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剧本围读会安排在市区一家保密性极强的五星级酒店会议室内。
云惟止提前二十五分钟到达,在工作人员的低调引领下进入会议室。他目光扫过房间,选择了长桌一侧中间偏左的位置,既不突出抢眼,也不过于边缘谦卑,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五分钟后,风予暄也在助理的陪同下到达。他看了一眼会议室布局和云惟止的选择,神色自然,几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云惟止正对面的位置。两人隔着一张宽大的会议桌相望,目光短暂接触,彼此微微颔首致意,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和交流, professional而疏离。
其他主要演员和剧组核心人员陆续到场,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会议室里那种无声却无处不在的微妙张力,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电荷。
两点整,陈锋导演带着编剧和制片人准时入场。他环视全场,目光在早已就位的两位主角身上特意停留了一下,露出一个满意而意味深长的微笑。
“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齐聚于此。”陈锋开门见山,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相信大家都已经认真读过剧本了,今天我们就暂时抛开外界的所有声音,专注于艺术本身,初步探索一下这些即将陪伴我们许久的角色。”
围读按照流程从配角的戏份开始,逐渐过渡到主角的重场戏。当轮到云惟止和风予暄的第一场激烈对手戏时,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那是一场发生在案情分析室里的激烈对峙:犯罪心理学专家顾青临和直觉派刑警林见羽因为办案理念截然不同而爆发尖锐冲突。
云惟止先开口,声音低沉而冰冷,充满了理性的压迫感:“你那种依靠直觉、充满侥幸心理的天真想法,只会害死更多人,林警官。”
风予暄立即回应,语气依旧带着他特有的轻快上扬,但话语间却藏着不容忽视的锐利:“总比您那种毫无人情味、只会冷漠计算概率的方式要强,顾教授。至少,我还在意那些活着的人的生命。”
一场长达数页的唇枪舌剑读下来,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即使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围读,没有任何表演加成,但两人声音的质感、语气的转换、情绪的碰撞,已然迸发出惊人的戏剧火花,让人清晰感受到两个角色之间那强烈无比的张力与吸引力。
“精彩!”陈锋率先鼓掌,打破了沉默,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就是这种感觉!针锋相对,却又殊途同归!这就是我想要的核心冲突!”
休息时间,云惟止和风予暄各自在助理的陪伴下,默契地选择了会议室外不同的休息区域,依旧没有进行任何私下交流,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然而,当围读重新开始后,那种全情投入的专业态度再次迅速回归。两人似乎都暂时抛开了外界的纷扰和彼此的身份,完全沉浸到角色之中,甚至开始自然而然地即兴加入一些剧本上没有的细微语气变化、停顿和气息转换,让对话变得更加真实生动,充满了即兴的活力。
会议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结束时,陈锋做了总结发言,目光扫过每一位演员:“今天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但我已经看到了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感谢各位的全情投入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离开时,云惟止和风予暄在电梯口不期而遇,身旁跟着各自的助理。
“你对林见羽的诠释,很有趣。”云惟止突然开口,声音依旧是平的,但语气还算平和
“特别是他用看似轻浮的幽默来掩饰内心痛苦和不安的那段处理,比剧本提示更细腻。”
风予暄略显惊讶,似乎没料到对方会主动开**流,随即迅速恢复常态,露出一个标准的、介于角色与本真之间的微笑:“谢谢。你的顾青临也比我想象中要更有层次——那种冷硬拒人千里的外表下,不经意流露出的那一丝脆弱感,很打动人。”
电梯到达,“叮”的一声轻响,门缓缓打开。狭小的轿厢空间里,只有他们二人和贴身助理,那种微妙而真实的张力再次悄然弥漫开来。
“我昨天又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包裹。”云惟止突然压低声音说道,目光看着前方,“内容直接指向阿青(顾青临)。”
风予暄闻言皱眉,立刻点头,也压低了声音:“我也收到了。是盘老式磁带,内容和见羽(林见羽)有关,很诡异。”
对于角色,二人出乎意料地默契,都认为剧本中的角色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他们只是演绎者。在私下讨论时,云惟止会称顾青临为“阿青”,而风予暄则称呼林见羽为“见羽”,一种独特的疏离又亲近的视角。
电梯缓缓下行,数字不断变化。在门再次打开前,云惟止声音极低地补充了一句:“小心点。我直觉认为,这可能不只是极端粉丝那么简单。”
风予暄面色凝重地点头:“你也是。”
这是他们第一次超越工作必要、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对话,简短,却像一把小小的钥匙,轻轻叩开了那扇横亘在两人之间、名为“王不见王”的冰墙。
电梯门“叮”一声打开,一楼大堂的光线涌了进来。两人瞬间收敛了所有表情,恢复了公众面前那副礼貌而疏离的状态,在助理和及时赶到的保镖的护送下,步履不停,走向各自等候的车辆,分头离开。
但那一刻短暂而直接的交流,已经为未来数月甚至更久的合作,埋下了一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种子。
当晚,#天作之合剧本围读#的话题再次冲上热搜,有所谓“工作人员”匿名爆料,称两人表现专业且意外地有默契,现场氛围良好,间接打破了之前甚嚣尘上的“不和”传闻。
双方的粉丝们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控评、数据比拼的竞争依然激烈如常,无人敢松懈。
而在网络世界的某个阴暗角落,窥镜者正死死盯着屏幕上抓拍到的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会场的照片,眼中闪烁着疯狂与满□□织的光芒。
“很好...很好...就是这样...”他喃喃自语,枯瘦的手指神经质地抚过屏幕上云惟止和风予暄的脸,“开始理解了是吗?开始触摸到那些黑暗和痛苦了是吗?但这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他猛地打开一个新的加密文档,标题赫然是“教学计划:第二阶段”。
“顾青临需要更深的黑暗...需要被彻底打碎...林见羽需要更真实的痛苦...需要直面光芒下的阴影...”他疯狂地敲击键盘,打下一个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词语,“我会给你们需要的体验...最真实、最深刻的体验...”
文档中,详细列出了几个所谓的“教学场景”,其中包括如何巧妙地重现书中某个关键案件的特定元素,让演员“亲身感受”角色所经历的恐惧与绝望。
“从云惟止开始...”窥镜者的眼中闪着极端偏执的光,嘴角扭曲,“他需要先体会失去的滋味...彻骨的失去...”
他猛地合上电脑,走到那面贴满资料的墙前,聚焦于一张云惟止的详细日程表。在一个即将到来的日期上,他用鲜红的记号笔画了一个重重的、不祥的圆圈。
与此同时,云惟止和风予暄各自回到家中,不约而同地再次走进了安静的书房,翻开了那本已然有些卷边的剧本。
那些曾经只是白纸黑字的描述、对话和心理活动,在经过下午那场沉浸式的围读后,突然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和温度。角色的痛苦、挣扎、微小的希望与巨大的恐惧,变得更加真实可感,仿佛就在呼吸之间。
云惟止在顾青临的一段深夜独白旁,用钢笔写下批注:“不是冷漠,是恐惧。恐惧再次信任,恐惧再次受伤。”
风予暄在林见羽的一句标志性玩笑台词旁,用彩笔注明:“笑容是盔甲,但不是真相。盔甲之下,是疲惫的灵魂。”
尽管相隔遥远的距离,两人却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空间的、无声的对话,通过共同的角色和剧本,探索着那些自己从未轻易触及的内心深处。
夜深人静,云惟止独自站在落地窗前,手机屏幕上是沈清姿发来的明日密集行程。他的目光却落在窗外遥远而璀璨的城市灯火上,忽然想起白天风予暄念出那句关键台词时的眼神——那种竭力维持的阳光之下,清晰可见的阴影与复杂感,与他所诠释的顾青临,竟有一种奇妙的、截然相反却又彼此映照的共鸣。
另一边,风予暄也同样站在自家阳台上,晚风吹拂着他的头发。他仍在回味着云惟止今天围读时带来的震撼。他从未想过,那个被媒体和大众描绘为“冰山”、“面瘫”的男人,在诠释角色时,竟然能够展现出如此细腻丰富、层层递进的层次感和情感爆发力。
也许,这次被外界视为疯狂的合作,真的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此刻的他们都还不知道的是,一场由偏执狂精心设计的、名为“教学”的阴谋即将拉开帷幕。而第一个目标,赫然便是云惟止。
命运的齿轮已然严丝合缝地转动,王已相见,戏已开场。
而幕后,那双隐藏在黑暗中的、充满偏执与疯狂的眼睛,正死死地注视着舞台上的一切,等待着将他心中的艺术,变为残酷现实的疯狂时刻。
光与影相遇,暗与明相生。
这场大戏,现在才刚刚真正开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