盖着黑色甲壳的虫肢在全息控制台上调取了原始波形数据,开始梳理信号捕获时间轴。
咔哒声泄露了烦躁,功勋点缺口如同磁吸手铐将他禁锢在这逼仄隔间,猎杀异兽才是唯一晋升通道。
原始的电磁波被层层剥离、放大,启动δ波过滤器剔除背景辐射的干扰,未识别编码模式被解码矩阵解析出来的,并非虫族已知的任何一种加密或明文通讯协议。
“霍夫曼?汇报情况。”频道里传来分队长的指令。
显然,L3级低频警报也同样触发了他那边的提示,但优先级并不高。
一段破碎失真却又带着奇异韵律在神经接驳器里震颤,狠狠撞进他的听觉中枢。
古老悠扬的旋律裹挟着某种超越时空的悲悯,穿透了深渊之眼的三重抗干扰屏障,捅穿了虫族引以为傲的科技壁垒。
“你最好祈祷这是异兽的新型精神污染波···”公共频道里分队长话音戛然而止。
检测到未授权信号解析,主屏幕骤然漆黑,金色瞳孔纹章在虚空睁开。
为战争而生的超级AI,首次在非战斗状态下触发了仅次于领主兽来袭的Gamma级警报。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错将虫族舰队掠过柯伊伯带边缘时散逸的、混杂着异兽腥气的能量波动,误认作友好的序曲。*1
带着一丝可悲的希冀,他们开始向虚空深处持续播撒文明的种子。
地球的精确坐标、引以为傲的科技图谱、乃至引颈待戮般的生物数据库。
沉浸在“宇宙邻居”的幻觉里,源源不断地发射着自我解剖的报告,天真地构架友谊的桥梁。
满载着脆弱善意的信号,穿越星海,最终落入了以冷酷高效著称的战争机器手中。
蒙昧的蔚蓝星球,与那些被虫族军团轻易撕碎、剖取星能核与变色鳞膜做成“艺术品”的异兽毫无区别,不过是宇宙资源图谱上又一个等待被高效开采的矿脉坐标。
低等文明,只配成为滋养虫族的血肉矿渣。
政客们永远光鲜的袍服下,浸透的他族之血。
地球的防御?那不过是行星环港前一道微不足道的入关闸口,连发出警报都显得奢侈。
碳基生物的世界,注定将被犁地式地搜索、拆解、掠夺,其文明将在辐射酸雨中腐烂,最终沦为资源报告上的一行数据,充斥着“清除潜在威胁”、“优化宇宙生态”等冰冷的词汇,肮脏的掠夺被粉饰为“必要的资源整合”。
跃迁引擎的余烬在虚空中灼烧出狰狞的兽形轮廓,裹挟着活的灾难异兽潮汐。
无眼巨兽如同从噩梦中爬出的实体,在太阳系的边缘撕开不规则的兽洞。
降维打击,在人类反应过来之前,已如死神的镰刀般挥落。
亿万生灵在窒息与血肉溶解的痛苦中,成建制地化为焦炭。*2
权力核心的蛆虫,选择性忽视部分真相寡头们,第一时间启动“方舟计划”。
披着“延续文明火种”的华美外衣,垄断知识,制造愚昧,确保地表的残民永远是被圈养的、可供驱使的耗材。
亲手熄灭了人性最后的光辉。
深渊之眼核心数据库解密片段·军部档案编号γ-114514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官方档案的记载中,短暂到近乎可笑的的停火协议和后续基于“人道”交还25岁以下的人族战俘,曾是被虫族世界高调宣扬,称颂吹捧的德政。
而25岁以上···战斗经验丰富和有军衔的中级以上将领如同人间蒸发,没有一个名字出现在遣返名单上。
在深渊之眼的资源回收日志里,化作了生物反应炉的能量读数,融为垃圾填埋场里无法辨认的有机质残渣。
将军百战死,壮士···无归。
没有审判,没有记录,没有坟墓。
真正经历过战火淬炼、掌握着敌方战术弱点和己方抗争历史的战争见证者,潜在风险因子被抹去,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矿星编号】Sol-3
【残余价值】大气层氮氧回收率32%
【文明评级】已注销
位于医疗舰的核心区域,整齐码放着数以万计的原始基因样本在液氮中静默。
碳基生物的组织结构,并不适合超长距离的星际航行。
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交织叠加,非战斗减员如同跗骨之蛆,啃噬着远征的根基。
无可逆转的畸变,细胞异常增殖···比血肉之躯更先一步崩溃的,是意志。
茫茫星海,真的存在一颗和地球高度类似,能承载人类文明火种、允诺“未来”二字的应许之地吗?
超过人体承受阈值剂量的次级中子辐射,既是毁灭血肉的镰刀,却也阴差阳错地成为意识升维的催化剂。
在外太空铷(Rb)原子气体和钠(Na)原子气体,绝对零度以上十亿分之几度的共同作用下,宏观数量的玻色子会“凝聚”到同一个最低的量子基态,不再表现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一个单一的量子态。*3
三重相变触发毁灭性提纯,意识体波动性覆盖半径1公里,弱意识体被能级“压碎”,弱波函数被强波函数覆盖。
半人马座ζ星云的“银霜带”中,327个意识体在钠原子云内凝聚为“玻色体”,获得零粘滞性,可光速穿透物质障碍,最终呈现具干涉条纹的波粒二象性。
人类的躯壳像脆弱的蝉蜕,如糖霜般崩解,却化作发光的水母。
渴望着永恒,却孤独得发抖···
莫尔条纹涌现,它们最终融为一体,比超流体更滑,比梦境更通透。
可悲的是···露珠里的笑声越来越单调。
残存的、属于地球的记忆碎片与情感回响,越来越微弱。
新的、冰冷的宇宙现实,正在覆盖旧日的温暖。
灵感来源:东方红一号(代号:DFH-1 [3]),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卫星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卫星于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但是截至2024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
参考资料:sbaijiahao.baidu/s?id=1830646557781598376&wfr=spider&for=pc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已经发射55年,为何还在天上飞?
人类主动向外太空发送信号,已有多个国家和团队参与过这类尝试。
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送于 1974年11月16日,目标是球状星团 M13,距离约 25,000 光年。
1977年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携带了镀金铜质唱片,包含地球的声音(自然声音、不同语言问候语、音乐等)、图像(照片、图表)以及播放说明。
2008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深空网络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Cosmic Connetion》特别制作,由NASA操作发送。
2001年由乌克兰国家航天局支持的团队与美国行星协会合作,青少年宇宙呼叫。
2003年俄罗斯团队主导,使用乌克兰的设施,目标是仙王座方向距离约50光年的一颗恒星HIP 4872。
2009年8月西班牙团队“宇宙呼唤协会”主导,使用欧洲航天局设施,目标围绕恒星Gliese 581运行的系外行星。
2009年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CSIRO的堪培拉深空通信综合设施,澳大利亚政府为庆祝国家科学周而组织,从公众征集的短信信息,目标围绕红矮星Gliese 581运行的行星。
2013年日本国家天文台, 包含基于日本流行文化(如动漫、电子游戏)创作的图像和文字信息。
METI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国际性组织)近年(如2017年、2018年)多次向邻近恒星(如比邻星、Luyten's Star等)发送信息。
名词解释
*1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 (JWST)是目前观测距离最远的太空望远镜之一,其观测范围可达约150万公里。
*2成建制,就是整个班、整个排、整个连的意思,引申为集体的意思。
*3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 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物态)。这种大量具有玻色统计性质的粒子,如同原子“凝聚”到同一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尔和卡尔·威曼使用气态的铷原子在170 nK(1.7×10??7 K)的低温下首次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这种状态下,几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状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1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