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初春的伦敦并不温暖。寒风仍在阴雾的遮掩下席卷着街道,低头前行的行人们只得纷纷攥紧了自己的大衣。
一个小女孩正透过窗往外望去,她甚至连灰蒙蒙的风景都难以得见。可别因此小瞧了这间蜷缩在走廊尽头的小房间,透过那狭长的玻璃窗,可以轻而易举地看见不远处教堂的尖顶,多少个世纪过去,仍屹立不倒。
所有人都说这这个房间曾属于一个恶魔,众人视它为不详。
格林夫人为她安排过别的房间,和其他孩子挤在一处,但她依旧认为拥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空间是再好不过的了。
透过这狭小而斑驳的窗户,与她对视的只有厚重沧桑的石墙,偶尔能窥见些从缝隙中挤进来的光亮,更多时候却是只能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见证者——看着墙上的青苔发灰,或是看着石灰坠落。
伍氏孤儿院里从来不缺乏“镜子”。
浑浊的土豆汤,坚硬的烤肉,还是经过了发酵的燕麦糕……足以饱腹,但还是得承认,有一点难以下咽。每当她看着汤里映出的自己的影子,憔悴而清晰,就和现在一样,从这扇窗见到的只有随那青苔、石灰一起缓缓凋亡的生命。
因此,不得不承认,伍氏孤儿院给那位存在于人们口中的恶魔挑选的房间已称得上是上等了。
她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名字——阿斯忒希娅。
一个对她来说有些过于显赫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星夜女神,如今却沦落到被安放在一个贫贱的孤儿身上。
也正是托这个名字的福,孤儿院的夫人们总爱猜测她的身世。
诚实而言,阿斯忒希娅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世有什么好谈论的。从有记忆开始,她的所有都未曾走出过这个位于英国伦敦的破旧孤儿院。在这里还有许多同她一样无父无母的孩子,可至少他们还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名字。或许正因如此,阿斯忒希娅总是比别人缺乏一些东西。作为被抛弃的孩子,倘若能在这里平稳的度过一生就已算是足够幸运了,可孩子的心理总在期待一二。期待着和文学作品中记载着一样,能有人带他们逃离这个贫瘠的地方,摇身一变,锦衣玉食。
这种期待总是在附近街道上有由父母牵着的孩子出现时被无限放大,艳羡的目光,贪恋着他们曾短暂得到过的父母手心的温暖。
但那是阿斯忒希娅穷尽一生也得不到的东西。
她清楚的知晓这一点,所以放弃了期待,也就一定程度上逃离了幻想和现实交织的期待。就现状而言,这样没什么不好的,没有庇佑,也不用再背负父母的罪孽。可以肯定,如果那些孩子们所期待的父母最后成了流浪汉或罪犯之类的,他们一定会后悔不已。
现如今这里的管事是格林夫人女士,据说她曾是科尔夫人,也是另一家孤儿院管事的助手,两人间至今保持着书信往来。而这位管事对阿斯忒希娅的态度可谓是充满矛盾,在两三年前,阿斯忒希娅甚至敢说自己绝对是格林夫人女士最疼爱的孩子。毕竟她是由格林夫人女士一手带大的,她那不称职的父母,匆匆给她留了个名字,就将尚在襁褓之中的她丢弃在了伍氏孤儿院门口,没有任何通知。如果不是格林夫人女士在清晨发现了她,阿斯忒希娅恐怕已凶多吉少了。
阿斯忒希娅如今约莫六七岁的模样,浅金的头发披落在肩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双被造物者过度偏爱的眼眸——那双矢车菊般的蓝眼睛在阳光下似有盈盈秋波,几乎和整个孤儿院格格不入。她身上是一套价格不菲的奶白色双排扣毛呢大衣,中长款,胸前别着枝明亮的金色胸针。显然,这并不是一位孤儿所能负担得起的。这是不久前格林夫人女士赠予她的“圣诞礼物”,尽管凭格林夫人女士的薪水似乎也难以购买这样一件衣服,但她那样坚称也没必要有所质疑。
格林夫人很喜欢看阿斯忒希娅穿这件衣服,无论季节合适与否,反正看上去得体极了。
阿斯忒希娅对这件礼物的真实主人早有所猜测。
那是一对中年夫妇,尤其是那位妇人,颇具善心,即使可能是一时兴起。
诺森蒂救济院的铁门通常并不上锁,可能是为了方便好心的富人前来挑选,这里的人似乎毫不担心有孩子会偷偷出逃——离开这里的孤儿甚至熬不过去这个星期。那对夫妇推开铁门,穿过光秃秃的院子,直到走进铺着黑白瓷砖的门厅中才正式引起了孤儿院中工作人员的注意。对比之下,孩子们可机灵多了,可以肯定,当那对夫妇刚踏入这里时,孤儿院里就有孩子张望过来——从穿着上判断,来者多半是准备来收养孩子的。孩子们为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都在心底里期待自己会成为幸运儿。
事实上,阿斯忒希娅成为那个幸运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她的档案太过单薄,没有人能为她担保她的诞生是毫无罪过的。
然而那位夫人偏偏对阿斯特希娅有着极大的兴趣,有人猜测那是因为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在得到伍氏孤儿院的允许后,她领着年幼的阿斯特希娅行走在街道上,如同以前见到的许多寻常母亲陪伴孩子那样,两侧是琳琅满目的商铺,很多东西对阿斯特希娅而言都是陌生的。一路上,她唯一略有驻足的只有那个橱窗,橱窗内的模特穿着崭新的大衣,一尘不染,比穿着旧袍子的自己体面多了。就立在那,高高在上的睥睨着经过的行人。
这种感觉让她感到很不自在,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位展示架小姐确实具有高傲的资本,那样温暖精致的灯光在诺森蒂救济院是从来见不到的。
可“她”会感到寒冷吗?
如果无人问津,感觉与否也就不再重要了。
如今可比那些旧时代好多了,好歹不用参加过于繁重的强制性劳动,救济院的孩子在平时都得到了还算不错照料,可难免不会面面俱到——那么多的孩子,现在救济院哪有那么多的人手完成这一切?
她着实无法褒奖救济院提供的袍子的保暖效果,见到那样的大衣,便突然生出几分好奇来。
那位夫人路上断断续续问了阿斯忒希娅些话,可到如今都已模糊了,想必也是些无关紧要的话。她的回答应该是另那位夫人满意的,因为回去后那位夫人带着她去到格林夫人的办公室,将她介绍给了自己的丈夫。
正对着门口的是一张杂乱不堪的桌子,堆满了各种资料,桌子后的女人有一张轮廓分明的脸庞,带着皱纹的皮紧紧地包在突起的颧骨上,尽管满脸疲态,却依旧给人以不怒自威之感。
那位夫人的丈夫手中正拿着一叠资料(某个孩子的档案)查阅着,在他面前已堆好了两摞,一薄一厚,明显是挑选过后的。
薄一些的那堆最上面躺着的档案是属于露西·布朗的——一个良好家庭出身的小姐,奈何家中突生变故,家中财产被心怀鬼胎的各路亲戚蚕食殆尽,沦落此处。这类孩子总是更容易被选择。
“阿斯忒希娅?”男人用一种古怪的语气讲这个名字吐出,然后粗略地扫过手中所有剩余的资料,他的目光只短暂停留在那些孩子姓名被标注的地方上。随即,他将资料都放在桌上,用一种属于上等人的语气同时对那位夫人和格林夫人说道,“已经很清楚了,这里没有她的名字。”
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很符合某些前来领养孩子的老爷的傲慢。
格林夫人叫阿斯忒希娅先出去。
可惜,正如那位先生所说,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呢?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孩子,整个救济院都再找不出比她还来路不明的了。
那一晚的格林夫人女士似乎终于放松下来,连带着那发髻看起来也没往日那般一丝不苟,一双浑浊眼睛呆呆地望着门口,脑袋略歪,仿佛在静静听着夜晚的风声。她醉了,可究竟是醉于劳累还是威士忌,无人知晓。格林夫人只知道自己终于脱离了那充满疲惫的躯体,她抱着阿斯忒希娅泣不成声,多少年的矛盾交织或许可以就此放下……
“她还是婴儿时就很懂事了——从不哭闹,懂事得有些怪异……”次日,格林夫人醒来后有些口干舌燥,在她身旁的只有昨夜残余的威士忌,便顺手拿了过来,又喝了一大口,也让还未清醒的思绪变得更加恍惚。面对这位即将成为阿斯忒希娅父亲的先生,她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一样,选择性地忽略掉了前一日这位先生的不满。
“我可以察觉到她让一些孩子感到恐惧……”她的思绪好像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时她还是一位年轻鲜妍的姑娘,跟着科尔夫人忙前忙后。“噢,先生,我想你还并不知道关于那个男孩的一些事情……”格林夫人压低了声音,“他让人感到害怕,在这里发生的恶**件中大部分都与他有关——你不会想靠近他的,他会带来厄难。”
“女士,昨日你可没说这个孩子有欺负人的爱好。”男人的神情变得严肃,隐隐带有几分怒火。
“你误会了,先生。阿斯忒希娅是一个好孩子,只是某些方面总是让人想起那个男孩……”格林夫人的理智好像已经被燃烧殆尽了,“总有一些古怪的事情发生,与她相关,尽管我认为她并没有那样的能力。可是,科尔夫人曾经也是那样认为那个男孩……”
格林夫人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该说的,不该说的,似乎都一并被倾泻出来。
……
当她清醒后,露西已被那对中年夫妇带走了,这对露西而言简直是意外之喜。毕竟,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阿斯忒希娅脱离苦海已是板上钉钉。不乏有人带着戏谑的目光无声嘲讽着阿斯忒希娅,可她不在乎,这种结果,早在预料之中。况且,她也不算是一无所获,那位好心的夫人,大概是在愧疚作祟下,送来了那件被阿斯忒希娅注视过的大衣,作为圣诞礼物,又或是一种赔礼,姑且还算合身。
这也是为什么阿斯忒希娅厌恶酒。
酒会麻痹人的神经,导致不清醒,而在不清醒的情况下人总是犯错,随后又追悔莫及。
阅读提示:1、本篇诞生最初是因为写隔壁古风小生类卡文有点久,想换个风格找点灵感,且整理之前上学时稿件收获不少(至少十章左右内容),故整理成文,因此更新快的话一周可能两三章的样子,慢的话尽量保证每周能更新一章吧。 2、因为时间久远,虽然空闲时也会去补一点,但无可避免OOC和设定上与原著的出入,请见谅。 3、从CP设定上可以看出主角注定道德感不会很高,但她也不是法外狂徒,偏向混乱守序杂合体。 3、文章底下欢迎讨论,但作者如果不小心ooc了您喜欢的角色,还请高抬贵手,不要辱骂。 4、写作是爱好,不严谨,尽量不让剧情出现太大逻辑漏洞。 如果以上大家可接受的话,感谢大家成为我的读者,我也会努力给每一个故事带来结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