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过九野性情后,姜乐发出了‘申请加入改命战队’的信号。
*
与九野接上线后,姜乐终于也当上氪金玩家了。
她用姐姐给她的‘代购(中介)费’,几枚一两的小金饼抽了卡,然后……自闭了。
这明显是个需要大量氪金的系统,好东西有,但看这掉落率,必然要投入不菲的钱财才能抽出来,就像现代的抽卡一样,大部分消费都是打水漂。
这一年来,九野凡是回咸阳宫,都会带着精打细算后省下来的金银珠宝氪上一波。
这一直是她们两人之间的绝对秘密。
九野深知,在朝堂上越往高处走风险越大,一旦跌落便会摔个狠的,不好爬起来。
因此,哪怕确认过姜乐的素质足以加入她的队伍后,九野也一直在耐心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把姜乐推到前台,推到始皇帝面前。
既利己又利人,方能愉快长久合作。
“姐,低点儿。”九野有遗传和系统双重加持,身量足有七尺八寸(秦一尺约合0.23米,七尺八寸约180cm),于是姜乐被她举的还有点恐高,只得抱着她的胳膊。
九野道:“我接下来说的,你要记下。”
*
秦代,仍是一个鬼神数术的世界。朝廷里跟玄学有关的官职,不在少数。譬如‘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即能通神明的巫。*
其实古时候,女子被认定更有灵性,更接近神明。所以并不是‘女巫’,而是‘巫’本来就只指女子,男人从事相关职业只能叫‘觋’。
除了自古便有的巫,觋外,如今咸阳城里的玄学编制,还有候星气者约三百人,也就是方士。
近来咸阳城里这些个方士,甭管是观星的看云的,还是听风的闻雨的,都上奏陛下:天象大吉有祥瑞欲出之兆!
九野笑道:“这些人看天象准不准且不论,看脸色是很准的。”
始皇帝已定下今岁要西巡祭祖,明年更要泰山封禅,周览东极——这种时候怎么能不说好话,天象不吉也得吉!他们又不是那些专惹皇帝不痛快的腐儒。
“对了,还有个你也知道的熟人。”
著名的方士徐福。
咸阳城内方士三百,还常有民间‘大神’前来竞聘上岗,但徐福仍能从这些人里脱颖而出,被始皇帝记住,成为同行们的领头羊,自有其本事。
用现在的话说:徐福有没有完成项目的能力另说,反正他特别会写立项书招标书,饼画的又大又圆又真实。
大约此时徐福已经在酝酿着向始皇帝要人要钱好出海,故而近来正在辛辛苦苦营造“陛下一统四海最有仙缘,我愿为陛下效力,带回仙物灵药”的氛围。
九野道:“方士们心思各异,但氛围已经营造到位。这种时候,有真正的异事祥瑞出现,证明这个一统的新王朝乃天命所归,正是顺势而为,亦是陛下喜闻之事。”
姜乐明白过来,指着自己:“真正的祥瑞?我?”
九野深深点头:“你确实是。”她是抽到过真正好东西的,比起什么‘灵芝草’,‘木连理’这些所谓祥瑞,姜乐系统中对万民有益,对大秦有利的先进农耕技术,才是真正的祥瑞。
九野看向院中水漏:“我递了奏疏,陛下已然允准你我于今夜水下三刻于章台宫见驾!”*
姜乐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夜水下三刻,大约是晚上**点的时间。
可见始皇帝政务之忙,要到这个时辰,才挤出时间召见女儿。
**
咸阳宫宫观数百,其中章台宫是数代秦王的朝宫,乃秦的代表性宫殿,是为苏秦笔下的‘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
始皇帝也多在此行朝臣廷议,处理政务。
冬日天黑的早,未至水下尽刻(晚六点),寺人们(秦时宦官的称呼)已然早早点上了灯,然后悄然退了出去。
殿内只有议事的君臣二人——始皇帝与廷尉李斯。
始皇帝对寻仙之事兴趣浓厚,于是家常多是靸望仙鞋,衣丛云短褐。*
然而,哪怕是这样飘然闲逸的打扮,把他放到千人、万人中去,依旧会被一眼辨认出来。
那是种君王久居上位者的威势。
灯下光影处,始皇帝眉目深长,顾盻有威,大约只有李斯这种简在帝心,常在君侧的重臣,能够从容应对。
两人谈的是国家根基相关的要紧国政——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其实秦国早已实行郡县制多年,这些年秦军每灭一国,便在当地设郡县,将其纳入秦的统治体系里来。
倒是从去年六王毕四海一后,朝上越来越多的声音提出:如今国土广袤,是否应遵循周王朝旧礼行分封制?
直到昨日,由左丞相王绾率诸多朝臣们正式请奏:陛下,天下一统,该按照周制给诸位公子封国建藩了。
始皇帝接到这份奏疏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开廷议令群臣讨论。
这也是陛下惯常做法:关于某件朝政大事自己先不表态,让诸臣工发言,以观谁与他心意相合。
周制典范在前,丞相带头上奏在后,今日廷议现场,九成九的臣子都表示支持分封制。
但就在群臣纷纷附和之时,李斯极为敏锐地站了出来,坚决表达反对意见:“不可!”
李斯当时心中的想法便是:同样的错误可不能犯第二次。
去年也有一场类似的廷议,议的是陛下帝号。
那时齐国归降,天下一统,整个咸阳城就如同浸润在一场辉煌圆满的梦境中。
当时也是左丞相王绾,与廷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等人商议过后,一起上奏: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又以泰皇最贵重,请陛下上‘泰皇’尊号。
然而陛下却没有同意。
显然,那一次所有人都没有做到陛下心坎里。
他并不要古已有之的尊号,哪怕是其中最尊贵的也不行。
陛下直接下诏:只留了‘泰皇’的皇字,再加上古帝位号,称‘皇帝’。
李斯至今还记得陛下当时的话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李斯原以为自己深明帝心……然陛下那时展露出的野望与魄力,还是让他震动,并让他反省。
“始。”
一统六国对陛下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始!
那一回廷议后,李斯一夜未眠。
直到清晨的阳光劈开层云,照在咸阳城——照在这不只是列国之一秦国的都城,而是大秦帝国的都城时,李斯更加深刻意识到:陛下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时代,他要做的与先人皆不相同,要创立一套后人万世不变之法!
必要震古烁今,青史无二。
*
于是今日的廷议,李斯果断迅捷地站在了左右丞相与百官的对立面。
分封?那是万万要不得的。
李斯立于章台宫,一对多的与诸位同僚(尤其是尊奉周礼的儒生博士们)激烈辩论,真叫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周朝分封子弟多,然而几代下去血缘远隔,就仇雠似的互相株伐,难道今日新朝还要重蹈覆辙?”
又改换三分敬畏三分庆幸和四分感佩的神色向上一礼,道:“如今四海之内皆仰赖陛下神灵圣明,起义兵诛暴贼,平定天下,自不能再设诸侯,当置郡县以保永世安宁!”
李斯慷慨激昂舌战群臣的同时,还没忘记转头把皇帝高高捧起,可谓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右丞相隗状,左丞相王绾都叹为观止:怪道李廷尉这些年极得陛下信重,只看这份会说话,字字句句为陛下着想,将陛下的英明神武时刻放在心上……就算他支持郡县制这事儿没做到陛下心坎里,也绝不会开罪陛下。
朝臣们争执不休,陛下似乎也因此未做决断,只命今日先散朝,明日再议。
李斯却笃信:只有他猜中了陛下的心思!
陛下心中的天下,绝不是诸侯林立的天下,在陛下心里,那是苦战不休的乱世,若再立诸公子为诸侯裂土分邦,走的就是老路。
‘始’皇帝,是绝不会走旧路的。
况且……李斯深知这位陛下对权力的掌控欲。
分封诸子后,诸侯的权柄过重,咸阳城对封地的掌控力太弱,必有“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尴尬处。
对陛下来说,那可不行。
*
果然,陛下在夜里独召了自己,感慨道:“左右丞相,满朝文武,唯有卿深解朕意。”
李斯发自内心的欣喜:自己在这大秦的权力中心,又进了一步。
陛下征伐六国这些年来,他早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肱骨重臣。
但重要跟唯一,九卿之位跟宰执天下还是不一样的!在李斯心中,能当最大的官,绝不当次大的官!
李斯从来不避讳自己是个热爱权力的人。他曾经直白的告诉身边人: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人生一世,卑贱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就是最大的悲哀。做不了官的人说功名利禄是俗事没意思,那不是淡泊名利,那叫嫉妒、是无能!
他的志向从来是高官厚禄,抱负就是权倾天下。
于是,趁着这个与陛下君臣二人单独相对的时刻,李斯将自己诸多政务举措细则都一一道来。
心中已经在给自己打晋升报告了:丞相之位,必是他囊中之物。
*
君臣二人相谈甚欢,丝毫没有注意到水漏已经从水尽到了夜下二刻。
还是服侍始皇帝多年的老寺人‘衷’,借着上热汤的时间跟皇帝提起,陛下已经准了九野公主这个时辰见驾,公主已经在外候着了。
李斯就听陛下似是随口问了一句:“朕之长女如何?”
备注:
*“秦代仍是一个鬼神数术的世界” 出自吕思勉所著的《秦汉史》。《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在“觋”字条下又称:“凡巫之属皆从巫,在女曰巫,在男曰觋,”
*关于计时:里耶秦简中有许多使用水漏计时的记录,如“二月壬寅水十一刻刻下二,邮人得行。”本文设定参考张春龙教授等文章研究,秦水漏是昼夜各十一刻,比如“水十一刻刻下二,邮人得行”的文书,大约就是早上七点多,邮差出发。(没事,用水漏计时的时候都会换算~)
*秦始皇常靸望仙鞋,衣丛云短褐,以对隐逸求神仙出自《古今注》。
*始皇帝定皇帝称号见于《史记》
*李斯所言见于史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君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