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日的拍摄,看似一切顺利。
但沈韶光总觉得自己的画面少了什么。
她白天几乎都待在沈氏故居里。
有时在同一个角落一坐就是半天,也不去摆弄相机。
她只是看着,
那一间旧屋的木梁,
那一处院墙的阴影,
以及光从屋檐斜下,又慢慢挪开。
那些院落历经千年,几度修缮。
瓦面有新旧的界线,木柱也有浅浅的漆痕。
可在她心里,这一切与记忆重叠,像是昨日的呼吸。
也许正因为这些太熟悉,她反而拍不出那种“距离感”。
画面都太平静,太规整,没有那种她心里模糊想要的“活着的气息”。
夜渐深。
电脑屏幕的蓝光打在她的脸上,眉头一直微微蹙着。
她反复调片、剪段,眼睛发酸。
就在这时,手机忽然震动。
是林晏。
“我听王工说,你这两天心情不太好?”
他开口时语气平和,像是怕惊到她。
他想起刚才在茶水间,王志亮笑着对他说:“沈老师这两天啊,总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一坐就是半天,还皱着眉。要么鼓捣半天相机,最后又叹气。”
林晏心头微紧,回到房间便拨了电话。
沈韶光怔了一下,声音有些沙哑:“他还说这个?”
“嗯,”林晏轻轻笑了笑,“他还说你整天坐在院子里发呆,一坐半天,还老皱眉。”
他语气温和,话里却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担心。
沈韶光有些无措,抿了抿唇:“就是......觉得自己拍得不太好。”
他本以为沈氏故居又触到了她什么旧梦。
听她这么说,林晏心里的那点不安才慢慢散开。
“我看过你拍的画面,”
他顿了顿,声音低而稳,“光影很好,灵动。构图也有层次。”
沈韶光低声道:“可是,没有故事。”
语气里带着点小小的失落。
“那我讲给你听,好不好。”
林晏在那头轻声说。
沈韶光靠在床头,愣了一下,轻轻“嗯”了一声。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近,像夜风在窗外拂过。
“比如沈氏老宅的屋檐线,”
林晏缓缓道,“其实是唐制的延续。那种‘微微的错位感’,在古建里常见。”
“错位?”沈韶光有些不解。
“嗯。”
他轻声解释道:“像宫殿、祠庙那种礼制建筑,当然讲究中轴对称,可文人宅邸不同。
匠人们往往会在比例上留一点‘余’,
梁线轻斜半寸,瓦口不刻意对齐。
那不是失误,而是一种‘自然的平衡’。
他们信奉的是,天地自有呼吸,人作万物之理,也该顺着它。
所以留一点偏,让风能进,光能落。
那种微微的不齐,反而让房子更有生气。”
他顿了顿,
“就像人,有一点遗憾,反而更真。”
沈韶光翻出照片,对照着看。
那些她从未注意的地方,在他的话里似乎都亮了起来。
林晏继续说道:
“在修复的工作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前人留下的小痕迹。
有时候是一根梁上被旧刀刻出的校线,
有时候是一段榫眼被重新补平的痕。
它们都说明,这房子经历过手的温度,也经历过时间的修改。”
他说这话时,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沈氏老宅也是这样。
那条屋脊线靠西的一端,其实是后来修复时按旧法复原的,
但东侧的瓦脊还保留着唐时的原结构。
你仔细看,会发现两边略有差距。
那是因为旧制与新工的尺度不同。”
沈韶光认真看着照片,果然注意到那几乎察觉不到的高低差。
林晏顿了顿,语气轻缓下来: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那种不完全重合的痕迹,其实很动人。
它让人看到时间的叠印,前人和后人都在同一处屋檐下,用自己的方式修补、延续。”
“我一直觉得,这种延续本身,就是故事。”
他一边说,一边不自觉放轻了声音。
沈韶光的呼吸声也渐渐平稳。
她的“嗯”越来越轻,到后来就再没了回应。
林晏停了几秒。
电话那头只有浅浅的呼吸。
他垂下眼,轻声道:“晚安。”
——
周末的清晨。
沈韶光睡得很沉,直到屋外传来几声麻雀的叫,她才慢慢醒过来。
阳光透过纱窗,洒在被子上,暖意一点点爬上来。
她眯着眼,看见窗外的树叶在晃。
她下意识地笑了一下,想着: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又忽然想起昨晚和林晏的电话,
她似乎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不知道他有没有察觉。
电脑和资料都还摊在一旁。
她刚伸手去合电脑,门外便响起敲门声。
“阿荠,醒了吗?”
是母亲的声音。
“嗯......醒了。”她应了一声。
门轻轻被推开一条缝,沈母探进来,笑着说:
“快起来洗漱吧,小林来了好一会儿了。”
“谁?”沈韶光一时没听明白。
“小林呀,一大早就来了,在客厅坐着呢。”
沈母边说边往客厅喊:“起了起了,终于起了!”
客厅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没关系,伯母,让她多睡会儿吧。”
沈韶光一惊,整个人都清醒了。
她几乎是从床上跳起来,顾不得理头发,连拖鞋都没穿稳,就快步走了出去。
林晏正坐在餐桌旁,外套搭在椅背上,穿着浅灰的针织衫。
阳光从窗侧照进来,他的眉眼被光柔柔地勾着。
看到她的那一刻,他笑了:“早。”
沈韶光怔怔地看着他:“你怎么来了?”
“说好给你讲故事的,”
他语气平静,却像带着一点笑意,“昨晚你睡着了,今天继续。”
沈韶光心里一阵暖意,却又无奈道:“你自己都那么忙,好不容易周末,就不能休息一下吗?”
“没事,不累。”他语气淡淡,却带着一种安静的坚定。
沈母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但看得出林晏对女儿的关心,心里暗暗欢喜。
笑着打圆场:
“我去帮你爸备菜。阿荠你快洗漱,早饭在锅里。小林,茶在桌上,你自己来。”
说完便笑着下楼去了。
沈韶光洗漱后换了身柔软的毛衣,坐在餐桌边慢慢吃饭。
林晏已经收起电脑,只静静地看着她。
他的目光温和,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笑。
“你饿不饿?锅里还有。”沈韶光被他盯得有些别扭。
“我和伯父伯母一起吃过了。”林晏淡声道。
她“哦”了一声,垂下眼,继续低头吃饭。
匆匆吃完后,她抬头:“要不......去我房间?”
话一出口,她就意识到哪里不太对,脸微微发烫。
林晏先是愣了愣,随即笑了:“好。”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走进她的房间。
上次借宿,只见过一角。
房间不大,布置简单,颜色是柔和的米黄。
阳光透过窗帘在墙上铺开一层淡淡的光,
空气里有一丝木香和淡淡的熏香。
桌上摊着她的分镜笔记,笔迹略有些潦草。
窗边的懒人沙发上堆着几只抱枕,小猫毛毯铺在圆形地毯上。
林晏环顾一圈,不知为何,心里忽然生出一种静谧的踏实。
那是属于她的气息,干净、温柔、带着思考。
因为房间只有一把椅子,沈韶光让他坐在椅子上,自己抱着电脑窝进沙发。
她坐得松松散散,姿势很随意。
此刻的她,平日里克制与疏离的神情褪去,只剩下安然,
林晏觉得有些亲切,眼神也不自觉的宠溺了起来。
“这一段,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她指着屏幕,眉心微皱。
林晏走过去,在她身旁地毯上坐下。
他顺手按下播放键。
画面里是故居后院的池塘,水面映着柳影与屋檐。
镜头缓缓推进,穿过圆拱的门,落在屋舍之间。
“光很好,”他低声说,“也拍得很稳。只是,太完美了。”
“太完美不好吗?”她抬头看他。
“历史从不完美。”
他望着屏幕,语气很轻,“它总带着岁月的折痕。
就像老屋的墙,总会有一处斑驳、一道裂纹。
那些不是瑕疵,而是时间的笔触。
没有这些痕迹,故事也就没了落脚处。”
沈韶光静静听着。
她才意识到,自己还在用广告拍摄的方式去记录历史,追求整齐、构图、对称。
而古城的生命,恰在那些不规整之中。
她似乎终于明白,自己拍的东西缺少的,
不是技巧,而是“呼吸”。
她侧过头,看着他专注的侧脸。
阳光从窗外落下,刚好在两人之间。
她轻轻道:“你说的那种‘错位’,我好像懂了。”
林晏微微一笑,没有作声。
阳光温柔地洒在她的发梢。
不知是光太暖,还是他声音太低,沈韶光又渐渐困倦,
脑袋轻轻一偏,落在他的肩上。
林晏愣了一下,伸手接住她快要滑落的电脑,放在一边,
又拿过毛毯,轻轻盖在她身上。
她的发丝拂过他的手背,微凉。
林晏低头看着她,目光一点点柔软。
他忽然希望,这样的片刻能被时间善待。
风慢一点,光再慢一点。
他微微俯身,呼吸几乎掠过她的发梢。
那是一种极轻的、怕惊醒她的温柔。
就在这时,楼梯上传来轻快的脚步声。
“姑姑、姑父,奶奶说一会儿该吃午饭了——”
小姑娘的声音刚出口,林晏便竖起手指,做了个“嘘”的动作。
沈央央立刻捂住嘴,瞪大眼睛点头,小声嘀咕:“好。”
然后一步一步蹑手蹑脚地倒退出去,还贴心地轻轻带上了门。
屋内又归于静。
光线在两人之间流动,空气也慢了下来,
像是时间在他们之间,轻轻歇了一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