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律法,在后世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被定义为‘严苛’‘重责’。
随便举个例子:假如偷摘了旁人家的一点桑叶,按金额都不够一个秦半两,判刑却是‘赀徭三旬’,去吧,劳改三十天再说。私用公车超过一里路,也要按照贪污罪论处。
就像《韩非子》里曾提到过的那样:为什么古之刑罚重到‘弃灰就断手?’
乱扔个垃圾就把手砍了?是不是罚的太重太狠了?
是,秦律是有轻罪重罚,重罪死罚的架势——想要用严重的刑罚,来威慑民众就不要有犯法的念头。
秦的许多特质,就像其崇尚的颜色那样。
黑色。
黑白分明,并没有灰色这种缓冲带。
当然,严刑自然会带来畏惧过甚等弊端,从没有一种律法是尽善尽美,每一位执政者都要做出他的选择,就像《君主论》里点破的——
人们爱戴君主,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意愿;
而畏惧君主,则是取决于君主的意志。(*)
你是君王的话,会以他人的意志为统治基础,还是自己的?
始皇帝和法家的选择毋庸置疑是后者,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九野,已经吃够了旁人掌控自己人生的苦。她宁人畏她如虎,也不要不可掌控的,她也觉得很麻烦的‘感情’。
*
甭管后世如何评价秦法,还是有人觉得,律法还是太轻了,怎么吓不住人!
赵高立在胡亥宫里时,心里便是如上想法。
当然,事情还是要从陛下得到的农具说起——
在始皇帝的重氪之下,近日又喜提一张银卡【扬谷风车】。
如今收来的谷物,自然不是后世超市里买的干干净净那种,而是里面掺杂了许多糠皮、碎叶等杂质。
要想分离谷物和糠皮,普通农家就要扬谷——用铲子把谷子抛起来,让风吹走谷子里的杂质——便是现代农村,少量的谷子不值当用器具,还常用这个法子。
但对大量谷物来说,人力扬谷效率就非常低下了。
扬谷风车便是为这一步省却人力:把混杂糠皮的谷物倒进去,通过风车筛选后分两个出口:一个出谷子,一个出糠皮。
谷子人吃,糠皮猪吃(其实很多穷苦人家这个也舍不得喂猪而是自食),又方便又不浪费!
于是,近来考工室的秦墨,从原来低调到被人忽视的技术分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各官署的人都去拉拢科研大佬——都想把跟自己职务有关的研发,顺序提到前头来!
九野更是出门就被围住,要不是武力值高,都不好摆脱。
而这些日子来,始皇帝也当真安排子女去体验农家劳作:按长幼排序轮着去少府,先用旧法子试试扬谷、舂米到底有多么累,再佐以器具。
当然,体验完毕,还要写一篇八百字心得上交一下。
但有一个人比较例外。
九野来请示始皇帝,还让公子胡亥去少府吗?
始皇帝罕见有点为难:玄学的事儿不是政务,没法丁是丁卯是卯的。
最终,始皇帝也没在这关键时候冒险,让少府送点舂米的器具去胡亥宫中劳作下罢了,别让他去农具研发现场了,万一瘟着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胡亥就瞪着眼看庭院中摆放的杵臼,心里恨的滋滋冒酸水,还是硫酸级别的。
但还得忍着让小寺人给他解释,这都是干啥用的,从收麦到下锅到底是怎么个流程——免得将来陛下问起,回答不上来,更不得君父喜爱了。
小寺人先说起的,却是连枷。
割来的麦子,最开始是一穗穗的,需要用连枷脱粒,变成一粒粒的,才有后头的舂麦,磨麦的流程。
小寺人特意道:“连枷很需要点技巧,公子请看,这里有小转轴,若是用的人不熟练,很容易拍到旁边人头上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连枷的力道很大,将人打晕过去的时候都有。”
胡亥眼睛一亮,忽然冒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挥手让小寺人下去,他自己就托腮思索起来。
除了极少数人,没有人知道这些‘通玄仙言仙术’具体是怎么来的。
胡亥也猜测过,想法跟很多人一样,以为像‘巫’通灵一样,神灵告知后由姜乐转述出来。
——那若是她脑子被打坏了,失了神智,必然就会失宠!
再不济,破个相也是好的啊。
胡亥想的高兴起来。
准备趁这段时间谋划一二。
但这世上事儿,不是琢磨就能办到的。胡亥发现他根本没有足够可靠的人手能深入伯姊掌管的少府考工室。
然而这样好的机会他又不想错过,就准备找最信任的人来商议。
赵高被胡亥以‘请教律法’为由请来后,听到的就是这个主意。
赵高:……《秦律》为什么不加一条,蠢人都得死。
他的心情很复杂。
就像是现代年轻人看到家里的老人,为了领一个免费的鸡蛋,在四十度高温的中午排队俩小时,然后热射病被送到ICU花了几十万块钱抢救,而且领来的那个鸡蛋还是坏鸡蛋——这么复杂。
他好久没听到执行起来难如登天,一旦事发塌天大祸,成功率微乎其微,且哪怕成功也不利己这种蠢出生天,五毒俱全的主意了。
“先生?先生!”
胡亥见他半晌不作声,还追着问呢:“先生有交好的少府官员吗?”
赵高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情:他要是有仇家在少府,倒是可以介绍给胡亥,让始皇帝一锅烩了算了。
不过这话他没说,发泄情绪没有用,他得处理这件事。
于是他很快抓住了一个重点:“近来农具中也无连枷,公子不通农事,如何知道?是谁说的?”
胡亥召了那小寺人来。
赵高本就是御车出身臂力过人,此时如同抓鸡一般钳住这小寺人,厉声喝道:“说,谁指使你害公子的!”
胡亥:哎哎哎,咋就这样了?
“先生……”
赵高道:“臣僭越冒犯公子了,但公子若信臣,就令心腹可靠人,立时去搜这小寺人屋里,看看他是受谁的指使要害公子。”
胡亥执行力倒是很好,立刻叫了一个自小跟着他的老寺人去查,还不忘对赵高道:“我师从先生多年,有什么话直接与我说就是了,何必如此外道,难道我还能不信先生不成?”
赵高点头:嗯,要不是你有这个优点,我早跑了。
于是他也缓和了些,将此事与胡亥细细分析:你一个生在内宫的公子,无旨意咸阳宫都出不去,想要收买少府的人,中间得过多少手?一旦被发现,陛下必然龙颜大怒!
这不单是不友爱手足的过失,更是妨碍社稷的大罪。
赵高叹口气:且这小寺人既然来挑唆公子,背后的人,只怕就等着公子一时糊涂有什么行止,他好抓个现行,去陛下前踩着公子表功!再或者,公子真做成此事,公主受了伤或许才更中其下怀。
隐道:大傻子,被人拿着当刀用啦!
胡亥这才想明白过来,拿起手边的书刀,就胡乱捅那小寺人的胳膊腿:“谁叫你来害我!”赵高在旁冷眼看着没捅到要害,不妨碍他一会儿审问,也就不管,直到胡亥捅起来没完,才淡淡道:“罢了,待问出来公子再捅吧,血流尽了人便没力气言语了。”
胡亥这才停手,拿细麻布擦了擦手,感激道:“还好我先问了先生!”
不多时,那老寺人回来,果然搜出来一个金饼。
只是也不重要了,小寺人已经被捅的痛怕了,想到秦法里各种刑罚,宁愿痛快死了立刻招供。
“给我金饼,让我将方才的话说给公子听的,是扶苏公子宫里的人!”
扶苏的人品过硬到什么程度,甭管胡亥和赵高心里多嫉恨他,第一反应也是:这必是栽赃,不会是大公子的手笔。
赵高直接就替胡亥操办此事:令人分别去请公子扶苏和公主九野,前者是被这小贼诬陷,后者则是因为事涉少府。
“且今日最要紧的事儿,便是把公子撇出去,最好重得陛下欢心。”
也不能怪赵高,他完全不知道胡亥失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只以为陛下恼他不友爱手足。
*
半个时辰后,九野和扶苏一起听完了赵高转述的事件概要,挑了挑眉。
在赵高的言辞里,胡亥是初听就觉得这寺人包藏祸心,又怕打草惊蛇故而请了他进宫商讨此事。
还指着那已经止了血(怕他死了)的小寺人道:这不,听这小贼竟敢诬陷大公子,气的捅了他几下。
把个胡亥描述的是又有孝悌之心又谨慎有谋。
九野是半个字不信,只怕胡亥真动了这蠢念头,叫赵高给点醒了。
扶苏倒没在意这些,只就小寺人咬出自己宫里这事儿道:可以将全宫寺人都召集起来,让这寺人辨认。
言辞坦荡清楚。
赵高倒不是为了这个,他想的是禀给陛下,一面他去回禀洗脱公子胡亥的嫌疑;二来他抓住不轨之人,提醒姜乐公主小心防范,也是一功。
于是他试探道:“兹事体大,不如先禀明陛下。”
扶苏颔首:“我这便去章台宫求见。”
说着便令随从绑了这寺人,又邀着九野一起去面圣。
赵高:啊?带大公主都不带我吗?
按理说我才是首诊,首诊负责制也该我去面圣啊。
他只能硬着头皮主动跟着,就见扶苏公子看了他一眼,冷淡如冰。
这一眼……
怎么说呢,赵高从隐官出身爬上来,一路上不知受过多少明面上的奚落、白眼,但都没有公子扶苏这样冷淡瞥他一眼,给他的创伤大。
因那些人,多少还会嫉妒他的才能和官运,可公子扶苏是真的看不上他——哪怕将来他位极人臣,想来扶苏的神色也是一样。
似在高高的云端,看着碌碌蝼蚁。
赵高后槽牙都咬酸了:怎么,我出身低,就注定是什么很贱的人吗……
九野把方才扶苏跟赵高的互动都看在眼里:人的立场和气场都不合大概就是如此,扶苏对朝上权力欲强擅钻营的臣子,都感官不佳,比如赵高,比如李斯。
他对李廷尉那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颇有微词。
在扶苏的观念里,德才是最要紧的,乃‘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其气力,而是其德行。
德才兼备的臣子最佳,如他心中的蒙氏。而若做不到兼美,有德也比有才重要。
*
九野等人求见圣驾时,姜乐正尴尬着。
始皇帝赐女儿车驾,让她游览咸阳宫,姜乐就剩一个地方没去打卡了:章台宫正殿,朝议之地。
没有陛下特旨,衷自然不敢带公主进去,只在外面看了看。
始皇帝听闻,就趁今日午膳后消食时分,亲自带姜乐进去长了回见识。
其宏伟高耸、璇霄丹阙确实是震惊了姜乐。
回来深觉文气沸腾,忍不住模仿作诗一首——她背过的诗虽多,能模仿的都是打油诗,比如郭沫若参观云南石林后写的《大石头》。
她把石头一键替换成宫殿。
“远看宫殿大,近看大宫殿;果然宫殿大,宫殿果然大!”
她是想写给九野看的,这属于她们俩才能懂得后世打油诗梗。
谁想始皇帝就像那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似的,看似在上面批卷子,实则下面什么小动作都看的清楚明白。
——他原本只是想喝点蜜水润润嗓子,结果就看到这孩子在下面不知写什么,手那叫一快,眼睛那叫一亮,绝对不是学习的样儿。
“拿来朕瞧瞧。”
始皇帝看后无语:虽说秦朝更看重文章的实用性,不推崇华丽文赋,但这,未免也太不华丽了。
这要是传到后代,他巍峨壮美,诸侯拜服的章台宫,估计在后人眼里心里就剩一个‘大’字了……
恰听闻寺人来报,便命三人进来:这仨凑在一起,必是有什么事。
地府小剧场:
看到姜乐做的诗,清朝观影团,乾隆:一赞一赞又一赞,两赞三赞四五赞。
其余皇帝:……文章憎命达呀。
李煜点了个赞。
说起诗词,就想起陈老总的诗《梅岭三章》,非常绝。尤其是那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还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总之三首都很绝。
但那是危险时刻写的类似于绝命诗。等后来安稳了,就变成了《冬夜咏杂》:“你也有火箭,他也有火箭,我也有火箭,火箭不垄断。你有原子弹,他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协议不放弹。’
————
家人们可以在这章按下爪,随机掉落88红包包~应该是v前最后一次红包啦,祝家人们好运~
然后就是周末入v后的抽奖啦,感谢支持正版。
备注:盗桑叶的罪行“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徭三旬” 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出自《君主论》的观点,原文已备注。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出自《论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冲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