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他吃过早饭后,想起昨晚顺手编的鱼篓,就随手拿了把锄头准备找点蚯蚓,放篓子里引鱼。
结果挖了好久,死活就是没看到一条蚯蚓,奇了怪了,难道这个世界没有蚯蚓??
时文不信邪,不死心的一手拿着篓子,一手拿着锄头往河边走,准备到河边再挖挖看----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无奈之下只能往篓子里放些砸碎的青叶子了。
他仔细地将鱼篓在河湾处安置妥当,确保入口迎着水流,这才转身收拾好随身的工具,迈步朝后山行去。
昨夜他辗转反侧,脑海里反复思量的都是制作木桶的事。最初计划将整棵树拖回山洞,但仔细权衡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是太远了,二呢他也怕自己拖不动,到时候累个半死,倒还不如带着工具去山里,砍了树后直接就地做成木桶,又省时又省力。
他沿着熟悉的小径快步前行,犹记得前几日在后山附近,曾见到不少粗细适中的乔木,正是制作木桶的理想材料。
清晨走在山间,徐徐的清风吹过脸颊,掉落的露水打湿泥土,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四周传来的虫鸣鸟叫,像音乐人的伴奏,叫走在路上的人好不快活。
越往山林深处走,空气越发清凉湿润。他仔细勘察着四周的树木,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终于在一处缓坡上找到了几棵理想的杉木。树干笔直挺拔,木质纹理均匀,正是制作木桶板的绝佳材料。
他选中了一棵粗细适中、树干笔直的杉树,取出大骨刀。这柄不知是用什么野兽的兽骨做的,异常锋利,平日只用来处理些小树枝或分割猎物,没想到此刻用来砍树,竟也展现出惊人的锋利与坚韧。
他铆足力气,挥刀砍下,只听“咄”的一声闷响,刀刃竟深深楔入木质之中,几乎没入三分之一!
然而,砍进去容易,拔出来却难如登天。挥刀只需一瞬间的爆发力,但想要将紧紧咬住木材的骨刀重新抽出,却需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他不得不双脚蹬住树干,身体后仰,像拔河一样,才堪堪将刀拔出。
他调整方法,不再追求一刀深陷,而是顺着同一个切口反复劈砍。林间回荡着有节奏的“咄、咄”声,木屑四处飞溅。
待砍出缺口后,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树干猛地连踹数脚。伴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巨木开始倾斜,最终发出一声轰然巨响,地动山摇般砸倒在地。
接着,他挥动骨刀,利落地削去横七竖八的枝桠,将树干截成一米多长的木墩。换上了更趁手的石斧和凿子,开始对着木墩的中心部位,一点点地掏挖起来。
前世有叔爷带着手把手教过,所以木桶他是会做的,不过那时有各式各样的刨子、锯子、凿刀,更有铁丝铁钉能将一块块刨光的木板紧紧箍成一体,做到滴水不漏。现在嘛……只能采用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将整段圆木的中心掏空,制作原始的独木桶。
好在刀具足够锋利,掏挖树芯的过程虽耗体力,却比预想中快了许多。他专注于手上的工作,大约一个多时辰后,四个厚实粗糙、却足够深大的独木桶便已初具雏形。
接着,他在每个木桶靠近桶口的两侧,对称地凿出两个小孔。随后,他去旁边砍了一根粗细适中的竹子,将其劈成粗细均匀的长篾。他生起一小堆火,小心地将竹篾放在火上烘烤,利用热量使其变得柔韧,然后迅速将其弯成弓形的提手(桶梁),两端削尖,趁热牢牢楔入先前凿好的孔洞中。待竹篾冷却定型,便成为了结实耐用的桶梁。
看着剩下的竹材,他灵机一动,又顺手做了一副扁担。虽然简陋,却足以一次性挑起两个木桶,大大提升了取水的效率。
生火用的火石还是上次烈送过来的,两块火石用力相互一击,火星就迸射出来了,极为好用!这让他不禁想起当初第一次在这个世界生火时的狼狈与艰辛----手都快磨破了,真是一把辛酸泪呀。
木桶做好后,他挑起来试了试,又稍微改工了一下,后又顺手用这些木料做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漏勺、叉子之类的。
随后挑着一对做好的木桶,改道去栗子林捡板栗,说是栗子林,也不过是五六颗栗子树,不过每棵树长的都遮天蔽日的,这五六棵树合起来看着可不就像个小树林一样嘛。
刚来的那几天用篮子搬回洞里的板栗,吃的也差不多了,趁着今天上山,他准备再捡一点。
到了栗子林后,他马不停蹄的摇树,捡板栗,把两个桶装满栗子后,急忙挑着栗子下山了。
到家后没停歇,放下东西又空手上山,用剩下的那对木桶,又去装了两桶栗子。
这次装满后他没急着走,而是直接一屁股坐在栗子树下,捡了几颗生板栗砸开,吃了几颗,又稍微休息了一下后,起身拍拍屁股空手往旁边林子走去。
刚走出没多远,在一处坡边找到了零散的几株野姜,这荒山野岭的,野姜还长的挺不错的。待他刚把野姜拔完,听得右手方向有野鸡咯咯咯的叫声,便提着两手的野姜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真有野鸡刚下完蛋,一个窝里找到了七八个鸡蛋,他脱下上衣,用衣服兜着鸡蛋,又弯腰在附近找起了鸡窝。
也是他今天运气好,在附近又找到几窝,还找到了野韭菜,这韭菜炒鸡蛋的原材料不就齐全了嘛。
合起来找到了28个鸡蛋,可把他高兴坏了,打不到野味还吃不到野鸡蛋嘛。
不过他今天的运气可没止住,提着鸡蛋回栗子林时,他没按来时的路走,换了条路。竟让他碰到了一窝野蜂。
好家伙,抬头望过去,离地七八米高的树上密密麻麻的野蜂,一棵树上有七八处蜂巢,各个都有一两米大,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只听得附近都是野蜂嗡嗡嗡的声音,这一只只野蜂竟有前世的四五倍大,野蜂的针估计都要跟前世的吊针针头一样粗了吧,这要是被蛰一口,那真是要命了。
但他也没放弃,富贵险中求,又不是让他愣头愣脑的冲进去割蜂蜜,熏野蜂的方法他还是会的。
他不急不躁的下山,先把手里的东西拿回栗子林,腾了一个木桶出来放姜跟鸡蛋那些,挑着就下山了。
回家后,他把桶里的栗子悉数倒出来,又特意挑着空桶去河边刷洗干净,用兽皮擦干水分,甚至还找了几片干净的大树叶垫到桶底,做好这一切后,他换回了穿过来时穿的那身衣服,又取出一块质地最柔软的兽皮,比划着头部尺寸,迅速缝制了一个简单的头套,并在对应眼睛和嘴巴的位置精准地掏了三个洞。
接着准备了几条兽皮绳子,带着这些挑着木桶上山了。
到了野蜂巢附近,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先进行周密的准备。
他抽出随身的骨刀,利落地割下一大捆新鲜的青草置于一旁备用。接着取出早已备好的兽皮绳,仔细地将手腕、脚踝处的袖口和裤腿紧紧扎牢,确保野蜂进不去后,套好头套,蹑手蹑脚的走到野蜂树下。
把野蜂树下的落叶等易燃物集中归拢,再把多余的柴火捡来堆放到落叶上,避免风一吹,叶子飘得到处都是,从而引发山火。
准备工作做好后,他抱起那捆青草,悄无声息地靠近蜂巢所在的树下。谨慎地在树的各个柴火堆上——东、南、西、北——都分别放置了一小堆青草。
紧接着他屏住呼吸,迅速点燃一根树枝,拿着树枝,往各个草堆里点完火后,马上就退出来,在不远处的大树下,快速找到一些叶子把自己盖住,偷偷的观察着。
慢慢的烟升起来后,野蜂们开始狂躁不安了,他们误以为巢穴着火了,一只只野蜂急着从蜂巢处吸蜜走,野蜂带着吸足了的蜜开始四散逃离。
过了半个时辰后,时文探头出去看,附近几乎没有什么野蜂了,才开始挑着木桶去收割蜂蜜。
爬的时文来说,简直是如履平地。只见他单手提着木桶,另一只手配合着双脚,“唰唰唰”几下便利落地攀上了蜂巢所在的粗壮枝干。
他稳住身形,甚至来不及平稳呼吸,一边喘着气一边迅速的割蜜装桶,来不及等蜜慢慢的流出来,只能割下一块块蜂巢一起装进去。
木桶装满后,他还不忘用骨刀往下压,力争要装的结结实实的。
两个木桶装满后,虽然野蜂还没回巢,但他还是急急忙忙挑着就下山了,绝对不能跟野蜂碰上。
一路紧赶慢赶地回到家,他几乎是瘫坐在洞口,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这一天上山下山,来来回回跑,不仅是是身体累,取蜂蜜的时候,还胆战心惊的,生怕取到一半野蜂就回来了,此刻松懈下来才感到格外的疲惫。
但看到眼前满满两大桶蜂蜜,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他又开心满足了起来。
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感觉气息终于喘匀,四肢也恢复了些力气,他准备过滤一下蜂蜜。
但苎麻皮还在河水里浸泡着,离变成线乃至布还有十万八千里,所以他只能用木勺的背面耐心地、一点点地向下挤压出蜂蜜汁,再小心地将这初步滤出的蜜汁舀出,倒入旁边另一个彻底清洗擦干的空木桶里。如此反复几遍后,木桶里的蜂蜜越积越多,最后收获了满满的一桶的蜂蜜汁。
至于另一个桶里剩下的、未能完全滤净的带蜂巢的混合物,他自然也舍不得丢弃。这东西嚼起来别有风味,甜滋滋的,既能当零嘴解馋,而且蜂蜡也可以留着做蜡烛之类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