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走廊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日光灯冷白的光线照在光洁的地板上,反射出令人不适的眩光。林婉仪躺在检查床上,冰凉的耦合剂涂在她微隆的小腹,超声探头轻轻滑过皮肤。医生面无表情地盯着屏幕,手上的动作专业而迅速。
“胎儿发育正常,”医生顿了顿,平淡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是女孩。”
林婉仪的笑容僵了一下,虽然只是瞬间的变化,却没能逃过医生的眼睛。她下意识地看向站在一旁的丈夫秦国栋,对方的表情也有些微妙的变化。
“肯定是女孩,要吗?”医生见过太多这样微妙的转变以及后续发生的一切,所以她的语气直接得近乎残忍,私立医院的医生不像公立医院那样懂得委婉。
“要!”林婉仪和秦国栋异口同声,没有任何犹豫。
秦国栋握住林婉仪的手,语气坚定:“医生,女儿也是我们的孩子,怎么能不要呢?”
医生点点头,递过纸巾让林婉仪擦掉腹部的耦合剂,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或言语。“下次产检在四周后,记得预约。”
回家的路上,林婉仪一直沉默着。秦国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女儿更好,贴心小棉袄。”
“我不是不高兴,女儿也很好,”林婉仪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车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只是宇晨一直想要个弟弟陪他踢球,你也知道,那孩子总是说一个人太孤单。”
“那就让妹妹陪他踢,谁说女孩不能踢球?”秦国栋笑道,“多个女儿,多份福气。”
林婉仪终于笑了,是啊,无论是儿是女,都是他们的骨肉。她轻轻抚摸着自己微隆的腹部,感受到里面小生命的动静,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下午六点三十二分,秋分前两天,女儿来到了这个世界。
当她被护士抱到林婉仪面前时,原本因为分娩而疲惫不堪的林婉仪顿时睁大了眼睛。女儿很漂亮,皮肤没有新生儿常有的褶皱和通红,反而白里透红,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像熟透的黑葡萄。
“她真好看,”林婉仪轻声说,生怕惊扰了怀中的小人儿,“像块小蛋糕。”
秦国栋站在床边,小心翼翼地抱起女儿,动作僵硬得像是捧着一件易碎的珍宝。八岁的秦宇晨踮着脚尖,努力想看看妹妹的模样。
“爸爸,让我看看妹妹!”秦宇晨着急地拽着父亲的衣角。
秦国栋蹲下身,让儿子能平视妹妹。秦宇晨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那个被包裹在襁褓里的小生命。
“她好小啊,”秦宇晨小声说,生怕吵醒她,“我可以摸摸她吗?”
在父亲的鼓励下,小男孩伸出食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妹妹的脸颊,那触感柔软得超乎想象。
“她真软,”秦宇晨惊喜地抬头看向父母,“像棉花糖!”
女儿的名字是秦语曦,是爷爷翻了好几天字典才定下来的。“语”取自言语文辞,“曦”代表晨光,寓意这个女孩将如晨光般温暖明亮,又兼具文采口才。
林婉仪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财务总监,公司主营医疗和证券业务;秦国栋则是另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业的五百强企业的技术副总兼董事长助理。两人工作繁忙,经常出差,但从未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
由于夫妻俩工作忙,秦宇晨小时候多数时间由住在楼下的爷爷奶奶照顾。秦语曦的到来让这个家更加热闹。
秦语曦满月时,家里办了个小宴会。林婉仪抱着女儿,脸上难得洋溢着温柔的笑容。秦国栋则忙着接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脸上满是为人父的骄傲。
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岁的秦宇晨。整个过程,他几乎寸步不离妹妹的小床,每当有客人想靠近观看,他就会立刻站起来,像个小卫士一样介绍:“这是我妹妹,她叫语曦。”
客人们被小男孩的认真劲儿逗乐了,故意逗他:“宇晨,有了妹妹,爸爸妈妈就不疼你喽!”
秦宇晨却一脸严肃地摇头:“不会的,爸爸妈妈说他们对我们的爱一样多。而且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疼妹妹。”
一句话引得满堂喝彩,林婉仪和秦国栋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
秦语曦两岁秦宇晨十岁那年,秦国栋林婉仪计划购买学区房,给儿女升学做准备。
那天晚上,秦国栋和林婉仪罕见地都在家休息,两人坐在客厅沙发上,面前摊开一堆文件和资料。
“三中理科强,竞赛体系成熟,培养出许多理科状元和高分选手,但管理太严格了,不适合宇晨的性格。”林婉仪翻看着G市第三中学的介绍,眉头微蹙。
秦国栋点头附和:“附外和附中也不错,同属一个教育集团,附中理科实力强劲,管理更加人性化。附外文科更强,校风自由。”
“要不我们看看附中和附中附近的房子?两个孩子将来上学也方便。”
于是,在秦宇晨十岁、秦语曦两岁那年,秦国栋拿出自己攒下的积蓄,加上爷爷奶奶支援的一部分资金,在附中和附外中间地段买下了一套120平米的学区房。房子位于旧城区,虽然不算新,但周边教育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搬家那天,秦语曦摇摇晃晃地在新家的客厅里走来走去,对陌生环境充满好奇。秦宇晨则兴奋地选了自己的房间,虽然不大,但窗户朝向小区花园,视野开阔。
“以后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秦国栋抱起女儿,语气中带着满足和期待。
林婉仪环顾四周,已经开始规划如何装修:“这里离两个孩子未来的学校都近,步行只要十分钟,方便多了。”
同一年,秦语曦进入了双语幼儿园。第一天去幼儿园,小女孩穿着崭新的园服,背着小书包,乖巧地坐在座位上,不哭不闹。秦国栋和林婉仪站在教室窗外,看着女儿适应良好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有些许不舍。
“她好像一点都不想我们。”林婉仪小声对秦国栋说,语气中带着一丝失落。
秦国栋搂住林婉仪的肩膀:“这说明我们的曦曦很独立,是好事。”
然而当秦语曦注意到父母要离开时,还是忍不住跑过来抱住了林婉仪的腿:“妈妈早点来接我。”
那一刻,林婉仪的心都快化了。她蹲下身,轻轻吻了吻女儿的额头:“一定早点来接你。”
秦语曦四岁时,秦宇晨十二岁,顺利升入附中初中部。附中的理科实力确实强劲,尤其竞赛班更是名声在外。秦宇晨很快展现出数学方面的天赋,这让秦国栋和林婉仪感到欣慰。
随着秦宇晨升入初中,需要上晚自习,家里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秦语曦最早的记忆中,家里常常只有爷爷奶奶和她自己。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很晚才回家,有时甚至直接住在公司附近的公寓里。
宽敞的房子里常常只有小女孩和老人的身影,显得空荡荡的。秦语曦常常抱着娃娃,坐在窗前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多数时候,她会在等待中睡着,第二天早上才发现父母曾经回来过的痕迹——客厅桌上未收的文件包,或厨房里用过的咖啡杯。
虽然不能经常陪伴,林婉仪和秦国栋却从未在物质和教育上亏待两个孩子。他们在事业上已经相当成功,加上投资眼光精准,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有充足的资金为子女提供最好的资源。
秦语曦五岁那年,家里添置了一台立式钢琴,放在客厅一角。林婉仪请了当地有名的钢琴老师来给女儿上课。
第一节课,五岁的秦语曦还很小,坐在琴凳上脚还够不着地板,只能在凳子上垫了个厚垫子。她好奇地用小小的手指按下琴键,叮叮咚咚的琴声在客厅里回荡。
“很好听,”秦国栋鼓励道,“曦曦以后一定能弹得很好。”
钢琴老师是个温和的中年女性,她耐心地引导着小女孩认识琴键和基本音阶。“来,语曦,跟着我一起唱,do—re—mi—”
秦语曦稚嫩的声音跟着老师唱起来,虽然音准还不完美,但节奏感很好。林婉仪站在一旁,用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时刻。
除了钢琴,秦语曦还开始学习绘画。她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家人手牵手的简笔画,虽然比例失调,线条歪歪扭扭,但还是被林婉仪细心裱起来,挂在客厅墙上。
“这是我们家的第一幅名画。”秦国栋开玩笑地说,惹得小语曦直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