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归长安见闻录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黄灵飞给陶融安排的院子,在陶宅后方,临着宅子的后花园跟竹林,周围没有住其他人,很是清静。

院子中花木林立,景致与花园无异,正中央是挑高的屋宅,没有其他房屋。

屋宅建在高台上,它的底座是用规整的石头搭的,屋内的地面是深色的水磨石,走进去后所见皆是素雅的如姚黄、青、白之色,

前堂是待客之用,一应家具用的皆是紫檀,角落摆放着葫芦形状的银瓶。

两侧厢房分别用作了茶房与书房。

陶融进书房中看了一眼,一卷卷书整齐摆在架上,墙上挂着山水图,窗边摆着矮榻笔墨,十分雅致。

屋中正中摆着几扇分隔前后堂的屏风,是蓬莱仙境的绣屏,上面分别绣着松下童子、仙山、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建筑、只见背影的骑鹤仙人,四扇并在一起,就是一副完整的画。

陶融看了一眼,是蜀绣,蜀绣难得,像这样大幅又绣工超高的绣品,可能万金也不可得。

绕过屏风,穿过前堂,连接后堂的是可观景的风雨廊,后堂比前堂还要大。

当先是一架屏风,室内用帷幔与阁架分隔出左右,左边摆着床榻箱笼,陶融直接去看了右边。

里面打扫得一尘不染,供桌、香炉、烛台摆放得当,还有打坐的矮榻、蒲团、案桌笔墨都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是特意收拾出来的道堂。

陶融看到这里,将一直背着的包袱取下,道堂里摆了水盆,他在盆里洗净手,然后解开包袱小心将三清与两位祖师的画像挂起。

又将香取出来,细心敬上香,给三清与祖师们汇报了今日自己做的事,以及接下来要请他们暂住在此处。

香炉中的白烟冉冉升起,速度不快不慢,等陶融说完事后,白烟加快了上升速度。

陶融郑重下拜,起身后去查看香炉,香灰痕迹传达出祖师们还算满意。

祖师都满意这里,说明家中是个不错的地方,陶融也安心准备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这个院子处处都显示着,给他安排住处的人既细心又细致。

他走出去,带他过来的奴仆还垂首站在前堂,陶融想了想,让她将这个院子里的人叫过来。

这个院子里的奴仆只安排了了两人,分别是一个负责撒扫跟照料院中植物的老妇人,还有一个年纪很小的童子,负责打扫正堂并给他跑腿。

陶融见到人,知道他们是一对祖孙,老妇人前半生坎坷,但性格勤恳能干,童子虽小但动作利落,若有机会勤勉学习往后必有出息,他想了想,将他们都留下了。

“好了,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活后,便可以去休息了。”陶融说了他的规矩。

老妇人想了想,垂首道:“是郎君。老婢姓陈,孙儿叫腊儿,若有吩咐唤一声即可。”

陶融皱眉,回头看了一眼院里唯一的建筑,这院子里只有他刚才逛过的地方有瓦遮头,相比陶宅其他地方宽阔大气的建筑风格,行的是精致婉约,地方不小,但院子里没别的地方能让俩祖孙住的。

既然让这两人留下,陶融不会让他们蹲在院子里随时等着自己的吩咐。

如今已是初秋,老小都不经冻。

“陈婆,你每日做完洒扫与照顾花草后,就可以回去休息了,我不会中途叫你。”陶融对陈婆说完,然后又对旁边小童道:“腊儿,你日后的工作就是打扫前堂,做完后你可以在茶房休息,我有安排随时叫你。”

陈婆听他这样讲,知道是郎君怜惜她们老弱,连忙拉着腊儿给陶融行礼,连声道多谢郎君。

“你们日后称我为道长。”陶融道,又问腊儿:“你几岁了?”

腊儿抬着头,伶俐的回答:“道长,腊儿八岁了。”

陶融点点头,决定之后找些经书教腊儿,让他有事做,别整天等着自己安排。

见陶融这里没有其他吩咐,黄灵飞院中的奴仆便走了,回去之后给娘子禀报了自己的所见。

黄灵飞思索之后,让她与院中一个力气大的妇人将提前给陶融裁好的衣服搬过去。

陶融看到那一大箱子的衣饰,默默无言了一下,回了陶家,他的日子注定不能像在山中修行那样简朴了。

他收到了母亲的关怀,也让送东西的人带话说他用的东西足够,不用再送。

然后便到书房里研墨,开始写给师父的信。

他回想了来长安一路上遇到的妖鬼作怪,到了长安之后,碰到的第一件事,与他已经知道师父为什么规定时间让自己一定要在二十前到长安。

在心中将想写的事理了一遍后,他拿起毛笔,蘸墨落笔。

“尊师明筠先生丈座下

孟秋肃爽,伏惟尊师道体安和,法禧绵长。

弟子陶融敬禀:

自离师门,乘尊师所赐黑骡,其行甚迅。然途中偶遇二三事,稍滞归期,幸于廿日晨抵长安。安居毕,谨具书以闻。

至山门下,遇农者愁戚,云有黄鼠狼入舍食鸡雏。弟子寻迹,见其腹下有幼,乃生灵智,念其舐犊情深,方出此下策。弟子遂代偿铜钱数十,鼠通灵,拜谢再三,留尾毛一茎为谢仪。

又行数百里,夜闻妇泣如鬼祟。察之,乃当地富商虐亡之妾,化鬼欲寻仇。弟子悯之,不忍其怨气缠身,堕入恶道。观那富商面晦暗,死期将至,遂暗起坛诵《度人经》,以解冤孽。

……

将至长安,遇一施主,家姑不慈,女童为邪祟所惊。弟子为其安神驱邪,结一善果。辞其奉钱,唯嘱曰:‘令嫒他日若得机缘,可拜谢师门恩德。’

既入城,乃知

尊师之言不虚,弟子与长安果有深缘。吾之历练,由此始矣。”

陶融停顿一下,理了理如今的情况,再次蘸墨,将遇到有和尚用旁门左道,假装办丧事实则骗阴差换命,又仔细说了说那和尚当时所说的,他是在帮被换命者早日死亡投胎改命之说细细写出。

“……

弟子窃以为:生死有定数,自寻延寿之法,乃自强不息也;若以旁门左道,颠倒黑白,妄改天命,则必乱阴阳之序,致使人间纷扰,祸端频发。

书至此,

尊师所嘱廿日必抵长安之故(少年),已安然迎入宅中。此非

师尊令弟子必居此宅之故耶?少年实乃道骨灵根,昏睡未醒,未及问其拜师之意。观其根器,必不负

尊师之所期。

忽忆昔年:

师见弟子时,是否亦因弟子有微末之资,故执意携归山门?经此诸事,方悟

尊师平日教诲:修行者,必先修其心,而后功行并进。冀弟子居此长安,能砺心炼性,早觅正道。

后得音讯,弟子当再驰书禀报。

伏惟

道体康泰,法履清宁。

弟子陶融顿首谨状

天授元年九月廿一日”

一口气写完信,陶融晾干墨水,将信纸折起,又卷小卷,用细线绑起,放进竹管中。

将其放在窗口,然后拿出一粒往日在山门中妖兽更为喜爱的香塔,点燃。

很快,院中就响起窸窣的动静,屋檐上落下几只鸟雀。

陶融从怀里摸出半截竹管,放在嘴边吹奏出几个奇妙的像是鸟鸣一样的音调,这是平顶山上与他关系不错的鸟妖送他的小东西,吹的时候心中想着要说的话,有了它就能与初开灵智的妖兽沟通,让它们帮忙做事。

屋外的小动物们偏头听着音调,过了几秒,屋脊上一只白鸟就蹦跳着落到了书房窗前。

陶融将腊儿在他写信时悄悄进来送了一盘酥脆点心,外表是辫状的,炸得酥脆焦黄,他随口问了一句名字,腊儿说叫‘寒具’。

他拿起一块寒具,捏碎了放在白鸟面前,白鸟低头认真啄食,然后举起了一只爪子。

陶融将细竹管绑到了它的脚上。

白鸟很快就啄食完人类的食物,它扇扇翅膀,靠近燃烧的香塔旁,用力吸了几口,在屋外动物的‘抗议’声中,挥挥翅膀窜向高空。

陶融又继续观察了一下外面的动物,屋檐上站了好几只鸟,地上有兔子有松鼠还有一玳瑁色的猫,家中开了灵智的小动物真不少。

它们各自保持了一些距离,眼睛盯着窗内的香塔,呈现着一种放松的姿态。

过了一会儿香塔燃尽,动物们恋恋不舍的围着窗口转了一会儿,互相警惕着对方,然后很快就用各自的办法离开了。

只有玳瑁猫还悠然的盯着陶融,它毛发蓬松,姿态慵懒,盯了一会儿后突然窜到了窗台上。

陶融没动,玳瑁猫似乎有些惋惜没吓到人,在窗台上转了一圈,蓬松的尾巴在陶融手边扫了扫,然后灵活的跳了下去,迅速消失。

陶融看着它消失的方向,原本一直没什么神情的脸上染上笑。

他招呼腊儿进书房,先交代了他洗笔砚的任务,然后从书架上抽出一卷书递给小童:“这卷论语,我教你读一遍,然后你自己学习,可懂?”

腊儿捧着书,眼睛发亮:“懂的道长,我一定好好学习,日后跟着道长研读经书。”

陶融笑了笑,让腊儿翻开书,带他读了一遍。

寒具,据说是馓子,一种甜的油炸面食。

文中这样的写信内容只会出现在这一章啦,作者废了九牛二虎力,自己写了然后查格式,改改改[心碎],写给师父的信就是暗合文名《归长安见闻录》。本文最初灵感来自《酉阳杂俎》,陶融的信件集结起来,在平行时空的后世,也相当于这样一本志怪小说了嘿嘿

20251003 捉虫,修正了一些词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