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画砚就去制糖院了。说是干活儿,隔着院墙都能听到他那句“今日公堂上”。这一遍遍的,程颂提着水桶、叹着气走进厨房。
赢了官司,心里畅快,他准备多烧点热水,大家都好好洗个澡,也去去晦气。
刚走到灶边,程颂忽然想起差役临走前的提醒。贾二租的宅院说不准明天就得被县学收回,他得带孩子过去一趟,把他俩自己的东西取回来。
画砚正讲得起劲儿,黎兄在院中忙着翻麦子,也没几步路,程颂自己带着梁言梁文过去了。
“去年离开家时,贾二只给我和弟弟带了两身衣服,其它的好像没带什么了。”
梁言回忆着告诉程颂。
梁文哪记得这些,手里抓着两块杏干,挤在哥哥和少爷中间跟着走。
“那时你身上的银票已经被抢了吧?”
“是。”
“那就是他二人已经心虚了,想快些带着你们兄弟离开。带的东西多了走得慢。不过咱们还是去搜搜,万一他们拿了什么你俩没看见呢。”
梁言连嗯了两声,一进院子就带着弟弟开始翻。他去了贾二夫妻房间,让弟弟自己随便找找,看到想要的就带走。
听了哥哥的话,梁文直接奔了厨房。
“嚯,这是贾二偷藏了吃食被你发现过吧。”
程颂站在院中看得直乐。他没跟两个孩子进屋,等着他们自己翻找。
村中的院子大小差不多。贾家这院子很是不俗,这个时节别家院子都是种满了菜蔬,脚下这院子倒也是绿油油的,满院的杂草肆虐,墙角还堆着不少垃圾,引来不少蚊蝇乱飞。
程颂招蚊子,正打算去院外躲躲,就听到梁文在厨房喊哥哥。
梁言还没找完,听见声音就往厨房跑,程颂也跟进来看热闹。
厨房里,梁文打开了唯一的橱柜,指着最上面喊哥哥,一看就是那里有东西。柜子有一人高,梁言也够不到。程颂走过去把梁文抱了起来,问他要什么。
橱柜上面一层都是盆碗,看着都落灰了。
“里面。”
梁文抬起小胳膊,推了推最外面的陶碗。
“我来。”
程颂一手抱着梁文,一手将盆碗拿下来,拿完向里看了看,还真有东西,是个和橱柜颜色差不多的漆木盒。
他取出盒子没打开,直接给了梁言。
这盒子没钥匙,梁言掀开盒盖,看到里面的东西就愣了。
盒子里只有一些首饰,看着像样值钱的不多。
程颂把梁文放下,问梁言。
“这盒子里的东西是你家的?”
“有些是。”
梁言低声说道,眼圈逐渐泛红。
有些是,那就还有不是的,程颂拍拍孩子,想着管它是不是呢,都带回去再说。
刚刚站稳的梁文没注意哥哥又在难过,拽过盒子就开始扒拉。
程颂看他两只小手一起上,把里面东西一样一样拣出来分成两堆,在看到一块小坠的时候眼睛一亮,拿出来塞给梁言:
“哥哥的。”
小坠是个玉质平安扣,拇指大小碧绿水润,是翡翠还是其它玉种程颂辨不出,猜测应是值钱的东西,至少在这一盒子里算很不错的。
梁言托着平安扣对程颂说:
“这是娘给的,我和弟弟都有。”
嗯?那还差一块啊。
“赶紧再找找。”
程颂话音刚落,梁文已经把另一块也翻出来了。
两块玉坠都是完好的,上面都有红绳,程颂帮两个孩子把玉坠系到脖子上戴好,又给梁言擦了擦眼泪,问他为什么梁文把东西分成两份了。
“这些我娘的。”
梁言指着数量较少的一份,又指了指另一份:
“这些不是。”
不是梁母的那就是贾二夫妻的。
“那这漆盒呢?”
“也是我娘的。”
程颂让梁言把他家那份再装回盒子,四下扫了一圈,找了块像是没用过的粗麻布,把其余的包了起来。
“你家的带回去收好,这些明天带去城里卖了。那贾二花了你家几十两银子,咱们这叫尽力挽回损失。”
按律法,贾二家的东西应该交到县衙充公或等候处置。不过程颂看过了,贾家这份虽然数量多,但样式材质都一般,就这点东西根本抵不上梁家被夺去的财物。没找个收废品的把这破家抄底卖了全仰赖嫌弃。
梁言原本只想着带回母亲和他们兄弟的东西,听程颂说完也觉着有理,擦干脸上的眼泪,点了点头。
这首饰盒藏得也算隐秘,程颂猜测梁文也是无意间看见的。他人小,那两口子对他防备应是有些松懈,差役都没找到的东西被四岁的娃娃翻出来了,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收好盒子,梁言又去几个屋子仔细找了找,除了他和弟弟的衣服,没再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等他俩找完,程颂又进去翻了一遍算收个尾。确认再没有和梁家相关的东西后,牵着两个孩子彻底告别了这个噩梦。
路上程颂把画砚从制糖院叫了回来。黎仁诚还在翻麦粒,看他们抱着盒子就猜是找到梁家东西了。
程颂告诉和黎兄画砚找出了梁母的首饰,又让梁言去将今日差役给他的银票和银子都取来,一起放到了木盒中。
“这盒里的东西你自己收好,怕丢的话分开放也行。将来等你兄弟二人长大成人独立生活了,再将这钱取出来花用。”
“以后在制糖院做活儿工钱还和原来一样。工钱你们自己攒着,住在秀才院吃住都不需花钱,你和弟弟若有什么想买的就和我说,无需为难。”
说完,程颂把盒子递到梁言手中。
梁言怔愣着接过盒子。昨日,他还在担心自己和弟弟被分开卖了,今日不仅那一对恶夫妻伏了法,拿回了被抢的钱财,连娘亲留给他和弟弟的玉坠都找了回来,局面玄幻得仿若梦中一般。
虽然才九岁,但毕竟读过书还出身商户之家,他明白这笔钱足够将自己和弟弟养大成人。但前提是有人能够为他们提供足够安全强大的庇护,不再让其他恶人有可乘之机。
而比起素未谋面的亲舅舅,他更相信给了他们兄弟巨大帮助的程颂三人。
没等梁言想好如何回话,一旁的画砚抢着道:
“少爷,今后他们兄弟就与我一同住吧。”
转头又对梁言说:
“少爷的钱都是我藏的,跟我来。”
说完拽上梁言就往房间走。
梁言只来得及抱起盒子,连句“谢谢少爷”都没说利索,就被画砚拉走了。
“我也去。”
梁文喊着哥哥跟了上去。
画砚的话也不知哪里别扭,不过藏钱这事他确实有心得,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程颂只追着嘱咐了句别藏火炕里。
搬到学田后,程颂才见识了火炕,不知道这设备什么原理,别等到冬天因为无知给点了。
“黎兄可知晋州离长宁有多远?”
“晋州在云州西南方向,同属河东。我曾抄写过几本游记,若书中所记属实,那晋州距离云州应不到五百里,距离长宁就是五百六十里左右。”
“五百多里??”
如果是长宁周边这种路况,五百多里的距离普通马车都得跑上七八天,骡车那得奔着小半个月安排行程。
“颂弟是打算送梁家兄弟过去?”
“那倒不急,既然梁言说不想去,那就在咱们这里住着。我是想这舅舅可能是他家唯一的亲戚了,是不是至少应该写封信,把他们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传过去,再留个地址。以后若是那舅家想来看看孩子也能找到地方,至少不要以为两个孩子失踪了。”
程颂犹豫道。
程颂在现代的父母虽然都再婚了,但逢年过节还会和他打打电话,彼此也能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下生活情况。
不过晋州确实太远了,串个亲戚居然单程就得半个月,路上的安全都不好保障。别说送两个孩子过去,程颂都不放心让王止去送信。
“此事可以稍后问问梁言的意思,这孩子年纪小,心中却有主意。而且五百里虽是不近,但梁言长到九岁都没见过这门亲戚,也没听过对方的消息,想是两家的关系未必多亲近。”
黎仁诚分析道。
是啊!程颂禁不住点头,他只想着自己收留了人家孩子,那怎么也得交代一下,确实没深想为什么亲舅舅能至少九年不联系,连个书信往来都没有。
而且普通百姓嫁人娶亲很少找相距几百里的,梁母为何会从晋州嫁到云州,此中内情兴许狗血。
“黎兄所言有理,那就不急着送信,看梁言意思吧。反正明日就去合杉,先将地址留给与他家相熟的友人或是邻居,若是有什么亲戚上门也能帮忙透个消息。”
“如此安排已算周全。热水烧好了,颂弟今日辛苦,眼下也无事,先去沐浴吧。”
见程颂琢磨完了梁家的事,黎仁诚轻声提醒。刚才程颂带着孩子去贾家,他就去厨房烧水了。
“啊?怎好劳动黎兄,要不黎兄先洗吧。”
程颂刚还一脸认真地替梁家兄弟操心,听黎兄说给自己烧了洗澡水,脑中立时一片空白。
说空白也不太准确,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转了起来,过于羞涩,不可深究。
“我晚些再洗,颂弟先去吧。”
“那,那好,多谢黎兄!”
道完谢,程颂扬着嘴角美滋滋飘进了浴房。留下了不大确定的黎仁诚,颂弟是不是脸红了?
合杉县城在长宁东南,与云州府同一方向,两地相距不到三十里。黎仁诚去过几次云州,在合杉歇过脚,对路线和县城布局还算熟悉。
晚饭过后,两人坐在院中乘凉。程颂请教起了云州以及整个河东道的地理布局。
别看程家也算小富,但程颂从小到大都没出过长宁,对周边环境的了解远比不上流民出身的黎仁诚。
不过没等黎仁诚开讲,忽听院外有人唤程学子黎秀才。程颂抬头,竟是中午才离开的两名差役。
程颂和黎仁诚赶紧起身,将人迎进院子。
“二位为何此时前来啊?”
“大人吩咐,那杏干和杏仁,都再买三十斤。另外让我二人带话给程学子,这两样吃食不必降价,让你就照着市价卖。”
“嗯?”
……
长宁县衙。
县丞安排差役与程颂买些杏仁杏干确是为了助他行善,并非真对食物有兴趣。一个富家小公子,带着一帮学田佃农,能做出什么美食。
而且这两样东西本也没什么稀奇,所以等差役把东西买来,县丞没看也没尝,直接让人分好送去几位县衙主官家了。
结果不到一个时辰,自家夫人就差人来传话,问那杏干杏仁从哪里买的。说是杏干果香浓郁,杏仁酥脆咸香,味道都甚好,就是量太少,几个孩子很快就抢着吃完了。
尤其是那杏干酸甜适中还软糯好咬,不似市面上卖得又干又酸,只能煮水喝,家中爹娘都很喜欢,吩咐让多买些回来。
没一会儿其他几家也都齐齐派人过来打听,县丞也开始好奇了。幸好两个差役还记得给县衙留了一些,取来尝过之后,县丞赶紧吩咐二人,趁时间来得及再去找程颂多买一些,顺便告诉他完全不必降价。
这次差役是驾了驴车来的,收下银子,装好货送人离开。黎仁诚冲着程颂笑道:
“恭喜颂弟,杏干杏仁的买卖也不用愁了。”
“明日,咱们去合杉下馆子。”
亮出刚到手的银子,程颂回了黎兄一个大大的笑容。
特别感谢在评论区给我提的写作建议,确实是我的不足。之前追过文的都知道我有些存稿,但重发才看出自己写的是问题真多。本来想仔细改的,可为了赶最后几天新晋榜,发得还是有点急,浮躁了。
我会学着将画面感写得强一些,减少讲述和啰嗦评论,只是零基础起步,学得磕磕绊绊起伏不定,正在摸索中。有任何建议批评都请留言告诉我,不敢承诺一定能改好,我会尽力。
再次感谢追文的各位!
小剧场:
程颂:红包给两个弟弟了?
画砚:给了。
程颂:大方了,很好啊。对了,你什么时候买的红纸?
画砚:就昨日,王小哥帮着买来的。
程颂:你用王止倒是顺手,给代买钱了吗?
画砚:没给。我买的东西少,和王小哥说好了,算到少爷的代买钱里。
程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不必降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