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很高兴,在10%的世界里,对你一直有意义 > 第4章 第四章 在数据废墟里呼吸

第4章 第四章 在数据废墟里呼吸

第四章在数据废墟里呼吸

通过转正考核,像被输入一串权限密钥,之前那些灰色的、上了锁的区域,在终端地图上次第亮起。我握着这张新通行证,深吸了一口气,才敢真正踏入“创世”前沿实验室的核心区。

门滑开的瞬间,一种更深沉的“静”包裹上来。这里的冷光不是照明,是特定波长的、用于维持峰值注意力的工具。空气里臭氧和精密元件的味道更浓,还混杂着一种……高速运算产生的、极细微的焦灼感,像无数个大脑在同时燃烧。

巨大的弧形屏不再是装饰,上面奔腾的数据流不再是温和的溪流,而是咆哮的、闪烁着危险光芒的瀑布。那些线条和节点构成的神经网络图,复杂得像宇宙星云,每一个光点都可能代表一种情绪的碎片,一种被捕获的冲动。仪器低沉的嗡鸣是这里永恒的背景音,是这头数字巨兽沉睡时的心跳。

戎惑是这心跳的节拍器。他大多数时候待在透明的决策室里,被光屏的海洋淹没。数据的光影在他脸上流动,那双眼睛透过镜片,捕捉着凡人看不见的规律和异常。他的指令通过骨传导耳机直接下达给我们,清晰,冰冷,没有音调起伏,每一个词都剔除了一切冗余,精准地指向效率的靶心。

“情感标注数据集,第三批次,样本噪声率上升0.05%,清洗算法迭代优先级上调。” “‘愤怒’情绪模拟在东亚文化子集出现收敛延迟,检查文化维度参数权重。” “用户实时情感反馈与预测模型偏差持续扩大至1.5%,启动B7预案,回溯数据管道。”

没有疑问,没有讨论,只有执行。他的大脑像接入了云端超算,处理着我们无法理解的庞杂信息,输出最优解。我们这些组员,就像是环绕主脑的终端,拼命运转,生怕跟不上他那非人的节奏。那个关于他生物芯片增强的传闻,在这里不再是八卦,是一种令人窒息的事实。

我从零开始。像被扔进了一个用数据和逻辑构建的情感解刨室。“创世”的庞大远超想象。它不是在模拟情感,它是在执行一场最冰冷、最彻底的外科手术,对象是人类飘忽不定的心。

喜悦?那是特定神经电信号强度、面部肌肉运动单元激活序列、声波频率特征谱以及正向反馈强化概率的函数组合。悲伤?被量化为能量代谢率下降幅度、社交回避指数提升值、泪液分泌生物标志物浓度以及消极记忆提取频次的复合输出。爱?哈,不过是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特定浓度配比,叠加对特定对象的注意力聚焦时长、资源付出意愿度、以及排他性行为触发阈值的复杂数学模型。孤独更直接——社交互动频率低于设定阈值,且获取的情感反馈强度持续低于维持心理稳态所需的最低标准线。

这很……残忍。把血肉模糊的心脏掏出来,放在显微镜下,贴上一个个冰冷的参数标签。每一个浪漫的、痛苦的、无法言说的瞬间,在这里都被碾碎成概率分布和权重系数。

我最初的工作,依旧是边角料。海量的情感数据标注,测试极端案例下的系统反应,检查代码库里那些浩如烟海的函数是否运行正常。我像个在数字废墟里捡垃圾的人,试图从碎片中拼出这巨兽的全貌。

但慢慢地,有些东西开始不一样了。我啃那些天书般的架构文档,跟踪代码迭代的历史,在模拟环境里观察模型如何学习、犯错、修正。我开始能看懂某些模块的运行逻辑,甚至能模糊地预感它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卡住。

有一次,我盯着一段处理“矛盾情感”的算法看了很久,它总是无法很好地模拟那种又爱又恨的撕裂感。我犹豫了很久,整理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文化维度参数缺失,并附上了一个极其微小的调整建议。发送出去的时候,手心全是汗,像第一次提交实习作业。

没有回复。石沉大海。

但在下一次的系统迭代日志里,我看到了那个微小的调整被采纳了,嵌在一长串的优化列表里,毫不起眼。戎惑没有一个字提到我,没有表扬,甚至没有一声“已阅”。

可那种默许,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一圈微弱的涟漪。一种奇怪的动力升腾起来。和之前那种被“临场应变逻辑链有可塑性”、“127%的韧性”、“前3.2%的理性构建速度”这些数据评价所驱动的感觉不同。这一次,不是因为害怕被淘汰,也不是渴望一个高分,而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参与其中的感觉。我提出的那个微小参数,或许能让这个冰冷巨兽模拟出的“矛盾情感”,更真实一点点。

我依然是一颗螺丝钉,但好像……稍微拧紧了一点,嵌入了这庞大机器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我依然被那些百分比定义着,被戎惑的非人效率笼罩着,但在这片由绝对理性统治的数据废墟里,我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属于自己的呼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