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自从去过售楼处后,启明途所有接触的人一夜之间从奢侈品销售立刻集体转行成了房地产销售,他们言谈间开始有意无意地谈论房价,有些甲方甚至把见面地点直接改成了售楼处,原因是最近要购置房产。
尽管启明途心理早有准备,但是等这事真正发生的时候启明途还是有些震惊的,因为这事发生的实在太快了。就像他们集体连夜开了个会,并且非常迅速地达成了共识。不过就算是真的连夜开会,这事应该也没法这么快就达成共识吧。
要么,他们早有准备,早就策划了全套方案,自己跟地产公司的接触就像一个信号弹,表明此次行动可以开始了;要么,他们其实就是受人指使或者说被别人命令如此做,这样也可以快速达成共识;要么,他们对此早已轻车熟路,同样的事情早已重复过无数遍了,同时也意味着启明途跟这些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更接近某种社会化骗术,比如启明途是个外地人,而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再比如启明途是个后来者,而这些人都是先来者。
但不管怎么样,既然这些人选择了如此社会化的方式,意味着这种社会化骗术是不可以挑明的。
在工作场景中,启明途这种私募基金员工通常是作为乙方存在的,也就是提供服务方,而被服务对象通常被称为甲方,就像那个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助理,如果财务总监助理非常明确地要求启明途要先购买一处指定楼盘的房产才能合作的话,而该地产公司允许这样做,那一定会引起社会舆论震动,这代表劳动赚钱勤劳致富成了个彻头彻尾的笑话,这样一个社会相当于宣判了穷人死刑;如果财务总监助理实在没有获得公司明确许可下便要求启明途买一套房才能进行合作的话,那就涉嫌职务犯罪了。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地产公司对手下员工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二者维持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地产公司不会明确要求财务总监助理这么做,财务总监助理也不会明确要求启明途这么做,那就需要社会化骗术了。
毕竟启明途如果真的贷款30年买下一套50平的房产的话,每年要付给银行10万利息,而启明途的甲方中有不少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很多都是持有银行的股份的。而其他行业的公司,他们需要银行给他们放贷。
况且,光是土地出让金就是一大笔钱。
起码从经济行为的角度看,他们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这笔帐真的太好算了,如果像启明途这样的购房者有1000个,那每年付给银行的利息就是一个亿,而且要维持30年,这就是30亿。
那这个一线城市每月的新房成交套数有多少呢?
启明途脑海中闪过了一个数据,感慨这世上还是抽水的和放贷的赚的多,用专业点的话来说,就是干金融的。
但启明途明显不是其中的一员,毕竟,要资格的。
好在这种东西不能直接挑明,启明途打算以消费贷负担过大为由先撑一阵,想看看这些人究竟还有什么后手。
转正后的第六个月,启明途的薪资还在涨,她的薪资数目跟她计算的结果大致相同,转正后六个月以来的平均薪资刚好达到了3万冒头。
这期间的买房的试探并没有停止,每次启明途的回答不是消费贷没还清就是还没想好。
这时来试探的人总是说,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将来薪资还会再涨的,而且公司也不会放任员工的房贷逾期的。
这座城市就像一张张开的巨网,而伏在网上的蜘蛛们在塑造着一个又一个黑箱,等着猎物一点一点自投罗网。
转眼已经到了过年的时候,启明途仔细回想起这些日子究竟是怎么过来的,可是一瞬间却想到的是她第一天入职时的情形,那感觉就像昨天一样。
汪总开始陆续约人单独谈话,很快就轮到启明途,汪总直接了当地说,公司的回款有些问题,今年的年终奖,就没有了。
随后就问起地产公司IPO的事,启明途表示地产公司始终没有提交盖有公司公章的财务资料,这在公司内部上传资料的话根本过不了审核,无法立项。
汪总又说,如果要给启明途涨薪的话,需要一个理由,比如背负房贷就是个不错的理由。
启明途装作一脸天真地问道,那岂不是买的房子越贵,涨薪幅度越大,买更贵的房子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汪总只是笑了笑说道,那是自然,只是房子越贵的话需要付的首付也就越多,可惜很多人付不起那么多首付。
启明途又装作恍然大悟道,这倒是真的,复又尴尬地笑了笑。
随后启明途便以再想想为由离开了汪总的办公室,她离开前汪总又提醒道,公司不会让员工还不起房贷的。
启明途回到工位上,心中只觉得好笑。
入职时,公司承诺每月的薪资实发起码3万块,但是入职后,就变成了转正后薪资3万块,试用期的薪资会补发,但是启明途到现在也没见到5个月试用期补发的薪资;入职时,公司说是缴纳五险一金,入职后,就变成了试用期不缴纳五险一金,但转正后会补缴,可是启明途试用期时的五险一金到现在公司也没有补缴。
堪称招聘诈骗,甚至违法犯罪。
就这点信用,还要自己信30年不出幺蛾子?
更何况现在为了提高货币的流通效率,很多人35岁就被干掉了。
什么公司回款出了问题,那不过是另一个黑箱。
况且,启明途只是公司的员工,公司赚钱的时候启明途并没有权利分钱,那公司回款不佳的经营风险为什么要让员工来分摊?
现在汪总代表公司说,公司不会让员工还不起房贷。
可惜,启明途记得老林是怎么死的。
倘若一旦背了房贷,公司让自己干违法犯罪的勾当怎么办?自此成为公司的白手套吗?
自己的薪资向来发放如此随意,倘若自己不答应公司违规违法的要求,公司想要干掉自己,只需将她当月薪资砍到最低标准,自己就必须去找新的工作了,自己根本付不起跟公司撕扯的时间成本,离职赔偿就更不用说了,倘若一个月找不到新工作……
自己的下场会跟老林一模一样。
这一套玩法真的太成熟了,堪称天衣无缝,启明途思来想去却始终想不到破局的方法。
不知是不是快过年的缘故,启明途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了,之前的大多数方案甲方都暂时没有了回信,问就是说在内部审议。
但是她还没买到回老家的车票,因为她回一趟老家堪称跋涉,那个小县城没有火车站也没有机场,她要先坐火车或者飞机,之后还要再倒两趟长途汽车,回去一趟保守估计也要起码两天。
学生时代因为放假时间早些,那时她都是尽可能选择绿皮火车,但是有回在倒第二次长途汽车的时候也没买到票,导致启明途在另一个更大的县城滞留了两天,因为舍不得花钱,她硬是赖在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里,顶着服务员异样的眼光啃馒头,等她到家时,距离她离开学校已经过了5天。
因为长途劳顿,启明途还大病了一场。
恐怕这次过年她回不了家了,假期说是一个礼拜,但很多时候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如果她回家的话,只怕是在家中陪母亲吃碗面便要离开了。
很多时候启明途都感觉自己好像被困在了这座城市里,丝毫动弹不得,就像被蜘蛛用丝线包裹起的毛毛虫,而这张巨大的蛛网是所有毛毛虫唯一的出口。在她的家乡,岗位都是被垄断的,根本就不会有半点工作机会给她,最后的结果可能只能是饿死,而在蛛网上的结果是被蜘蛛的消化液一点一点融化掉,再被吞噬殆尽。
人固有一死,或为饿死,或为吃食。
启明途突然自嘲地笑了笑,毫无办法。
只因她自认是人,而她不吃人。
但这世上不止人吃人,还有人踩人,似乎每年这座城市都会发生踩踏事件,过年的时候尤甚。这座城市今年也是以人踩人作为开端的。
开年会议上汪总再次指派启明途辅助小林,这次是上一年全年的部门内部审计。
启明途就奇了怪了,怎么又是自己,难不成这小林真的看上自己了?
倘若小林的后台真的如此之硬,又如何非要如此瞧得起自己,什么样的姑娘找不到呢?
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本,怎么可能真让自己拿到?
不过启明途也没太放在心上,会后启明途就开始整理目前手头的项目资料,两周后就提走了。
而小林跟上次一样,根本没找过她,况且小林来公司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他在准备毕业论文。
还没毕业就已经转正,不知道人事资料究竟是怎么搞定的,不过这事比的就是谁神通广大,仅此而已。
此后三个月倒是相安无事,只是启明途薪资降了,每个月都是3万冒头,这恰好印证了启明途的猜测,如果说是公司良心发现,那应该是不可能的,毕竟该补的依旧半点没补,她曾提交过一份申请,申请中详细写明了应该补的部分,但是直到启明途被干掉都是待处理状态。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期间周围伪装成甲方和同事的房产销售或者说放贷代理人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房产推销,时间一长启明途也就习惯了。
第二年的第四个月起,情况突然急转直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骗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