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汐潆流光,大明海上旅行攻略 > 第1章 倾国之貌经商之才

第1章 倾国之貌经商之才

还没到初夏的花城已经开始飘着木棉花的白絮,一美人倚在绣楼窗前看书,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书页的纸张。桌上的铜镜里映出她黛眉轻蹙、倾国之貌的模样,初看她好像刚过及笄之年,但脸上的表情又带着几分成熟。

一身粉蓝色襦裙裹着纤细腰身,但手指节粗大的关节和双手的手腕上的一些几年前的刀伤,如两条毛毛虫一样吸着手腕的血一样。

让她的手腕手指手腕不愿戴任何金银之物,似乎怕别人关注她的手一般,她的衣袖也比旁人的要长一些,像是为了遮去这些手上的明显的伤痕。

她的头上花团锦簇,好像就是为了让别人的目光看向她的头部。

眉眼比普通美女更为精致,叫人看过一眼便再难忘记。

她拿书签放入书中,合上手中的书。

伸了伸懒腰:“晴儿!什么时辰了?”

旁边的丫鬟说道:“快午时了!二小姐,要不要活动一下,好吃午饭?”潜台词是活动一下,可以吃得更多些。

她换了一袭长长的水袖,舞动起来如诗如画更像墙上壁画中的仙子,腰身的柔软如果不是从小就学过,定是做不到这样高难度的动作的。

就连教坊司的女子们看了也要为她舞技叫好,最近恰逢她祖母的寿宴,所以时常在家中戏楼练舞。

就连家里小厮、丫鬟都忘记手中的活计,抬头看她跳舞,这如仙子一样的舞蹈看得所有人都忘记此处是凡间,误以为自己在天宫上看着神仙姐姐在舞蹈呢。

离她家不到五十丈的瞭望塔上三个的画师正举着高价购得的波斯千里镜看她。领头的吴画师舔了舔笔尖,把她托腮回眸带笑的甜美样子画在两丈的锦缎之上,他最是善画这眉间眼唇的细节之处。

而秦画师抓住了她动人舞姿的瞬间,水袖与丝带的变化组合出的图案,在纸上他的构图最是巧妙,让人看过一眼便能爱上画中的女子。

还有李画师最拿手的便是画亭台楼阁,把这戏楼与舞者的关系画得天人合一的感觉。

这三位画师把拿手的近景、中景、远景各自画下来。

这瞭望塔本来是看船的灯塔,现在却成了看美人的最佳观赏地,这三人的画一下塔楼便有一堆的人抢着买,一小幅画要一两金子,一大幅要百两金。

在本地一倒手就是几倍的价差,如果再到千里之外的京城要千两金一副呢。

所有人都好奇此女子为何人呢?为什么别人只能偷偷的远望画她呢?

她正是花城周知府家的珍宝一样的人物——周绮梦,家中排行老二。

在花城无人不知的二小姐,这二小姐从13岁左右就跟在周知府的身边,平日里都是小厮打扮。每每遇到什么政事、官司,她就会如同师爷一样给她爹出很多“鬼点子”。

周望江是个老实人,做事比较死板,不会转弯。

但自从这二小姐跟在他身边后,让周望江从八品县令只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正四品的知府。而且还是花城这样的重要交通要道的州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自从当上了知府,官家因他连破了几桩大案,赏赐了他无数金银布匹还有一栋大宅院。他这才把分别多年的老母亲、夫人和其他孩子接到花城。

而这二小姐也穿回了女儿装,自此便不在与父亲一同上堂,而是端坐在家里由家中夫人和祖母各种管束与教化下,一开始周望江还怕她与夫人有冲突,因为做事随心惯了,而且她也不是夫人所生。

但没想到的是她在夫人的管教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在众多官眷女子里拨得头筹。

又过了及笄之年,周知府家门口的青石板都被媒婆踩亮了,从江南到京城的求亲帖子堆得比玉兰树还高。

府里除了这位大美人,还有个眼盲的大姐和十岁的幼弟。大姐长得也是不错的,但因为目盲并没人提亲,弟弟还在小又只有十岁。

只是这二小姐的名声在短短的几个月就传遍天下,被说书的宣传成了“天下第一美人”的雅号。

京城权贵都差媒婆来打听这位“周家二小姐”。还有些闲散公子哥们组了个旅行团,美其名曰——“探美团”,包下塔楼用望远镜看她,原本就十分稀少的望远镜,被炒到了天价。

周家只能把所有窗户都挂上厚帘子,院里再也见不到周家二小姐起舞。倒是多了个穿长衫的俊俏“表哥”每天早出晚归的,街坊们议论纷纷这表哥是来与二小姐成亲的。

想毕是要做“入赘”的女婿。

不过又有传闻说二小姐被送到乡下庄子里陪外祖母了。

还有人说是去某个大山的寺庙里带发修行了。

慢慢的再没人去塔上偷看周知府的院子了。周家加高了院墙,又种了很多大树,把院子遮得严严实实,从高塔上也看不到里面的风景了。再加上一些传闻,所有人都没了二小姐的消息。

时间一长本地的人对此的观注都淡了。

但远在京城的人看了这“美人图”都还在讨论着这周知府家的“二小姐”,而且还添油加醋加入了不少故事情节,把这美人说得好像是天上仙女的遗珠一般。

知情人只知道她父亲是周知府,但确不知她的母亲是什么人,她的身世之迷也让这美人多了一层神秘感。

让几千里以外的京城的达官贵人的公子哥们对着图上的美人想入非非的不少,没事就组个赏美人图的酒局。看着美人图喝酒、吟诗。

自然也有“探美团”的众人无功而返,无一人见过图中的“美人”,让京城的少爷公子们为她又多了一份猜想。就算有人用官位给周望江施压,周望江只说二女儿早就许了人家,便不愿再说更多。

花城是一座靠江临海的城市,水路十分发达,而商贸也因为周望江的到来而更加发达。海港码头之间来往的船只也变多了,商业的税收自然比这前要更多了,虽然全国还是有禁海令,但对于花城虽并没说开放,但实际还是默许着渔民出海,也有不少海外的船支进出。

周知府来花城后拿着皇上赏的金银在这两年,又是修码头、又是设计重物塔吊车,还填海修石堤,连接了荒岛。城里的人口从七万人涨到十八万人了,到处都是内陆的商人和各种不同头发颜色的外国商人。

税收一高,周望江又是个老实人,上交国库的钱是前任知府的好几倍。皇上看了自然高兴,就算有人参他没有严格执行“禁海令”。皇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袒护他。

别人都说这周望江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他把这花城的海路、陆路、水路的商路一起被打通,

这花城原就是瓜果飘香、花开四季的美丽之城。

现如令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工作,幸福指数非常高。

很多瓷器商人他们从江西运了很多瓷器到花城,就是为了做外邦人的生意。

周家二小姐周绮梦最是喜欢这些西洋小玩艺儿,每次赶集就着男儿的装扮上街去掏上一些有趣的小玩艺儿,最是喜欢一些大众人眼中的无用之物:放大镜、玻璃杯、火铳……她也特别爱和这些洋人聊天,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学会的这些洋腔洋调的,讲得还十分顺溜。

但她也不是只会玩乐,周望江把自己的银钱都用来建码头了,家里就没有足够的进项了,靠着周夫人的一些嫁妆来贴补家用,所有周夫人时常要与周望江因为银钱的事吵架。

周绮梦看着他们吵架,自然心里也不舒服。由其是周望江一向嘴笨,又吵不过周夫人。

常常被骂得无还口之力,二小姐跟在周望江身边多年,知道父亲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所以这二小姐也开始动起脑子来想着法子赚钱,二小姐做事的风格是,要就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一些响动来。

果然她的小脑瓜子寻到了一个赚钱的法子,就是接这些洋人们的瓷器订单。

她是如何接的单子呢?她先是在码头观察来往的商船的大小,如果是大商船就去码头看他们运什么货物下船,如果船空了,自然是会买些东西带回国的。所以瓷器和茶叶一定是首选的。

卖瓷器、茶业的商人在码头旁边特别多,“码头的十三行”是所有商人必去进货的地方。

她穿行在人流中,主要就盯着几个大船上下来的商人,不停的问人家要不要在瓷器上、茶叶罐上写上贵族的标志和姓氏。

这个想法来自于她一次和一个葡萄牙人聊天,她发现对方的手指上的戒指有些特别的图案,一问才知道,原来对方是贵族。所有贵族都有自己家族的标志和家庭的姓氏,他们都以这个为荣。所以才想到用瓷器上也打上标志和姓氏的点子。

而且她跟外邦人聊天时收集了一些贵族的姓氏,学着写了出来。

还亲自手画了一些配有洋文字的图案的碗碟的图稿,有些洋人看了这样的样图自然就有了兴趣。

其他人买的都是“现货”,她要搞的可是定制。所以这个价格自然就比其他的人卖得更高,她再找相熟的瓷器商那定货。让他们八百里加急发个图样送到景德镇,做出样品给洋人看。洋人看了一高兴,自然就愿意下定金制作。

景德镇的工匠们收的工钱还是一样的,而她收洋人的钱确不一样。因为是定做的!她利用这个一转手就赚了不少钱,她利用她爹的管事出面与洋人面谈,自己做翻译。让洋人足够信任她这个翻译后,就自然可以不用管事的出来陪她演戏。一来二去的赚了不少钱。

虽然这种定制的客人当时并不多,人家定货的量也不大!但利润还是比较可望的。

她拿一部分贴补了家中日常开支,另一部分就放入密室。

挖这个密室时她对工人说自己有藏酒的爱好,让他们还挖深些。而且专挑外地的工人来挖这个密室。

她每天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移动自己的床头的机关,就能把床移开,床下就是一个楼梯下去,密室比她的房间还要大,睡觉前去数一数自己藏着的多少银子,是她的助眠神器也是她的一大兴趣和爱好。

“我是小富婆,有了钱,还要嫁什么人!”周绮梦数着自己越来越多的银钱说。

当然这定做瓷器的活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再加上帮助周望江办一个学社,买了不少书,都是自己掏腰包的。周望江只给了50两银子,自己可是往里面贴了几百俩银子呢!除了一些工具书以外,还有不小说,一看就放不下了手了。最后一买就买多了……这床下密室里的钱,一下就见底了。

只能再想别的办法赚钱,看了书中的插图,她的小脑袋突然又有了灵感。

一开始她也想写小说赚钱,但这个时间周期太长了,所以她才想到了插图。

但书中的插图买不起价。

所以她在码头想到一个点子,这些船上的水手、大副、二副、船长们,长时间在海上很难不想家的中妻子或是女子。

所以她换成西域、波斯、东瀛国、暹罗国女子的衣服。穿出异国风情再让画师用羊皮画自己,画师经过她的指点修改还原异国女子的风韵,再把画卖出去。

这画卖的并不是本国,而是高价卖给这些外邦的商人们。

一是外邦人出价高,二是就算认出是自己,这些外邦人几年才能回一次,自己的清誉也不会受损。想到这个点子时周绮梦对自己说:“我真是个小机灵鬼。”自己得意的大笑了好几天。

但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中间出了岔子。

原画在羊皮上的画被印在了纸上,而且画师们为了赚钱,把外国人的装扮换成了大明的装扮。更没想到这些画也流入了花城的各大市集中,因为价格便宜很快就大卖了。而且还加印了好几次。这画从花城很快就流通到其它城市了……

画师原想着只在花城卖画,就在美人图上面写了几个大字“花城第一美人”。

京城的画师听闻都跑到花城来,到处花重金找这个“花城第一美人”。

最后被花城的画师出卖了,几名画师这才找到她家。

二小姐周绮梦当着父亲母亲的面是死不承认的,只说自己与画中女子有几分相似摆了。最后京城的几位画师被周望江的衙差乱棒打了出去。

这才有了上面的瞭望塔的“望远镜事件”。

周绮梦发现这个事情越来越不可控了,才放出话说周家二小姐去外祖母家了,去修行了,于是又开始整日着男装说自己是周二小姐的表哥。

虽然全家人都知道是她捅了这么大的娄子,但老爷、夫人与祖母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她这些事。

因为家里的餐桌上,是实实在在的大鱼大肉呀!身上是实实在在的锦衣华服呀!还有那些金银簪环,玉器。这么会赚钱的女儿,谁会怪她呢……只恨是自己不能多生几个像她一样的机灵鬼。

周夫人也知道这个聪明的“女儿”马上就要嫁人了。

因为周望江已经帮她选好了未来的夫婿了,明年就会大婚。

嫁人后可能就又要过紧巴巴的“苦日子”了!因为周望江不会“搞钱”,朝庭的一点奉禄哪里够府上几十号人的吃穿用渡。

周绮梦知道自己捅娄子了,马上买了一间铺子送给周夫人,“母亲,这可是东市最旺的一间铺子。以后有这铺子的租金,便再不会用到您的嫁妆了。”

当场周夫人就转向替周绮梦说话。

老夫人收了周绮梦送的玉石枕,晚上睡觉更安稳了,再也没有半夜醒来了。

周望江收到的是周绮梦送来的李杜全诗和宋词大全,里面各收录了几百首诗词。每天晚上周望江都是枕着这两本书入眠的。

这样贴心的女儿谁会骂她,每样东西都送到人家心尖尖上了。

周绮梦对身边的丫鬟晴儿说:“果然十八岁正是赚钱的好年纪!什么时候一嫁人了就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小姐就不要嫁人啦!我天天帮小姐数钱记帐。”晴儿私下印不少二小姐的“美人图”,但现在这些美人图都藏在衣柜里不敢再拿出来卖了。

“哈哈!我也正有此意!”周绮梦笑着说。

本文为架空小说,发生的事件大多是明朝真实事件改编进剧情里。为了剧情的需要把明朝300年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打乱放进了10年的时间线里。(如果让您不适应,请绕道,勿喷!感谢您。)

16 世纪的明代。当时欧洲掀起 “中国风” 热潮,葡萄牙、荷兰等国凭借航海优势,与中国构建起贸易联系,其王室、贵族为彰显身份,纷纷向中国定制带有自身家族纹章的瓷器。据葡萄牙国立古代艺术博物馆陶瓷收藏馆馆长介绍,定制瓷器在葡萄牙的最早记载出现于 1528 年,即明代嘉靖年间。现存最早的纹章瓷就是为葡萄牙曼努埃尔一世所定制的青花瓷纹章执壶,其绘有代表葡萄牙王室的浑天仪徽章。

到了明末,纹章瓷渐趋兴盛,荷兰、英国等国的贵族、富商等也开始托商人或东印度公司到中国订购纹章瓷等特殊纹饰的瓷器。

明朝印刷业到底有多发达?

据统计图书出版达 3.5 万余种,把宋元时期远远甩在身后!这书的种类,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涵盖经史子集,啥都有。

科技方面有《天工开物》,据说最早的。医药领域有《本草纲目》,《牡丹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还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这些书,不仅在明朝火,流传到现在,也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呐!很多书里开始有插图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倾国之貌经商之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风止何安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掌心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