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系统教我造二凤反后被投屏了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恍惚过后,李世民很快镇定了心神。

上天并未将他逼到绝路,这天音不就是转机吗?如今怎么也比原本的未来要好上许多。

知道洪灾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他可以让人提前去迁移百姓,视察水利堤坝。

知道旱灾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他可以提前让人准备粮食,兴修水渠从别处饮水。

当然这乃天灾,他自是无法避免根源,但这样准备后总能少死不少人,让百姓少受些罪。

还有那蝗灾……李世民觉得天音既然特意提起,肯定会有远比他想像中还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时光屏上的画面再度变换,只见面前的光屏画面变换,苍凉、干旱的土地上出现大量正在飞舞的蝗虫,仿佛能吞没一切。

[蝗灾、洪灾、旱灾是我国历史中三大灾害,而蝗灾是唯一的由生物导致的,它给人们带来的死亡阴影极大,甚至比瘟疫更甚。]

[但这么危险的灾害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我们国家建立了十分完善蝗灾防治系统,让蝗灾在华夏大陆基本上已经绝迹了。]

绝迹!听着这个词,众人顿时兴奋不已。

好好好,果然后世有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厉害的防治蝗虫之法,没看蝗灾都已经绝迹了吗?

然而下一秒,他们就傻眼了。

[首先是大数据监控,我们除了在各地建设了大量的监测站之外,还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实现蝗区数字化勘测,时科学家们还发现蝗虫聚集核心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极其嗅觉受体,可以通过基因编辑……]

原本信心满满、激动不已的贞观群臣们都拧起了眉头。

谁能告诉他们那些他们从未听说的词究竟是些什么啊?难不成是仙术?

可那些仙术他们又不会,知道了也不可能用在大唐啊!难道就没有一点他们大唐能用的方式吗?

特别是尉迟敬德、程咬金等没有耐心的武将,那些复杂的名词简直如同催眠咒语一般,都快昏昏欲睡了。

李世民、房玄龄等人知道蝗灾的重要性,还在强打精神试图在一堆听不懂的名词中找到大唐可用的法子。

好在这时,少年开口打断了系统的播报。

【停停停!你听听你搜出来的这些防治蝗虫的方法究竟是哪个可以在大唐实施的啊?我究竟是能发明无人机,还是能射几颗气象卫星上天啊?】

【还有基因编辑更是离谱到家了!你当我是生物学家吗?哪怕是生物学家也得有个无菌研究室吧!请问现在有任何可能做到吗?】

贞观君臣:少年说的又是些什么玩意儿?他的意思是这些不是仙术?但他们怎么听着那些名词还是像仙术啊!

系统很是委屈。

[可是这些技术在我看来都是最基础甚至有点落后的技术了啊,我还是在你们的网络上搜寻的办法呢!大唐这都办不到吗?这也太废了吧!]

根本听不懂那些名词的贞观群臣只觉得心脏被狠狠插了一刀,可恶,被仙人看轻了!可是他们不会那些仙术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长孙无逸听到系统的话便只剩下无语了,这个垃圾系统还是那么的不靠谱!

不过他也对系统的来历琢磨过来个味来,看来它应当是来自高等位面,那里技术极其发达,导致系统分不清前年后和大唐之间的技术差距有多大。

就仿佛他也分不清唐朝的技术相较于汉朝的技术到底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

不过怎么高等位面的人工智能也如此智障啊?是技术问题还是它就是个次等品?

算了,它足够笨自己才能钻多系统的漏洞。

当然该提醒的还是得提醒的,不然这系统费估计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合适如今生产力的防治蝗虫的方法了。

长孙无逸想了想,又开了口。

【你换个名字搜吧,唔,就比如华夏抗击蝗虫的历史发展,穿到古代我们该如何抗蝗……】

系统大抵是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这一次十分听话,沉默着老实地搜索了起来。

听见对话的贞观君臣们一边松了口气,一边脑中又充满疑惑。

他们怎么又听不懂那些词语了,现代人?古代?还有穿越?这些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李世民更是敏锐,他直觉若是弄懂这几个词的含义说不定就能弄懂那少年的来历,但很快再次出现的画面让他没空思考少年的话。

只见画面上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皮影的花花绿绿的人形图像,他的背后是图画成的田地以及蝗虫。

与此同时,一个跳脱的男声响了起来。

[之前跟大家探讨过要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要如何生存,首先大家便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灾害,除了常见的旱灾、洪灾、地震等等,古代人还面临着一种我们现代人已经几乎没见过的灾害,那就是蝗灾!]

[当然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已经没见过蝗灾了,当然是因为蝗灾如今已可防可治,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下蝗灾的防治方法。大家拿着小本本记下哦,说不准哪天穿到古代就要靠这手治蝗手段加官进爵了!]

怎么又提到了现代、穿越?贞观君臣表示依旧听不懂。

不过要是谁能将蝗灾治理好,不说封王但也的确能够官拜宰辅了。

[大家注意,从先秦到唐朝初年之时,由于鬼神之说,天人感应之说的盛行,导致蝗灾一度被视作是天谴,民间还有许多人信仰所谓的蝗神,著名的唐太宗吃蝗虫事件就是因为他在吞蝗祈天。]

李世民:别说了,别说了!这件事就过不去了是吧!

[所以大家如果穿到这些时候还是要思考一下能不能说服皇帝和百姓蝗虫是灾害,不然说不准你灭了蝗虫反倒会得到惩罚。]

[直到唐代的姚崇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终于打破了迷信,主张人力灭蝗,开创了主动治蝗的先例,他还发明了“火诱法”,也就是利用蝗虫的驱光性,生火诱捕蝗虫。]

[宋代后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治理蝗虫的办法也越来越多,比如鸟类、青蛙是蝗虫天敌,便禁止人们捕捉蛙类,养殖大量鸡鸭捕捉蝗虫。他们还发现蝗虫不喜欢吃豌豆、芝麻等作物,开始推行“豌豆抗蝗”……]

[元代时,人们还发现深耕翻土便能将掩藏在土里的虫卵翻出,经过曝晒后死亡。]

[明清时捕蝗的手段更是制度化,总结出了壕、器具捕打、火诱等办法,并且严令官员督捕,设立护田夫,一旦失职严格查办,并且为捕捉蝗虫的民众提供奖励。]

李世民十分重视民生,对蝗虫特性也有所了解,天音的介绍虽然简略,但却直指核心。

当然还有一些方法不甚明了,但他想交由专人研究研究应当问题也不大。

如今距离蝗灾还有一年多接近两年的时间,这足够他命人做完这些防治举措。

虽然这些措施还是不能彻底根治蝗灾,但如果朝廷能将这些举措一一实施下来,蝗灾的危害程度定能大大降低。

至于那什么灾异论,李世民可谓是彻底抛在了脑后。

毕竟那儒生编出来的学说还能有他亲耳听见的天音神异,更能代表天意吗?没看天音已经嘲笑他好几次了?

还有男人口中的后世朝代,若是其他时候李世民肯定要好好地琢磨一番,但如今满脑子都被治蝗之法所填满,几百年后的事哪里比得眼前的事更重要呢?

当然他还是有些遗憾天音没提供一劳永逸的办法,但谁叫他们大唐不会那些“仙术”呢?如今能掌握控制住灾情便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贞观君臣脑海中整理即将要做的事时,光屏上的小人却是再次跳动。

[当然这些举措只是治标,效率也不算高,真正让蝗灾几乎在我国灭绝还是靠着现代科学家的研究。]

贞观君臣心头一喜,竟然还没完,还有更好的手段?

只是他们又不禁想起之前光屏的讲述,确定不是之前出现的那些他们都看不懂的奇怪文字?他们大唐真的能实施吗?

当然这并不影响光屏上的男声继续讲述。

[到了近现代,科学家终于发现了蝗灾的产生根源。那就是蝗虫喜欢在湿润潮湿的泥土中产卵,所以每次发生大旱导致河流面积萎缩时,裸露的河床便会被蝗虫大量产卵,成为蝗虫繁殖的天然温床,最后爆发蝗灾。]

[知道蝗灾爆发的根本原因后处理起来就要方便很多了,首先便是兴修水利设施,稳定湖泊水位,疏通河道,在内涝区推广旱改水或者水改旱,这些举措便能基本上破坏蝗虫生长的环境。]

[这一举措看起来投入比较大大,但是灭蝗效率极高,能使用的时间也极长,也是我国如今免受蝗灾困扰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如今治蝗技术依旧在进步,比如我国建立了完整的监测制度,做到其消灭于萌芽之中,又比如科学家研究蝗虫基因等等……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定然有更好的治蝗手段。]

李世民和群臣顿时豁然开朗,蝗虫原来是这般产生的,难怪往往大旱后都接着蝗灾。

至于修建水利设施控制湖泊水位,这的确投资巨大,需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可这本就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当然如今的大唐还抽不出财力和人力去兴建大型水利设施,但没关系随着大唐修养生息结束,这些事总能提上议程。

到时候水、旱、蝗灾都将如同光屏中预言的那般,对百姓的侵扰大大降低。

[纵观华夏人民治蝗史,其实也是华夏人民奋斗史的缩影。从最开始的祈求上天到后来观念转变后的科学治蝗,我们终于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自然灾害。天下从来就没有什神仙,能救我们的也只有自己,只要万众一心便能人定胜天,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男声逐渐便小,光屏的画面也渐渐便成白茫茫的一片。

然而李世民的心情却是越发激动,人定胜天,这可真是极有力量的一句话。

他突然间觉得光屏和天音的确不是他以为的仙人,而是来自于他们的后人,他们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创造了堪比仙人的功绩。

治蝗方法参考网络,不专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