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洪流中,历史的齿轮无情地转动,将世界卷入了复杂的国际关系漩涡。
彼时的华夏大地,历经了无数的沧桑与苦难,列强的侵略、战争的硝烟,列强铁蹄的践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满目疮痍。而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红色巨人——苏联,正以其独特的光芒,吸引着h世界的目光
瓷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心中怀揣着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渴望。就在这时,他遇见了宛如红色巨人般的苏。苏那坚定的**信仰,强大的国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让瓷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苏喜欢叫他“达瓦里氏”,同志的意思,那一声亲切的称呼,仿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间,苏毫不吝啬地向瓷传授着各种知识和经验,近乎不惜一切地帮助瓷发展。在经济建设上,苏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帮助瓷建立起一系列重要的工业项目,从钢铁厂到机械厂,从发电厂到化工厂,这些工业基础成为了瓷日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军事领域,苏协助瓷组建现代化军队,派遣军事顾问,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提升了瓷的国防实力。在科技方面,苏分享了众多科研成果,帮助瓷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推动了瓷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的初步发展。
瓷自然也很珍惜苏给予的帮助,他就像一位勤奋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犯过不少错、吃过不少亏,但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进步着。
终于,他们等到了革命快要成功、曙光将要冲破最后的黑暗之时。
“真正辛苦的是你自己,达瓦里氏。”苏微微一笑,意气风发的模样真不输那些盛放的向日葵。
“祝贺你将迎接崭新的未来,我会在你宣布建国后即刻承认你,并宣布与你建交。你能这么快取得这样好的成果,达瓦里氏,我很欣慰——当初果然没有看错你。”
瓷也为此感到高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美利坚前些天还来找我,想用巨额拨款挑拨我们的关系呢。我拒绝了——要知道先生对我的援助的价值,可不是这笔钱能比得上的。”
听到这话,苏不太高兴地皱了皱眉,随后又展颜笑道“他们那些小伎俩,可别想动摇我们的关系。”
二人并肩行走在阳光下,瓷仿佛已经看见自己同样在阳光下向世界高声宣布着建国、转头先生正微笑着注视着自己的样子。瓷自顾自地想着,若以后二人的关系无论如何都还能像现在这样保持着,该有多好。
只可惜,上天总让事与愿违。
在政权刚建立后,举国内外有太多工作要处理。虽然苏有时还是会像从前那样帮助瓷,但瓷没日没夜地工作,忙得根本无暇顾及除工作以外的事——包括苏以及对苏的感情。
若不是苏突然从北方来访,他都快忘了二人已有多久没有联系了。
“——达瓦里氏。”苏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瓷猛地一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先生,您怎么来了?也不通知一声,我都没去接您……”
“那样你不是还要费些功夫,我倒是也希望你能把这些时间花费在你的工作上。”苏的眼神中带着关切,眼底却带着瓷看不懂的情绪。
二人简单寒暄了几句,内容无非是最近的时局、对于各事件的立场。苏还是老样子,野心勃勃,不输当年,就仿佛谈话间瓷还是苏的学生。但简单几句话,瓷却从微妙的细节中察觉,二人已经存在分歧,此时,瓷的兴奋转为不安。
最终,他们还是谈到了学术观点与主张。这一刻,瓷所担忧的变为了现实——双方的看法截然不同
“为什么你这次就是不肯同意我的想法呢,瓷!”苏的声音中带着些许愤怒。
“可是先生,您现在的理念明显与原先的信仰背道而驰,这固然是不可行的。”瓷的语气坚定,毫不退缩。
一番争论,二人不欢而散。昔日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就这样出现了裂痕。瓷感到有些可惜。没想到,许久不见,重逢竟会是这番光景。
二人关系的发展走向逐渐不可控。苏终是显露出了栽培瓷的目的,开始明面上地控制和干涉瓷。后来,又撤销了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援助,激化二人间的竞争。甚至,在第三国的会议上激烈论战,完全划分清楚路线和立场,苏撕毁了他们之间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瓷深知这一段关系就算他想也无法挽回了。
接下来的十年间,从断绝党际关系到打破科学技术垄断,再到军事冲突和武装交火,二人的关系逐渐土崩瓦解,断得彻底。
瓷还记得交火之际,苏命令毛熊们作战时那因愤怒而显得更加威严果断的眼神,看不到一丝抱歉或后悔。就仿佛发生的这一切理所因当,这样的苏,跟当年打伤瓷的英法美等列强毫无差异。瓷就像是整个人浸在水中,感到一阵恶寒,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曾亲密无间的师生,为何还是走到如此对立的境地?他感到无奈而悲愤,一瞬间,他甚至有些怨恨苍天无眼、造化弄人——因为总在想得到答案的无助之时,恰巧不会有任何事物告诉你答案是什么。
昼夜仍然更替,四季依然流转。由于关系破裂,二人自然又是许久没再联系。
从见面起就种下的那些向日葵,瓷无暇顾及,也不愿再费心费力,任由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开放或凋零。
许是上天还愿给二人一个机会,那几株向日葵在七月底像是感应到了什么,突然集体凋零,一夜之间,金子般的花瓣散落了满地。一丝细微的风,将花瓣拂到正出门的瓷脚边。瓷也不知为何,立马想起了苏,心中还隐约有些忐忑。
当晚,他便写信给苏,像是怀着最后的希望,信中话语皆是露骨的劝导。瓷在想,这样的文字能否刺痛对方,如果能,那祂是否能够有一点点的回心转意,至少不再那样一意孤行……
次日清早,瓷急匆匆地将信件寄往遥远的北方。可惜,杳无音讯。
从夏等到冬,见没有回音,瓷便决定前去拜访。就在祂打点好行装准备明天一早上路时,京急匆匆地来了,手上还拿着一封电报。
这一年,是1991年。
瓷有些不可置信。他接着电报的手慢慢垂下,一阵苦涩在他的身心中弥漫。他望向北方,眼神却显得茫然无措。
“我知道了,你回去吧。”沉默中瓷缓缓开口,声音却不知为何有些沙哑。
京点头,随即抽身离去。
不觉中,飞雪已将种过向日葵的土地掩埋。回首往事才发现,就算压迫,那也是一种磨炼。人总是失去后才懂得珍贵,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才显得特别。
草枯了,可以再生;花谢了,可以再开;人去了,可否再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瓷取出祂的口风琴,看着窗外曾经种下向日葵的土地,他不知觉红了眼眶。
琴声悠扬,淡雅脱俗,却带着些许遗憾与凄凉,可否将思念带往远方,带往心念的人身旁?它们不会回答。
炽热的泪水还是顺着祂的脸颊滴落在地上,消逝在尘埃中。
晚上,瓷破天荒地打开了一瓶酒,坐在曾经种向日葵的地方,默默喝着,还不时倒几杯浇在附近的土地里。
“我这里可搞不到伏特加…都是白酒,您就将就着喝吧。”
“Учитель, ятакскучаюповам……”
老师,我很想您……
泪水再次滴落。
初遇太过惊艳,以至于我忘不了你
没人喜欢看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初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