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让汲黯目不转睛的盯紧了,不得不道:“朕什么也没有说。”
所以汲黯也什么都别说。
“陛下难不成以为下一个丞相李蔡会比公孙弘好?”汲黯不得不丢出话。
李蔡?不是,不要把事扯到我头上的啊!
【公孙弘到此为止,咱们接下来讲的是汉武帝的第七位丞相李蔡。一提李字,但凡只要是了解历史的人一定能想到李广。毕竟李广难封嘛。自李广之后,多少怀才不遇的人感慨李广难封。难封难道是因为汉武帝吗?自己菜就要认了。
【瞧瞧李蔡,那是他的堂弟,人不是封侯了吗?他的儿子李敢也被封侯了。以前读诗的时候想,到底李广是有多委屈,才能让人叫屈几千年,后来发现,因为好些人都是跟李广一样菜。自比李广,是在骂汉武帝用外戚如卫青和霍去病这样惊世绝艳之才是错?也暗指自家的皇帝不行?
【有句话说得好,哪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菜要承认!还一边夸李广,一边踩卫青和霍去病,不就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出身。对,李广出身多好,李信之后,多少年的世家传承下来了。写史的,《史记》的那一位太史公司马迁,也是世家贵族出身,自然是要为世家贵族出身的人抱不屈的,想当年他们原该是世禄世卿的,否则岂有卫青和霍去病在他们之上的一日。好在司马迁没有抹去卫青和霍去病的功劳。而李广传里通篇的赞美,恨不得把天底下所有美好的词都放到他身上,功劳呢?大汉的规矩,无功不得封侯。】
汉武帝时的卫青和霍去病对视一眼,无论有多少人看不起他们,对他们有意见,可是还是会有无数的人记住他们的功,而从来不在意他们是什么出身。
听天幕对他们的肯定,以及为他们抱不平,甥舅对视一眼,更无畏了!
他们为大汉,为大汉的百姓而战,当为之!
【李蔡其人,汉文帝时出仕,是李广的堂弟。在汉景帝时从军有功,官至二千石。上一次在说公孙贺的时候特别划了重点的,元朔五年李蔡任轻骑将军,随大将军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右贤王趁着夜暮遁逃。汉军捉得几十个匈奴士兵,俘获了民众一万五千余人。李蔡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显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这是他唯一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战功,剩下的没有了。
【可是我们也知道的,那一回随卫青大将军兵出的人,得以封侯的人多是沾了卫青的光。参考公孙贺,后来让他出去找匈奴的时候,找了两千里都找不着人。】
汉武帝一朝的多少臣子脸色都十分不好!
不想承认,可是又不得不承认。
刘彻也早不得不接受,他的臣子中,最能打的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天幕都让他养好这两个人就成。他肯定是要养好的,一定养得好好的!
【然后就是,李蔡弃文从政,不久任御史大夫。元狩二年公孙弘去世,升为丞相。关于他的评价是执政四年,协理汉武帝运武徒民、治吏改币、统筹盐铁,颇有政声。可是我们都知道的,但凡是能够说得出来功绩的,春秋笔法,那是一准大夸特夸,只有实在找不出说辞,才只好含糊带过。内外朝制度,刘彻都把丞相当摆设了,想出政绩,难。
【而李蔡为相四年,于汉武帝元狩五年,涉嫌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坐罪问罪,自杀而死。句号,划上句号。继续下一位。】
一群人……
汉武帝一朝的李蔡已经急忙跪下来。不跪不行,那可是死罪!“陛下。”
刘彻拳头都握紧了,罚,罚什么罚,怎么罚,没看见汲黯在旁边虎视眈眈的,似在无声的说,你要是罚,你要是敢罚,要闹的?
终究,刘彻不得不把怒意压下去,但想让他把人唤起来,绝无可能。
沈悠道:【我们继续要说的汉武帝的第八位丞相庄青翟,他本身的能力吧,应该怎么说,功是没有多少,家学渊源,其为太祖时武强侯庄不识之孙,要说他的死,与权臣张汤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此话落下,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多少人睁大眼睛,再一次认识到,刘彻的那些个丞相们,个个真是死得奇形怪状。嘶……
汉武帝时期骤然被点了名的庄青翟和张汤都愣住了,相互构陷,相互构陷!
汉武帝气得胸口一阵阵起伏,真是一点都不想听了!
不听了不成,不听怎么能知道怎么回事,再让那么一群东西给蠢死了他怎么办?
庄青翟和张汤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后也忙作揖请罪,“陛下。”
为人臣子相互构陷而死,那么个事儿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是可以的吗?
“闭嘴。”猛的听到两个丞相,不,是一个个的丞相都是那么样的德性,还不如那些啥事儿也不干的,至少气不死他。刘彻一时也是不知怎么形容心情了。把人全杀了?
杀了还要找人?
刘彻不得不按下,毕竟再找来的人,无人敢保证说,那样的人会比眼前的人好。
沈悠偏头道:【一提起张汤,很多人会想到两个词。酷吏。难免会认为,莫不是张汤把庄青翟害死的?毕竟在汉武帝一朝中,汉武帝任用酷吏的事,也是让无数人大骂汉武帝的地方。中肯的说,张汤此人站在汉武帝的立场,甚至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张汤是忠君之臣,也算是爱民之人。站在人民的立场,张汤称得上是一个好官的。他针对的都是什么人?是世家贵族。】
张汤?他确实是忠于刘彻,也确实是只针对世家贵族。
刘彻的丞相都让骂成什么样了,可是说起张汤,对汉武帝一朝的人来说,酷吏二字他们是第一次听,也不妨碍他们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加上张汤干的事,还能不知道。
沈悠道:【那么多各有算计的人都说了,既然庄青翟的死和张汤有关,不把张汤的事理完,也不能明白为什么两人要相互构陷,听故事只听了一半也不太好。汉武帝时的酷吏,以张汤为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和庄青翟的出自世家不同,张汤的出身卑微,父亲不过是一个长安县丞。
【年纪时的张父外出,让张汤看家,回来发现肉被偷吃了,张父以为是张汤偷吃的,大动肝火鞭打了张汤一顿。小小年纪的张汤气不过,他吃没吃肉他自己最清楚。分明是老鼠偷吃了肉。因此,张汤掘开老鼠洞,找到了偷肉和老鼠吃剩的肉。
【小小年纪能把老鼠洞找着也是不容易的。由此可见张汤是个心细如发,观察细微的人。那还不算,张汤还审鼠。没错,拿了老鼠当人来审,先是细数老鼠罪状,再是拷打审问,传出审问记录的文书,写明经过审问上报,再把剩下的肉一并拿来,完全当了老鼠是人来审。恰好回来的张父见此景,亲眼看到他的判决文书老练,自是惊奇,因此开始让他学习刑狱文书。
【没错,张汤是习法家之道而起,可是汉不同于秦,因秦朝亡于严刑律法,汉朝对法家的人多有几分避讳。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用的是外儒内法,也是明面上用了儒的皮,实不敢把法披露在明面上。因此张汤以《春秋》古义为饰,主张法治。所以,有戏称张汤是西安政法大学的祖师爷。一则是张汤本身在汉武帝一朝制定的法律条文,推动法治建设,在后世依然在用,二是因为在2002年西北政法大学扩建时,意外发掘出张汤的古墓。墓葬位于学校南校区,这一发现被戏称为“祖师爷显灵”。】
张汤……
应该可能,那是夸吧。是在夸他吧。
在两千多年后还能有人称他为祖师爷,祖师爷,何其难得!
而且,依法治国,他记得天幕在说起秦亡的时候给出的建议是,以人为本,依法治国。
【出身卑微的张汤,也是极不容易的一步一步走到刘彻的身边,先是相救周阳侯田胜,田胜将他引荐给田蚡,田蚡后来又将张汤举荐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让他出任为御史,处置诉讼。后来在陈皇后的巫蛊之案中,张汤深入查查幕后,牵扯进来不少的贵族们,有效的打击那些让汉武帝所不喜的贵族,更为汉武帝所喜,升他为太中大夫。
【汉武帝曾命张汤与赵禹等一起制定了许多法令条文,撰有《越宫律》27篇,已失传。张汤参与制订和实施了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举措,加强了汉武帝的**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呢,那可是汉武帝梦寐以求做到的事,也是无数帝王,乃至今日我们也都在做的事。】
秦始皇时,那是一听法家,秦始皇便觉得,不错不错,总算有一个不错的人了。
能够让后世称颂肯定的人不多,看汉武帝的丞相那么多个,能让他们夸的才几个?
汉武帝时的刘彻在此时冲张汤道:“张汤起来吧。”
张汤真是不容易,那么多人出来请罪,他是唯一一个让刘彻叫起的人。
张汤其实还是怕的,毕竟没有说到最后呢,构陷而死,到底是谁死在谁前面?
当不上丞相,张汤表示不开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