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elay现身红毯算起,至颁奖典礼结束的六个小时里,微博前十热搜榜,占据半壁江山。
作为“热搜效应”初步成型元年,与自来水供应的热搜紧随的则是“数据流量为王”的粉圈文化质疑,红毯没占位,内场没灯牌,奖项必有内幕。
水军节奏,明目张胆。
不懂微博数据为何物的Decision愣是被气笑了,半夜怒从暖窝里爬起来,左手文明的激情对战,绝不废话,没有脏字,甚至引经据典,主打一个精练大气,无法反驳;右手连夜学习数据打榜,挠头搔耳,什么破东西,直接买演唱会门票不好吗?
中间还不忘回自家地盘看一眼,流泪感慨,还是自家最好,满屏都是温暖 —— 全是最新出炉的《有生》词曲深度解析,以及已在Decision中流传疯了的“时间的旅行,Delay的具像化”。
那是分列上下的对比图,上方是Delay凭《Delay第一张同名创作专辑》站在华语流行盛典的领奖台上,而下方则是Delay最新手握“年度最佳专辑”后,站在舞台上的模样。
第一次站在这个舞台的少年们不过初露锋芒,而如今,他们的身形样貌皆楷正端方,各具风骚,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犹在,更蓬勃,也内敛。
休团四年归来,Delay仍只有22岁。
在他们身上,Delay专辑的时间哲学,转成具象化的代名词。
得知Decision高能输出战况时,是在颁奖典礼结束后三小时,Delay刚结束五花八门的采访。
几人听吴虞说了情况,又上网看了一眼,没管太多,各自发了条报喜微博,核心内容高度统一:All in,Delay说到做到了,晚安好梦,明天还有好事情公布。
老板发话,Decision听话,暂放键盘,钻回被窝,回归梦乡。
另一边,家属们在颁奖典礼结束后先回了酒店,此刻在沙发里窝成一团,人手一pad,左手怒骂水军键盘手脑子被挖掘机铲了,右手拍腿大赞Decision文采斐然,高能输出,入目畅快,无人在意的电视正重播结束不久的颁奖典礼,而面前的茶几上,红白黄葡萄酒大开,空瓶七零八落地躺着,颇有一种要喝到天亮的趋势。
Delay推门而入,看到的就是这幅慵懒美人图。
“你们这是要开午夜茶话会?”胡宇截过姜哲手里的红酒,一口而下,“Domaine Leroy,不错。”
“你简直是暴遣天物。”姜哲重夺回酒杯,“不讲半点酒德,白上学了。”
红酒品鉴,是他们酒店管理学的必修课。
落后几步进来的吴虞,对眼前的红酒场面有点无语。
“你们这是庆功呢?还是买醉呢?”
说着,走过去兀自取了杯白葡萄酒。
程希珏微醺,拉着宋聿的手十指相扣,看向宋聿的眼神温情脉脉,脸颊贴着小臂,嗔着辩驳:“小舅舅,你们的庆功宴,不是在楼下吗?这是我们的吐槽茶话会。”
吴虞一顺想,就知道几个小姑娘在吐槽什么了,又瞧了眼自家小侄女,后槽牙没忍住紧了紧。
“放心,Decision被养得很好,跟Delay一样。”
出口狂妄,文明输出,高能投射,行动力极强。
程希珏眯着眼,“嘻嘻,我看到了。”
小侄女恋爱场面过于粘腻,碰多少次都没法习惯。
薅了两瓶白葡萄酒,吴虞离开前又老妈式的叮嘱Delay把各自家属都照顾好。
宋聿背着程希珏回了房间,矮身稳稳将人才落在沙发上,就被勾住了手指,而后钻入指缝,十指交缠。
回转俯身,攀缠的手撑在两侧。
程希珏一错不错地盯着宋聿,眼底泄出不自知的心酸和难过,“Delay今天晚上挂了很多热搜。”
好坏参半,尤以#Delay华语流行大奖内幕为瞩。
“看到了。”
“他们都是坏蛋。”
“我没事。”
两道声同时划开,闷声混浮音。
三年前程希月出事后,程希珏就几乎不用社交网络,她厌恶键盘手,讨厌愈发乌烟瘴气的舆论环境,也很无力。
她的成长被爱滋养,不是一个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人,可在酒精的作用下,情绪的细枝末节被无限放大,无法控制,无法压制,只能宣泄。
当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和速度只隔一根网线,人类的愚昧和狂妄史无前例地展现,傲慢地窥一角就自认全览了全文,无礼地指摘一切的“错误”,而这不过是听风为雨,在科技和舆论共通下的信息房茧下,成为被少数人牵着鼻子走的乌合之众。
年少成名这条路,从来饱受争议,从初出茅庐的年少气盛到如今强姿态回归,大众对Delay的褒贬之词,总是对半,就连程希珏自己都记不得刷过多少,但她很少替Delay在网络上争辩。
不是不想,而是大多没必要。
第一次注意到有关Delay的恶意言论,还是Delay第一场演唱会之后,程希珏当时还跟网友争论过几句,吴虞见了,劝了句:“不要对网络上恶意发言的人抱有素质的期望。”
人们大多只了解他们舞台上横行肆意的Delay,多一点,从Delay的音乐中挖凿几分Delay的跌撞蜕变,可程希珏从一开始就懂宋聿 —— 不需要所有人都了解或理解,只求无愧于心。
因为当人们妄下判断时,主观意态先行,在公正法律的证据之下,大多解释,都被视作辩驳。
实在没有意义。
可这些没必要和无意义,抵消不了滋生的心酸和不值得。
那是宋聿呀,程希珏心里反复呢喃。
四目相对,程希珏眼底掩着的情绪暴露,又浸了上一层水汽。
宋聿抬手抚住程希珏眼尾,“我不怕被围攻,那些以假为真,也无法抵消我的实绩,但我在意你的不开心。”
触发了机关,泪水无声淌进宋聿的掌心,程希珏梗着问:“阿聿,那你呢?从来没有在意过吗?”
这个问题,藏在程希珏心里些日子了。
而这个问题,是她在Delay四专发行后,没忍住去搜索了网友评价后才意识到的。
她摸索过宋聿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如今得到的答案也大差不差,可她在意的不是宋聿怕不怕,而是他是不是曾因此而烦闷过。
Decision被Delay引导的很好,过去几年,哪怕Delay只是每年一两首新歌,而由此,或者说从一开始,在Delay和Decision双向奔赴中,Decision们也都有按照自己的脚步迈向各自人生的不同阶段。
程希珏也是。
但她或者他们,也因此忽略了一件事 —— 乌托邦之外的世界,才是现实,充斥喧嚣吵闹,随处可见的夹缝处,斑驳人心。
这种割裂的现实,贯穿Delay的成长,他们经历与体味,从不言述一二,而作为这一路最紧密的见证者,程希珏愈能感同Delay的卓然自我,执拗的坚持,如一的信仰。
他们是最浪漫的摇滚疯子。
可这就能代表Delay在不堪入耳的评论中,一息一瞬都没有产生过困顿和怀疑吗?
带入自身,又联想到那年冬日机场的围堵事件,程希珏想,不管是宋聿,还是Delay,都是有过的,只是很快的,他们又想明白了。
她想知道,小宋聿是如何穿过他的困顿隧道的。
宋聿看懂程希珏的疑问,拐手穿过程希珏的后肩胛,贴着胸肋骨一提,另一只撑在左侧的手,横过大腿后侧的肱二头肌,一扭力,他坐卧在沙发上,揽抱着程希珏,胸背相贴。
下颌自然地抵埋在程希珏的肩颈,回忆穿越隧道时的所思所想。
“第一张唱片发行后,不少人觉得我们狂妄,也没管我们当时年纪小,话说的不好听。那时候的平台媒介没那么多,我们基本都是从资讯上看到我们被批得有点惨,也有几次偷偷上贴吧,看到外人来指点江山,虽然那时候被媒体要求回应,说了......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还算诚实的话,私底下几个人还是在意地蹙过眉头的。但你知道的,我们几个人都挺傲气的,不容易妥协,所以那时候,我们几个人窝在录音室里复盘了几圈我们的专辑,最后鼻子翘老高地得出一个结论。”
“什么结论?”
“华语摇滚乐队,没一个打得过Delay。”说着,宋聿自己轻笑了声。
从那时起,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少年们,带着极具“Delay主义”的音乐和态度,一路走到了这里。
程希珏跟着耸了下肩,回了点情绪,握上宋聿的手背,摩挲着喃喃低语,“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又生气又难过。”
这感受纠得人心脏难受。
“我也是你的Decision啊。”
闻言,宋聿拢了拢双臂,“小九,那些事情我都不在意,更不值得你生气和难过,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不是说过‘我们活在当下’,所以网络上就算爆炸,都没有关系,如果真得到了‘有关系’的那天,Delay应该已经完成了我们的壮烈篇章,我也做好了只在幕后的准备。”
是哪种那天,俩人心知肚明,他们默契不谈。
程希珏侧首,蹭了下宋聿唇边,突然揶揄道:“也不管Decision了吗?”
“陪着他们的不是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是我们的音乐。”
人有命数与期限,而音乐会永垂不朽。
程希珏落了一定,又泄了一气,“Decision都好厉害。”
翻过身,微微后倾,双臂圈住宋聿脖颈,神色几分朦胧,宋聿双臂护住程希珏的腰身,只听程希珏又说:“我不行,你和Delay的音乐,我都要。”
话落,抵上宋聿胸腔,听着心跳,两肩轻耸,泄出几分闷笑。
微醺也没忘了的 —— 害羞的常规操作。
“他们是很好的乐迷。”宋聿低声,眸光潋滟诚澈,“你是我最爱的人。”
人和音乐,都给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