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穿越做女官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回到后宅,梅娘,朱婶娘从刘小妹口中,得知大堂发生的事。

好消息是,衙门仅剩的人,已经同意让大姐儿主事。

坏消息,马上要断粮。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衙门的钱粮在被占城时,基本消耗殆尽。

仅剩的库存,也被敌军搜刮走。

县城东西南北四个地方,倒是有四个义仓。

义仓的作用,就是平时囤积粮食,遇到灾祸时拿出来。

但顾从斯说,他已经去看过了,四个义仓有三个被烧毁,还有一个也被抢干净。

苏清知道,自己必须解决吃饭问题。

否则她这位置,绝对坐不稳。

“城里的粮商们基本都跑了,寻常人家就算有些积累,也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卖钱。”朱婶娘作为主簿娘子,平常听她家那口子念叨,对此还是很熟悉的。

苏清点头:“如今才六月十五,南江县秋收则在八月中到八月末,大家都要紧着过日子。”

苏清上辈子跟着赤脚医生姥姥,在村里长大,大概明白种地的时节。

她在记忆里敏思苦想,终于在角落里想到一个人。

“城南王乡绅。”

苏清话音刚落。

“不可!”

“他家肯定有!”

前一句是梅娘说的,赶紧补充:“你爹都说他那人难缠,平日吝啬,怎么肯借粮。”

后句是朱婶娘讲的,她随后点头:“是了,别看他家田地十几顷,断不可能借粮的。”

能被称为乡绅,要么当年做过官,要么家大业大。

王乡绅明显属于后者。

苏清别的都没听到,就听明白王乡绅家里有粮,还有十几顷地。

一顷相当于一百亩地。

十几顷,一千多亩?!

大地主啊。

她有些冲动已经按捺不住了。

“就他了。”苏清道,“明日一早就登门。”

六月十六清早。

苏清带上刘小妹,想了想,又喊了顾秀才,武捕头,再带上昨日多嘴的门房小子。

那小子不过十四,生怕如今主事的大姐儿为难他,一路战战兢兢,做事极为用心。

今年三十九的捕头,看看十六的主事大姐儿,十岁的小跟班刘小妹。

再有今年不过二十的顾秀才的,颇为头疼。

他昨日怎么就信了,大姐儿能成事啊。

这就是阿二盲手吃肉,抓瞎!

话虽如此,武捕头却自觉担起保护大家的重任,难免警觉。

不管事成不成,不能伤到孩子们。

苏清从衙门出发,上了往南的主街。

主街冷冷清清,零散开了几个铺子,也无多少货物。

路过县学时,同样萧索,顾教谕倒是在里面扫洗,不能失了官学体面。

再往前没多久,主街东边便是王乡绅的宅邸。

这宅邸建得四平八稳,粉墙青砖,看着颇有几分古意,听说传了三代人。

因这王家并无做官的亲戚,大门只写了王家两个字,落款倒是极长。

“是请府城大儒写的,很有体面的书香世家。”顾从斯解释道。

苏清微微点头,让门房小子去传话:“就说衙门来人,请王乡绅叙话。”

那小子机灵,果然办好差事。

不多时,就有王家下人迎过来。

只是真坐到宅子客厅里,却不见王乡绅身影。

“老爷去巡庄子了,说是下午才能回。”管家笑眯眯地打量苏清,自然是不屑的。

衙门里还真是阿斗当皇帝了。

这还是个女阿斗。

想来必是个软弱无能的。

闭着眼就知道,这群人想来借粮。

岂不是做梦。

苏清端起茶盅,笑着道:“好吧,那就等一等。”

果然,是个软弱可欺的。

园子里听曲的王乡绅听了回话,拍着大腿只乐:“晾一晾罢。”

早上过来,等到中午吃饭,王乡绅才施施然走来,嘴里道:“哎呀,知道衙门来人了,我才匆匆回来,原本要下午才能回呢。”

等了一上午的苏清也不恼,知道他们是来借粮,手里无人无粮,少不得弯腰客气:“王乡绅辛苦了,想来必是庄子上有好收成,这才如此开怀。”

“能挣这样一份家业,果然了不得。”

顾从斯听了,颇有些不自在,他实在不知苏清如何能开得了口。

武捕头是个粗人,早就不耐烦,跟刘小妹一样,都不自在。

倒是门房小子顺着话讲:“那可不是,王乡绅在咱们整个南江县都是有名望的,瞧瞧这宅子,小的都看懵了。”

被两人一夸,王乡绅哈哈大笑,不过借粮的事,还是给婉拒了。

“不是我不想为衙门出分力,而是时节艰难,下面佃户的租子根本收不上来,难啊。”

“我家也是没有余粮的!”

苏清心里暗道,看来古往今来的地主们,都喜欢说这句话。

苏清面上苦笑:“王家如此家业,再难也比我们衙门强些。如今衙门剩的人不多,只为吃饱饭罢了。”

“以后日子太平,朝廷换了新主事过来,必然会重谢王乡绅。”

王乡绅或许看不上眼前的衙门“班子”,觉得他们不成事。

但绝对会跟以后真正“班子”打好关系,他们这些人却能美言几句。

果然,王乡绅虽吝啬,却也知道为长远考虑,难免动心。

下午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

苏清带着十五石粮食出来,约莫一千八百斤,白面小米杂面皆有。

顾从斯跟武捕头脸色极为难看:“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更可气的是,苏清还收了!

“大半个月的口粮都有了,至少不会饿肚子!”门房小子兴奋极了。

刘小妹不明所以,紧紧贴着大姐儿。

回到衙门,武捕头发作起来:“大姐儿,咱们是衙门的官吏,不是要饭花子。”

苏清直接打断他:“那应该如何要?强硬些?”

顾从斯不言,显然这么打算。

“你们就不怕,他们的家丁佃户,把我们打出来?”

他们敢!

他们怎么不敢。

衙门只有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大姐儿。

还有一个捕头,两个差役。

为何不敢。

江那边还在打仗。

朝廷根本没工夫管这些小事。

朝廷的权威,也是建立在掌握经济和武力上的。

都说山高皇帝远,都说某某家是土皇帝。

在如此时刻,这些乡绅不是土皇帝,是真皇帝。

在她那个时空的混乱时刻,大地主强占县长女儿的事情又不是没有。

果然,武捕头顾从斯稍稍冷静,只是已经决意不吃这些求来的粮食,表示自己还有骨气。

苏清莫名看了他们一眼,正要开口,便听衙门外头有人喊道:“有人晕倒了!”

苏清第一个出去查看情况,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婆婆骨瘦如柴,脸却微微浮肿,必是饿的了。

衙门众人顾不得争执,七手八脚去救老婆婆,喂了几口小米汤之后,果然缓过来。

衙门都没粮了,何况普通百姓家中。

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

苏清看着,反而笑了下,对武捕头顾从斯道:“留下衙门五日口粮,剩下的,施粥救人。”

不行!

武捕头下意识想反对,但意见最大的还是门房小子。

顾从斯眼前一亮:“这是好事。”

可转念想到,粮食就这么多,下次难道还要去求王乡绅?

若是这般,倒是能咬牙一去。

门房小子跳脚:“咱们本就没多少粮,施粥又能救几个人?王乡绅那样吝啬,无论怎么求,都不会给第二次的。”

“大姐儿您这就不怕他们的护院佃户了吗!”

苏清又笑,反而思索片刻:“想来衙门上上下下十五个人,施粥人手不够,再召集一次衙门官吏差役,让他们速速回来当值。”

“别的不说,至少有口饭吃。”

衙门下面文书差役最为艰苦,苏县令又是个清廉的,他们捞不到油水,日子不会比普通百姓强多少,能吃饭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

其实苏清自己对饥饿的感受并不深。

但经历过战争年代,三年饥荒,做过赤脚医生的姥姥说过很多次。

粮食,就是吃不饱年代最大的诱惑。

门房小子大声哀号。

本来衙门就只留五日口粮,现在又召人回来,更不够吃啊!

这次急着去办差的,反而是其他人。

武捕头让手底下差役去喊其他兄弟们回来当差。

几个文书也喊之前的同僚回来。

顾从斯则去安排施粥之事。

第二天天不亮,本来冷清的衙门变得闹闹哄哄。

“你来当差?”

“你也是吗?”

“想着衙门有主事的了,赶紧回来当值。”

此话一出,众人互相看看,骚红脸皮。

到底是来当差,还是求口粮食,不让自己跟家人饿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天还没亮,各房吏员来了三个,吏书来了八个。

差役来了十五个。

不仅门内热闹,门外也有百姓等着。

听说衙门要施粥,他们天不亮就来了。

大家都饿啊。

苏清此刻出现,她一身素衣,带着孝,利落走到众人前面,开口道:“我爹说过,衙门最苦不过吏员吏书差役。”

“他为官清廉,手下人难免过的苦些。”

“逢了战乱,连糊口都难,更别论其他。”

她这话便是给大家递了台阶,不过接下来讲的,倒是出乎大家意料:“不过若领了衙门的粮食,便要为衙门当差,此事做不得假。”

她身后跟着小尾巴刘小妹,还打着哈欠。

一左一右为顾从斯,武捕头。

苏清的意思很明显。

吃衙门一日饭,就要当一日差。

若是跑了,就要另说。

这些吏员文书差役,以前都是见过苏清的,知道她是苏县令家的大姐儿。

此刻皆拱手称是,场面也没那样乱了。

有一日饭就当一日差,他们明白的。

只是听说,衙门的粮食并不多,那王乡绅可不像大方的人。

苏清不再解释,指挥人去起锅熬粥。

人手倒不缺,不管是赶来当差的官吏差役,还是门外妇人,都能搭把手。

苏清又吩咐顾从斯武捕头:“拿着县城户籍单子对应,每户按照家里人数来领。”

“只准妇孺老人排队,若有闹事男女,当众捉住,不问缘由,直接脊杖二十,押往监牢。”

两人称是,带着众人组织施粥。

苏清见门房小子一脸憋闷,随口道:“你还有话要说?”

门房小子气恼:“本就只有一千八百斤粮食,咱们留下一百四十斤,剩下的每日施粥四百斤。”

“可那四百斤粮做成粥,也只有四千多人。”

“而且满打满算,只够施四天的粥,对偌大的县城来讲,根本不够啊!”

苏清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对方连珠炮一般回答,而且讲得井井有条。

苏清又问:“你上过几年学,算术倒是不错。”

门房小子憋闷:“两年,不会背书,只会算术,苏县令见我可怜,就让我当门房了。”

“我爹觉得你可怜,让你当门房,你就去告我的状?”

这指的,还是他去找顾从斯他爹通风报信的事。

门房小子摸摸鼻子。

苏清倒知道,他的算术应当是顾教谕教的。

说话间,梅娘朱婶娘跟两位厨娘来了,她们做好衙门众人的早饭,好让大家轮换着吃。

苏清也赶着去吃饭,放下一句话道:“放心,我不会让大家饿到。”

衙门众人的早饭也没好到哪去。

除开稀饭外,一人多了一个杂面饼,用了些梅娘之前留下来的猪油。

苏清把杂面饼分了两半,给了刘小妹跟门房小子云喜,自己吃了粥就咸菜。

梅娘给女儿拢拢头发,眼神带着怜爱。

大姐儿睡得晚,起得早,时时想着大家吃饭问题。

好在女儿看着精神尚好,她便没有多说。

情况跟门房云喜说的一样,三四日时间,不管衙门官吏们的饭食,还是百姓们的赈灾粥,都已经见底。

六月二十一,天刚大亮,苏清又喝了碗粥,这次再也吃不下咸菜,整理整理衣裳。

差役快步走来:“大姐儿,今日还未施满半日,赈灾粥便见底了,门外百姓都急等着呢。”

都火烧眉毛了,大姐儿怎么还不着急。

大家以为她又弄来粮食了啊。

苏清微微一笑:“走吧,去看看。”

门外的百姓瘦得皮包骨,好在吃了四天的粥,总算有些力气。

这几天里,武捕头把秩序维持的很好,狠打了几个闹事的,大家遇事也不急恼,能安安静静听衙门主事的说话。

苏清看着百姓,认真道:“衙门确实无粮了。”

“故而,我要去王乡绅家借粮。”

“诸位可有愿跟我同去的。”

“借来了粮,便可继续施粥。”

“时局艰难,我等必要坚持至夏收秋收。”

也就是说,施粥至少维持两个月,让大家渡过难关。

其中所需的粮食,必然是天文数字。

听到这话的王乡绅脸色苍白。

急着想要出城躲难。

报信的前脚到,苏清后脚便带着衙门众人赶来。

王家宅邸外,还有上千男女老幼。

苏清坐在王家客厅,放下茶盅,笑眯眯道:“王乡绅,别来无恙。”

“这次,我还是来借粮的。”

“借一万五千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风止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