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其他类型 > 镜头里的烟火长卷 > 第6章 第 6 章:短剧开机

第6章 第 6 章:短剧开机

晨雾把靛蓝草的清香揉进空气里,林墨刚蹲在染缸边整理奶奶的旧蜡刀,就听见陈阳在门口喊:“墨墨!快递!你妈寄的,两大箱,沉得很!”

她趿着鞋跑出去,见陈阳抱着个印着 “生鲜速运” 的纸箱,额角还沾着汗:“刚去村口快递站取的,你妈在单子上写‘里面有吃的,让娃和她朋友一起吃’,也太贴心了吧!” 王芳也凑过来,伸手帮着搬另一个纸箱:“快打开看看,说不定是阿姨做的好吃的,咱们拍短剧刚好垫肚子!”

两人把纸箱搬进蜡染坊,林墨拆开胶带,一股熟悉的香味先飘了出来 —— 最上面是个玻璃罐,里面装着黑亮的豆豉粑,罐口贴着张黄色便签,是妈妈的字迹:“墨墨,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柴火灶炕的豆豉粑,蘸白糖吃,别一次吃太多,怕你上火。”

“哇!豆豉粑!” 陈阳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拿,被王芳拍开:“先看看还有啥,别跟个馋猫似的!” 林墨笑着继续翻,又找出个真空袋,里面装着块肥瘦相间的腊肉,便签上写:“这腊肉用柏树枝熏了半个月,炖萝卜最香,拍短剧费力气,让芳丫头和陈阳也尝尝,别光你自己吃。”

最底下是个保温箱,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包密封好的酸汤料包,还有一张折叠的信纸,林墨展开,妈妈的字迹密密麻麻:“墨墨,妈知道你忙,就不亲自去给你添乱了。这酸汤料包是妈按你外婆的方子做的,里面有老坛糟辣椒、木姜子,煮鱼、煮菜都好吃,你跟朋友一起煮着吃,暖和。对了,你拍短剧要是缺啥道具,跟妈说,妈在城里给你找;要是累了,就给妈打个电话,别硬扛。”

林墨捏着信纸,指尖有点发潮 —— 妈妈总是这样,明明担心得不行,却怕打扰她,连关心都藏在美食和纸条里。“阿姨也太细心了吧!” 王芳凑过来看信纸,笑着说,“这酸汤料包我认识,得用土锅煮才香,咱们下午拍完戏,就去村头李婶家借锅,煮酸汤鱼吃!” 陈阳也点头:“要得!我去村口张叔家买条新鲜的鱼,再买几斤萝卜,炖腊肉吃!”

三人围着纸箱聊了会儿,林墨把妈妈寄来的东西收好,想起今天要跟寨老商量短剧开机仪式的事,赶紧说:“咱们先去晒谷场看看,寨老说今天要定拍摄场地,还要找几个老人当群演。” 陈阳拎起摄像机:“走!我把道具清单也带上,看看还缺啥,让阿姨下次一起寄过来。”

往晒谷场走的路上,王芳手里攥着剧本,跟林墨念叨:“昨天我跟我妈说了拍短剧的事,我妈说你奶奶当年教染布时,总在晒谷场摆好几口染缸,姑娘们围着学,晚上就坐在火塘边分豆豉粑吃,咱们得把这个场景拍出来,才真实。” 林墨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刚才看我妈寄的豆豉粑,突然觉得这个场景更有意义了,就用我妈寄的豆豉粑当道具,肯定更真实。”

陈阳在旁边补充:“我昨天跟村委会主任聊了,他说可以把晒谷场旁边的老瓦房当‘奶奶的染坊’,里面的旧染缸、蜡刀都是寨里老人传下来的,不用另外搭景,省不少事。” 林墨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咱们下午就去看看,把拍摄流程定下来。”

到了晒谷场,寨老已经坐在老槐树下的竹椅上等着了,旁边还坐着几个寨里的老人,手里拿着自家的旧蜡刀、土布衣裳。“墨墨来了!” 寨老笑着招手,“快过来,咱们商量下开机仪式的事。咱们乡下不比城里,仪式简单点,但规矩得有 —— 拜拜土地,挂块红绸,讨个好彩头。”

林墨走过去,把妈妈寄的腊肉递过去:“寨老,这是我妈熏的腊肉,您跟几位爷爷尝尝,也算是我妈的一点心意。” 寨老接过腊肉,闻了闻,赞道:“好香!柏树枝熏的就是不一样,你妈也是个细心人。” 旁边的张爷爷也笑着说:“墨墨,你拍短剧要是缺群演,跟我们说,我们都愿意来,就想让更多人知道你奶奶的手艺。”

“谢谢张爷爷!” 林墨赶紧道谢,“我们正想找几位爷爷演‘当年跟奶奶学染布的老人’,您要是愿意,就太好了!” 张爷爷一拍大腿:“要得!我当年还跟你奶奶学过几天染布呢,虽然没学会,但还记得她教我们‘染布要耐心’的话,肯定能演好!”

几人商量完开机仪式,又去看老瓦房 —— 屋里摆着三口旧染缸,缸沿上还留着靛蓝的痕迹,墙角堆着几捆晒干的靛蓝草,窗台上摆着一把磨得发亮的蜡刀。“这蜡刀还是你奶奶当年用的呢!” 寨老指着蜡刀,“她走后,这房子就锁着了,里面的东西都没动,就等着有人来接着传她的手艺。”

林墨走到染缸边,伸手摸了摸缸壁,仿佛能摸到奶奶当年的温度。“咱们就用这房子当主场景,” 她转头对陈阳说,“把摄像机架在窗边,拍姑娘们围着染缸学染布的场景,光线正好。” 陈阳点点头,拿起摄像机试拍了几个镜头:“角度不错,就是得把屋里的灰尘打扫下,再挂几块蜡染布当背景,更有氛围。”

王芳也说:“我回家拿几块我妈织的土布,挂在墙上,再摆几个我妈做的蜡染小摆件,这样更像你奶奶当年的染坊。” 林墨笑着点头:“太好了!咱们下午就开始收拾,明天举行开机仪式,后天正式开拍。”

中午,三人回到蜡染坊,陈阳去村口买了鱼和萝卜,王芳借来土锅,林墨则按照妈妈纸条上的步骤,开始煮酸汤鱼。“先把酸汤料包倒进锅里,加开水煮五分钟,再放鱼,” 林墨念着纸条,“妈还说,煮鱼的时候别盖盖子,不然鲜味就跑了。” 王芳蹲在灶边添柴:“阿姨想得也太周到了,连煮鱼的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

酸汤煮开,香味飘满了整个蜡染坊,陈阳忍不住凑过来:“能吃了吗?我都快馋哭了!” 林墨盛了一碗,递给他:“尝尝,看跟阿姨煮的一样不。” 陈阳喝了一口,鲜得眯起眼:“太香了!比我妈煮的还好吃!墨墨,你也太会煮了吧?” 林墨笑着说:“不是我会煮,是我妈料包做得好,步骤写得详细。”

三人围着土锅吃午饭,王芳突然想起剧本的事:“墨墨,昨天张雯又给你发消息了吗?她还说要加‘邻村抢方子’的戏吗?” 林墨放下筷子,眉头皱起来:“发了,她说要是不加冲突戏,短剧没人看,还说要找网红来客串,推广咱们这儿的美食。”

“网红客串?” 陈阳停下筷子,“咱们拍的是你奶奶的蜡染故事,加网红进来,不就变味了吗?” 王芳也点头:“就是!你奶奶当年那么好,从没跟人抢过什么,咱们要是编‘抢方子’的戏,对得起她老人家吗?”

林墨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跟张雯说的,可她不听,说现在的观众就喜欢看冲突多的故事。” 她拿起妈妈寄来的蜡染日记,翻到其中一页:“你们看,我奶奶在日记里写‘染布就像做人,要守本分,不抢不夺,才能染出好颜色’,咱们的短剧也得这样,不能瞎编。”

寨老刚好路过,听见他们的话,走进来:“墨墨,听爷爷的,别听那个城里人的。咱们的故事,就得拍真实的,哪怕没人看,也不能丢了良心。你奶奶要是知道你为了流量瞎编她的故事,肯定会不高兴的。” 林墨点点头:“寨老,我知道,我不会改的,就算张雯不合作,咱们也自己拍。”

下午,三人开始收拾老瓦房 —— 陈阳负责打扫卫生,王芳回家拿土布和摆件,林墨则整理奶奶的旧蜡刀、染布笔记,准备明天开机仪式用。她刚把笔记放在桌上,手机就响了,是张雯打来的。“墨墨,剧本改得怎么样了?” 张雯的声音带着不耐烦,“我跟团队说了,下周就要开拍,你要是再不改,咱们的合作就黄了!”

“张经理,我不能改,” 林墨的声音很坚定,“这是我奶奶的故事,也是黔溪村的传承,我不能为了流量瞎编。要是您不能接受,那合作只能黄了。” 张雯愣了一下,语气更差了:“林墨,你别不知好歹!要不是我,谁知道你们这儿的蜡染?你以为光靠你们自己,能把短剧拍好吗?”

“就算拍不好,我也不会改,” 林墨挂了电话,心里有点难受,却更坚定了想法。她转头看见妈妈寄来的腊肉,想起纸条上 “墨墨,别硬扛” 的话,忍不住给妈妈打了个视频电话。

屏幕里,妈妈正在厨房收拾,看见她,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墨墨,怎么了?是不是拍短剧遇到麻烦了?” 林墨摇摇头:“没事,就是想跟您说,您寄的酸汤鱼很好吃,陈阳和王芳都夸您手艺好。” 李梅笑了:“好吃就多吃点,不够妈再给你寄。对了,开机仪式准备得怎么样了?缺不缺啥?妈在城里给你买。”

“啥都不缺,寨老和村民都帮着忙呢,” 林墨看着妈妈,眼眶有点热,“妈,谢谢您。” 李梅摸了摸屏幕:“跟妈客气啥,你好好拍,妈支持你。要是那个 MCN 的人欺负你,跟妈说,妈去跟她理论!” 林墨笑着点头:“知道了,妈,您也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挂了电话,林墨深吸一口气,走到窗边,看见王芳正抱着土布往这边走,陈阳在后面帮忙搬摆件,心里一下子踏实了。她拿起奶奶的旧蜡刀,刀身上的 “苏” 字在夕阳下泛着光,仿佛在说:“墨墨,别怕,爷爷和奶奶都在。”

第二天一早,开机仪式如期举行 —— 寨老主持祭拜仪式,把林墨妈妈寄的腊肉摆在石桌上,端起米酒洒在土里:“土地公,土地婆,保佑墨墨把苏老师的故事拍好,保佑咱们的蜡染手艺传得远!” 张爷爷和几个老人穿着土布衣裳,站在旁边,手里拿着蜡刀,脸上带着笑容。

陈阳举起摄像机,拍下这一幕 —— 老槐树下,红绸挂在奶奶的旧蜡刀上,寨老的声音洪亮,村民们的笑声热闹,阳光洒在晒谷场上,暖得让人心里发甜。林墨站在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就算没有 MCN 的支持,就算短剧没人看,她也会把这个故事拍下去,因为这不仅是奶奶的传承,更是黔溪村所有人的期待。

仪式结束后,王芳端来一碗酸汤鱼:“墨墨,快吃,这是用阿姨寄的料包煮的,祝你开机大吉!” 林墨接过碗,喝了一口,酸中带辣,鲜得恰到好处,仿佛妈妈就在身边。她抬头看向远方,仿佛能看见妈妈在城里的厨房,正笑着给她准备下一次的快递。

林墨正吃着酸汤鱼,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汽车的 “滴滴” 声 —— 是张雯的车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的女鬼师父们

火焰之书

都市猎艳保镖

烈焰狂兵

洛下小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