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百分比的审判
毕业前的这个夏天,空气粘稠得能拧出水来。宿舍楼像个巨大的蒸笼,混杂着栀子花垂死的甜香、隔壁传来的泡面味,还有无处不在的、属于离别的焦躁。我的终端屏幕都快被各大招聘网站的通知挤爆了,蓝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提示灯闪烁不停,像一群喋喋不休的电子萤火虫,每一只都在催促:快决定你的未来。
“方舟”
这个词像一枚冰冷的烙印,悬浮在所有嘈杂之上。它不是一家公司,它是一个时代。新闻里说,他们用超算AI重新规划了全球物流网络,让运输效率提升了骇人听闻的百分比;说他们的环境纳米机器人正在吞噬太平洋上的垃圾带,净化速率每天都在刷新纪录。他们是握着未来钥匙的人。
而我,黎黎,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生里一个还算不错的学生,成绩单上挂着几个不痛不痒的奖项,简历厚度勉强达标,混在成千上万渴望被“方舟”拣选的毕业生里,普通得像一滴汇入数据洪流的水。
投出简历的那一刻,我感觉像是把自己的整个青春压缩成了一个PDF附件,扔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评估黑洞。AI会扫描我的基因潜力、分析我每次考试的分数波动曲线、甚至解剖我社交媒体上每一个点赞背后的情感倾向。那感觉,不像求职,更像被送上一条冷酷的流水线,等待一个百分比的判决。
当那封带着“方舟”冰蓝色漩涡LOGO的邮件出现在收件箱顶端时,我正咬着半块能量棒当午餐。手指戳开邮件的瞬间,能量棒啪嗒一声掉在键盘上,碎屑飞溅。
【黎黎女士,恭喜您通过初步筛选……终轮面试资格……面试官:戎惑,研发部高级项目总监……】
戎惑。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我胸腔里激起陌生的回响。我手忙脚乱地在内部数据库里搜索,跳出来的只有寥寥几条信息:权限极高,负责前沿项目,以绝对理性、效率至上和……难以企及的智商闻名。一张模糊的公开照片上,只能看到一个清晰冷峻的下颌线和一副遮住眼神的反光眼镜。
终轮面试那天,我穿上唯一一套熨烫得笔挺的求职正装,感觉自己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浑身上下都不自在。“方舟”总部大楼高耸入云,通体覆盖着智能调光玻璃,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金属光泽,像一头沉默的巨兽。踏入旋转门,内部的冷气瞬间裹挟上来,带着臭氧和精密仪器特有的味道,冻得我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面试室比我想象的更小,更空。四壁纯白,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张金属长桌,两把看起来符合人体工学但绝不舒适的椅子。他坐在对面,低着头在看面前悬浮的光屏,甚至没有因为我进来而中断。
“坐。”
一个字,音调平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像合成语音。
我几乎是屏着呼吸,小心翼翼地拉开椅子坐下,皮革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在这过分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终于抬起头。智能眼镜的镜片反射着冷光,让我看不清他的眼睛,只能看到镜片后模糊的轮廓。他的脸部线条利落干净,嘴唇抿成一条没有弧度的直线。
没有寒暄,没有“请自我介绍”,他甚至没有确认我的名字。
“假设你有一个多维数据流,需要在纳秒级内完成冗余清理和特征提取,但同时要保证关键信息熵损失率低于万分之零点五,你的优化路径和算法选择是什么?给出三个方案,并陈述优先级和风险概率。”
问题像一颗出膛的子弹,又快又准,直接钉入我最核心的专业领域,却又刁钻到超乎所有面试准备的范围。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血液似乎瞬间冲上头顶又急速褪去。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指尖在微微发麻。房间里只剩下中央空调低沉的呼吸声,以及我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的声音。
我舔了舔突然变得干涩的嘴唇,试图组织语言,声音出口有点发飘:“呃……首先,我可能会考虑采用……动态自适应滤波算法,结合……嗯,结合启发式搜索来平衡效率和精度……”。
他没有任何表情,指尖在光屏上快速划动了一下,像是在记录,又像是在否定。“方案一,计算复杂度超出阈值17.3%,纳秒级内无法完成。下一个。”冰冷的数据,精准的驳回。
我的后背开始渗出细密的冷汗。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榨取脑子里每一分知识储备:“那……或许可以用分布式并行处理,切割数据流,引入概率模型预判关键节点……”
“方案二,并行架构引入的同步延迟风险概率高达42.1%,且概率模型本身的误差会叠加进信息熵损失。下一个。”
又一个百分比,像铡刀落下。我几乎能听到自己神经绷紧的声音。只剩下最后一个模糊的想法,几乎是孤注一掷:“或者……尝试用神经网络模拟优化过程?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训练……”
他沉默了两秒。那两秒长得像一个世纪。
“方案三,训练成本过高,且泛化能力存疑,不可控变量增加11.8%。”他下了结论,然后,目光似乎穿透那反光的镜片,落在我脸上。那目光没有温度,只有纯粹的审视,像在评估一个出了bug的代码模块。“你的理论基础存在系统性薄弱环节,预估缺口在13.7%左右。”
13.7%。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像标签一样贴在了我的额头上。羞耻感和无力感瞬间淹没了我,脸颊火辣辣地烧起来。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稳无波:“不过,临场构建逻辑链的能力尚可,具备一定的可塑性。”
可塑性。像评价一块待塑造的材料。
他指尖一划,关闭了面前的光屏。
“下周一来HR部报到。实习期一年半,淘汰制。”
没有问我是否愿意,没有解释实习内容,甚至没有一句“再见”。他站起身,身形挺拔而疏离,直接走向门口,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次极其寻常的数据处理。
我僵在原地,心脏还在狂跳,手心里全是冰凉的汗。过了好几秒,才机械地站起来,腿有些发软。
走出那间冰冷的面试室,穿过“方舟”庞大而安静的大堂,直到推开沉重的玻璃大门,外面喧嚣的热浪和阳光猛地扑打在身上,我才仿佛重新活了过来。
我……通过了?
没有“欢迎”,没有“期待”。他就这样给我的人生下了判决书,或者说,开启了一场生存率未知的残酷实验。一种极度不真实的恍惚感笼罩着我。没有喜悦,只有劫后余生般的虚脱,和那个冰冷的百分比——13.7%——在脑海里反复回响。
抬起头,“方舟”巨大的LOGO在阳光下闪烁着无机质的光芒。我知道,我挤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主宰,是戎惑那样的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模糊,只有绝对的概率和效率。
我的实习生涯,甚至可能只是又一次残酷筛选的开始,将在这一连串冰冷的百分比中展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