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彩彻进入实验楼的时候,林雨霁还在进行实验。
对她这种做实验的人来说,是很难区分时间的。
尤其是这个实验园区里的实验楼,出于保密目的,都没有装上窗户,这点就更为明显。
林雨霁可能刚刚开始实验的时候还能分得清时间,不过等试验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她就会完全忘记这一点。
实验室里确实也有时间显示。
林桑晚还在世的时候,实验室的门上会自动显示着亮着光的时间。
但是林雨霁接受这栋实验楼之后,就将这个显示关掉了。
她和自己的母亲在实验室里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林桑晚显示时间,是因为她在实验室里对时间流逝有一种近乎焦虑的掌控感。
这种掌控感具体表现在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上一步实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数据处理大概要花费多少时间。
其实现在这种计时已经完全可以交给智能系统进行,但是林桑晚只相信自己。
她到现在还在用那种纸质的纸笔进行实验记录,因此这些年她写的实验记录都是很大一沓。
这点方便了林雨霁之前收集她相关资料攥写传记,但是也同样给她自己造成了一点麻烦。
不过照林桑晚在实验室里的心理状态,她说不定认为写实验记录的时候是难得放松的时候。
她在实验室里执行计划的时候更为夸张,每天都会将自己的时间分割成几个部分,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这种计划的进程程度,最好被精确到分钟甚至是秒钟。
林雨霁在做实验的时候当然也很看重时间。
实际上在这个方向研究的人就没有几个不看重时间的。
她只是比起自己的母亲稍微好一点,不过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和自己的母亲不同,林雨霁从小就是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长大的。
她对于这些高兴科技的接受程度比自己的母亲要高。
而且区彩彻本身的专长也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内容。
林雨霁信任区彩彻,她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区彩彻相关的事情。
因此除了一些保密程度特别高的实验以外,她有很多的实验内容都是倚靠智能系统的帮助进行。
到现在为止,计时这种简单的事情,更是全部交由智能系统来协助。
她目前做的这个实验的保密程度虽然高,但是林雨霁其实并没有那么担心。
一是因为林雨霁救区彩彻的事情太过深入人心,虽然区彩彻和林雨霁都在事后封锁了消息,但是这种重大消息不是那么容易被封锁的,该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知道了;
而林雨霁这么多年就在做了这一个临床试验,她还能是在做什么药物的临床试验呢?一目了然。
二是很多关键的实验数据被林雨霁记在自己的实验记录里。
她在这点上学习了自己母亲的优良传统,重要的数据会进行加密,而且在记录之前一定会做保密措施。
这本实验记录本她从不离身,不止在实验室是这样,在飞船里也是这样。
即使林雨霁知道她将这本本子放在区彩彻面前,他可能也看不懂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
但是这件事代表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最终理想,为了这个项目而努力过的人,他们的努力也值得尊重。
既然要进行保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因此到目前为止,区彩彻也就只知道这本本子的外观长什么样子而已,对这个实验记录本的内容一无所知。
硬要说的话,他比起林雨霁的这本实验记录本,反而是对她母亲林桑晚的那本实验记录本更加熟悉。
也正是因为林雨霁在这件事上难得对他有所隐瞒,所以区彩彻对这本本子的外观反而记忆非常清晰。
如果有同款的本子摆在他面前,他有自信自己可以一眼从一堆本子里认出这本本子。
不过这天中午区彩彻来找林雨霁的时候,刚好看到她在写这本实验记录本。
显然是林雨霁刚刚做完实验,正在进行一手实验记录。
但是林雨霁在写这本本子的时候,对外界的各种影响非常敏锐。
几乎是区彩彻刚刚走到实验室门口,才把门打开一条缝,她就抬起头来看向门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其他人都已经去吃饭了,现在整个实验室里只有林雨霁一个人。
实验室里空空荡荡,既没有病人也没有研究员,她坐在工作台前,微微蹙眉,一下就吸引了区彩彻的注意。
林雨霁身上还穿着白大褂。
白大褂干净整洁,看不出任何污垢,只有袖口的位置稍微有些褶皱。
区彩彻见过林雨霁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样子,他知道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之前林雨霁在手上戴了一次性手套,刚刚才摘下来。
林雨霁是个对实验室安全守则非常遵守的人。
她一直以来都不算循规蹈矩的人,只有在这个地方特别看重,严谨到近乎一板一眼的地步。
很多地方她和林桑晚都不相同,唯独在这方面,她可以算是一比一复刻了林桑晚的行为。
因此林雨霁一般做实验的时候,戴手套也会仔仔细细,不留一点边角。
她现在做的是临床试验,事关人命和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显然林雨霁在这方面只会更加仔细。
纯色的白大褂上,左胸口袋上的笔更为醒目。
她的上衣口袋上插着一只笔,那只笔区彩彻看着有点眼熟,认出来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江逸兴送给她的笔。
这支笔是不能换笔芯的设计,其实已经不能写出墨水了。
但是毕竟是林雨霁的导师江逸兴送给她的毕业礼物,所以仍旧被林雨霁带在身边。
只要有机会拿出这支笔,它就会被林雨霁郑重其事地别在衣服上。
实际上,这支笔常年累月地被林雨霁和她的实验记录本放在一起。
她习惯性地将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注意力就只需要放在一个地方,可以解放出一些关注度。
区彩彻没有进门的意思。
即使他来了就打开了这个实验室的一道门,他也没打算进去。
这个实验室有三道门,他只打开了第一道。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这么设计的,第一道门打开会向内发出一声比较大的声响,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门铃的作用,提醒实验室里的人有人到来。
只要不是完全全身心地沉浸在实验里,里面的人员就会被提醒。
不过这是介于这扇门来说的,实际上第二道门的隔音效果还算强。
它门铃的效果是直接发声在门内的,门外的声音反而比较小。
因此区彩彻站在第一道门之后,第二道门之前,其实听不见工作台前的林雨霁说话。
工作台被设计在第二道门和第三道门中间,他和林雨霁只隔了一扇门。
这扇门有两扇透明的窗户,让里面的人可以通过玻璃进行简单的交流。
林雨霁在抬头看到他之后,回头看了一眼空无一人的实验室,很快就意识到了什么。
她站起来对着区彩彻做了个手势,示意他稍微等一会,立刻就加快了手里的动作。
显然她剩下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多,待会可以和区彩彻两个人一起吃饭。
他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果林雨霁没什么时间的话,她会直接给区彩彻打一个其他的手势。
那个手势的意思是她没时间吃饭,让区彩彻直接拿营养液来实验室门口。
她直接喝一只营养液作为自己的午餐就可以了。
即使区彩彻对营养液还有一些刻板印象,他也不得不说现在的营养液制作已经能够完全代替餐饮。
硬要说的话,只有人的心里阻碍,而不是营养液本身的问题。
所以林雨霁如果硬要拿营养液作为午餐的话,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不过幸好林雨霁今天看起来还有时间,能够和他共进午餐。
区彩彻也就顺势将第一道门关了退了出去。
实验室的门最好还是不要开太久。
这点林桑晚和林雨霁都曾经告诫过他,而他将这点牢牢地记在了自己心里。
即使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之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抑菌要求,他也在通知完林雨霁之后就退了出来。
实验室门外专门放了几张长椅。
这是林雨霁在征用这栋楼作为自己的研究项目专用楼的时候,就和阮青云提过的事情。
阮青云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林雨霁会有这样的要求,她实在想不通这个地方放长椅有什么意义。
在她因为仪器和时间协调而跟进了林雨霁的实验一段时间之后,她就能理解了。
一方面是来接人的人可以直接在这个长椅上等。
第一道门是完全密封的,可以避免泄密。
另一方面是做实验的人可以直接在这个长椅上完成自己的进食需求——这里特指林雨霁本人。
虽然喝营养液的时候站着也可以,但是林雨霁本人的仪式感让她更想坐着进食。
都已经选择用营养液来代替食物这种敷衍的方式了,在仪式感这方面就不能更加不能缺失。
虽然除了区彩彻,谁也不理解她为什么会坚持这种奇奇怪怪的仪式感就是了。
总之,区彩彻没过多久就等到脱下白大褂的林雨霁。
她不知道将自己的笔和实验记录本都放在哪里了,应该还是随身携带。
不过区彩彻也不太关心这件事。
他挽着林雨霁的手,向两个人的飞船走去。
——这可是在进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之后,林雨霁难得可以陪他吃午饭的一天。
非常值得珍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