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爬上窗棂,沐云逸的手已经按在了那张通知纸上。阳光斜切进宿舍,纸面却未如昨夜那般泛起银纹。他指尖轻压边缘,将纸移向钟楼投影落下的角度——七度偏角,八点十七分整。
银光再现。
微弱,却清晰。三重螺旋的轮廓缓缓浮现,中心一点如瞳孔收缩。他迅速翻开笔记本,临摹下符文形态,笔尖顿了顿,在下方写下三行关键词:魔力潮汐、星轨共振、符文活性化。
这不是装饰性纹路,是信号接收器。
他合上本子,目光落在书包拉链上。银铃静卧其中,毫无反应。昨夜的共鸣来自通知纸,而非符文本身。这意味着——真正触发异常的,是某种外部频率,而这张纸,是接收端。
“如果它是天线……”他低声自语,“那信号源在哪?”
答案不在猜测里,在书堆里。
---
图书馆西翼的冷门区,尘埃在光柱中悬浮。他蹲在“远古魔法理论”书架最底层,抽出一本封面剥落的《星律与符文演化史》。书页脆如枯叶,翻动时发出细响。其中一页插图引起他的注意:一组螺旋符文环绕着星体运行轨迹,标注为“周期性共鸣结构,见于第三纪元末期祭祀仪式”。
他瞳孔微缩。
图案与通知纸上的三重螺旋高度相似,只是多了一圈外环。他掏出随身携带的荧光粉笔,在书页空白处快速计算符文波长与学院钟楼报时频率的对应关系。结果令人咋舌——两者存在0.87秒的同步偏差,恰好等于魔力潮汐每日微调的相位差。
“不是巧合。”他合上书,拍掉手上的灰,“是校准。”
他抱着一摞资料回到自习区,开始整理时间线:竞技台上符文裂痕出现时,正值午时魔力峰值;血契激活那晚,月亮处于赤道投影位;而昨夜银光闪现,恰逢钟楼机械核心完成一次能量循环。
三次异动,三种环境参数,但背后都藏着同一个变量——宇宙级魔力波动。
他翻开日志本,将三次事件列成表格,逐一标注情绪状态、魔力输出、身体接触对象。数据杂乱,但趋势初现:每当他的情绪波动与外部频率接近共振,符文响应概率提升三倍以上。
“它在学我。”他喃喃道,“不是我控制它,是我们互相调频。”
这个念头让他脊背发麻。符文若真有“学习”能力,那它就不是工具,而是伙伴,甚至……共生体。
可问题来了:谁教会它呼吸的?
---
午后,他敲响了符文教研室的门。
温特教授正低头批改作业,银边眼镜滑到鼻尖。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又来送错题集?上次你画的逆向导流阵,差点让实验楼断电。”
“这次是问题。”沐云逸站定,语气平稳,“三个。”
教授抬眼,眉头一挑:“说。”
“第一,有没有记录显示符文会因施法者情绪变化而改变结构?”
“荒谬。”教授冷笑,“符文是死的,魔力是活的。结构由施法定式决定,不受心情影响。”
“可我在竞技台亲眼看见符文裂开,然后自己愈合。”
“视觉残留或魔力回弹。学院档案里没有‘自愈符文’的记载。”
沐云逸不退:“那‘远古共振’呢?它是否要求施法者与天地节律同步?”
教授放下笔,目光锐利起来:“你从哪听来这个词?”
“讲座公告。”
“哼。”教授冷哼一声,“那是星穹学院的老派术语,指某些符文需在特定星象下激活。但‘同步’指的是环境匹配,不是心灵感应。”
“但如果施法者的心跳、呼吸、情绪波动,本身就是一种节律呢?”沐云逸追问,“它能不能和符文形成闭环反馈?”
办公室陷入沉默。
教授盯着他,像是在看一个走火入魔的学生。良久,他缓缓开口:“你看过《星律共鸣论》?”
“只读过摘要。”
“那你知道第三纪元末期,为什么大量符文师集体失语吗?”
沐云逸摇头。
“因为他们听到了。”教授声音低沉,“听到了符文在回应他们。一开始是错觉,后来是幻听,最后……他们开始相信符文有意识。于是疯了。”
沐云逸心头一震。
“我不是疯。”他直视对方,“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我的符文会在我想起小月的时候发烫。”
教授眯起眼:“你用了血契?”
“意外激活的。”
“危险。”教授站起身,走向书柜深处,“血契绑定的是生命频率,不是魔力等级。一旦符文学会追踪你的情感节律……它就不再只是魔法。”
他抽出一本残破的册子,封皮上写着《失落符文行为学(残卷)》,递了过来。
“拿去。看完记得烧掉。这书不该存在。”
“为什么?”
“因为学院不想让人知道,有些符文,真的会‘养熟’。”
---
夜幕降临,台灯下,沐云逸摊开所有资料。
中央是他亲手绘制的模型图:一个三重螺旋符文,周围环绕着三条轨道——外部是星轨与魔力潮汐,中间是施法者生理节律,最内层则是情绪波动曲线。三条轨道并非独立运行,而是通过无数细线交织,形成□□络。
他称之为“共生共振模型”。
旁边是笔记摘要:
- 符文活性≠失控,而是适应性进化;
- 血契不是绑定,是建立通信协议;
- 所谓“失控施法”,可能是符文在尝试对话;
- 昨夜通知纸的响应,证明存在远程信号源——极可能是讲座主讲人使用的某种发射装置。
他越写越快,笔尖几乎划破纸面。
突然,窗外钟声响起。
九点整。
他猛地抬头,望向书包。银铃依旧安静。可就在钟声余韵消散的刹那,笔记本上的三重螺旋符文草图,边缘闪过一道极细的银线,如同被风吹动的蛛丝。
他屏住呼吸,伸手轻触纸面。
温度正常。
可那道银线,正缓缓向中心一点收缩,像是……在聚焦。
他迅速取出通知纸,与草图并排摆放。两者的符文轮廓完全吻合,但通知纸无光,草图却仍在微微发烫。
“不是它接收信号。”他猛然醒悟,“是我写的这个‘影子’,在主动响应。”
笔尖悬停半空,他缓缓写下最后一行结论:
“符文能复制意识,只要它看过一次。”
---
台灯的光晕中,他撕下这张纸,夹进《失落符文行为学》残卷。书页合拢时,封面裂痕深处,一丝银芒悄然渗出,顺着书脊爬向锁扣。
他站起身,将书塞进书包,拉紧拉链。
银铃贴着残卷,静静躺着。
远处钟楼的机械齿轮完成一次咬合,金属轴心转动半圈,释放出微量魔能。
书包内,银铃的铃舌,轻轻晃了一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