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一天实在有走太多路了,第二天两姐弟都赖床了。
日上三竿,关雎终于在肚子饿的不行的时候起了床。
走进厨房,隐隐能闻到卤水的味道,打开灶台上放卤猪杂的锅,里面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颜色卖相都十分的好。
关雎夹起一块猪肚尝了尝,嗯~入味、好吃,看来应该是成功了。
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做就成功了,关雎心里也是忍不住小激动了一把,就是味道不过,再加点盐应该就好了。
接着关雎就开始煮起粥,去菜园摘了几片油麦菜叶子回来,洗干净切碎放入沸腾的粥里,青菜粥就可以了。
然后将卤猪杂夹了一点出来准备配粥。
让小浩洗脸刷牙后,来到堂屋,一人一碗粥,配着一盘子卤猪杂就吃了起来。
小浩再次被自家姐姐的手艺惊到了,本以为昨天的炒猪肝已经很好吃了,谁知道今天的卤猪杂也这么好吃,他最喜欢猪肚和猪肾。
看着他是真的喜欢吃这些猪杂,关雎对自己的手艺有了点把握。
吃过早饭,想着刘婶和武叔对姐弟俩的关心与照顾,关雎打算将这些卤味分一些给他们尝尝,顺便让他们提提意见啥的。
就拿出两个大碗,一个碗装了满满一碗的卤猪杂,盖好盖子放在小篮子里就牵着小浩去串门了。
先来到离自己家比较近的武叔家,远远望去门是开着的,看来家里有人,刚出门的时候还怕没人在家。
武叔家跟大部分家庭的结构差不多,都是一个主屋连着厨房加一个小院子。
院子的角落圈着一群鸡鸭,有些看着估计已经养了几年了,有些还只是半大。
“请问武叔在家吗?”关雎牵着小浩在院子外往里面喊。
“谁呀?”里面走出一个人影,是一个头戴方巾,腰间还围了围裙的中年妇人。
“呦,雎姐儿浩哥儿来啦,快进来坐。”
原来这个中年妇人是武叔的妻子,姓陈,但我们都习惯称她为武婶。
据了解,武叔和武婶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县里工作,县里离的远,一年回不来几次。女儿去年嫁到了镇上的一户商户,所以平时家里就武叔和武婶两个人。
“武婶,这是我昨天自己在家里琢磨的一些吃食,味道还不错,就拿过来给您和武叔尝尝。”说着将篮子里的一个碗拿了出来。
“哎呦,你们的日子也过的紧,咋还拿东西过来呢,不能要不能要,你们自己留着吃。”武婶推拒着。
接着说道:“你武叔去田里了,过几天就开镰了,他不放心,这几日都要去看看才肯。”
这时碗里的香味飘了出来。
“哎,咋这么香,哎哎,这是肉吗。你这孩子,这么多肉要花不少钱吧。”武婶一边看着碗里的猪杂一边肉疼的说道。
“这个是猪下水,不贵的。”关雎解释道。
“猪下水,这这这,这么香的东西是猪下水?”武婶一脸惊讶的道。
“嗯嗯,昨天去镇上看到肉摊准备把它扔了,我就跟掌柜的要里过来,琢磨着各种方法竟然还真被我弄不臭了。今早我和小浩都吃了,味道不错。而且家里还留有呢,这些您就收下吧。”怕武婶起疑和不敢吃,关雎解释道。
“是啊,小浩今早吃过了,可好吃了,婶婶也尝尝。”小浩也在一边劝道。
武婶听了姐弟俩的话,又闻着这么香又好奇,也就收下了。
“竟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雎姐儿了。”说着从厨房拿出碗筷,将卤味都倒到自家碗里,然后拿起筷子试了一片猪心。
“一点臭味都没有了,这可真神奇,之前还有人家实在是买不起肉又想吃肉,就捡了别人不要的猪下水回去煮,结果煮出来真吃不下,最后全都扔了。”武婶边吃边说到。
“味道确实不错,以后有了这个法子,说不定还能挣点钱呢。”武婶脑子转的很快,一下就想到了关雎所想。
但她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为姐弟俩高兴的,没有半点想将处理猪下水的法子占为己有的意思。
又跟武婶聊了一会儿,想着还要去给刘婶送卤味,就跟武婶辞别了。
来到最村头,就看到刘婶在院子里晾衣服,常哥则在旁边玩石子,小浩上次来就迅速的跟常哥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看到小伙伴,就兴冲冲的跑过去一起玩了起来。
刘婶转头看到我们,忙高兴的招呼我们坐下,院子中间有一套石制的桌椅,跟着刘婶坐在院子里,关雎就将准备好的卤味拿了出来。
同样的,听见这么香的东西竟然是猪下水做的,刘婶也是惊讶了好一阵,但她也没多问,开心的道了声谢就收下了。
跟刘婶也唠嗑了一阵,小浩要留在这里跟常哥继续玩,关雎就自己先去了。
出去一趟,得到了婶婶们的一致好评,关雎对自己接下来的卤味事业也有了点信心。
吃过午饭了,关雎想着这么久了还没见过小浩口中的二爷爷,装了一碗卤猪杂就让小浩带着去认人了。
二爷爷住在其实离关雎家不远的地方,但因为有一条河隔着,需要先走到南边过桥的地方再往回走一段路才到,实际距离会远一点。
二爷爷是自家爷爷的堂哥,年轻的时候是个木匠,现在老了就在村子里接点小活。
二奶奶前几年就去世了,两人只有一个儿子也成亲了,孩子都有关雎这么大了,一家老小都在县里工作。
本来是想将二爷爷接去一起过的,但是二爷爷不想去,就自己在村子里住了。
以前关雎爹娘还在的时候,自家逢年过节还会去看一下他,只是这大半年发生了太多事,两姐弟都没去探望过他,反而是他来送过两次鸡蛋,还给小浩抓了一把糖果。
快到院子前的时候,从打开的门能看到里面有走动的人影。
走近一看,是二爷爷在编竹筐,已经编了一大半了。
看到门口的关雎和关浩。二爷爷停下手里的工作开心的说到:“雎姐儿,浩哥儿,你们怎么有空过来了,快进来坐。”
关雎带着小浩走近院里,在院子里的小石桌旁坐下。
二爷爷倒了两碗水出来,一人一个放在桌上。
小浩率先喝了一口,开心的道:“是甜水。”然后一口气咕咚咕咚的喝完了。
“哈哈哈,浩哥儿还要吗,二爷爷再给你端一碗。”说着还慈爱的摸了摸关浩的小脑袋。
关雎连忙摆手到:“不用了二爷爷,我这里还有一碗呢。”
“不用了,二爷爷,我不渴了。”关浩也摆手道。
关雎将篮子里的卤猪杂拿了出来。
“二爷爷,这是我自己卤的猪杂,还挺好吃的,给您拿了点过来,您尝尝。”
之后又是一阵惊讶和解释,二爷爷也不跟姐弟俩客气,将卤猪杂收了下来。
二爷爷是个很和蔼健谈的老人,拉着姐弟俩讲他年轻时候走南闯北的故事,描述的生动有趣,让关雎感觉是在听书。
……
云卷云舒,快乐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
探望完二爷爷之后,关雎就没再怎么出过门了,额头上的伤口也在不知不觉中结痂脱落,露出里面粉嫩的新肉。
除了每天去自家稻田观察观察稻谷的生长情况,关雎就是在家里种菜养鸡。
将新买的菜种子在菜地里一块空的地方全部种了起来,给小鸡仔准备口粮、清理草棚,时不时再去山上捡捡柴火。
小浩前几日看自家姐姐没事儿了之后,就每天跑去找常哥玩,饭点到了关雎才去接他回来,虽然小浩经常说自己可以自己去自己回,但关雎在现代看多了小孩子被拐的新闻,即使是在村子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
前几天关雎还从武叔那里了解到了一些这个时代的背景。
如自己所想,这是一个不存在于自己以往熟知的任何一个朝代的陌生国度,名唤大晋王朝,当朝国姓李,当今天子是历朝历代以来最得民心的一个统治者,名唤李谨。
他在位期间,结束了连年的征战,减免了徭役,赋税也达到了近几代以来的最低值。
在他的统治下,人民安居乐业,虽不至于都大富大贵,但也衣食足。
像是关家村这种距离都城十万八千里远的偏僻乡下,近年来也没有出现过活不下去的情况。
而且随着国家的稳定,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人们的思想也没有前朝那么固执不化,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例如允许女子经商,女子出门不必再遮遮掩掩,和离的女子若想再婚也无妨,人们不会再像前朝一样觉得一女不侍二夫,为了一块莫须有的贞节牌坊而葬送一个女孩儿的一辈子。
虽然农业仍旧处在主导地位,但是当今天子鼓励人们经商,不仅开通与几个边境小火小国的贸易往来,还组建了船队出海探寻很遥远的地方,因此近几年来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点提升。
种种改革和政策措施,造就了现在国泰民安,兴兴向荣的朝代,当今天子可以说是一代明君。
当关雎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时间的流逝就会变的不经意,转眼来到这里也大半个月了。
这不,这天小浩从刘婶家回来,就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明天就要正式开镰了,农忙来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