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安的手心是暖的,虽然只有一点点。但他很快放开了曦。
“我不离开。”说着他把工具筒盖旋下来,筒身扛在肩上,像扛着火箭炮一样,转身面向低地的湖,或者说,岛中海。暴雨中曦看不清楚,但显然博士可以,他压低筒头拔出扳机,轰的朝那开了一枪。一道钩索飞了出去,扎入水中。伊安转动扳机,绳索绷紧,有什么被从水里钓了上来。
是管脉海树。这庞大的枝条靠近的时候曦看清楚了,它石灰质的外皮下是坚韧的半透明纤维管,和宿舍的水柱非常相似。破损的细枝和主枝的顶端冒着丝丝烟雾,像盛夏的冰糕,像严冬的烧烤。伊安把钩索筒踩在脚下,一把扯过主枝,塞进地上的两块岩石间隙里卡住,然后开始展示非凡的力量。他从洞窟边上搬了几块**的大石头放在洞穴里的低洼处,把海树夹在石头间盘成C形,顶端伸出洞外。
“我去拿那块石板。”伊安指了指洞外不远处一块片状岩石,说的好像那只是块泡沫塑料。那石头至少有五厘米厚,一平米多,即便是多孔的浮石也肯定有些重量。
伊安稳步走进雨里,用一种特种兵而非学者的气势把石头从基底上拔了出来,在雨中刷掉附着的植被,拿进洞窟铺在夹着海树的石头上。然后又在曦的目瞪口呆中再弄了一块进来,徒手砸掉多余的边角,铺在还空着的那半边地上。
曦明白了,海树管枝里的是海底热液的蒸汽,伊安是要把它做成地暖。他迅速帮忙用剩余的石料填充里外侧岩石下的空隙,待伊安把两片巨藻叶子和枝杈拖进来,又帮忙用它们封住通往洞内外的路,只留半边出口,一间粗糙的暖室就完成了。曦在雨里洗了手,又脱掉湿T恤铺在石头上烘干。
伊安仍站在入口处观察暴雨。他魁梧的身形挡着泼进来的雨雾,露营灯的光勾勒出他英俊的轮廓,在水汽中如同神明。
“你把裤子脱了。”伊安侧头看他一眼,突然开腔。
曦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心爱的长裤滴的满地是水。虽然见过很多次,但不在泳池里在野外总是倍感尴尬。曦想起博士喜欢优雅先生,于是他极力优雅的脱下面裤晾到石头上,再找块石头坐下来。
“伊安博士也过来坐吧,这边暖和一些。”曦往旁边挪,露出一块湿漉漉的位置。
“不用。”被果断的拒绝了。
曦有点尴尬的搓搓手臂,把胳膊上的水抹掉。“这雨会下很久吗?”他看着依旧昏暗的天空,寻找话题。
“不能确定。估计两个小时内应该会停。”伊安侧过来直视着他,视线**裸的停留在他的**部位上。
曦今天穿的白色打底半截背心和白色内裤,他自己都能看到毛发的颜色透出来,不禁十分恼火。都怪老板,他不扣押自己的行李就不止这两条内裤替换了,现在洗的这样薄,真是难堪极了。他诅咒了老板全家,从触手尖到鱿鱼尾,这可鄙的血脉。
有两个小时躲雨,曦寻思着他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先开展部分工作,博士说过除了要放入基因测序仪检测,还要写观察记录,分析形态和生存环境,编撰特征谱系等。回去可有一大堆要忙的。他打开采样箱的内置摄像头开始观测,用电子笔记板一边作记录,一边画下简要结构图。如果有服务器机组就可以直接剪辑视频存档,但考虑到诺维尔的潮气,还是打印成实体书比较稳妥。
一旦集中注意力投入工作,曦就感觉到了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这是一种因为汲取知识,增进对未知的认知而获得的愉悦和满足,身体的种种不自在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大概看他如此专注,博士也走过来与他一同观察讨论。这方小小的暖室里一时间充满了学术氛围。
初步记录工作完成,此时洞窟外的天幕已亮堂起来,雨势渐小。衣裤也烘干了,曦赶紧穿上,舒服的伸展一下肢体。他走近洞口跟博士一起观察外面。风停了,海面的浪也低了下去,但仍旧灰蒙蒙的一片。忽然,远处的一片海面颜色渐深,哗啦啦的波涌过后,一座岛屿浮出水面。这座被废弃的亚特兰提斯上长满水草,贝类和类珊瑚的生物,算得上丛林密布。远看灰蒙蒙黑压压的山头延绵,类珊瑚的枝丫成簇展开,仿佛传说中深秋的墓林。
“那是什么?”曦十分震撼。
“温跃岛。”
“很常见吗?”
“不。”
“为什么……它会浮上来?”
“温跃岛中心多为深湖盆,湖内充满粘稠态的脂类液体。当周围水层冷却,脂湖凝固的时候密度降低,岛就浮上水面。”
“……那么被恒星加热以后脂湖融化,岛就会再次沉入水里?”曦努力消化一下,给出推论。
“没错。”博士欣赏的点点头。
“真是不可思议的地方。”
“等会我们上去看看。”
“上面的动植物跟浮岛的很不一样吧?”目测是没什么相似之处的。
“大自然会选择它的适应者。”
“都是两栖类吗?但那些海草看上去好像快要枯萎的样子。”
独眼巨人拨开云层照耀着海面,雨停了,蓝色跳跃出来。绿的草,红的石,温跃岛上的世界也纷纷显出色彩。大片的海草耷拉在地上,石壁上,随着海水的蒸发开始收缩变形。
“温跃岛的环境比较严苛,在水下和水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群落分布。”
“不明白。意思是海草会枯萎?等岛沉到水下的时候又再长起来?”
“对。海藻会把孢子储存在岩石含水的缝隙里,等海水再次浸泡的时候加速生长。而陆生植物则会在岛浮上来的短暂时间内极速生长成熟,并把孢子储藏在泥浆和岩石的气孔中。”
“好神奇!但……为什么是这种方式?感觉进化成两栖的品种不是更适应吗?”
“进化并不能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基因的变异具有随机性。往往是经历大量死亡的淘汰后,才有一种变异幸存下来。”
“然后它们不断加强适应环境的方面?就像您现在不用戴着氧气面罩?”
“不。它们仍不断的变化,但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存活下来。”伊安停顿一下,似乎在思考,“我有点不太一样。大部分的偏星人氧气交换频率在一小时左右。”
“所以您是特别适应诺维尔环境的一个。”曦笑起来。他查过资料,偏星的海洋是固态的,只有冰盖下深部高压力区才有少量的液态水,海洋生物的品类都是细菌和微生物。不过赫尔海姆大学的海洋生物系袭承人类历史遗产囊括所有海洋类别,包括已知的地球及何尔泊殖民星上人造海洋的生态系统。何尔泊人富有傲慢,入境要求非常严苛,偏星的学者大概率是进不去的。
但伊安好像不理解,他没有露出一丝笑意。
“呃,您意思是,基因仍在各个方向上突变,只是没能保留下来,对吗?”曦试图挽救冷场。
“是的,基因突变的时候仍是异向性的。否则当前个体已经适应了环境,为什么还会进化呢。在这种假设下,生物应该保持稳态,只在环境彻底变化时发生断层切变。”伊安终于接上话头。
“但是像矮的植物被吃光了所以高的长颈鹿才能存活下来这种逻辑也很合理呀?”
“长颈鹿的高度有限而且也不是说非得脖子长才高。这种是人择的典型理论。大自然的随机性更强。”
所以异向性突变是那些向死而生的疾病的根源。注定被淘汰的个体,因为环境没有变化,所以无法存活。曦自嘲的笑了一下。他不能苟同伊安的理论,但不想反驳。
“然而当一种变异适应并占领了生存空间,就不会给其他方式留有余地。温跃岛上最开始成功的是短时生长和休眠交替的模式,给两栖类进化的空间就不够了。就像偏星的海洋,如果没有人类殖民,里面的细菌也许会进化成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伊安接着演绎他的观点。
曦知道当他说那么长一段话的时候,多半是在记录他的著作。但这个观点曦很同意。人类进化的很成功,以致需要过多的地方才争先恐后地挤入太空。
“所以……您的孩子会遗传您的超长待氧基因吗?”当然的曦只想知道他有没有孩子。
“我不知道。首先我得有个妻子。”伊安笑了一下,意外的有点腼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