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书院建校已是百年有余,由周文帝的先生大儒宋源一手创办,学校选址在他的故乡,也是致仕后一直生活的地方,金陵上元县。
明德书院建立之初只是一个相对普通的地方学院,却在后来宋源的学生三皇子登临帝位后水涨船高,规模不断扩大,又因早先年出过两位榜眼和一个探花而声名大噪,隐隐有了压过金陵府官学的趋势。
苏宜踏着层层青石板阶一路上去,“明德书院”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在朝阳掩映下熠熠生辉。
苏宜靠着手册指引和不断问路,两刻钟的时间过后才找到了报道先生的书房。
今日接待她的是苏缜之前班里的教习老师,相当于后世的班主任职位。
这位年轻先生姓李,单名一个“笙”字,一张标准的娃娃脸,岁数不会超过大学毕业的年纪,此时正在桌前摇头晃脑的备课,眼睛里有种这个年纪少见的清澈。
苏宜走过来,冲着李先生问好之后,又做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
李笙“哦”了一声,道:“黎先生都同我说了,苏缜退学后把位置给了你,你正好也是姓苏,是不是一家子亲戚?
“算是吧。”
“好,我先带你去课堂。”李笙道,“你就先坐苏缜的位子。”
从教职工办公区到教学区还有一段距离,去往教室的路上,李笙有一搭没一搭的同她闲聊:“你和苏缜乍一看不像,细细端详起来,却又像了七八分,说是亲戚果然不错。”
苏缜是原文当中长相最佳的男子之一,小小年纪便已是姿容出众,而苏宜比起苏缜容色更胜一筹,即便是女扮男装过来学堂也很难不引人注意。
好在她前世私人化妆师手艺绝佳,舞台妆仿妆都信手拈来,几年相处下来,苏宜也练就了一手不错的化妆技术。
这个年纪的女生尚未出现第二性征,声线也和男童相仿,正是男扮女装最好的时候,苏宜过来学校之前又在肤色和五官上做了简单调整,省得再像苏缜一般引人瞩目。
被李笙带去教室之后,苏宜发现弟弟原来坐的位置的确很是一般,别说而今还要比她矮上班头的苏缜,即便是她坐在这里也不能保证可以看清讲台上的先生。
大概是她看到座位的眼神有些犀利,站在一旁的李笙也没由来的怯了一下,下意识解释道:“我是月初刚来书院教书的,苏缜的位子……是之前戴先生安排,你若是觉得位子不妥,日后还可以再调。”
说罢,也不等苏宜回复,便逃也似的离开了。
苏宜记得苏缜在册子上面曾经提到,这位李笙老师为人有些腼腆,但是个实在的好人,只可惜考了两届举人一直没中。
李笙的父亲一直认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种说法,以“教学相长”为由求了院长让李笙过来教书,没准哪天开窍进步了就能考过秋闱。【1】
后面苏缜又注明,但有同学私下八卦时说过,李父要去泸州照顾生病的祖父,怕他一人留在金陵学坏,所以找院长给他安排了这个职位,说是入职教书,其实是让学院帮家里盯着孩子,能每天过来按时上班打卡,再贪玩也坏不到哪里去。
苏宜看他年纪最多也就二十二三岁,两届秋闱考下来最多六年,最少也要四年,也就是说,李笙十几岁的年纪就考出来了秀才,有这样的真才实学教教这些县试都没过的小孩子绰绰有余,只是太过年轻难免压不住场子。
相比于周围有执念科考做官的学生而言,苏宜只是想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没有硬性老师任务,目的更加单纯,再加上又是成熟的现代灵魂,上课也没有太多压力,学得相对轻松。
今太难上午教授诗文的况先生喜欢侃大山,正经课没讲几句,几个同学坐在下头窃窃私语,这些不过都是先生的个人见解,县试府试都不会考,又白白浪费一天时间。
苏宜对此倒是并不排斥,奋笔疾书写了好些笔记。
一天课程即将结束,豪不夸张的说,她这一天接受的知识量比在家小半年获取得都多。
不在书院住宿可以便宜三成的学费,苏缜当初为了家里省钱,选择了不在书院住宿,晚上去城中的姨妈家休息。
苏宜也是一样。
姨妈住处距离书院并不算近,要走整整一个小时才能抵达,这也是苏缜感觉上学心累的原因之一。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接受程度就不一样,这对苏缜来说是负担,对苏宜来说却是利大于弊。
毕竟她这会儿还是女扮男装,宿在学院多有不便,去姨妈家休息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结果还不等先生宣布下课放学,就又起事端。
只见一个遍身绫罗一脸凶相的夫人闯进教室,一阵儿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什么人。
正在前头讲解《春秋》的李笙皱眉:“夫人,书院这会儿都在授课,闲杂人等禁止入内。”
那妇人无视他不满的话语,扬起高傲的脖子,道:“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李笙自然不知:“夫人可是本院之中哪位学生的母亲?”
“我家老爷姓贾,在衙门担任要职。”
李笙迅速盘算起来。
县令是去年考取功名的新科进士,姓陈,而这夫人看年纪已经四十有余,她口中那位担任官服要员的夫婿应该就是本县县城县丞贾儒了。
“原来是县丞夫人。”李笙敷衍地拱了拱手,“失敬。”
“你知道就好。”那贾夫人说话间又往教室里走了两步,“谁是苏缜?给我出来!”
苏宜从书本中缓缓抬起头来。
上元县城这些年发展良好,又是省城金陵治下的县城,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依然很多人挤破头想要这个位子,原文当中就曾经提到,贾家朝中有人,夫妻两个在县里处事甚为嚣张,几届县令都要买他的面子,在处理公务时让上贾大人几分。
只不过这样的家庭对上男主自是不够看,后来盛祈安得皇帝信任作为钦差巡视金陵,便先拿贾县丞和其他两个贪墨官员开刀。
虽然贾家在原文当中篇幅不多,在官运亨通的盛祈安眼中不过是跳梁小丑般的小人物,但对于而今的苏家来说却是碾压级的所在。
贾夫人这样气势汹汹的来学堂找苏缜麻烦,肯定是跟之前学校发生的事情有关。
李笙不明所以:“夫人找他何事?”
“这厮小小年纪不学好,竟然教唆我弟弟把周家孩子打了,我倒要看看是个怎样三头六臂的人物,修杰才上了几天课的功夫?就能把他给带坏了。”
这二人在书院琴室大打出手的事也是放假之前学堂最轰动的新闻之一,结合原文描写和几个学生的课间讨论,苏宜很快拼凑除了事情真相。
周家是镇江府知府周大人的族亲,不宜得罪,而贾夫人的弟弟,县丞的小舅子韩修杰却带了人把周家孩子给打了。
事件起因仅仅是周家孩子这段时间和苏缜关系不错,出入都在一起,而韩修杰自从在书院见到苏缜后就上了心,对他有着病态的占有欲。
眼看周、苏两人关系越来越亲昵,加上身边跟班添油加醋的拱火,韩修杰怒意上头,在音律课后对着周公子动了手,自己也磕伤了脑袋,差点破相,正在家中养伤。
而今日跟在贾夫人身后一起进教室的那个倒三角眼的学生,应该就是韩修杰的跟班段文翰了。
李笙把手一摊:“夫人来得不巧,苏缜已经退学,今日怕是见不上了。”
“这么巧,前儿刚惹了事,今儿就退学了?”贾夫人立即调转话头冲着李笙口气不善道,“你少在这儿蒙我,一个农家小子也值得学堂先生这样包庇么?”
段文翰跟前排同学低声交流几句,赔笑着跟上来,对贾夫人道:“那苏缜的确退学了,今日并未过来上课。”
“是么?算他识相。”
“您消消气。”段文翰忙着开了折扇给贾夫人扇风,“听说那苏家人在本地,若是您当真气不过,找苏缜家中长辈好好说道说道,再让他给修杰道个歉便是。”
“这话倒还在理儿。”贾夫人满意地看了段文翰一眼,“等过了中秋,修杰的身子好些之后,你再找人安排。”
说罢,便冷哼一声离开了教室。
苏宜的脸色沉了下来。
如果今日苏缜还在学堂,对上这样放刁撒泼的贾夫人,一定会颜面尽失,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原文当中的苏缜没有退学,不幸对上了盛怒的贾夫人,贾夫人在大闹过学堂之后仍不解气,逼迫苏家父母带着苏缜上门致歉。
也正是这件事情让苏缜觉得,这世间规矩无关对错和情理,只要有了强权就能让别人低头,为所欲为。
也正因如此,苏缜后来养成了近乎偏执的慕强性格,所以即便知道宁王结党营私,荒唐无度,也依然拜在他的门下对付男主,沦为彻底的反派。
这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学堂闹事,却是造就苏缜悲剧命运的开端。
也不知这段文翰和苏缜有什么过节,这样一门心思的鼓动贾夫人闹事,甚至最后即便在知晓苏缜退学的情况下,还是不依不饶,想要去家里找苏缜麻烦。
十天之后是中秋,像贾家这样的人家还有很多节礼要准备,贾夫人要准备节日的事,应该暂时没空去苏家找人,可等到过完中秋闲下来后,没准就会在段文翰的教唆之下跑苏家继续来闹。
原本她觉得只要跟苏缜交换读书后续一切麻烦就能得到解决,结果现实远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既然他们这般执着的惹是生非,那就找个一劳永逸法子,让这二人彻底闭嘴,不再纠缠苏缜。
注:【1】引自《礼记·学记》
苏宜:来活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00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