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演结束前一日。
宣宝儿从黑夜中惊醒。
屋外月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她大口大口喘气。
做噩梦了。
末世时,生存焦虑,她常常做噩梦,可自从来了大明这还是第一次做噩梦。
梦中,将士们浴血奋战,激烈抵抗外敌。
外敌步步紧逼,城门已经大开。
她站在城门上,对着拼死抵抗外敌的将士大喊,在喊什么她完全听不见。
她满头大汗,想下去帮助抵抗外敌,可无论她怎么努力都站在原地动弹不得。
她急得大哭,哭声混合着城内百姓惊恐无助的求教声。
到处都是火,大火,怎么扑都扑不灭。
忽然,一熟悉人影出现在将士们最前面,他背对着她。
宣宝儿见敌人向他靠拢,将他围在里面,里里外外快十圈了,他逃不出。
一柄尖刀向他后背刺去,她大声呼喊,想要提醒他。
可她明明在呼喊,却听到不任何声音。
她继续喊,依旧没声音,不过他似乎听到了她无声的呼喊,他转过身。
同一时间,尖刀狠狠刺向他,他来不及躲避。
宣宝儿看到了他的正脸,看向她,微微一笑。
宣宝儿吓醒了,摸了摸额头,一头冷汗。
[统子,统子,你在吗?]
宣宝儿在心里呼唤系统。
系统:[宿主,你做噩梦了。]
宣宝儿点头,问:[任务进度条到哪里了?]
系统:[按照比例来说,可以算完成了30%,但是这30%也存在一下子归零的可能。]
宣宝儿在心里盘算。
内阁中保住了高拱、高仪,他们与张居正都属于改革派,是大明的中流砥柱;谭纶、戚继光是军队改革派,她将延寿丹也给了他们每人一颗;内廷中,冯保倒台,李太后也没苛待小皇帝,小皇帝应该能健康成长……
言官制度改革已经推行了大半年,效果还不错。
张居正、高拱、高仪和平共处,共同进退,再加上言官制度改革,党争明显减少。
只是这些还不够,还有考成法、一条鞭法……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推行。
除了这些,北边边防是个大问题。
刚才她梦中战死的人正是李如松。
若她没见过真人,没任何交集,两人没说过话,李如松只是历史书上诸多战死将军之一,她不会做这个噩梦。
李家镇守辽东多年,遏制蒙古入侵,压制女真统一。
李成梁坚持的方向从未改变,可采用的方式却被后世诟病。
他对女真各部落采用“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策略,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暧昧不清,甚至被后世有些史学家说成是勾结。
历史的真相早已湮没,后世没有定论。
但李成梁羁縻政策的失败、对努尔哈赤的误判与放任,以及晚年的**与失职,共同导致辽东局势失控,这些是她那方历史书上的结论,也是客观存在的。
不论他是主观上有养寇自重的意图,还是真的通敌,或仅仅是能力不足,客观上李如松命丧辽东,辽东失守,百姓家破人亡,都是事实。
宣宝儿问系统:[辽东问题这么严重,要是我提醒小皇帝能不能推进任务进度条朝前一大步?]
系统:[只有事情发生了,系统才能知道进度条进展。]
[……说你是高级系统,你又一问三不知。]
和系统东扯西扯了一会,宣宝儿情绪终于平复下来,盖好被子,继续睡觉。
她已经决定明日提醒小皇帝辽东边防有大问题。
至于小皇帝问她是如何发现的,就说是自己无意中打听到的,她早就发现,只要是她说的话,小皇帝和三位阁老好像从来都不过问她的信息来源,而且他们还十分信任她。
信任她就对了!
宣宝儿裹了裹被子舒舒服服再次入睡。
.
小皇帝寝室花厅中。
张居正、高拱、谭纶、戚继光分坐两旁。
宣宝儿一早将她斟酌过数次的消息告诉了小皇帝,小皇帝果然没多问,带着她召见张居正等人将消息直接告诉了他们。
戚继光坐镇蓟北,对李成梁辽东局势虽不能说完全掌握,但多多少少能听说一些。
但作为武将,有些话他不能随意说出口。
他眼神温和看向宣宝儿……真是个心怀天下的好孩子。
经历过冯保诬陷行刺之事后,高拱更能沉得住气了,他思索后说道:“暂时不能动李成梁,辽东不能没有他。”
李成梁在军中威望极大,辽东铁骑不容小觑,一旦辽东出了问题,边境必然生变,边境生变朝堂起纷争,藩王说不定会趁机谋反篡位。
“可辽东虚报兵数此乃死罪。”谭纶反驳道,“若装聋作哑必会后患无穷!”
宣宝儿明白两人说的都有道理。
小皇帝朱翊钧走来走去,“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成梁胆子这么大,还不知道他有多少事瞒着朕。”
【的确不少。】
宣宝儿军演前认出李成梁就在心里嘀嘀咕咕不少事,小皇帝朱翊钧和张居正等人都听到她的心声,但因为要确保军演顺利进行,他们一直将宣宝儿的心声搁置,想着等回到京城,派人去调查一番再做决定,没想到宣宝儿再次提起,他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大明可是被女真灭的。建州女真统一是一次重要转折,少不了李成梁或刻意放纵或疏忽大意导致。】
宣宝儿认为她要是直接对小皇帝等人说大明就快灭亡了,快管管辽东吧,指不定她会被当成邪祟扔出宫。
所以她已经在极其克制下,尽最大可能指出大明最大危机之一了。
另一个更大危机,她一直认为是大明的财政危机,鱼鳞册已经交出去了,要如何利用,她只能观望。
众人已经完全明白宣宝儿的意思。
大明被女真灭了。
张居正与戚继光对视,戚继光微微点头。
张居正打破沉默:“陛下,您有没有想过卫所旧制已然难以为继?”
“张阁老,何出此言?”小皇帝朱翊钧困惑问道,“卫所制度乃太祖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所得之经验。”
“太祖能想出卫所制度实乃雄才大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
“张阁老有话直说。”
张居正一贯谨慎,听小皇帝如此说,便也不再有顾忌:“臣乃荆州卫军籍出身,虽非大富大贵之家,可本应该生活无忧,可臣自小便知家中艰难。”
“这是为何?有人欺负张家吗?”小皇帝朱翊钧问。
宣宝儿眨了眨眼睛。
【何止欺负,张祖父命丧黄泉。】
小皇帝惊讶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也是一脸震惊,宣宝儿竟连这些陈年旧事都知道?
不过,现在还不到他提及祖父的时候。
他继续说:“臣家道中落,盖因臣家土地被强豪侵占,祖父谋了辽王府护卫一职,供养全家。”
“张阁老家军田也被侵占?”小皇帝朱翊钧皱眉,“朕只知道江南一带屯田兼并、军户出逃,没想到张阁老家亦是如此。”
“正是。此事并非仅臣一家发生。”张居正没再多说。
小皇帝朱翊若有所思,片刻后恍然大悟:“张阁老的意思是屯田被兼并,军户逃亡谋生,兵源枯竭,故而辽东只能虚报兵数?”
“陛下英明!”张居正甚感欣慰,小皇帝这么快便将前因后果捋清楚。
小皇帝朱翊钧接着问:“卫所旧制难以为继,还能有其他更好办法?”
众人不语,静静等待小皇帝自己反应过来。
小皇帝朱翊钧看向戚继光,“朕明白了。”
“戚家军很早就采用募兵制才被人称为戚家军,守卫南边沿海一带的俞大猷带领的俞家军亦是采用募兵制。”
戚继光谨慎开口道:“陛下,据臣所知,李成梁其实也在通过招募家丁补充兵源,只是这些家丁并无正式兵籍。”
募兵而来的将士是领朝廷军饷的,无兵籍那就无军饷可领,可他们又凭什么替朝廷卖命呢?
戚继光不知道如何开口跟小皇帝解释。要知道,不管领不领朝廷军饷,主将能力和威望都十分重要,戚家军本就被人诟病,若自己弄巧成拙那就大事不妙了。
【我懂了,有正式编制和合同工可是两种不同方式。有正式编制,从朝廷领军饷,就是等于吃财政的饭,也相等于吃天子的饭;而合同工是从甲方拿工资的,他才不管朝廷或天子怎样,他们又不是他的衣食父母。】
宣宝儿分析戚继光说的话,心里也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小皇帝朱翊钧点头。
“李成梁虚报兵数,一则是因为军户本就不足;二则他需要供养私兵。……他拿着朕的银子,养自己的私兵?”
【小皇帝也不傻嘛!】
宣宝儿暗暗点赞。
【这窝囊气绝对不能忍。】
戚继光暗暗舒出一口气。
他什么都没说,是小皇帝自己分析的。
高拱看了眼戚继光,“陛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卫所旧制难以为继已是事实,募兵制乃大势所趋。只是一定要严防‘士只知将军而不知有朝廷’这种武将专权的情况发生。”
戚继光:……
请皇上参与军演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吗?
【呵呵,甘蔗哪有两头甜。不要总想着考验人性,与其瞻前顾后,还不如内阁出谋划策把财政搞好,把将士福利搞好;小皇帝立志当个有魄力、有威望、得民心的君主。】
高拱讪讪。
戚继光忍笑。
小皇帝朱翊钧:……
感谢宝子们投地雷,灌营养液,爱你们[红心][红心][红心]
PS:平行架空世界,私设如山,博君一笑,请勿当真……[抱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040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