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这话没说错,元念卿事后念了很久。白露很清楚对方是怎样的心情,正是因为清楚,再遇到类似的状况自己依然义无反顾。
毕竟元念卿和普通人不同,伤口无法自行愈合,受伤相当于生一场病,伤口越大越深病就越重。并且这一情况和其他症状不同,没有办法缓解。
就像万里出一的精美瓷果,稀有、独特、为皇家所用,却也异常脆弱。
“既然这么在乎,为什么遇到危险还躲在人后?”
个子最小的侍女怀疑道:“你是真没看见还是故意歪曲?启初王爷拉着娘娘一起后退,是你的刀过来,娘娘才上前护着王爷的。”
纤瘦的侍女帮腔道:“我们王爷和娘娘十分恩爱,娘娘不顾安危护着王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果那天是王爷险些受伤,现在就该是娘娘生你的气了。”
潘煜不可思议地问:“世间真会有女子为情奋不顾身?”
丰腴的侍女接话道:“当然,世间有情有义的女子很多,我听过好多有关她们的故事。你要听吗?”
“故事而已,即便不是凭空杜撰,也被人添油加醋信不得。”
“你是不是没遇到过这样的女子?”眼角有痣的侍女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是说错了,你别往心里去。”
“我才不会跟你们这些小丫头计较。”潘煜回避了这个话题,“你们继续等吧,我该去扫别处了。”
虽然没看见潘煜的表情,但白露觉得小侍女们可能又戳中了对方的心事。
元念卿回来听到经过,也同意他的猜测:“家里出了问题,女子无情无义,对镜无声落泪……这些相互串联,还真透露出一些事情。”
他在对方手上写下父母二字。
“就是父母。”元念卿点点头,“潘煜的母亲曾是文州有名的舞伎,若是色艺出众又能生养,有的是人上门求亲。她当初进寨是被人强掳,就算日后成了压寨夫人,心里也未必毫无怨言。”
他想到五姨婆也是类似出身,尚能嫁进谢家。潘煜的母亲哪怕没有像谢老夫人那样的人相助,不出意外也应该有个不错的归宿。
“父母如果不是一心,不管发生什么,子女都是最为难的。潘煜若是因此埋怨母亲,再看到与之相似的自己,自然会有些抵触。”
潘煜的种种表现确实对得上这些猜测。
“这种事外人很难分个对错,咱们不了解具体过往,没必要想太多。”元念卿说到这里掏出一封信,“另外元崇他们再有两天就到,这件事才要紧。”
白露打开信件,是元崇写给元念卿的,落款的日子是两天前,已经离安陵不远。
“按照信上所写,邑王一直都是他在照顾,他说一切按部就班未出状况,就说明对方伺候起来不难。我明天去趟侯府,向母亲借几位能够近身伺候的婢女小厮,好把元崇换出来。”
提到谢歙然,白露想到他们离开锦余时,对方还在谢家,也不知道留到什么时候。
“母亲五天前就到家了,也派人跟我说大舅一家眼下还算安定,谢忠贤那边暂时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就是大姨和姨夫的寿礼因为中途出了些状况才刚到,大姨的信上说年底姨夫有假,会提前回巴州凤南老家,之后也能在锦余多留些日子。”元念卿顿了顿又道,“她回来之前已经让人把消息放出去,谢忠贤肯定也会有所顾忌,剩下的就是大舅和舅母看好儿子,别让他们再犯蠢。”
去过锦余之后,白露越发理解谢歙然的不易,一人撑起侯府的家业不说,还要时时刻刻替娘家操心。可就算是亲兄妹,难道心里就没有委屈吗?
元念卿看出他的想法:“是不是在替大姨和我娘觉得亏,明明都嫁出去了,还为娘家操碎了心?”
他点点头。
“这也是有缘由的,别看大姨和我娘如今风光,当初也是和家里斗智斗勇,才和心仪之人终成眷属。外公一直希望她们嫁到京里,为此费了不少心思。家里只有外婆明着给她们撑腰,因为大舅不敢忤逆外公。可暗地里,他时常袒护遮掩,只要两个妹妹开口,能办到的都会帮忙。”元念卿回忆道,“尤其是大姨,过门的时候姨夫还没有功名。因为家里得罪了州府的官吏,纵使颇有才德,两届乡试都未列榜上。最后一次赶考的时候也是抱着做个了解的心态,想着不能一直让大姨独挑家中重担,再不成就尽早转行。”
他记得对方提过,这位姨夫是探花郎,既然官吏从中作梗连乡试都未过,后来又是如何金榜题名的?
“他能高中其实和那个人有关。”
他十分意外,竟然和皇帝有关?!
“那个人登基后一直都是亲自出题监审殿试。第一次拿到名单时发现上面全是幽州学子,就知道里面出了问题。于是下一次派遣监审官员的时候,他直接让所有考功员外郎在城门口抓阄,抓到哪就派到哪,没有任何商量。常年监审巴州的那一位当时已经六十八岁,直接抓到最偏远的罗州,回来之后便告老还乡。”
他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来,觉得这法子更像是元念卿想出来的。
“地方官员见来的都是生面孔,也不敢随便做手脚,因此那一届榜上有名的学子基本上都是真才实学,姨夫也终于有机会脱颖而出。之前和我一起陈案的刑部侍郎许则兼就是同届状元,榜眼魏靖如今是吴州刺史。”
如果不是对元念卿的要求太过苛刻,他认为元重思算是个好皇帝。重塑朝纲一心为公,应该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明君。
元念卿也承认这一点:“那个人讨厌归讨厌,他的手段和城府都称得上出类拔萃。我还愿意费尽心力地替他办事,也是因为他考虑的大多是如何更好地成事,而不是自己的私欲。”
白露仔细回想了一下,元重思屡次刁难都是为了大局,的确没有哪次是一时兴起。
可明白那个人的苦衷,并不妨碍元念卿记仇:“不提他了,提了就心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