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沈家的事情解决了,尤志程趁着现在还有些农闲时间,得赶紧做建设新农村计划了。他们村子有河,但是浇灌田地不方便,全靠村民从河里挑水,他打算先把水利这块解决了。
龙骨水车的整体图、细节图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田间地头挖沟渠不占田地、路线短的设计图也是一张张的改。
咚咚咚…
敲门声打断了尤志程的思绪,他也趁此站起来活动下筋骨。走过去拉开门,门外是他可爱的小侄女,手上还捧了一个装了水的土碗。
从书房里走出来,尤志程一手接过碗,另一只手就把软软糯糯的小人儿给抱了起来,说:“静静,怎么过来了?”
尤贤静很喜欢现在的幺叔叔。自从那次生病后,幺叔叔不仅不会嫌弃她,还会时常逗自己玩,叫自己静静,可好听了。
被幺叔叔抱起来后,她笑呵呵抱着人的脖颈回话:“幺叔叔,阿娘让我来给你送些紫苏茶,加了糖的可甜可好喝了,你快喝了解解渴。”
尤志程两口喝完了茶饮,入口酸甜,回味甘香。
“嗯,好喝、解渴。静静也喝了吗?”
“喝了的,喝了好大一碗了。”
“好大一碗有多大啊?”
“有这么…这么大…”小孩说着还不忘用手比划着。
厨房里忙活的连秀娥听到小叔子逗着女儿玩,脸上也挂了些浅笑。她这小叔子那次意外虽然摔伤了脸,脑壳却是给摔好了。
以前见着他们都是面无表情一张肃脸,挨近了还会皱眉嫌弃。现在就很好,人都活泼逗趣了,还会逗着孩子玩。
尤志程将土碗放好,双手夹紧小侄女胳肢窝,一个旋转小人儿就跨坐到了他的肩膀上。这小侄女可比他现代那对调皮讨打的龙凤胎弟妹可爱多了,逗起来情绪价值直接拉满啊。
“呜…起飞咯,唔…转弯咯……”
尤志程架着小侄女在院子里转圈的跑,惹得人乐呵呵的直笑。
尤贤静跨坐在幺叔叔肩膀上骑大马,高高的幺叔叔高高的她,她可以望出去好远好远,正好看到从地里回来的奶奶。小姑娘更开心了,忙喊人:“奶奶,奶奶…。”
听到小侄女欢快的呼喊声,尤志程转向朝门口跑去,去接他现在的娘。一个纯朴温柔的农家妇人,如他现代老母亲那般让人忍不住想亲近。
林秋看到小孙女骑着小儿子迎过来,心里暖的哟。还不等人说话,忙把要传的话先说给他听:“阿程,我们在地里看到好几个人朝村子里来。有马车,还有官差哩,你爹让我回来给你说一声,你快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别耽误了官家的事情。”
“好的娘,你带静静回家,我过去看看。”说着尤志程就把小侄女从肩头放下来,交给娘,他快步朝村口走去。
尤志程远远就瞧见一群人站在大柳树下,石凳上只坐了一个中年男子。那人头戴三角帽巾、穿着墨色细棉长衫、手拿折扇,正是县衙里的师爷刘致远。
两个官差站在一边,而官差的后面跟着三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乞丐?尤志程不确定他们是不是乞丐,不过看那样子应该是很久没有洗过澡的,头发都打结了。
等挨近了些,尤志程朝刘致远行了一个书生礼后,说道:“不知刘师爷今日过来,学生来晚了还请见谅。不知是派了什么要务吗,要劳您亲自过来一趟?”
刘致远见人哪怕做了这农家村长也没忘了礼仪,甚是欣慰的点了点头。也不回他问话,眯着眼看秀才脸上那道不注意看都看不出来的伤疤,淡淡的笑了一下。
此前这人到县衙去登记村长职务,他还劝人继续读书,举人难考也不能因为一次失利就放弃了。可这人是铁了心要当村长,他也就没再劝说。
这次送过来的难民,是厉大人指定要安排到坪山村,还派了他亲自过来“照顾”,他也就顺便来看看这个秀才村长当得如何。
尤志程被人看得莫名其妙,可是也不能催促领导不是,只能换上迷茫的眼神看向一边的乞丐,向领导示意。
这点小心思哪能逃过刘致远的眼,只回他说是难民,然后就让官差带上难民,一起跟着尤志程往尤家去。
一路上刘致远也顺道看了看这个村子的样貌。
穷,这村子给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穷。坪山村是个新村子,因着距离县城远而人少地荒。
别的村子还偶有看见三五座青砖瓦房,这个村一座也没有。依山而建的房屋约莫三十来户,木房子偶有几家,余下的大多还是黄土房,甚至还能看到几间茅草屋。
到了秀才村长尤志程家,也只是破旧的木房子。
外头天热土灰还大,尤志程把刘致远领到了堂屋,就着一张简陋的桌子坐着说话。
连秀娥给两人上了紫苏茶后,就带着女儿躲进了里屋。堂屋里坐着的那个城里人,小叔子说了那是师爷,她可不想跑到人眼前去晃悠,要是坏了礼仪那不是害了自家嘛。外头是两个官差和三个乞丐,她更不敢招惹。
刘致远看紫苏茶颜色不错,也没嫌弃是农家土碗装的就尝试喝了一口,果然清凉解热,马车一路颠簸的疲惫感都少了些许。
再喝了一口后他才不紧不慢的问:“我方才刚进村,就听到你们村口小孩的童谣,你还教村里孩子读书了?”
尤志程知道最近村里传的童谣,那还是他教他们唱的。于是应着话解释到:“学生精力有限还没来得及做学堂,那童谣是因着村里一户农家分家而来。学生想着那童谣或许对村民能有些正向引导,就找来孩童给传了出去。”
“哦?分家的事情常有,这家分家可是有什么特别不成,说来听听。”能让秀才村长引为教育的案例,刘致远不免有些好奇会是怎样的分家。
尤志程不知道刘致远的心思,只当是人之本性想要听听八卦,接着就把沈家的情况和分家闹出来的动静简单的给他说了。
刘致远听完只是略微皱眉的点了点头,没做过多评价。接着就把这次过来的事情给尤志程做了交代和安排。
“这次带过来的那三人,是灾荒逃难过来的难民。现下厉大人那边没什么安排,就让安置到你们坪山村了。”
刘致远看尤志程没有表现出什么抗拒,继续道:“我看小青山那边还有一片荒地,你让他们去把荒地开了,开多少都行,以后给他们安排个户籍就成。”
都直说到这种地步了,尤志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若是难民,那必然是别处活不下去才逃出来的,肯定都会带有原来的户籍。想要更换户籍在县衙登记更换就行,可是县太爷却把人往他这里送,想来就不是难民了。
现下这三人没了户籍,在昊国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钱人家买的家奴。可若是家奴肯定不会得县老爷的这般关照了,还派了刘师爷过来,他们就定不是家奴。
第二种情况就是被官家发配的流民。一般来说发配到地方的流民都是要送去做劳役开山修路,或是送到官家作坊做苦力。而这些人却能得了县老爷亲自安排,还要给办理户籍。要么是身份不一般,要么就是和县老爷有些关系了。
想通这些的尤志程欣然答应,至于为什么县太爷不直接给他们安排户籍,尤志程不想深究。何况他们村确实需要增加人口,为以后发展做准备。
尤志程拱手回道:“学生都听厉大人的安排,我这边也定会给他们安排妥当的。”
孺子可教啊,还是个通透人。刘致远没再多说什么,拍了拍这个后生的肩膀,让他好好做。
之后两人又聊了些读书的事情,刘致远觉得这个人不应该止步于此,难免又多嘱咐了几句。眼看着时辰差不多就准备回去了,县衙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回去处理了。
尤志程把人送到村口的大柳树下,还送了他三只山鸡,山里的野物对这些城里人来说总是多一番风味。
等把人送走再回来时,尤志程才认真看了看那三个乞丐…不,是难民:一个妇人、一个高个头的年轻汉子、还有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儿子。
因着三人装束实在太过…原始抽象,尤志程还不能看出他们的真实样貌来。
不过刘致远跟他说了这是一家人,姓禹。
家里没地方给他们呆,尤志程把一行人带到了距离他家木屋不远处的一个茅屋,那茅屋还是他家以前留下的。茅屋虽然不大,但是也分了三间小屋,够他们住的。
“这个茅屋是我家的,已经很久没住人了,你们整理下就先将就住着,有什么需要的也可以先到我家借用。”
看着这三人身上除了两个布包,什么生活用品都没有,尤志程不免又多说几句:
“城里每十日会开集市,正好后天就是赶集日。我们村离着城里远,到时候村里会组织小队一起去采买物资,东西买得多了会比日常便宜些。你们家有什么要买的,也可以在我这里登记,回头一起买回来。当然,你们要是想跟着一起去也是可以的。”
禹文颂看着这个小村长还挺和善的样子,回他道:“感谢村长收留我们母子三人,后日我跟着你们一起去城里采买吧。现下我们什么都没有,要添置的东西还有些多,也不能都让你们帮着带了。”
年轻人声音清澈好听,语气不卑不亢,就是可惜现在这形象不太好。人愿意跟着去,尤志程也不会反对,同意道: “行吧,那明天你们先休整休整,后天卯时在我家门口集合。等屋里都安置好了,我再带你们去小青山那片地看看。”
禹文颂知道那是他未来要去开垦的土地,虽然他并不打算一直窝在这个村子里,但是为了拿到名正言顺的户籍,他要先忍下来,于是只能回到:“好。劳烦村长了。”
尤志程没有多呆,给禹家留了一篮子土豆、一筐红薯后就转身回了家。
自从尤志程不读书后家里总算有了点闲钱,正好今天村里猎户打了五只山鸡,他大哥见官老爷来了他家就给全买了来。送了刘致远三只,他家还有两只了。
刚才出门的时候,就看他娘已经在杀鸡了,想想那肉香实在馋人,他要赶紧回去喝汤吃肉。
他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吃肉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