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娃娃经 > 第1章 第一章 两个小天使

第1章 第一章 两个小天使

若干年前,我留学回国在北京长安街沿线一栋写字楼里当社畜,老公在美国西南内陆沙漠中的一座小城做博士后,恰逢美国绿卡排期大幅提前,为了能在美国工作,老公递交了绿卡申请,我作为家属重返美国与老公团聚,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移民监生活。

我们住在位于沙漠中心河谷地带一座十分精致整洁的小城,远处群山连绵,城内道路规整,屋舍俨然,所有建筑物的颜色统一成红黄灰三种色调,房屋周围和道路两旁种满了用地下水精心浇灌养护的绿植花草和棕榈树。因为地处沙漠,这里一年中有五个月是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酷夏,夏季气温更是时常达到四十五摄氏度以上,在室外待几分钟就有中暑的危险,但是冬季却温暖宜人,被美国人称作“天堂”,每年许多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有钱人飞来这里过冬,待天气热了再离开,俗称“候鸟”。

我们在一个很大的小区里租了一小套公寓,这里有几百户住户,游泳池、健身房一应俱全,小区管理处的活动中心还会不时举办“周日早餐”、“桌游之夜”之类的活动,然而对于当年那个深受中国主流价值观熏陶、一路读书工作力争上游的我来说,每日赋闲在家游手好闲无异于是一种酷刑折磨,仿佛突然间被抛出了社会主流体系之外,年纪轻轻就被迫虚度大好年华,感觉整个人都快要发霉了。

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过了大半年,某天一位小区的女住户在活动中心递给我一张名片,微笑着说:“我提供私人补课辅导,你如果有需要可以给我打电话。”

我低头看了看手里那张自制的名片,突然产生了一个思路:我也可以教美国人中文呀!

这个想法一出现我立刻兴奋不已,兴冲冲跑到公共图书馆借来几本教中文的书籍作为参考着手编制教程,又打印了一些广告贴在小区和附近的社区大学里,老公还说:“别到时候一个人都招不到哦,多贴一点。”

我却信心满满,心道“光我们小区就有几百户人家,就算百分之一的概率也有不少人了,保不准到时候还要开一个中文班呢”,不过为防万一还是又在网上发布了一份电子广告。

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广告发出去几天都无人问津,就在我想着要不要再增加些广告时,电子邮箱里突然出现一封邮件,一位自称即将从英国带儿子回美国度假的医生母亲想让我给她儿子单独上课,向我询问费用以及我的姓名、电话、地址。

我很高兴——第一笔生意终于开张了,于是十分认真地回复了一封态度恳切、内容详尽、措辞严谨的邮件,将相关信息告知对方。

第二天邮箱里又出现一封邮件,同样是从英国送孩子回美国度假,同样要求单独授课,同样向我询问费用并要我提供个人信息,我心里感到一阵凉意,几乎已经可以肯定被骗了。

必须承认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原来一切只是梦幻泡影一场空,但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那种被愚弄的感觉,如果仅仅无人问津倒也罢了,就让我一个人默默舔舐伤口吧,可偏偏遇到的尽是些网上无聊的骗子,仿佛是对我的恣意嘲笑,无异于又在我的伤口上狠狠揉进一把盐,尤其昨晚回复邮件时我如同小学生写作文一般认真,遣词造句都推敲半天,还老老实实附上自己精确到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想到这些我的心苦涩极了。

然而人生就是这样,再无法忍受也得受,后来又陆续收到两封越来越离谱的邮件,竟让我帮着安排旅馆、兑现支票,那个医生母亲居然回复了,也让我帮她兑现支票,没想到还是一出连续剧。

我冷眼看着这些人表演,已经变得波澜不惊,人被彻底打倒在地倒也踏实了,一切从零开始,有一分都是赚,经过这次挫折我的心态倒豁然开朗,从前那些功名利禄的想法突然变得轻飘飘的,再也困不住我了。

再后来又陆续接到两通询问课程的电话,都是问过之后再无下文。贴在小区里的广告仍然纹丝不动,现在它们已经成了我的耻辱,我早已无心再招学生,趁晚上没人的时候把剩下的广告统统撕下来揉成团扔进垃圾箱才觉安心。

距离第一次贴出广告已经过去一个月,在我早已决定放弃、差不多要把这件事忘记的时候,一天早晨手机突然响了,我接起来,里面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你好,我叫朱迪,看见你在网上的广告,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她们想上中文课,明天下午可以开始吗?”

挂上电话我好像还在梦中,感到事情顺利得不可思议,费尽心思折腾了一个月,过程一波三折结果竹篮打水,没想到却在我已经放下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那时我并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这其实只是一个开端,借着教中文的契机让我接触到两个无比可爱的小天使,从此踏上一段探索小孩子的世界的旅程。

接到朱迪的电话之后,我立刻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中文教程和教具,因为即将面对的学生是两个幼儿,教程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我在网上找到许多卡通图片制作打印成中文字词卡,去一美元店购买了彩笔、贴纸、用作教具的小玩具和给小孩子涂颜色玩的空白画册,又在沙发前的茶几对面摆上两只塑料小凳子——这就是我给两个孩子准备的“小课堂”了。

第二天着实紧张了一番,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还特地吸了地毯,同时在心理上做好再次被骗的准备——经历了前面那么多次失败,我的期望值早已降至为零,只怕又是一场空欢喜。

直到约定时间的前两分钟,我听见屋外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透过窗户看见一小群人浩浩荡荡从房前经过,才终于确定,这件事真的成了!

打开房门,迎面看见两个洋娃娃似的小姑娘,大一点的一头柔顺的栗色披肩长发,戴着一根细细的红色发箍,眼睛大而狭长,相貌甜美,温柔乖顺;小一点的圆圆的眼睛,翘翘的鼻子,一头金色的长卷发在脑后扎了一个高高的马尾,十分精灵还有点小淘气的模样;她们身后跟着一位三四十岁年纪、容貌姣好、身材匀称、举止优雅的典型中产阶级白人女士和一位六七十岁、面容和善、胖胖的老太太。

我热情地招呼她们进屋,双方互相简单介绍和寒暄一番后,我得知那位中年女士正是给我打电话的朱迪,两个女孩大的叫凯茜,小的叫林肯(小姑娘居然取了一个美国历史上男性政治人物的名字),随行的老太太是她们的外婆。

我坐在沙发上开始给孩子上课,朱迪和外婆在一旁的餐桌边坐下陪同,凯茜和林肯还有些认生和害羞,表现得怯怯的,很乖地听课。

为了激发两个孩子对中文的兴趣,第一节课我着重带她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趣味性,拿出事先准备的带图片的字卡向她们一边展示一边讲解:“最初中国人写字就像画画,看见天上的太阳点一个点画一圈光晕,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日’;看见月亮画一个弯弯的月牙,后来就演变成了‘月’;‘雨’就像窗户上落的一滴滴雨滴,‘伞’则像一把撑开的小伞,而‘飞’像一只小鸟长着两个翅膀,这样才能飞起来;“一”就是画一横,“二”就是画两横,“三”就是画三横,不过“四”不再是画四横,后面就开始变化了……”

小姐妹听得津津有味,第一堂课进行得很顺利,临走时朱迪预付了三节课的费用,约好以后每周上一次课,就这样,我开始了与凯茜和林肯每周一次的中文课。

后来朱迪不再出现,每次只由凯茜和林肯的外婆陪同,外婆是位手工爱好者,总会在包里带上各种卡片、缎带、珠子之类的手工材料,凯茜和林肯上课的时候她就在旁边的餐桌上做各种手工,圣诞节的时候还自制了两张精美的贺卡,让小姐妹写上歪歪扭扭的名字送给我。

我为每节中文课设置了日常用语、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的内容和游戏四个环节:进门时我会用中文向凯茜和林肯问好,她们就会对我说“你好,我是凯茜”,“你好,我是林肯”,临走时要用中文说“再见”,上课过程中还会夹杂一些比如“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要喝水”等常用语;每次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会带她们复习一遍上周学过的内容,每周的学习内容会围绕一个主题,比如这周学习数字一到十,下周学习各种颜色,再下周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最后我会带她们做一些小游戏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临走时再每人发一张纸,上面印着当天学过的内容,让她们带回家“温故而知新”。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准备教程,挖空心思将游戏与中文教学结合起来,尽力做到寓教于乐,比如用游戏《你拍一我拍一》帮助她们记忆数字一到十以及一些日常动作的说法: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打电话;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个小孩吃饼干……”

再比如在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时,我设计了《拯救家人》的游戏,将一个玩具小火车头放在茶几上,后面拖着一串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对凯茜和林肯说:“这是一辆非常危险的火车,你们如果用中文说出一位家人的称呼,就可以从火车上救下那位家人。”

这极大地调动了小姐妹的积极性,凯茜和林肯绞尽脑汁地一个个说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当她们说到最喜欢的“宝宝”时,姐妹俩居然激动得紧紧相拥,兴奋地叫道:“我们救出了宝宝!”

那一刻我看着眼前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内心仿佛有一种东西被涨得满满的,在我眼里她俩分明才是宝宝,却为了能救出比她们更加弱小的“宝宝”(哪怕只是一张小纸片上的卡通图案)如此欣喜若狂,实在是叫人觉得既可爱又感动。

那天下课时林肯还问我:“可不可以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把小火车头送给我?”

孩子的天真可爱时常令我莞尔,有一次我戴了一条下面坠着一颗黄水晶吊坠的项链,那节课林肯从头到尾一直好奇地盯着我的脖子看,临走时我弯腰向她们道别,水晶吊坠垂在胸前,林肯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一边对我说着“再见”,一边飞快地伸手在我的吊坠上扫了一下,然后迅速转身像没事人一样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我不禁觉得好笑,她应该想摸摸我的吊坠想了一整节课了吧?临走时终于得逞还要装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呵,亲爱的小孩,其实你完全可以告诉我,我非常乐意把项链从脖子上取下来,让你好好地摸一摸、看一看、研究一番,满足你的小小心愿。

通常孩子来上课时卧室的门总是关着,于是那扇门的后面对林肯来说成了一个十分神秘的空间,有一次当我开门进卧室拿东西的时候,林肯立刻跑过来紧紧跟在我身后,伸着小脑袋好奇地直往卧室里瞧,惹得她的外婆急忙在餐桌边出声喝止:“林肯,回来!”因为未经同意窥探别人的卧室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跟在我身后的是一个成年人,我可能会感到尴尬,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宝宝我却只觉得可爱,这种人之初彼此间的毫不设防其实是一种很宝贵的东西,却随着我们的长大、成熟、世故变得越来越稀有。

我们的公寓在小区的最边上,阳台隔着一条人行小道对着土黄色的院墙,院墙边生长着几棵高大的松树,阴翳蔽日,这在沙漠地带实属难得。有一次孩子的外婆带了太多手工活,我于是下课后帮她一起拿到车上,林肯从松树前经过时停下来捡了许多掉落的松果,她的外婆看见叮嘱道:“只能带三个回家。”然后叹了口气,对我说:“每次都是这样。”

林肯闻言蹲下身将捡到的松果在地上摊开排成如士兵般整齐的一列,然后在其中挑来选去,却看着这个也好望着那个也好,一时间无法割舍,简直烦恼极了,凯茜见状也上前贴心地帮她一起挑选。

我站在一旁看着阳光从树叶的间隙落下,洒在蹲在树下专心挑拣松果的两个小姑娘身上,第一次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简单、美好。

每节中文课的最后五到十分钟我会让小姐妹放松一下,自由地用我从一美元店买的一盒可以从塑料笔杆里拧出来的彩色蜡笔给空白画册涂色,这几乎是她们最喜欢的环节,通常这时候我会和她们的外婆聊聊天,获知了许多她们的日常生活片段:听说朱迪曾经开过一家花店,因为节假日需要看店没时间陪伴孩子,所以现在转行做了医药代表;又听说她们有许多舅舅和姨妈,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每隔一段时间她们全家就会去山上的度假木屋呆上几天,冬天在那里滑雪;圣诞节凯茜和林肯收到了一把小提琴和一只小狗作为圣诞礼物,她们还给小狗起了一个叫做“悉尼泰迪熊”的逗趣名字;新年外婆带着她们一起用废旧纸盒和报纸做了一条看上去有点像狗的龙;暑假凯茜决定要学习跳舞和高尔夫球,朱迪还向我打听哪里有中文夏令营;最近她们从外婆那里得到几颗蝴蝶卵,打算孵化蝴蝶……

这是两个家境优渥、从小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所以性格纯净美好得如同水晶一般,她们就像两个不期而至的小天使突然来到我的生活中,又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生命里,为我苦闷停滞的状态带来了意外的光亮和希望。

我渐渐在教学准备上投入得越来越多,早已不再计较能够获得多少回报,还特意到商店里挑选了两把带卡通图案的专用儿童椅给凯茜和林肯用,两个孩子第一次见到新椅子都新奇不已,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简直爱不释手。

回中国探亲时我专门去书店挑选了几盒不同版本的识字卡片,表姐还把女儿小时候识字用的许多小册子全都贡献出来让我带回美国。

在一间礼品店里我无意间看到两个巴掌大的小娃娃,一个像凯茜,一个像林肯,本想买下来送给她俩一人一个当作礼物,可是后来觉得两个娃娃实在太可爱,就改变主意自己留下了,因为这样仿佛就可以把凯茜和林肯永远留在身边。

然而再美好的相聚总有分离的那一天,就在教凯茜和林肯中文届满一年的一天早上,朱迪突然打来电话说:“姑娘们想休息一下,付给你的学费到目前为之有拖欠吗?”

我回答:“上次预付的支票还够今天下午的课。”

挂上电话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那天下午的中文课可能将是我给凯茜和林肯上的最后一堂中文课了。

突然之间心灰意懒,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生活支柱,现在给凯茜和林肯上课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莫大的享受,如果就此要和她们分别我真有一万个不舍。

无力地倒在床上,任由自己沉浸在一时巨大的震惊和悲伤中,那一刻我竟然体会到了空巢父母眼睁睁看着孩子离开自己时的心境。

终于暗自苦笑一下,重新站了起来,生活仿佛就是这样,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没有什么是能够一直牢牢抓在手里的,那就只能放手继续向前走。

调整心情,彻底做好和这段生活告别的心理准备,甚至给两个孩子准备了告别礼物。

下午上课时孩子的外婆对我说:“她们只是休息四到六周左右,朱迪到时候会再和你联系。”

可是这时我的心已经淡了,甚至有些意兴阑珊,觉得随便怎样都可以接受。

那天上课的内容是模拟在餐厅里如何点餐和询问价钱,凯茜和林肯玩得非常开心,临走时林肯咧着嘴笑望着我却不说话,拉着我的手摇啊摇,满眼都是对我的喜爱,我也笑望着她,内心所有的情感最终化作一句:“你是最棒的!”

那是我对林肯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切冥冥中似乎早已注定,一个多月后老公找到新工作,我们要搬去另一个州开始全新的生活,我将这个消息发邮件告诉朱迪和孩子的外婆,临走前又去邮局给凯茜和林肯寄了一个小包裹,里面有林肯想要作为生日礼物的小火车头,还有一盒新买的蜡笔是给凯茜的,这两样东西都是我们上课时的教具,留给她们做个纪念。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见东西是寄给小朋友的,而邮费远远超过了东西本身的价值,对我格外和善。

几天后收到朱迪的回邮,说林肯看见小火车开心极了,凯茜则兴奋地拿着蜡笔在家里到处涂色。

我偶尔仍会在孩子外婆的社交媒体上看到凯茜和林肯的点滴近况,得知后来她们跟随父母搬去了英国。最后一次看到她们的一张照片,凯茜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淑女,林肯则是一副聪慧顽皮的少年模样。

这段关系和经历为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上的滋养,我由此突然很想从事与幼儿相关的工作,追根溯源,去探寻人最初的本质,而哪里幼儿最多呢,当然是幼儿园呀——对,我要当幼儿园老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