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竖子一派胡言!”就算知道天幕一向喜欢胡说八道乱开玩笑,某位古板的老大人还是忍不住起身厉声呵斥。
先不提后世人目无尊卑地称呼先帝为大兄弟,就说那不着调的理由。
“先帝英明神武威仪棣棣,与陛下亦是父慈子孝天下典范,这些满朝臣子皆有目共睹。怎会有如此…”老大人憋了半天总算想出一个文雅词,“如此不合礼仪之举。”
在老大人看来,先帝绝不会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举动,定是后世子孙造谣。
作为仅存的当事人,周晏在心里默默回复:老大人,您的明君滤镜开小点吧!天幕说得是真的。我父皇确实英明神武,但也是真的不拘小节。
不过看老大人一脸忿忿之色,周晏也不想损害亲亲父皇形象,嘴上说出的话变成了:
“卿稍安勿躁。”先别生气,听朕给你编。
“朕知道卿是一片忠心不忍见父皇威名有损。但父皇在时视卿为心腹重臣,私下更是常常和朕提起,定不忍心见卿气大伤身。”说着说着周晏还招呼身边的太监干活,“三才,快扶大人坐下喝杯茶压压火气。今日散了后再请个太医给大人看看,身体要紧。”
这话一出,老大人顿时红了眼眶连连谢恩。
安抚好老大人后周晏松了口气,接着开始给他父皇挽尊:
“约莫是风气不同,后世子孙向来爱说些俏皮话,父皇并未对朕说过那番话,卿等安心就是。”
朕没撒谎,后世子孙确实爱胡说,父皇当时也不是那么说的。虽然意思没区别。你们自己想跑偏和朕没关系哦。
【还是《燕书》记载:六月庚戌,帝与张、何等校猎于汜水之阳。帝单骑出,遇刺伤重,崩于癸丑。大白话就是六月末,大家一起去汜水北边打猎,皇帝落单遇刺伤得很重,大后天升级成先帝。
单从字面看这事不稀奇,毕竟古往今来遇刺身亡的皇帝不止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是刺客的身份。】
先帝遇刺已是十四年前的事,可经历过的老臣还是忍不住后怕,今上继位不足半月就送了京城一场腥风血雨,刽子手的刀都砍钝了。
老臣回忆过往,新人也不敢多言,周晏则是沉默地喝茶,不知不觉间殿内气氛沉闷得可怕,大家都静悄悄的,只有天幕欢快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提到刺客,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什么?受电视剧影响,up主第一时间想到了黑衣,长刀,面巾,沉默寡言。
不过这波刺客彻底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锵锵,有请他们闪亮登场!】
话音落下刺客形象浮现。
周晏:“……”
大臣:“……”
最后不知是谁打破了沉默:“这是…老虎?”
天幕上确实出现两只老虎,Q版的。
【十多年前史学界普遍认为高祖遇刺是逆贼趁机作乱。
经过不断考古,七年前这个观点被正式推翻,各种史料互相验证表明高祖只是单纯地倒霉才独自遇上两只老虎。】
当年的亲历者表示:不愧是陛下,心真脏。
那时候陛下信誓旦旦是城中逆贼勾结刺客害先帝驾崩,然后派兵把长安城犁了一遍砍了不少人。没想到啊没想到……
【以此为基础,太宗即位还衍生了一种整活说法——天命论。
太宗肯定是天命之子!你看,先是三次太白经天,之后不到一个月亲爹驾崩自己升级成皇帝。
这像不像老天爷嚷嚷着要换儿子但没人行动,它没办法了只能自己手动操作,不然那两只老虎从哪里冒出来的?一定是老天爷想让他当皇帝!
别说,听着挺有道理的。
但比起天命论,受众更广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还是阴谋论。
熙朝某弑父夺位的大孝子曾暗戳戳表示自己只是参考太宗,作者不详的话本《嘉和秘史》三分假七分真地完善这个说法。】
Q版老虎可可爱爱,天命论说合理中透着离谱,阴谋论猜测却让本该缓和的气氛再次急转直下。
给皇帝造谣被皇帝本人知道了。
这金砖真好看,这穹顶也不错,这茶叶真香,大臣们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说话。
“心脏的人看什么都脏。”中书令谢弘慢悠悠来了一句打破僵局。
一句话收获群臣感激,要不说怎么您能当中书令呢。
起落起落起,心脏功能不错的大燕众人很荣幸地体验到后世娱乐项目——过山车。
【虽然只是话本,但普通人一看:诶呦!为了登基害死亲爹,真劲爆。那个谁谁谁,我和你说,太宗他居然……有人说这消息是假的?我知道了,咱们继续说。
就这么一来二去,野史变真相了。
受此影响古早历史剧大都这么演绎。
故而许多人认为太宗为了早日登基放任刺客刺杀高祖,否则皇帝打猎的地方怎么那么容易闯进刺客?
结果公布后他们想法也没变,一样的道理,皇帝打猎的地方肯定要排查安全隐患,老虎怎么放进去的?
哦,还加了一条:如果不是心虚史书为何不如实记载,肯定有隐情。】
没人敢看陛下的脸色。
与群臣预想的勃然大怒不同,周晏只是抚掌大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这作者……厉害啊,周晏心里暗想。造谣不算本事,能让谣言变成真理才是本事,这种人才怎么没降生在大燕?宣传上能给他省多少钱。
有人觉得周晏是怒极反笑,也有人悟到周晏想要的。
根据皇帝的话造谣,选大家不得而知但好奇的事儿,内容七分真掺三分假,让人自愿传播……翰林院修撰也是今科状元章玄河越想眼睛越亮,恨不得仰天长啸“大师,我悟了!”
【但他们还真冤枉太宗了。
当时出土的起居郎随笔和其他史料都表明,太宗是真没掺和这事。
他也觉得父亲死得蹊跷,所以他把随驾大臣和侍卫查了个底朝天,但最后一无所获。
后来缓过神的太宗又觉得父亲死得过于草率,恰巧当时的史官还是太宗迷弟,俩人合计后史官发挥春秋笔法,这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遇刺重伤”。
谁说刺客只能是人?
可惜太宗不知道他的起居郎把这些都偷摸记下来了。
不过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换个角度看,没有这个起居郎太宗现在可能还是父辞子笑的形象呢!
插句题外话,up主很好奇,太宗要是知道自己维护亲爹形象的操作让后人怀疑自己在亲爹驾崩上掺了一脚,心中作何感想?】
天幕害我!
起居郎老老实实跪下心里却在疯狂呐喊。自己偷摸写点东西本来能藏一辈子怎么就被天幕爆出来了。起居郎现在非常理解于大人的感受。
周晏挥手示意人起来,天幕问他作何感想?他很想让这人记下自己和亲爹感情很好,张嘴却只有一句:“为朕正名,卿有功无过,平身吧。”
没用的,记下只会越描越黑,到时候他们会说解释就是掩饰。
那些人也不想想,他是父皇唯一的儿子没人和他抢皇位,亲爹活着怎么搞都有亲爹在背后撑着,他那么做图什么?图当皇帝全年无休还是图御史天天关注他。
呼——他真的不憋屈,一点也不,周晏不断告诉自己。
【下面就是我们熟悉的内容。高祖驾崩次日,十六岁的太子周晏灵前即位,元和五年八月行登基大典,次年改元嘉和,是为嘉和帝。
至此,太宗上位过程全部讲完。
一句话总结:寿终正寝秒变中道崩殂,正式批皇帝爆改提前批。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正当大家以为今日视频就此结束的时候,天幕仍在继续。
【遍观周晏一生,相信很多人都要感叹一句天之骄子。
虽然没有出生在世家豪强,却也可以不愁吃穿。虽然年幼丧母,父亲给了他全部的关怀。作为开国之君的太子,十六岁名正言顺登基,不到三十岁四夷宾服天下大治。
如此一帆风顺的人生让很多人产生了错觉——我上我也行。
基于这种观点还诞生了很多雷文,比较流行的是穿越太宗某个不存在的兄弟自己上位或者穿成将军走篡位线。
对此up主只能说:自信是个好品质,但别过度。】
额……后世人是不是有点……
大臣们很不理解,大臣们感觉自己被侮辱。之前不是说后世已经普及教育,为什么会有人有这种想法?真以为随便什么人都能让他们老老实实当臣子吗?退一万步讲,真有这好事儿他们不会去吗,哪轮得到后世人?
周晏没生气也没脚趾扣地,雷文前世他见多了,这才哪到哪,天幕说的那些洒洒水啦,你继续我可以!
可惜周晏没法预知后面几期内容,可惜周晏好像只混男频,不然他绝不会这么想。
要知道雷文主题可以是龙傲天凤傲天搞事业,也可以是两个人谈一场千古流传的恋爱。
【当时的大燕江山是什么情形?虚弱,动荡。晋末乱世连年征战天下人口减半,南涝北旱天灾频发粮食减产严重,皇帝意外身亡导致朝局动荡,北方的胡人在外虎视眈眈。
你会看到路边秃鹫在啄食尸体,看到空荡荡的破屋子,看到烈日下干裂的土地,看到大水中腐烂的根茎……大燕不是你我记忆里那个盛世王朝。
扪心自问,你有能力做好这个皇帝吗?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反正up主不行。】
up主过于具体的描述把周晏的思绪带回了刚继位的日子,那时才刚入秋。
他第一次穿上帝王衮冕,重,不到一刻钟就累得浑身流汗,十二冕旒挡在前面,晃得人眼晕。
他端坐在最高处,底下人山呼万岁,御案堆满了天南地北的奏折,皇帝能看到的就是这些,皇帝身上担着的不止这些。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两仪殿的烛火用量都是皇宫最多,墨和纸也消耗飞快。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禀告地方叛乱的折子越来越少,空得能跑老鼠的国库也渐渐丰盈,胡人首领要跪在他面前叫父亲。
十四年过去,他也适应了那身衣服的重量。
正当周晏沉浸在过去,up主欢快的结束语打断了他回忆过往。
【好啦,本期视频到此结束,下期视频我们将要了解文皇帝时期充沛的武德,顺便讲一下本期提到的那条漏网之鱼。敬请期待。】
啊?
听到这话,于大人决定出宫就去订棺材,东西做好他直接就能用。
周晏:我是独子,我绝对不会这么做!
后世:哦,知道了,你是犊子。
于大人,咱就是说,你考没考虑皇帝直接给你扔乱葬岗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