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围观大唐的日常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第二天凌晨三四点,萧青梧又被叫着去宣政殿伺候。

她跟着队伍一路迷迷瞪瞪地步入大殿,像昨天一样站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头脑放空开始发呆。

睡眠不足啊,哪怕现在每天睡得很早,但二十多年的生物钟不是这么轻易就能调整过来的。

对于朝会的新鲜感只维持了一天,凌晨起床的时候,那份新鲜感跌落至最低谷,要不是想起目前只解锁了五张的人物卡,她差点都想让高力士把她发配回掖庭了。

【求求了,别工作了,出去玩吧,太液池芙蓉园曲江……哪都行啊,也带我见识见识吧!】

萧青梧满脸痛苦地盯着李隆基的后脑勺,希望能通过意念把自己的殷切期望传递到对方。

【劳逸结合明白吗?适当的娱乐才能提高办公效率啊!咱上五休二行吗?不放假老的快,人也会变笨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和宋代官员的假期是所有朝代里最多的。据统计,唐玄宗时期,官员们的假期多达113天,皇帝虽然不会跟着一起放,但他拥有最高的自由度,可以自行安排作息和处理政务的时间。】

【好了可以了!】萧青梧急忙打断,【大早上的,别说这些让人不开心的。】

再说下去就要演变成阶级武装斗争了。

李隆基听着身后方传来的胡说八道,心中冷哼,这话说得,好像他手握权柄便可随意懈怠、肆意享乐了一般!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他有几天是能真正将肩上的担子卸下的?

趺坐于御榻上,他双目缓缓扫过殿中林立的百官,正要向身侧的高力士示意开始,眼睛突然敏锐地察觉到似乎少了点什么。

他蹙眉看向工部官员们所在的位置,转头问分管考勤的御史:“贺侍郎为何不在?”

御史应声出列,上前几步恭敬回答道:“贺侍郎昨夜遣家仆来告假,称其酒后头昏眼花坠入河中,不慎跌破了头,损及颜面,恐失朝仪,故而恳请今日暂休一日。”

李隆基听得吃了一惊,连忙问:“贺侍郎伤势如何?可还严重?”

御史回道:“家仆称只是额部擦伤,并无大碍。”

李隆基听罢点点头,随即又觉得好笑,甚至有些微微的幸灾乐祸。七老八十的人了,平日里便整日醉酒,举止疏狂,昨天骤然听到那么大的喜事,不纵酒狂欢就不是贺知章了。

【贺知章掉河里了?!】萧青梧心中惊呼,【那么大年纪了,没事吧?李隆基也不说派人过去看看,有这么当老板的吗!】

“开始吧。”李隆基对高力士点头,只将身后的噪音当做耳旁风。

【根据记载,贺知章他性情豪放,幽默善辩,名流们都很喜欢与他往来,到了晚年更加放纵,还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四明狂客。酒后落河这样的事,对他而言并不少见,李隆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

此时,一位户部官员上前几步,神色凝重地奏道:“陛下,昨日京兆府急报,连日大雪,渭南、蓝田、醴泉、高陵、新丰等县,多处民宅不堪积雪重压,多有坍塌。其中,渭南县情况尤甚,伤者七十八,亡者二十二,数百人无家可归,冻馁交加。”

【那也应该去看看啊,他不是就喜欢经常赏赐文人好搏个优待文化人的好名声么?】

百官齐齐低头,或是撇开视线不与上边对视,额头冷汗直冒。

苍天!何不让他们的双耳就此失聪啊!

李隆基暗暗咬牙,装作没听到,面色沉冷地问道:“灾民现在如何安置了?京兆府与各县官府可曾开仓放粮、搭建临时居所?”

【主人,容我指出,您对李隆基有着很强烈的偏见,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过度陷入情绪容易让您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作为时空旅游司的助手AI,我有义务和责任,在您的思想出现偏差时,及时提醒纠正,将其导回正轨。】

【切,你到底跟谁站一边的……我不说他了还不行嘛……】

萧青梧萧青梧悻悻地住了口,不再多言。

9527不仅是个全方位的资料支持者,更是总司配备的24小时监督员。为了防止她这样的玩家在历史上胡搞,它会忠实记录她的一言一行,有任何出格之处都会上报上去,如果被认定为性格偏激或举止不当,下次再想申请就很难了。

萧青梧撇撇嘴,下次再不跟9527吐槽了,她自己想……等等,刚才好像在说雪灾死了人?

她连忙将注意力拉回朝堂,又让9527将刚才的对话回放了一遍。

户部的官员接着奏道:“各县虽已搭建窝棚、开仓赈灾,尽力收容灾民,然自去年以来,春旱夏涝、秋蝗冬雪,从未止歇,尤其今年夏粮收成较往年又减了三成,关中粮储屡屡预警。各地仓储存量本就不甚充盈,此番雪灾耗费甚巨,所存粮秣、柴薪与灾民的数量而言,恐难以为继。”

李隆基捏着高力士递上来的文书,叹气不语。

解决的办法谁都知道,赈灾。赈灾需要粮食,可是粮食又要从哪来呢?从江淮运?时间不等人啊……

【怎么又是渭南县,昨天才说过渭南粮食欠收要减税,现在又闹雪灾,唉……】

萧青梧内心沉甸甸的,她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家老小在破了洞的残垣断壁中,顶着风雪,哆哆嗦嗦靠在一起御寒的画面。

【如果我早点让你查一下灾害大事记就好了……】她默默想道,【这样说不定可以预警一下,多少能避免一些伤亡呢……】

【一般来说,这种规模的灾情是不会被记录在史书里的,即便翻遍整个资料库,也不会有任何记录。】

萧青梧知道9527说的是对的,再说她现在的身份就是个小宫女,就算真的提前知道了,谁又会听她的?拿手电筒激光灯COS一把神女给自己造势,发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散播信息么?

“陛下!!”

突然,一个身穿紫袍的老臣形容凄切地大喊一声,接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眼含泪:“百姓何辜,遭此大厄啊!!”

他仰起头,老泪纵横,哭喊的声音异常洪亮,仿佛要将心肺都哭出来:“臣方才听闻各县惨状,心如刀割,五内俱焚!那被积雪压垮的,哪里是梁木砖瓦,分明是百姓赖以存身的最后一片遮风避雨之所!那文书上所陈列的数字,是活生生被冻毙的父老,是无衣无食的孤儿寡母!今岁天时不正,春旱秋涝,民力早已凋敝。臣恐……臣恐此刻京畿之外,已是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啊陛下!”

话音刚落,另一位身着紫袍,同样身居高位的老臣也猛地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前者身旁,捶胸顿足,神情更为悲切:“陛下!太尉所言,字字泣血,句句锥心!然追根溯源,一切灾殃,皆系于一个粮字啊!若有粟米盈仓,纵有天灾,又何至于斯啊!”

他抬头望着头顶,几乎是泣不成声地振臂高呼道:“苍天啊!若得上苍垂怜,赐我大唐那不畏旱涝、不择瘠沃、能救万民于水火的高产神种,使我百姓再无饥寒之忧,臣即使死了,也甘愿啊!”

官员队列中响起沉闷的低笑和压抑的咳嗽声,接二连三,像是在极力忍耐什么。

萧青梧再多的沉郁,都被这几嗓子给喊没了。

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地上这两个感情异常充沛的老臣,心中震撼至极。

【不、不至于吧,这会不会有点太夸张……?】萧青梧想了想,不确定地说,【还是说,古人就流行这么表达情绪?】

这时,张九龄也跟着出列。他低低咳嗽一声,眼睛一睁一合,再抬首时,脸上便布满了悲切,声音也变得无比沉痛:“二位公卿所言,实乃臣等心中所痛!今百姓遭此大难,臣等食君之禄,却不能为君分忧,为民请命,每每午夜梦回,便觉羞愧难当,心如油煎!”

“为今之计,只有双管齐下。一则,即刻从民间征选经验丰富的老农,由户部牵头,拨付款项,悉心钻研培育良种之法。二则,广遣使臣,遍寻四海,南至岭南瘴疠之地,西至西域戈壁之陲,但凡有耐寒耐旱、易于栽种之粮种,便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取回!”

张九龄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仿佛激动得难以自持:“此虽非旦夕之功,然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不得不行啊!”

李隆基听罢,面上露出极度沉重的神色,长长叹出一口气,道:“培育良种,寻找高产神种,谈何容易啊……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百姓们的困顿却在眼下,朕每每思及此情,便心如刀绞,恨不能以身代之。唉……若上天真有悲悯之心,此刻便能降下那解厄救难的神种,该有多好……”

话音刚落,阶下群臣似被这番痛彻心扉之言深深触动,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声的附和与唏嘘之声,纷纷躬身慨叹,面露戚戚然之色。

萧青梧也在心里叹气:【改进种子可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寻找新的粮食也是个运气问题,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呢……唉,没有这么多灾害就好了。】

【实际上,即便灾害频发,以如今的粮食产量养活大唐这么多人口,还是够的,问题的主要根源不在于产量,或者灾害。】

在于分配不公。

萧青梧知道9527的言下之意,这种写在初中课本上的东西,她怎么会忘呢?

如果苛捐杂税能轻些,豪强盘剥能少些,不事生产躺在民脂民膏上挥霍无度的人能少些,那么,即便遭遇灾年,一年到头来剩下来的粮食,养活一家人还是勉强够的。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地里种出来的粮食,绝大部分都被以各种名义拿走了。

她还记得曾经做过的一道历史题。一亩好田收一石半左右的粟米,缴纳租调就要交掉近半,如果是佃户,还得先给地主交六成。胥吏下乡征收杂税徭役,又要刮去两斗。

问,经过层层盘剥后,落到农人手里的还剩多少?答案是不足三斗。

换成现代的单位,差不多一袋25公斤装大米的半袋,一个极度令人绝望的数字。

这点粮食,连熬过冬天都困难。

【算了,看剧吧,不想再听这些了。】萧青梧面无表情地划拉开脑内电脑的界面,【越听越生气,反正我又做不了什么,还不如一开始就别让我知道。】

还差100多收藏才能入v,大家看完给我点个关注吧,请助力作者早入入V,早一天能稳定下来日更[求你了][求你了][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出格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