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三国红楼拉郎]曹丞相与凤辣子 > 第15章 大火

第15章 大火

窗外又飘起了绵密的雪花,铅灰色的天空低垂着。

虽然是白天,但屋内暗黄,已经点起了数盏油灯。

炭盆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的屋内的青砖地泛出暖融融的光。

铜香炉里的烟气也弥散开来,轻轻沾染上屋内人的衣角。

窗子半开着,一个清秀通雅、温润如玉的年轻人跪坐在案几前,手持着毛笔,正在专注地写着什么。

但这个玉一样的美人却不是在研究什么书法文章、诗词歌赋,而是在算账。

自从董卓掌握了朝政,朝令夕改,这雒阳城的物价也是忽高忽低的。

颍川荀家虽然不缺钱,但他们族内的产业毕竟不在此处。

况且,如今的形势——

更要小心计算着花销,万一有什么大的用处。

荀彧抬起头,却见他的叔父荀爽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他忙起身迎接。

荀爽自从被董卓征召,先拜平原国相,还未到任,又升任为光禄勋。

在职三天后,又升为司空。

荀爽一介白身,前后不过九十三日,居然就位列三公,真可谓是一飞冲天。

然而荀家是没有人把这看做什么好事。

荀爽之前尚且还能骑着毛驴在寒风中赶路。

在雒阳跟董卓共事没多久,如今就只能拄着拐走路了。

荀爽艰难地在桌案前坐下,看到荀彧写的东西。

他轻轻将账目放到一边:“如今算这些还有什么用处?不如趁早回乡去吧。你交接了官印,收拾收拾,马上动身。”

荀彧惊讶的看着叔父:“董相国那里——”

荀爽摸着自己精心保养的须髯,然而他手里却有些空,如今他竟然连胡子也变得稀疏了。

他叹了口气:“我已经跟董卓说了,调你去外面做县令。既然我们颍川荀家有我在这里为他效力,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荀爽看着他这个相貌俊美、气质温润的大侄子。

他从小就聪明爱读书,更是被南阳名士何顒盛赞为王佐之才。

这是他们颍川荀家未来的希望。

他已经老了,必须保全家族里的年轻人。

家族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的。

“咱们颍川离雒阳太近,若是再发生什么变乱,头一个就要遭殃。”

荀彧听了也极为赞同:“彧也是这样想。颍川四战之地,一旦天下有变,必然会经常受到侵略,不是久留之地。”(注1)

荀爽轻轻地点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我老了,今后家族如何保全,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一代了。”

荀彧知道他无法推辞。

他忍住泪意,顿首拜过了叔父。

这一别,山高水长,不知是否还有相见之日。

“你说什么?怎么会不来?不是你小子偷懒说错话办错事了吧?你可仔细你的皮。”王熙凤柳眉倒竖,望着面前的来旺。

他是贾琏和凤姐夫妇的心腹,一向办事还是靠谱的。

然而凤姐怎么也不信,之前吕布和张辽二人还答应得好好的,说会来荣国府赴宴,怎么才回来没几天就变了口风。

来旺跪下来砰砰砰磕了几个响头:“小的不敢偷懒。小的去到二位府上,将帖子递上去,在外头等了半天。吕将军一直没出现,后来吕将军府上的人说,将军这些日子太忙了,过些日子再说吧。小的又去了张从事府上,张从事后头倒是回来了,但张从事也说眼下事情太多,只能过些日子再打搅府上。”

王熙凤听他将话说得明白,也信了几分。

然而这两个人都忙些什么呢?

董卓的心腹忙起来了,总感觉不是什么好消息。

那位残暴的董相国又憋着什么坏呢?

“二奶奶,大老爷和二老爷都回来了,你快去看看吧。”丰儿急忙忙走进来,告诉凤姐。

二老爷贾政身为工部员外郎,日常是要去应卯的,但大老爷贾赦身上只有个虚职,很少进宫去,今天却被叫了进去,贾家的人就有些担心。

听了这话,凤姐忙理理头发,往贾母院中去。

凤姐还未进入正房,就听到大老爷贾赦的声音:“完了,完了——”

凤姐心里一紧,忙加快脚步走进去,只见贾母屋内满满当当的人。

除了贾赦、贾政、贾珍这三人刚从朝中回来,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姐妹们都在,还有贾琏、宝玉、贾兰也在。

等凤姐进来,赵姨娘也悄悄地摸进来,站在门口听里头的动静。

贾政见到家里人比刚才来的更齐全了,又将事情说了一遍:“前任典军校尉曹操逃到关东,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如今已经有不少人响应……”

王熙凤听到曹操的名字,眉头一跳。

怪不得他这么肯定天下将乱,原来这乱就是你煽动起来的!

王熙凤一面想,一面又听到贾政接着说:“……董相国今日召集群臣朝议,已经决定迁都长安,躲避关东诸侯的兵锋。”

说是朝议,其实还是董卓的一言堂。

朝中反对的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差点没让董卓砍了,还是荀爽和蔡邕等人求情,董卓才作罢。

然而迁都的事却再没有人敢反对。

贾政的话说完,屋内众人却陷入了沉默,不知道等待着她们的会是什么命运。

她们贾家原本出自金陵,自从随着光武帝起兵定了乾坤,其中八房人口都迁到了雒阳,定居此处,已经一百多年了。

如今要他们去长安,他们在那里连房舍都没有,住在哪里?

况且这雒阳与长安相距也不近,这一大家子主仆上下几百人口,老的老小的小,需要多少车辆马匹?

贾家的丫头小子们都是很少吃苦的,难道要她们两条腿走着去长安?

“咱们全家人都要去吗?”凤姐忍不住问,“能不能去一部分?”

这话出口,凤姐一时之间也有些不好意思。

凤姐想的是,谁跟着去都像是要被牺牲掉的那一个。

在她们看来,关东诸侯是讲理的,都是之前朝中的官员。

他们与老爷们都是同僚,就算打进来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董卓就不好说了。

“董相国说了,雒阳城中所有官民百姓,一个不留。”

贾政的话出口,屋内更是落针可闻。

一个不留!

雒阳城中可是有将近一百万人口啊!

这一百万人长途跋涉、拖家带口,一起涌入长安吗?

贾母听了也觉得头晕目眩。她活了七十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荒唐事。

她老人家见多识广,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

她看着儿孙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许多人心中都是一个字:逃!

要是几天前,王熙凤一定乐疯了。

不用她说服大家,大家就都统一了意见,愿意回家去。

然而如今——

她还没有拉拢到董卓的心腹,没人给她们偷偷开方便之门,她们怎么通过关卡?

如今关东诸侯起兵反董,各个关口只会把守得更加严格。

赵姨娘站在门口听了半天,急急忙忙跑回自己院子。

儿子贾环还在那里跟小丫头们玩呢!

赵姨娘一巴掌拍掉贾环手里的棋子,骂了他一句,又吩咐自己的丫鬟们:“快收拾东西,晚了就来不及了。”

丫鬟们都不明白赵姨娘又发什么疯:“收拾什么东西?到哪儿去?”

赵姨娘想说不管是要去长安还是逃回家乡去,他们都得赶在前头。

他们母子在府里一向是不受重视的,要是不抢的快一点,赵姨娘生怕被人落下。

赵姨娘非得催逼着丫鬟们收拾行李。

丫鬟们推脱不过,只能慢慢腾腾的将赵姨娘的一些衣服首饰打包起来,又开始收拾环哥儿的东西。

赵姨娘将一些值钱的东西贴身藏了,交给别人她还不放心。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赵姨娘也累的气喘吁吁的。

她刚才的那股子劲头也退下去了,她也不想离开荣国府,在这里住的多舒服呀。

她好不容易从一个丫鬟爬上来,有了一双儿女,混成了姨娘,也有了自己的小院子。

荣国府这么想的自然不止赵姨娘一人。

贾家的主子奴才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有的慢悠悠的收拾着行李,有的却压根儿没动。

他们就不信董卓真能将一百万人口都迁到长安去。

说不定他过几日就会发现根本行不通。

不过有积极准备出远门的,有按兵不动的,也有脚底抹油溜了的。

贾家的奴才本来就多,心思各异。

但聪明人都知道,如果他们真的所有人都一起去长安,根本没有供上下几百人口可以代步的工具。

谁想要千里迢迢步行去长安?

怕不是累死在路上吧。

路上又吃什么喝什么?

贾家的主子们备受关注,不能轻易行动。

但他们这些奴才不起眼,不如隐姓埋名,趁着如今雒阳城内不太平,不管逃到哪里去,能活命就行。

说不定还可以白得一个自由身。

凤姐每天听着府里各种鸡飞狗跳的消息,今天又有哪里扫雪的人不见了,明天又有厨房的饭供应不上来了。

一开始她还生气,还想把人找回来。

现在她都麻木了,他们要跑就跑吧,她真的管不过来了。

更何况凤姐还要忙着跟荣国府各路亲戚朋友打听消息。

到底有几户人家真的动身去长安了?

董卓真能将雒阳城里所有人都迁到长安去吗?

谁家有去往关东的门路,能够让他们回家乡去吗?

凤姐一边忙忙碌碌,一边也在心里祈祷着董卓能够放弃他荒唐的想法。

最坏最坏的结果,就让他们留在雒阳吧,哪怕不能回家乡去,至少守在他们的府邸。

然而荣国府众人都轻视了董卓的决心。

这天阳光晴好,然而荣国府的许多人却陆陆续续开始发现,远处皇宫的方向升起了巨大的烟尘。

这烟雾久久不散,还迅速蔓延开来,仿佛要吞噬整个宫殿。

过了些时候,不仅是皇宫的方向,雒阳城中许多地方都燃起了大火。

一时间,整个雒阳城火光蔽日,残阳似血!

注1:出自《三国志》《后汉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大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