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门处走来个穿锦缎长衫的年轻商人,手里捻着串佛珠。
他扫过宁禾和段沉玉的脸,目光顿了顿,随即拱手笑道:“这位兄台好雅兴啊。”
段沉玉拱手回礼,揽着宁禾的手臂未松,语气从容:“不过是借这江景解解闷。看兄台装束,想必是常走汉水的商客?”
商人笑着走近,目光定定落在段沉玉脸上:“正是,在下做丝绸生意,往返秦晋已有五年。”
说着,他又打量被搂在怀里的宁禾。
见她容色清丽,神态温婉,登时眼睛一亮,笑道:“兄台好福气,嫂夫人这般端庄,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段沉玉眸光微冷,把宁禾又往怀里搂了搂,侧身挡住商人肆意的视线,冷道:“内子确是士族出身。”
商贾畏士族,此言告诫之意明显。
商人闻言立刻作揖赔礼:“兄台莫恼,在下并非有意冒犯。”
段沉玉嗯了一声。
那商人似乎没看出逐客之意,笑眯眯搭话,主动说他是秦国豫州人,姓任名行之,年二十。
段沉玉意味深长扫了对方一眼,没再冷言冷语。
两人闲聊了一阵,无非是秦地的丝绸行情、晋地的茶叶价格,段沉玉都应答得滴水不漏,偶尔还能接上几句行话。
待任行之回舱,段沉玉立刻松开宁禾,后退半步,面带歉意:“方才失礼了。”
宁禾绷紧的肌肉放松下来,轻咳一声,压低声音:“咱们现在是夫妻,怎能这般疏离客气?”
段沉玉听到那句自然无比的“夫妻”,怔愣了一瞬,随即明白宁禾在提醒他。
他垂眸颔首:“宁娘子所言有理,是玉疏忽。”
宁禾嗯了一声,偏过头看飞鸟掠水。
两人回到舱室,她越想越觉得方才那商人的穿着样貌,有几分古怪。
思索片刻,她低声道:“你有没有觉得方才那人不对劲?虽说对行商之事侃侃而谈,但身形气质都不似商人。”
“而且……我看到他握着佛珠的手,虎口处有薄茧。”
“这总不能是捻佛珠磨出来的。我敢断定他是习武之人。”
段沉玉点头:“步履稳阔,气息绵长,当是行伍出身。”
宁禾有些惊讶。
她想了想,这人确实和寻常习武之人不同,一言一行都很板正。
“这人看面相才二十多,不可能是退伍从商。”
她看向沈玉,眸光微沉:“他跟我们一样,都是隐藏身份登船,别有所图。”
段沉玉颔首:“且先看看,只要不威胁到你我二人,便不必理会。”
宁禾表示赞同。
她和沈玉好不容易登船,绝不能出差错暴露身份。
*
另一边,石城三百里外。
竹林外的官道旁支着个简陋的面摊。
一穿着天青素袍的青年正坐在条凳上,执筷挑着碗里的阳春面。
他腰间松松系着条月白汗巾,一侧别了素白折扇,吃面动作很慢,眼睫低垂,露出截白皙手腕。
忽有马蹄声震地响起。
五六骑马卷到摊前,惊起一地烟尘。
为首的是个虬髯大汉,腰间挎着环首刀,目光如电扫过面摊,吓得老板缩到了案柜后头,瑟瑟发抖。
大汉目光落在唯一食客的身上,声若洪钟,“喂,可见过一个使刀的老狗?约莫花甲年纪,腰间挂着弯刀,额头有道疤。”
青衫书生缓缓抬起头。
竹林簌簌,青叶飘飘,露出一双风流多情桃花眼。
他眼里漾起一丝惶恐,又带着点读书人的清傲。
放下竹筷,用一方素绢擦了擦嘴角,声音清越:“这位壮士,在下在此用饭,并未见过什么……老者。”
他微微蹙眉,像是嫌弃“老狗”二字污了耳朵。
另一骑上一个精瘦汉子眯着眼,上下打量他。
这书生确然年轻,面容俊逸,一身书卷气,那双手细嫩得只怕连鸡都没杀过,更别说提刀。
与金玉刀那老狗千差万别。
虬髯大汉似乎还不死心,逼近一步,不由分说翻了他的包袱。
里头都是些书籍衣衫。
金玉刀狡猾,大汉不死心道:“你当真没看见?不是被胁迫了不敢说?”
书生冷着脸把被翻乱的包袱系好,脸上浮现出被冒犯的不悦。
“不曾见过。”
“真不曾见过?”
他桃花眼微挑,强忍着道:“没见过老者,只见过个灰布衫的中年猎户。”
那精瘦汉子拉了大汉一把,低声道:“大哥,看样子这小子是士人,咱们还是别节外生枝。”
“那老狗受伤了,跑不远的。”
虬髯大汉重重哼了一声,虎目又在书生脸上剐了一遍,终究看不出任何破绽。
他啐了一口:“晦气!走,往前追!”
马蹄声再次雷鸣般响起,绝尘而去。
面摊周围尘土尚未落定。
青衫书生慢条斯理吃完面,喝了杯茶,才放下几枚铜钱,“唰”地展开折扇,起身离去。
宽大的衣袖随风轻摆,步履从容似踏青赏景。
正是被追杀的金玉刀。
他看向那几人离去的方向,轻轻嗤了声:“蠢。”
复又眺望石城,幽幽叹息。
好个宁禾,走之前还摆了他一道,给闻风楼卖消息,散播他“出卖雇主信息”,害的他鬼阁名声扫地不说,还遭秦人追杀了半个多月。
待到了秦地,可得连本带利收回来。
*
冷月浸秋水,薄雾漫漫白。
两岸芦苇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簇簇芦花在月色下泛着银光。漆黑的水面倒映星河,波光粼粼。
客船破开平静的水面,向着北方缓缓而行。
船舱内灯火昏黄,乘客大多已歇下。
宁禾靠在窗边,望着窗外流动的夜色,忽然蹙起了眉头。
“怕是要出事。”
段沉玉刚在地上打好地铺,跪坐在暗红色的棉褥上,白衣曳地,乌发垂腰。
闻言他仰头看宁禾,“怎么了?”
宁禾一眨不眨看着窗外,“远处芦苇荡那边有火光。”
段沉玉起身,走到宁禾侧后方,俯身朝窗外细看。
在船右后方约半里处,几点微弱的光点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是火把,正沿着芦苇荡的边缘快速移动。
少年披散的发丝自肩头滑落,垂落在宁禾肩颈上。
她有点痒,伸手拨开,扭头抬脸看向沈玉。
他正好低头,二人视线相撞。
少年眼中映着烛火,站在宁禾侧后,俯下身来时,宽袍大袖似白鹤羽翅,把她裹进怀中。
宁禾眨了眨眼,段沉玉望着少女困惑的眼神,恍然回神,率先起身后退了半步。
他气息微乱,视线越过宁禾的脸,望着窗外道:“或许是渔火?”
宁禾摇头:“渔火不会移动得这般快,更不会这么多。”
她皱眉看着,语气笃定:“是水匪。”
正说话间,那些光点突然增多,如萤火般散开,紧接着,数条小船的轮廓在月光下隐约显现,正飞快地向客船逼近。
船上顿时一阵骚动。
乘客们纷纷惊醒,惊慌地挤到窗边张望。
宁禾和段沉玉对视一眼。
她道:“我去拿剑,你不要乱跑。”
说罢,她悄无声息溜出舱室,往底下的货仓走。
“所有人回舱内,不要出来!”
船长高声呼喝着,“护卫就位!拿弓箭!”
护卫们急忙奔向船侧的武器架,等到了地方立马傻眼了。
“老大,弓弦都被割断了!”
一个年轻护卫惊呼,手里拿着把弓弦齐根而断的长弓。
“箭也不行!箭镞都被卸了!”
另一个护卫抓起箭,那箭杆顶端光秃秃的,铁箭头不翼而飞。
船长脸色骤变:“怎么可能!谁干的?”
护卫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这时,任行之慌慌张张从舱室出来,跑到船长跟前:“怎么回事?是水匪吗?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不会死吧?武器都坏了!”
呼喊的声音不低,躲在舱室里的船客一听,立马打开舱门出来,探头一看,也跟着慌张叫起来。
场面愈发混乱。
宁禾躲在转角,看到任行之煽风点火的行为,眯了眯眼。
这人果然有问题,大概和水匪是一伙的。
晋与秦以淮水、汉水流域一线为主要疆界,竟陵至襄阳的汉水流域,是二者对峙和拉锯的区域之一。
两国频繁打仗,势力此消彼长,故而边界变动频繁,产生大量流民和溃兵,这些人为了求生,就会聚众为寇。
汉水水道纷杂多变,河湾及芦苇荡便成了水匪巢穴和劫掠后的藏身之所。
宁禾坐船前了解过情况,为避免麻烦,专门挑了一家护卫不错的商船,哪知还是出了岔子。
她取了剑,悄悄遁回去,就听见远处有人惊恐大喊。
“水匪!”
话音落下,船身突然震动,接着是几声闷响,似是有什么东西搭上了船板。
“他们用钩索登船了!”
水匪约莫三十余人,个个身手矫健,显然不是普通贼人。
他们迅速控制住船工,将乘客全都赶至甲板上。
宁禾把剑裹进宽大的衣袍里,找机会混入惊慌的人群,低头走到段沉玉旁边。
两人眼神交换,跟着蹲在角落里。
任行之站在人群中,有人好心拉他袖子让蹲下,他低头笑了一声,下一瞬就把人重重踹开。
那人撞到舱门,口中吐出鲜血,周遭人惊呼。
任行之掸了掸衣袍,轻蔑扫了眼众人,抬脚走向水匪,随之又有三人起身跟过去。
“他们是水匪的人!”
宁禾皱眉看着任行之的行为,心说还是行伍出身,竟如此倨傲恶劣。
水匪头子拍了拍任行之的肩膀,“多亏二弟把他们的武器毁了。”
船上的护卫听了这话,各个咬牙切齿,敢怒不敢言。
任行之手中还捻着佛珠,微微一笑:“小事一桩,大哥快动手吧,这条船可都是肥鱼。”
水匪头子颔首,扫过一众瑟瑟发抖的船客,凶神恶煞,“钱财留下,可保性命!”
船客中时不时有啜泣声。
过了一会,一个中年人战战兢兢捧出钱袋,却被水匪一脚踢翻。
“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吗?”匪首冷笑,“搜!”
水匪分了两队,一队闯入舱室搜查行李,一队粗暴翻找乘客身上的财物。
一对老夫妇护着女儿,被推搡到一旁,少女腕上的玉镯被硬生生拽下,手腕脱臼,惊恐哭泣起来。
水匪门一阵哄笑,污言秽语要把少女拖走。
“各位壮士,饶了我女儿,饶了我女儿吧!”
“求你们了!我就这一个孩子!”
老夫妻哭喊不止,一个劲磕头求饶。
宁禾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一双眼死死盯着几个水匪。
段沉玉按住她的手背,耳语道:“别冲动,你我不能暴露。”
话音刚落,就听得任行之突然开口。
“大哥,这次小弟发现了对小夫妻。”
“长得那可真是……”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水匪头子来了兴趣,“哦?老子正好缺两个压寨夫人,人在哪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