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聒噪,叶缝间时有水滴洒落,正巧滴在毛家院子中堆起的砖瓦上,黛砖青瓦颜色油亮,小山似的占了院子大半位置。
地基已经沉淀数月有余,坊里最新一批砖瓦刚出窑就被拉来毛家,宋师傅的小徒弟特意来告诉夏满,明日就能开始起房子,嘱咐他请帮工来。
自月中地基挖好,毛家院子停了半月工,宋师傅昨日来看,脚下用力踩了踩,捻了把小胡子,言是可以开始起主体房屋。
“明日我便让小三子把砖瓦拉来,你们把那地方收拾收拾堆东西。”宋师傅指向院子角落,“按照你们家七间屋子的规制,砖瓦加起来这个数打底。”他比划一下数量,多得数不清。
按照之前问的价格,这些砖瓦加在一起就得一百二十两银,这还不算上黏合灰浆,黏合灰浆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么一计算,官府奖励的银子一下子就去掉大半,饶是没掏空家底,对毛家人来说也肉疼不已。
当天晚上,夏满拉着毛平秋对账,将自家小金库盘算一遍,前些日子接席面的三百文和大集上赚的二两银子不算在其中,去掉建房材料费还剩二百五十两,过些日子买牲口又得去掉三十两,就只剩二百二十两。
这还没算建房期间买菜肉的开销,一合计下来,离在镇上开铺子的目标又远了一些。
夏满叹气,怎么钱越赚越不够用呢?
毛平秋捏他的脸,换成他安慰满满:“等我手上单子结束咱家进账四十两,宋师傅那工费不用出省下十两,再把齐老爷子另一个单子做完又是一笔入账,和普通人比起来,咱们家挣钱已经很快啦。”
普通农户一年攒下十两银子可谓难如登天,家中田地多的卖粮能赚些,像毛家村这种没有田地的村子,一年攒下五两银子都是痴人说梦。毛平秋好手艺傍身,加上运气不错,赚的钱比十年工龄的老师傅还多。
夏满收好木匣子,向前扑到毛平秋怀里,闷声:“我知道你能干,就是一下子花这么多钱,我有点心疼。”他花过最大的一笔钱就是当初摆摊去买贵价佐料,那和建房比起来都是小意思。
“以后我多赚些,让满满花钱不眨眼。”
“噗嗤。”夏满笑,“那我可不敢,咱们以后还有娃娃要养呢,哪里能大手大脚的花钱?”
“养娃靠后,先给我家能干夫郎在镇上开个小饭馆才是正事。”
夏满都不知道毛平秋一个没接触过姑娘哥儿的单身汉,怎么说起甜言蜜语来出口成章,每每让他羞涩不已。
第二天,青砖黛瓦一卸,夏满清点完便将银钱交给小三子,沉甸甸几个银锞子用布包着,着实烫手。
“这是四十两银子定钱,按照先前说好的,完工后再付剩下的钱。”
小三子哎哟哎哟接过来,小心放进怀中,仔细将系带笼紧,额头汗珠不停冒出来,除却卸砖累的汗,这会儿流的都是提心吊胆的汗,怀里可是四十两银子,把他卖了都换不来这么多,可不得紧张。
“夏夫郎,我们明日来熬灰浆,还劳你早些把米蒸熟。”
青砖用的粘合剂里头加了糯米浆,今日小三子也带过来,足足两麻袋糯米,家中灶台小,这么多糯米蒸熟得起四锅,因此要早些蒸上。
“行,交给我吧,其他事儿我不成,灶台上的事儿没有我不会的。”夏满玩笑一句。
小三子连连点头,说句不好意思的话,停工这些日子,他实在惦记夏夫郎做的饭菜,昨天师傅还在念叨呢。
“夏夫郎手艺实在是好,前两日在师傅家吃饭,师娘还说想再尝尝你的手艺呢。”
这事儿说来巧,上回听闻夏满去梨上坝掌勺,宋盏回家同夫人闲谈时猛然想起那户人家是夫人娘家亲戚,先前还请自己帮忙建房,上个月专程来请夫人去给新娘子掖被面。
宋盏羡慕:“夫人可要好好尝尝夏夫郎的手艺,人间难得几回闻!”
宋夫人知晓自家男人叼嘴,今日一回来就对中午吃食夸夸其谈,听他这么说心中更是好奇,打定主意要尝尝。结果么,不肖说,她已经许多年没有和人抢着吃饭吃到撑,那滋味,这辈子也忘不掉。
如今还在惦记。
被人肯定使夏满情绪高涨,大方发出邀请:“宋夫人若是想来随时可以来,不过添幅碗筷的事。”
“嘿嘿嘿,那我就替师娘先谢谢夏夫郎!”
小三子走后,望着院子里那一堆砖瓦,方才付银子的不舍悄然淡去,此时夏满心中涌上来难以言喻的满足,方方正正的青砖,错落有致的瓦片,将组成一座宽敞大气的屋子,是属于他的家,是一个乡下小哥儿见过的最好的屋子。
成亲才不到一年,他就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自豪和满足让他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翌日,宋师傅师徒几人准时来到,又拉来一车青砖,毛家院子恢复往日的热火朝天。
此时已进入六月,暑气蒸腾,毛家村身处深山老林,不似外面炎热,干活比外头舒适许多,因此建房进度没落下,屋子主体建得迅速,结实宽敞的墙壁一日高过一日,很快就超过原有的房屋高度。
剩下的两间旧屋子也到了必须拆除的时候,此时房屋还没上梁,毛家人只能暂时住在没有鼎的新房里头,以天为被。夜晚睁开眼,能看到幽深的天幕上嵌着的颗颗明珠,毛平秋总是拉着夏满的手,指出每一颗星星给他看。
夏满偏头,璀璨的光印照在身边人澄澈的眼底,一览无遗,像是能看到心里。
“等上梁就看不到这样的夜景。”
听到夏满的呢喃,毛平秋歪头碰了碰他的额头,声音轻柔:“等院墙建好,我做个大些的凉床放在院子里,夜里想看星星咱们就躺在凉床上,也没人看到。”
“好。”
忙忙碌碌中,时间已经来到八月,热气开始慢慢消散,后山的地上落下几片黄叶,秋天如期而至。
数星星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毛家几间房屋主体总算完成,到了可以上梁的时候,院中横陈着数十根圆润粗壮的木头,榉木、杉木、松木....应有尽有。上梁是件大事,按照蒲泉镇的习惯,要请亲朋好友来“送气”,到场的人越多,房子人气越旺,木梁越坚硬稳固,是整个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候。
上梁前几日,毛家人便分散开请人来吃“上梁”席,严娟请了村里玩得好的夫郎妇人,如今她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身边围绕的妇人夫郎一下多起来;夏满请了娘家人和裴玉,可惜后者事务繁忙来不了,夏满有些遗憾,送了点糖果给她沾喜气;毛平秋请的人多些,除了帮忙抬梁的人,师兄弟和木坊管事他都发出邀请,众人也欣然答应。
让人意外的是毛萍冬,他竟也请了几个小伙伴,都是未成婚的女孩哥儿。夏满很高兴,跟毛萍冬说届时单独给他们整一桌,就放在毛萍冬房间里吃。
算下来,客人们拖家带口,怕是要整上四五桌饭菜。可夏满高兴,便是再多人来他也乐意收拾。
八月初五,宜上梁。
高大结实的青砖房耸立在一众泥瓦房里十分瞩目,便是第一次来的人都能轻松找到毛家。夏志瞧着和上次来时大不一样的院子,高兴劲儿止不住。
李舒第一次来,不知道毛家之前是什么样,见到这么好的房子,也很惊喜,止不住地说好。
“就是这栅栏瞧着配不上房屋。”
“亲家母说的是,等上梁了,师傅们就开始起院墙。”严娟陪着李舒,指了指院子角落的青砖,“那一堆就是留着建院墙的。”
先前毛家院子瞧着宽敞,如今房屋一扩建,院子看起来就不那么大,好在本身毛家占地也不小,房屋主体又往后院推了一些,前院还弥留不小的空间,此时堆着青砖也不显得狭窄。
太阳越升越高,来客陆陆续续到场,毛家院子里人影错落、来来往往,几十号人几乎挤满所有空间。毛平秋有些奇怪,他算着不该有这么多人,仔细一看,许多人携家带口,一家来了三四个,可不就比原定的人多出许多。
夏满高兴,尤其看见宋师傅带夫人和孙子一道来,他上前招呼又得了宋夫人夸赞,做饭时手上大勺舞得虎虎生风。
午时末,伴随着院子里震彻的爆竹声,以毛平秋为首的一众壮汉拉着提前放置好的粗麻绳,在饭菜氤氲的香气中,肩背收紧,手臂鼓起小山丘,腮帮子凹进去,咬牙用力。
“嘿咻!起!”
“嘿咻!起!”
宋盏指挥,喊声嘹亮富有节奏,伴随一声声的鼓舞呼喊,粗大木梁被数十根麻绳稳稳托起,节节攀升,很快就运到顶部。早已准备好的匠人动作利落,将木梁固定住,粗绳解开,圆滚滚的大梁稳稳当当横在屋脊。
围观众人登时喊叫起来,喜庆话不要钱地往外吐。
“主家今日屋上梁,喜逢黄道降吉祥!”
“亲朋赶来齐庆贺,喜盈满堂儿孙旺!”
“今日上梁展宏图,福光闪耀家门路!”
毛萍冬和严娟拿起提前准备好的莲子,在众人欢呼声中四处扬洒,面带笑脸将团团圆圆的福气洒向亲朋。
夏满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热闹喧嚣的场景,眼睛有些泛酸。毛平秋似有所感,回头一看,同夫郎对视莞尔,一切尽在不言中。
亲朋俱在,身体康健,家底丰蕴,流年向好。暂无闲事挂心头,正是人间好时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