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尖在应急方案草稿纸的空白处,发出极其克制的沙沙声。
苏砚藏在名牌后的指尖,仿佛拥有独立的意志,贪婪地、一笔一划勾勒着台下那道紧绷的黑色侧影——倔强的下颌,紧抿的唇线,挺直的鼻梁,专注时微蹙的眉头……那线条的走向,早已刻入骨髓。
然而,这份隐秘的描摹被一道冰冷的声音骤然打断。
“苏博士!”施主任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寂静的会场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关于您提出的‘全域网格化硬隔离’方案,具体执行细则中,对于特殊困难人群——比如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需要定期治疗的重症患者——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物资和紧急就医通道?这部分在您的方案里,似乎……过于依赖‘社区志愿者主观能动性’?” 施主任的目光锐利,直指方案核心的冷酷逻辑。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苏砚。
林杉的心猛地一揪,指尖下意识抠紧了面前那份打印着“全域网格化硬隔离实施细则”的文件。施主任问的,正是她压在喉咙口、几乎要冲破理智的问题!母亲的身影在她脑中闪现,还有和素阿姨……她们怎么办?
苏砚缓缓抬起眼睑。应急灯惨白的光线打在她脸上,那双浅棕色的蜜蜡眼眸此刻却像蒙了一层无机质的冰壳,折射不出任何情绪。她放下笔,指尖不经意拂过面前的文件纸边缘,动作流畅得如同实验室里操作移液枪。
“施主任,”她的声音不高,却像手术刀般精准切入会场紧绷的空气中,“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我们的模型显示,确保90%以上健康人群的生存安全,是阻断传播链、最大限度降低整体死亡率的唯一有效路径。特殊困难人群的个体需求,在资源高度紧张、人力严重不足的极端情况下,必须让位于整体防控效率。”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无意识地在台下扫过,掠过林杉的方向时,那冰壳下仿佛有极细微的裂纹一闪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社区志愿者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必要时,引入优先级排序。牺牲,不可避免,但这是为了拯救更多。”
“牺牲10%,拯救90%?” 林杉脑中“嗡”的一声,施建华尚未开口,她自己的声音却像脱缰的野马,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和尖锐的愤怒,冲口而出!声音通过麦克风瞬间放大,在整个发布会现场炸开。她甚至没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按下了提问键!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台上施主任惊愕的眼神和苏砚骤然凝固的表情,都像聚光灯般狠狠打在她身上。林杉的脸颊瞬间烧得滚烫,但胸腔里翻涌的怒火和恐惧压倒了羞耻。
她死死盯着苏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苏博士!您口中的‘牺牲’和‘优先级排序’,具体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制定?谁来执行?谁来监督?那些被您模型划归为‘10%’的人,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您知道一个独居老人断药三天意味着什么?您知道一个需要定期透析的病人被锁在家里等死是什么感受?!您这套冰冷的‘效率至上’理论,和刽子手有什么区别?!”
她几乎是吼出了最后一句,眼前阵阵发黑,手腕上的旧表带似乎勒得更紧,那道细微的裂痕硌得皮肉生疼。
会场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摄像机运作的低微电流声和记者们倒吸冷气的声音清晰可闻。舆情监控屏上,代表负面情绪的红色光点疯狂闪烁,几条弹幕瞬间刺入林杉的余光:
“专家都是刽子手!”
“谁给她的权力决定谁该牺牲?!”
“为林记者点赞!问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苏砚的脸色在应急灯下显得更加苍白。她放在桌上的手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指关节绷得发白,但转瞬又恢复了那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她没有立刻回答林杉,而是微微侧头,目光落在自己面前那份文件的空白处——那上面,刚刚还残留着她描摹台下侧影的铅笔痕迹。
铅笔的沙沙声似乎还在耳边,而笔下勾勒的轮廓,此刻正用最激烈的言辞,将她信奉的“真理”斥为屠刀。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持中,林杉的目光也死死钉在苏砚身上,钉在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的、留有铅笔痕迹的文件边缘。
那动作……那熟悉的、带着某种偏执专注的描摹习惯……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捅开了记忆深处尘封的闸门!
——不是汹涌的潮水,而是冰冷的碎片,带着尖锐的棱角,狠狠刺入她此刻濒临崩溃的神经:
七年前,冬日报告厅。刺目的阳光穿透窗棂,笼罩着讲台上那个神采飞扬的女孩。
台下阴影里,一只握着铅笔的手在素描纸上飞速游走,线条精准而贪婪,捕捉着光影交错间每一寸生动的细节——那微扬的下颌,那流转着慧黠与锋芒的眼波,那因激烈陈词而微微翕动的鼻翼……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如同此刻她耳边苏砚放下铅笔后残留的幻听。
林杉清越的声音穿透记忆的迷雾:“……只有先保住生命,‘意愿’才有被尊重的载体……”
每一个字,当年像小锤敲在苏砚心上;此刻,却像重锤砸在林杉自己的灵魂上!活着才有权利?那么现在,苏砚要用她的“效率”,剥夺多少人“活着”的权利?包括……妈妈?
一只骨节分明、过分白皙的手伸到面前,带着实验室消毒水的淡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同学你好,我叫苏砚。我想认识你,可以吗?”
林杉握上去的瞬间,指尖感受到对方掌心异乎寻常的温热和一点薄汗。那温度,与此刻台上苏砚冰雕般的形象,形成撕裂般的对比。
散落在地的水泥地上,一张A4纸。林杉俯身拾起,纸上竟是自己!阳光晃眼时抬手遮挡的瞬间,被画笔捕捉得……如同蒙着圣光的艺术品。
一丝隐秘的、被如此专注描绘带来的悸动,曾如羽毛般拂过心尖。
程安然夸张的嚷嚷在耳边炸开:“……你说你,铁石心肠一个,怎么就生得如此招蜂引蝶……”
画面陡然切换!不再是明媚的赛场,而是昏暗的室内。
激烈争吵后,苏砚的画纸被狠狠撕碎!锋利的纸缘划过林杉的手背,留下一道细长的红痕,血珠瞬间渗出。
苏砚冰冷的声音,带着一种让她灵魂战栗的、近乎偏执的平静响起:“林杉,你比最致命的病毒更难预测,更难……‘驯服’。” 手背上那道早已淡化的旧疤,此刻在发布会冰冷的灯光下,仿佛又隐隐作痛起来。
回忆的碎片戛然而止,像被强行掐断的电流。发布会现场令人窒息的死寂和台上苏砚冰封般的脸,瞬间将她拉回地狱般的现实。
心口那股被强行压抑的酸楚,混杂着旧日被珍视描摹带来的荒谬悸动,以及此刻被“牺牲论”点燃的滔天怒火和深不见底的恐惧,如同滚烫的岩浆在胸腔里疯狂翻涌、对冲!她死死攥紧了手中的笔,指甲深深嵌进掌心,用尖锐的疼痛逼迫自己保持最后一丝清醒。
施主任的声音终于打破了沉默,带着一种息事宁人的圆滑:“林记者的问题非常尖锐,也代表了部分民众的担忧。苏博士的模型是基于大量数据的科学推演,目标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具体实施细则的人性化考量,我们指挥部会高度重视,尽快完善方案细节……”
苏砚的目光再次落到林杉脸上。这一次,林杉清晰地看到,那冰壳般的浅棕色瞳孔深处,有什么东西剧烈地翻腾了一下,像困兽的挣扎,但转瞬又被更深的、更坚硬的冰冷覆盖。
她微微吸了一口气,重新开口,声音比之前更低沉,也更平稳,仿佛刚才那场风暴从未发生:
“施主任说得对,方案需要完善。关于特殊困难人群的保障,我们会立刻着手建立更精准的数据库和快速响应通道,协调民政、医疗和物流资源,形成联动机制。具体操作指南,将在24小时内下发各区执行部门。”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所有记者,最后在林杉紧绷的脸上停留了半秒,“科学需要效率,但防控疫情,最终是为了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尽全力争取。”
这番话滴水不漏,既回应了质疑,又展现了专业态度和“人文关怀”。台下紧绷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一些,记者们开始低头记录。
林杉却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每一个生命都值得争取?多么动听!可就在几分钟前,是谁轻描淡写地说着“牺牲不可避免”?
是谁用冰冷的模型和“90%”的数字,轻易判定了她母亲那类人可能的命运?苏砚的“争取”,不过是迫于压力的、技术性的补救!她太了解这种冷静表象下的计算了。
就在这时,林杉放在桌下的手机屏幕无声地亮了一下。一条新消息弹出来,来自主席位的程安然:
【程安然】:“祖宗!冷静点!问正事!看问题清单!!!”
剧痛和冰冷的屏幕光瞬间刺破林杉被情绪笼罩的混沌。她猛地一震,大口喘着气,强迫自己松开几乎要折断的笔杆。
指甲在掌心留下深深的月牙印,渗出血丝。她低头,看着采访本上自己刚刚写下的、几乎力透纸背的几个字:“民生保障方案”、“物资调配权”、“牺牲10%拯救90%”。
对!目标!她差点被汹涌的情绪吞没,忘了自己站在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和苏砚清算旧账,不是为了质问她那套冰冷逻辑!是为了拿到切实可行的民生保障方案,是为了在封城的铁幕落下前,为像母亲那样的人,撕开一条生路!
职业的本能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让她瞬间找回了支点。她必须拿到那个方案!必须知道物资如何调配,特殊人群如何登记,紧急通道如何开启!
苏砚……无论她现在是谁,无论她画笔下描绘的是毁灭还是拯救,在拿到那份至关重要的方案之前,她林杉,必须把她当成一个必须攻克的信息源!
林杉挺直了脊背,无视掌心尖锐的刺痛和心脏处撕裂般的闷痛,无视苏砚那如有实质、仿佛要将她重新描摹进冰冷纸张里的目光。她再次举起手,声音因为极力压制而显得有些沙哑,却异常清晰和坚定:
“施主任,苏博士。感谢回应。那么,关于这份即将下发的‘特殊困难人群保障操作指南’,能否请指挥部现在给出一个更具体的时间节点和核心要点?民众,尤其是那些最脆弱的人群,需要一颗明确的定心丸。另外,市级层面的基本生活物资储备情况和统一调配方案,何时能向社会公布?封城在即,恐慌源于未知,信息公开是最大的定心丸。”
她的问题重新回到了轨道上,精准、务实,带着新闻记者刨根问底的执着,仿佛刚才那场失控的质问从未发生。只有她自己知道,胸腔里那颗心,正被旧日的素描碎片和冰冷的“牺牲论”反复切割。
她死死盯着台上,尤其是苏砚。这一次,她的目光里没有了愤怒的火焰,只剩下一种近乎冷酷的职业审视。
苏砚看着台下那双重新燃起坚定火焰、却比任何时刻都要疏离冰冷的眼睛,握着铅笔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再次蜷紧。
那份应急方案草稿纸上,那幅未完成的侧影线条,似乎也变得更加僵硬。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掩去了所有情绪。
“具体时间节点和核心要点,”苏砚的声音平稳无波,“稍后由指挥部新闻联络官统一发布书面材料。物资储备充足,调配方案依托‘全域网格化’同步实施,细节同样会在指南中明确。” 公式化的回答,滴水不漏。
施主任赶紧补充了几句场面话,宣布发布会结束。
灯光暗下,人群开始骚动离场。林杉没有立刻起身,她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眩晕。她用力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下意识地投向主席台。
苏砚正在收拾她的名牌和文件。她的动作依旧有条不紊,透着一种拒人千里的高效和冷漠。然而,就在她拿起那份应急方案草稿纸,准备和其他文件一起叠放的瞬间——
林杉的瞳孔骤然收缩!
应急灯晦暗的光线下,她清晰地看到,在那张纸的空白处,在那片勾勒着她侧影的铅笔线条旁,似乎……用极细的笔尖,写着一串极其微小、如同密码般的符号和字母!那绝不是会议笔记,更像某种……方程式?或者化学分子式?
那是什么?病毒研究笔记?还是……别的什么?
苏砚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注视,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平静地将那张纸叠进了其他文件中,将所有可能的痕迹都掩盖了起来。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正在离场的人群,再次精准地落在林杉脸上。这一次,那冰封的眸子里,没有了之前的波动,只剩下一种深不见底的、令人心悸的平静。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看,这就是我画笔下的现在。
林杉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那张纸,那些冰冷的符号……苏砚,你究竟在画什么?你画笔下的,是这座城市绝望的图景,是冰冷的数据模型,是……注定要被牺牲的“10%”?
还是,也包括我?
她猛地站起身,眩晕感再次袭来。她扶住桌沿,指尖冰凉。身旁的省台记者靠过来,低声问:“林杉?还好吗?”
林杉摇摇头,轻谢过同僚的关心,目光依旧死死锁住那个已经转身、走向后台通道的冰冷身影。旧日的素描带来的隐秘悸动早已被现实的寒冰彻底冻结,只剩下一个无比清晰、如同淬火利刃般的念头:
苏砚,无论你画笔下是什么。在我拿到那份保障我母亲活下去的方案之前,你,只是我必须攻克的堡垒。仅此而已。
她抓起采访包和那份写着“牺牲10%”的冰冷方案,挺直背脊,像一名伤痕累累却绝不后退的战士,汇入了离场的人流。
掌心被指甲刺破的地方,传来阵阵锐痛,却奇异地让她更加清醒。前方的路布满荆棘,封城的阴影如巨兽般压城欲摧,而苏砚……是站在阴影最深处的谜题。
但她没有退路。画笔下的真相,她必须亲手揭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