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时间就到了第二天下午,想着早到早排队,早完事。
吃罢午饭叮嘱关浩在家看家,关雎就借了推车来回拉了4袋稻谷到祠堂。
正好前面还有两个人在排队,看他们的数量也不多,估计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自己了,关雎就在旁边找了个位置坐着等。
很快,稻谷就脱好了,将一袋袋脱了壳的米和稻谷壳拖到一边,然后就用小推车一趟一趟的运回家。
300多斤的米够姐弟俩吃很长一段时间了,之后再去打就是了。
关雎计划是自家留一千斤的稻谷,其他的等收粮的人来村里收粮的时候就卖了。
仓库里,将300斤米和自留的稻谷放一堆,剩下的20袋则堆在另一边。
将新打的米装了一小袋到厨房的米缸了,准备晚上试试机打的米和手打的米有什么不同。
话说脱壳机打的米确实显得白一些,也很干净,不过和现代的大米还是没法比的。
另外就是石子很多,明明自己煮之前都筛了两遍了,这不,还是咬到了石子,这酸爽,无法言说。
第二日
想着自己的挣钱计划要赶紧提上日程了,吃过早饭收拾了一下,就带着关浩一摇一摇的去找刘婶了。
刘婶正在院子里晒着稻杆,常哥也在后面一晃一晃的跟着帮忙,懂事极了。
关浩一看到常哥儿蹭的一下就跑了起来。
“小浩,跑慢点,小心摔着。”
“雎姐儿来了。”刘婶估计也知道来干嘛的,也不惊讶。
“刘婶儿您先忙,咱们一会儿再聊。”
“那好,那有椅子,你们坐会儿。”刘婶指着屋檐下的椅子说到。
“好嘞。”
“刘婶儿,你们家谷子收的怎么样啦?”
“前几日就收完了,现在西山脚下那块地种的花生可以拔了,你文哥和花姐儿这两天在地里忙活着呢,不过就种了一分地,种来自家吃的。”
“哦哦,我想着明天刚好是集市,想着去跟猪肉摊的掌柜聊聊定猪下水的事,问下您这边是否有空一起去呀?”
刘婶思索了会儿道:“行,没问题。”反正家里现在没啥紧要的事要忙,赶紧敲定下来也能开始挣钱。
“那好,跟上次一样的时辰,咱们村头汇合。”
“好。”
又拉了会儿家常,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还得回去收拾打扫家里,洗衣服喂鸡等琐事,就跟刘婶儿告别了。
看着小浩跟常哥玩的开心,就让他在这里多玩会儿,自己中午来接他。
但他这次拒绝了,要跟着关雎回家,今天出门早,他的小鸡还没喂呢。
忙碌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转眼又是新的一天。万籁俱寂的村子因为一声鸡鸣活了起来。
像上次一样,煮了两个鸡蛋,带上昨天晚上烙的几个大饼,带上草帽,水壶,背上背篓就出门了。
这次到村口,人比上次多多了,估计是稻子都收割完了的人家准备去镇上做工的。
没看到刘婶儿,关雎就带着关浩在旁边找了块石头坐着吃早饭。
刚吃完,就看到刘婶儿走来的身影。
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就一起往镇上走去。
关浩这段时间养的好,身体也健壮了许多,这次坚持要自己走,关雎也没拒绝。
看着他一会儿走一会儿跑的,一会儿问一下这朵花,一会儿问一下那棵树,也给枯燥的路程增添了点乐趣。
来到镇上,已经有很多摊位都在卖东西了,很是热闹。
再来到猪肉档,老板还是上次那个老板。
“掌柜的,请问你们这里的猪下水还有吗?”
“哎,小姑娘是你呀,今天的还没来的及收走,在这呢,要你就拿去吧。”指了指旁边的桶道。
“好嘞,谢谢掌柜的。我也不能白拿你的,这两文钱您收着。”
说着将钱放到桌案上,关雎几人就离开了。
之后,又从路边卖菜的摊贩那里了解到,这一块卖菜区域每天需要交两文钱的摊位费。
进来的时候在镇门□□了钱就能领到一个牌子,然后在这块区域找个空位就可以摆摊了,如果嫌麻烦也可以去办理长期的摊位证明。
还挺方便的,了解到了摆摊的流程,关雎几人又去药铺买了做卤料的药材,去杂货铺补充了点调料。
正事做完了,由于各自都有其他要买的东西,在路口约定回去的时间后,关雎就和刘婶儿分开了。
家里的面粉昨天烙了几个饼用完了,要补充点,姐弟俩这两个多月伙食跟上了,身材长高长胖了点,要买几件新衣服,至于为什么不自己做,呵呵哒,自己只是个废柴大学生。
看着花花流走的钱,挣钱计划刻不容缓。
想着上次答应了关浩,下次赶集要给他买糕点的,关雎在街上又拐进了一家点心铺。
店里的点心种类少的可怜,绿豆糕看上去也有没赵夫人给的精致。
但价格就还能接受,一盒绿豆糕十五文钱,大概有大半斤的样子。
还有枣泥糕、桂花糕,价格大差不差。
想着每样都试点,又不想买太多,关雎试着问了老板娘可不可以三拼,老板娘也同意了,估计没少遇到这种情况。
隔壁有一家专门卖零嘴的,这个时代的小零食倒是比较丰富,麦芽糖,腌梅子,各种肉干,瓜子花生,价格不一。
看的关雎自己也馋了,买了几块麦芽糖,各式蜜饯都来了点,由于买的太少一开始还秤不出来,还是老板取了个中间价位一起秤才秤出来,最后还给关浩买了一串糖葫芦,肉干太贵了就没买了。
看着买的也差不多了,就带着关浩去镇口与刘婶汇合。
来到镇口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刘婶,就在旁边找了个石阶坐着,边吃大饼边等,大饼摸了关雎牌秘制肉酱,松软可口。
可吃完饼又等了许久也没见刘婶儿,离约定的时间也过去了有一阵子了。
关雎直觉不对,以自己对刘婶儿的了解,要是没什么事是不可能迟到的,就算有事耽误了也会派人来说一声,而不是像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
拉着关浩往镇上走去,因为已过正午,街上的人少了很多,所以关雎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远处围着一圈的人,拉着关浩赶紧走了过去
果不其然,还真是出事了,只见人群中间刘婶正在跟一个大婶争执。听围观群众的谈话,关雎大致知道了啥情况。
大概一刻钟前,刘婶准备来与自己汇合,却在这里跟这位大婶不小心撞了一下,导致大婶手上拿的坛子摔碎了了,里面的东西也掉了出来。
大婶认为都是刘婶的错,就不依不饶的吵着要刘婶赔。刘婶认为不是她的错,是大婶自己撞过来没拿稳摔的,不愿意赔。
以上都是从围观群众身上了解到的信息,现在双方僵持着,谁也不让谁。
关雎牵紧了关浩往人群里挤,防止被人群冲散。
“刘婶儿,怎么了,您没事吧。”
“雎姐儿来了,我这刚好遇到了点麻烦,让你们久等了。”
之后又将事情简单说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刘婶儿本来在路上走的好好的,这个大婶突然从旁边的巷子里冲了出来,双方避让不及撞到一起,刘婶儿背篓里的东西都撞翻了,大婶手里的坛子也摔到地上碎了。
想着是对方冒冒失失,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刘婶捡起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
对方不依了,非抓着刘婶儿的手让她赔,开口就是一两银子,刘婶儿不愿,她就坐在地上哭闹,引来一波围观的人,然后双方就僵持到现在。
关雎看了看地上摔坏了的坛子,可以看出里面装的是一坛子的腌菜,而且还有些发毛了,一看就是坏的,别说一两银子了,一个铜板都没人要。
这不会遇到碰瓷了的吧!
再看地上这位大婶,一副不赔钱就不给走的架势,关雎怀疑她脑子有病。
“这位大婶,想讹人你就直说,就你这一坛烂菜叶,给狗吃我都怕吃坏狗肚子,更何况还是你自己撞过来的,我们还没找你赔钱呢,你再这么胡搅蛮缠下去,我们不介意报官。”
听着关雎的话,围观人群窃窃私语,大婶脸也一阵青一阵紫的,知道自己讨不了好,放下狠话“你们给我等着”就怯怯的离开了。
围观人群见没热闹看了也散了。
“谢谢你啊雎姐儿。”
“客气啥,本来就是她不对,我们回家吧。”
“哎。”
------------------
在村口与刘婶儿道别后,关雎牵着关浩往家走。
“小浩,以后你遇到今天这种事,直接报官知道吗,别傻傻的给人钱,想要钱,问过官府再说!”
“我知道了阿姐。”关浩点点头,也不知道是真懂还是假懂。
算了,孩子还小,以后自己时常给他打打预防针,再给他讲讲现代的各种骗术,应该能提高他的警惕性。
再不济不会把自己卖了吧,看这小脑袋瓜就是个聪明的。
很长一段时间后,她想收回这句话,还是缺乏教育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