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青松巷便住着一个接生婆,辛长平早早就付了银钱给接生婆,同她说好了这些时日她都不会出门,一旦宋锦娘有要生的预兆便上门去喊她。
前些时日胡大娘日日过来,帮着辛夏娘把过年的食物都整治齐全了,现如今灶房里摆得满满当当的各式陶罐碗碟,里面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好吃的。
有炼猪油炸出的猪油渣,刚炸出来时大家已经沾着糖分着吃了好些,剩下的这大半罐子是留作除夕晚间包猪油渣饺子用的。
一排平时吃面用的大海碗里都装满了各式炸丸子,有猪肉的、羊肉的、鱼肉的、萝卜的。
一口大陶罐子里全是浓郁的卤汤,里面浸泡着好些鸡鸭肚子里掏出来的肝肾心,还有辛夏娘特意跟菜市上的杀猪匠让留着的两副猪大肠。
辛夏娘还炸了一条整鱼,卤了一只猪头,吃年饭的时候要用来供奉祖先,初一便能撤下来自己吃了。
除夕的年夜饭十分的丰盛,辛夏娘果然做得了一罐子醪糟酒酿,倒出了些甜甜的米酒分给孩子们喝。
还另用醪糟煮了一锅香甜的酒酿小丸子,上面还撒了澄黄的桂花蜜糖,香气扑鼻。
辛盛带着辛月和郭玉娘给辛长平、宋锦娘、辛夏娘敬酒拜年,每个人都得了一把新铜钱压岁。
因着宋锦娘肚子大了精力不济,再加上父子俩明日天不亮就得赶路回老家,辛长平便说今年就不守岁了,他们早早吃了饺子便各自回屋休息。
这个除夕虽然比往年在老家吃年饭时要少了很多人,但依然很欢乐,只是不知为何辛月瞧见宋锦娘脸上偶尔有些忧虑。
辛月以为宋锦娘是不是临产害怕了,还想着要找机会安慰安慰她的情绪,却不知道晚间宋锦娘和辛长平在卧房里谈论的事情才是宋锦娘忧虑的源头。
辛长平小心的扶着妻子坐到床榻上,自己去打了水拧了毛巾帮妻子擦洗一番,再用盆里的水给自己也擦洗一遍。
本准备熄灯睡觉,却听到宋锦娘说:“夫君,家中是不是没甚余钱了?”
给辛月买了药后家中便只剩三两多银子,这些时日采买过年的酒食、走亲访友的礼品花去了一两半。
因要接生婆过年这些时日也不能出门,除了本来的二钱银子外又另多给了一钱的辛苦钱。
明日辛长平回家,还要给父亲一两银子的养老钱,家中的银钱便只剩了不到一两银子。
还好年后辛长平去上值后便该发下月的俸禄了,不然家中眼下的银钱都不够交一季房租的。
辛长平虽然心中也有些忧虑,但他还是宽慰妻子道:“娘子无需担忧,咱们家中现下米面充足,饮食不成问题,年后我要陪县令大人再跑几趟府城,大人还会再赏赐我一些银钱,县里的商户年后也会来县衙拜年送些孝敬银子,我也能分润到一些。”
辛长平担心妻子会因为忧虑家中银钱不足,到时候月子里便忍不住做起刺绣补贴家用。
那样对宋锦娘的身体不好,太伤眼睛。
辛长平每年除了明面上十二两的俸禄外,每次帮县令大人往府城里跑办些私事,一年下来拿到的赏钱也有个二、三两。
年节县里商户的孝敬能分润到一两多,秀才免丁役的名额能卖一两半,加起来一年收入大概十八两左右。
扣除一年六两银子的房租,儿子辛盛的束脩五两,购置书籍笔墨一年也要花用个二两左右,剩下的也就够一家人添置衣物和日常嚼用,实在是攒不下银钱。
这还是米面都有老家送来,不需另外购置的缘故,不然都不够开销的。
还好妻子宋锦娘有一手刺绣的好手艺,往常每月都做些绣品送去她娘家铺子售卖,每月也能挣得几钱银子,家中这几年才能攒下先前那些余钱。
只是今年下半年宋锦娘肚子大了,精力不济,才停了刺绣,也没了收入。
宋锦娘的眉头紧紧的皱起,似心中犹豫不定,好半响才开口同辛长平说:“月前我托了张货郎去我娘家借钱,到如今都没有回信,且今年绣庄的分红也一直没有送来。”
辛长平不好说宋锦娘兄长的坏话,便还是宽慰她道:“兄长今年刚接手绣庄,初时难免手忙脚乱也许未挣得多少余钱,再说今年你有近半年不曾送绣活过去了,兄长定要请些别的绣娘来做活,是以也不好再给你分红了吧。”
宋锦娘听了却很是生气,倒不是冲辛长平,而是冲她那被嫂子吃得死死的哥哥。
她气道:“我不过四个月没送绣品,往年生大郎、月娘也有几月不能动针线,爹爹也一样会分红与我,哥哥又不是不知,更何况四月前我便把以往积攒的绣品也一次给他送去了,便是这四月我不绣了也尽够他售卖的了!”
以往宋锦娘每月托张货郎将这一月绣得的绣品送与娘家,娘家同时给她结上次送来绣品卖出的银钱。
可四月前她一次给娘家送了那么多绣品,后续因不能再绣便没再送新绣品过去,谁知娘家也不曾再送过银钱来。
她心中本就积攒了一些怨气,赶上上个月辛月又生了一场重病,家中银钱吃紧,她托张货郎带信去借钱也是在暗示兄长该给她结些售出绣品的分红。
谁知娘家兄嫂却装聋作哑,一毛不拔,听见外甥女重病险些没了性命,不说来看望一下,连点补身的红糖、肉、蛋都舍不得托人送些来!
辛长平其实对宋锦娘娘家不闻不问也有些怨气,但这时并不敢在宋锦娘面前多说些什么,万一拱火给宋锦娘气得早产,还是自家倒霉。
他便还是尽量去安抚宋锦娘的情绪,伏低做小的逗了宋锦娘半天,宋锦娘才暂时放下这一茬。
只说等生下这一胎给娘家报喜时,再看娘家什么反应。
要是还是这样黑不提白不提的,她日后便不把绣品送到娘家卖了,县城的绣庄给的银钱还多些。
可宋家的绣庄,自从三年前宋锦娘的娘亲去世,便全靠宋锦娘撑着。
若是没了宋锦娘的绣品,镇上可没有什么好绣娘。
宋锦娘嫂子徐氏的那双手除了善于用胭脂水粉涂抹自己的脸,笨得到现在连最基础的平针都没学会。
当初宋家给宋锦娘的兄长找妻子,就一个要求,定要那心灵手巧擅长针线的,宋锦娘娘亲刺绣的绝技原本准备等儿媳过门传授出去。
本来媒婆寻到的对象是徐氏的堂妹,谁知带了宋锦娘兄长上门去相看,却在进村的半路上遇到了徐氏,还正巧崴到了脚摔进了宋锦娘兄长的怀里。
徐氏年轻时长得十分娇俏,算是个美人,美人在怀含羞带怯的哭诉,自己这般与陌生男子肌肤相亲坏了名节可怎么办?
惹得宋锦娘的兄长春心萌动,当场就决定非此女不娶。
他把自己多年攒的一点私房钱都暗地了给了媒婆,让其帮着骗爹娘徐氏是要与他相看的女子,就这么瞒着爹娘把徐氏娶回了家。
等宋锦娘娘亲要传授绝技于她时才发现此女对刺绣一窍不通。
宋锦娘的爹知道真相后气得半死,一向疼宠儿子的他将宋锦娘兄长狠狠的打了一顿,可生米已然煮成熟饭,再怎么打他也于事无补。
当时宋锦娘已经与辛长平定了亲,不日就要出嫁,宋锦娘的爹却起了悔婚的心思,想将宋锦娘留在家中。
宋锦娘的爹是个非常重男轻女的人,他对宋锦娘这个注定要嫁出去的女儿从小就平平。
宋锦娘小时候跟着娘亲学刺绣,她十分有天分,他爹却对她娘千叮咛万嘱咐,必不能将最珍贵的那几种针法传授于她。
怕她学会了以后带到夫家去,与娘家争利为夫家挣钱。
宋锦娘的娘亲并不愿听他的。
他却威胁她说:“这几种针法是要作为秘技在咱们宋家代代相传的,只有儿媳能够学习,若是你将针法传授给锦娘,那我定然不会让锦娘嫁出去,日后便给她找个男人入赘宋家,将锦娘一辈子留在家里为绣庄做绣品。”
本来愿意入赘的就没有什么好儿郎,更何况宋家自己有儿子。
入赘来的赘婿根本继承不到宋家的家业,这样还愿来入赘的怕不是只有街上的乞丐、癞子了。
宋锦娘的娘亲没有办法,于是便只教了女儿十几种基础的针法。
结果宋锦娘兄长娶了这么个妻子,宋锦娘的爹便又起了心思要强留宋锦娘在家。
若不是宋锦娘的娘气急了说:“你要是毁了锦娘的婚事,我的秘技不仅不会传授给任何人,而且从此以后你别想让我再绣一针一线!”
宋锦娘的爹这才作罢,不情不愿的将宋锦娘嫁给了辛长平。
儿媳妇是个蠢笨的,女儿外嫁了成了别人家的人,宋锦娘爹爹只能转头惦记上孙子将来的孙媳妇,没成想孙子还未娶妻,宋锦娘的娘亲三年前就突然生了一场急病去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