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阁楼斜窗上薄薄的窗帘,温柔地洒在沈清弧脸上。
她习惯性地在温暖的被窝里蠕动了一下,才慵懒地睁开眼。
意识回笼的瞬间,昨夜的记忆也如同潮水般涌来。
雨夜,敲门,狼狈的林听晚,还有……此刻正睡在门外沙发上的那个人。
一种奇异的、陌生的感觉萦绕在心头。
她的私人领域,她这片最后的净土,竟然容纳了另一个人过夜,而且还是那个昨天还让她头疼不已的“效率病毒”源体。
这感觉谈不上坏,但绝对称不上习惯,像是一曲和谐的乐章里,突然加入了一个不属于它的音符,虽然未必刺耳,却足够引人注意。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尽量不发出声响。
推开卧室门,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沙发。
林听晚还在睡着。
她蜷缩在沙发里,身上严严实实地裹着那条绒毯,只露出小半张脸。
平日里梳得一丝不苟的长发散乱地铺在抱枕上,衬得她的脸颊在晨光中显得有几分罕见的柔和与脆弱。
她睡得很沉,呼吸轻浅而均匀,完全没有了白日里的锐利和紧迫感,看起来……竟然有点乖顺。
沈清弧站在原地看了几秒,心里那点因为领地被迫共享而产生的微妙不适,似乎也淡化了些。
她摇摇头,失笑一下,转身悄无声息地下楼,开始准备早餐。
当小米粥的香气开始在小工作室里弥漫开来时,楼梯上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
沈清弧抬头,看见林听晚已经穿戴整齐,恢复了那副精英模样,只是头发依旧披散着,眼底带着一丝刚醒不久的朦胧,冲淡了几分距离感。
“早。”沈清弧率先开口,语气如常,仿佛昨夜收留无家可归人士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林听晚站在楼梯口,似乎有些局促,双手下意识地交握在身前。
“早,沈老师。”
她的声音比昨天清晨少了几分清冷,多了一丝刚睡醒的沙哑,“昨晚……非常感谢。”
这句道谢,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显得更加郑重和真诚。
“举手之劳。”沈清弧搅动着锅里的粥,不甚在意地摆摆手,“粥快好了,一起吃点儿?我熬多了。”
她发出邀请的语气很自然,没有刻意热情,也没有丝毫勉强,就像是朋友间最平常的招呼。
林听晚明显愣了一下。
她的生活里,早餐通常是咖啡因片或者匆忙吞咽的三明治,这种坐在餐桌前等待一碗热粥的经历,陌生得让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
按照她惯常的社交准则,此刻她应该礼貌拒绝,然后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或者用其他方式,比如转账劳务费,来清晰界定这种超出合作范围的互动。
但看着沈清弧在厨房暖光下忙碌的侧影,闻着空气中那股温暖踏实的米香,那句程式化的拒绝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好,谢谢。”最终,她听见自己这样回答。这个决定让她自己都感到些许意外。
早餐被端上了那张兼作餐桌的老木工作台。
除了金黄粘稠的小米粥,还有一碟沈清弧自己腌的脆爽酱黄瓜,和两个剥了壳的白水煮蛋。
简单,却透着一种质朴的温暖。
林听晚看着眼前的早餐,这与她严格遵循的低卡路里、高蛋白健康食谱相去甚远。
她犹豫了一下,拿起勺子,舀了一小口粥送进嘴里。
温热的粥滑过食道,暖意瞬间蔓延到四肢百骸。
那种由内而外的舒适感,是冰冷的营养代餐无法给予的。
沈清弧看着她小口吃东西的样子,觉得有趣,便随口问道:“你公寓电路怎么样了?物业联系上了吗?”
林听晚放下勺子,拿起手机看了一眼:“物业早上七点发来消息,说是问题比较棘手,预计今天下午才能修复。”
她微微蹙眉,显然对这个效率很不满意。
“那你今天……”沈清弧挑眉。
“恐怕还要继续打扰你。”
林听晚接过话,语气恢复了工作时的条理,“当然,我不会白占用的。我可以支付相应的场地费和误餐费,或者……”
“打住。”
沈清弧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有些哭笑不得,“林总,在我这儿,邻居临时借个地方落个脚,没那么多规矩。你就安心待着,等电路修好再说。”
她可不想把这种带着点人情味的事情,变成冷冰冰的金钱交易。
林听晚看着她,眼神里掠过一丝不解,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没再坚持。
她发现,沈清弧的许多行为,都无法用她熟知的那套社会运行法则来解释。
吃完早餐,林听晚主动起身收拾碗筷,动作虽然稍显笨拙,但态度却很认真。
沈清弧没有阻拦,乐得清闲,抱着茶杯在一旁看着。
她发现,褪去那层“效率魔王”的光环,林听晚其实也只是一个……不太擅长日常琐事的普通人。
工作照常开始。
但因为昨夜那个插曲,两人之间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至少,沈清弧觉得,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昨天发现的“竹音阁”线索,进行更深入的探查。林听晚负责在浩瀚的网络信息和电子档案中搜寻一切可能的文字记录、老照片或者相关人物后代的信息。
而沈清弧,则采用了更“传统”的方式。
她翻箱倒柜,找出了外婆留下的几大本厚厚的剪报集和手抄笔记。
这些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上面是外婆娟秀工整的字迹,记录着几十年来本地发生的各种大小事、人物变迁、坊间传闻。
“你这样找,效率太低了。”
林听晚看着沈清弧一页页小心翼翼地翻阅,忍不住说道,“我可以帮你把内容扫描识别成电子文档,然后进行关键词检索。”
“有些东西,是检索不出来的。”
沈清弧头也不抬,手指轻轻拂过一行小字,“比如这种,‘甲辰年腊月,携友再访竹音阁,闻新曲,甚妙,惜主人已换,物是人非。’这种藏在私人笔记里的感慨和细节,才是真正有温度的线索。”
林听晚沉默了。
她不得不承认,沈清弧说得有道理。
大数据能筛选出海量信息,却很难捕捉到这种带着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的微妙痕迹。
时间在两人各自不同的工作方式中悄然流逝。临近中午,林听晚那边似乎有了重大发现。
“沈老师,你看这个。”
她将平板电脑屏幕转向沈清弧,语气带着一丝兴奋,“我找到了一张民国时期的老明信片,图案正是城南一带的风光。通过图像放大和比对,可以隐约看到一处临水的楼阁,旁边有模糊的字迹,经过技术处理,可以辨认出就是‘竹音阁’!”
沈清弧凑过去看,那张黑白明信片上,一座雅致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影水光之间,虽不清晰,却自有一股风韵。
“太好了!这至少证明了它确实存在过,而且很有规模!”沈清弧也很高兴。
“更重要的是,”林听晚指尖滑动,调出了最新的卫星地图和城市规划图,“我对比了古今地图,基本确定了‘竹音阁’旧址的大致范围。它所在的区域,现在……”她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现在是一片待开发的商业区,而且,正好在我们林氏集团即将启动的一个地产项目规划范围内。”
这个巧合,让两人都愣了一下。
“下午,”林听晚合上平板,做出了决定,“我想去实地看一看。虽然建筑早已不存,但或许能感受到一些……场域信息?”
她用了了一个不太符合她风格的、略带玄学的词,说完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
沈清弧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她没想到林听晚会主动提出这样的建议,这似乎意味着,她开始不再仅仅将这份婚书视为一个需要高效完成的项目,而是真正地对它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好奇。
“好啊。”沈清弧欣然应允,“我也正想去看看。有些东西,隔着屏幕是感受不到的。”
于是,下午的工作计划临时变更。
沈清弧关掉工作室的门,和林听晚一起,走向那片承载着百年过往的土地。
阳光下,林听晚的步伐依旧利落,但沈清弧却觉得,她身上那层坚硬的冰壳,似乎又融化了一点点。
而她自己也发现,和这位“林麻烦”并肩走在路上的感觉,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