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的王经理声音很兴奋,“我们把你们今天拍的采靛蓝草的片段发给了省电视台的《非遗之光》栏目组了!” 王经理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栏目组的李编导说,你们拍的片段特别有生活气息,跟那些刻意摆拍的不一样,想下周一过来跟你们聊聊,要是合适,还能把你们的短剧作为栏目的特别节目播出!”
林墨手里的手机差点滑掉,她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声音都有些发颤:“真、真的吗?王经理,太谢谢您了!我们一定好好准备!” 挂了电话,她转身对着陈阳和王芳大喊:“好消息!省电视台的《非遗之光》栏目组下周一要来!还说可能把咱们的短剧当特别节目播!”
“啥?电视台?” 陈阳手里的鼠标 “啪” 地掉在桌上,眼睛瞪得溜圆,“墨墨,你没跟我开玩笑吧?咱们这小团队,还能上省台?” 王芳也激动得跳了起来,一把抱住林墨:“太好了!这下张雯再也不敢说咱们拍的是土味视频了!咱们用实力打她的脸!”
三人兴奋地在蜡染坊里转来转去,陈阳突然一拍脑袋:“对了!咱们得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寨老和村里的人,让大家也高兴高兴!说不定还能请寨老跟电视台的人聊聊当年的事,让短剧内容更丰富!” 林墨点点头:“走!咱们现在就去寨老家,顺便把明天拍晒布的事跟大家再确认下。”
三人刚走到门口,就看见寨老和几个老人拎着篮子走过来,篮子里装着新鲜的蔬菜和刚蒸好的玉米饼。“墨墨,听说你们今天拍得顺利,我们特意给你们送点吃的过来!” 寨老笑着说,“刚还听见你们在屋里喊,是不是有啥好消息?”
林墨把电视台要来的消息一说,老人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咱们村的蜡染终于能上电视了!” 张爷爷激动地说,“到时候我一定跟电视台的人好好说说你奶奶当年教我们染布的事,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蜡染有多好!” 阿婆也笑着说:“明天拍晒布的戏,我让村里的妇女都去帮忙,咱们把布晒得整整齐齐的,让电视台的人看看咱们村的精气神!”
晚上,蜡染坊里灯火通明,林墨团队和村里的人围着火塘,一起商量明天拍晒布的细节。陈阳拿着纸笔,把大家的建议一一记下来:“明天早上六点开始晒布,让姑娘们穿颜色鲜艳的土布衣裳,手里拿着阿姨寄的扇子,边晒布边唱山歌;阿婆们负责把布挂在竹竿上,动作慢一点,方便抓拍;寨老和张爷爷就坐在旁边的石凳上,聊聊当年的事,咱们拍点同期声……”
王芳则在旁边整理妈妈寄来的织锦被面:“明天拍完晒布,咱们就把奶奶的房间布置好,把这被面铺在床上,再摆上阿姨寄的老木梳和绣花针,肯定特别有年代感。” 林墨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 —— 这就是她想要的传承,不是冰冷的技艺,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是大家一起守护的记忆。
天刚蒙蒙亮,黔溪村就热闹了起来。姑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土布衣裳,在晒布场把一匹匹蜡染布挂在竹竿上,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布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一片彩色的海洋。阿婆们则在旁边的石桌上摆上刚蒸好的玉米饼、煮好的酸汤鱼,还有罐子里的豆豉粑,空气中满是食物的香味。
“墨墨,都准备好了!” 陈阳扛着摄像机跑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我刚才在村口看了,电视台的车应该快到了!”
林墨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土布裙子 —— 这是王芳特意为她做的,上面绣着小小的蜡染图案,“辛苦大家了,等会儿电视台的人来了,咱们别紧张,就像平时一样,把真实的样子展现给他们看就行。”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引擎声,一辆印着 “省电视台《非遗之光》” 的面包车缓缓驶进村子。王经理从副驾下来,笑着朝林墨挥手:“墨墨,介绍一下,这是《非遗之光》的李编导和摄像张老师!” 林墨赶紧迎上去,伸出手:“李编导,张老师,欢迎来到黔溪村!”
李编导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温和,她握住林墨的手,笑着说:“早就听说你们在拍一部关于蜡染非遗的短剧,今天特意来看看,希望能有惊喜。” 摄像张老师则扛着摄像机,已经开始对着晒布场拍摄,嘴里不停念叨:“太美了!这画面太有感觉了!”
林墨带着大家往蜡染坊走,路上,李编导好奇地问:“墨墨,听说之前有人举报你们的短剧涉及虚假内容,能跟我说说具体情况吗?” 林墨点点头,把张雯匿名举报的事说了一遍,然后拿出奶奶的非遗传承证书和相册:“李编导,您看,这是我奶奶当年的传承证书,还有她教村民染布的老照片,我们拍的每一个情节,都是根据奶奶的日记和村民的回忆来的,绝对真实。”
李编导接过证书和相册,仔细翻看着,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没想到你奶奶还有这么珍贵的资料,这些都是难得的历史见证啊!” 张老师也凑过来看,对着老照片拍了起来:“这些照片要是放在短剧中,肯定能增加历史厚重感,比编出来的故事感人多了!”
走到蜡染坊门口,寨老带着张爷爷等老人迎了上来。“欢迎欢迎!” 寨老握着李编导的手,笑着说,“我是黔溪村的寨老,当年就是我跟着墨墨的奶奶学染布的,要是你们想了解当年的事,我都能跟你们说!” 李编导眼睛一亮:“太好了!寨老,我们正想找亲历者聊聊,您给我们说说当年墨墨奶奶教染布的事吧!”
寨老点点头,带着大家走进蜡染坊,坐在火塘边,开始回忆:“那时候墨墨的奶奶还是个知青,刚到村里的时候,带着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染布的工具。她见咱们村穷,就想着教大家染布,让大家能多一条活路……” 寨老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蜡刀,演示当年奶奶教他们画蜡的动作,“你们看,画蜡的时候要稳,手不能抖,这样染出来的图案才好看,墨墨的奶奶当年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李编导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张老师则扛着摄像机,把寨老演示的画面拍了下来。“寨老,您说的这些太珍贵了!” 李编导合上笔记本,笑着说,“这些真实的细节,比任何编出来的剧情都动人,要是能把这些放进短剧中,肯定能打动很多观众。”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林墨回头一看,居然是张雯!她穿着一身职业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脸上带着假笑:“李编导,真巧啊,我也来黔溪村考察,没想到能在这儿遇到您。” 林墨心里一紧,不知道张雯又要耍什么花样。
李编导愣了一下,显然不认识张雯:“请问您是?” 张雯赶紧递上名片:“我是某 MCN 机构的负责人张雯,之前也跟林墨团队谈过合作,不过后来因为理念不合终止了。我听说你们想来考察她们的短剧,特意来跟你们说几句,免得你们被误导。”
林墨皱着眉:“张经理,我们的短剧是真实的,不需要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张雯却不理林墨,对着李编导说:“李编导,您不知道,她们的短剧根本没有专业的团队,设备也很简陋,拍出来的东西质量根本不达标。而且我听说,她们的蜡染技艺也不是正宗的,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根本算不上非遗……”
“你胡说!” 王芳气得脸通红,冲上去想跟张雯理论,被林墨拦住了。林墨看着李编导,平静地说:“李编导,张经理说的都是假的,我们的设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拍出来的画面都是真实的;我们的蜡染技艺,有奶奶的传承证书和村民的见证,绝对是正宗的非遗。如果您不信,我们可以现在就给您演示染布的过程,让您看看我们的技艺到底怎么样。”
李编导点点头:“好啊,我们正好想看看蜡染的制作过程,要是能拍下来,说不定还能作为短剧的补充素材。” 张雯脸色一变,还想说什么,却被李编导打断了:“张经理,要是您没有别的事,就先请回吧,我们还要工作。” 张雯没办法,只好悻悻地走了,临走前还瞪了林墨一眼。
林墨松了一口气,对着李编导抱歉地说:“对不起,李编导,让您见笑了。” 李编导摇摇头:“没关系,我们做非遗节目,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人想通过炒作来获取流量,有人则是真心想传承文化,我们能分清。”
随后,林墨让王芳演示染布的过程。王芳坐在火塘边,拿起蜡刀,在白布上轻轻画着图案,动作熟练而优雅。“画蜡是蜡染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王芳一边画,一边解释,“我们用的蜡是蜂蜡和石蜡混合的,这样画出来的图案不容易开裂。画好之后,再把布放进染缸里浸泡,浸泡的时间根据想要的颜色深浅来定,一般要浸泡三四天。”
张老师扛着摄像机,把王芳画蜡的每一个细节都拍了下来,李编导则在旁边认真记录。“太厉害了!” 李编导赞叹道,“这么精细的图案,居然是用手工画出来的,这就是非遗的魅力啊!” 王芳笑着说:“这都是跟墨墨的奶奶学的,我们村很多人都会这个,姑娘们从小就跟着阿婆们学,现在最小的才十岁,画得都很好。”
中午,大家在晒布场吃午饭,阿婆们端上酸汤鱼、玉米饼、豆豉粑,还有自己腌的咸菜。李编导尝了一口酸汤鱼,眼睛一亮:“太好吃了!这酸汤的味道跟城里的不一样,特别鲜!” 阿婆笑着说:“这酸汤是用自己家酿的酸水做的,放了木姜子、辣椒,还有咱们村的山泉水,味道肯定不一样!要是你们喜欢,等会儿走的时候带点酸汤料包回去。”
吃完饭,林墨带着李编导和张老师去了老瓦房 —— 这是短剧里 “奶奶的染坊” 场景。房间里,林墨已经用妈妈寄来的织锦被面铺好了床,还摆上了奶奶当年用的老木梳、绣花针,墙上挂着奶奶的照片和蜡染布。“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我们精心准备的,” 林墨指着墙上的照片,“这张是奶奶刚到村里的时候拍的,这张是她教村民染布的照片,还有这张,是村民们给她送锦旗的照片……”
李编导看着房间里的布置,眼眶有些湿润:“太用心了!你们不仅在拍一部短剧,更是在守护一段历史,一份情感。这样真实的内容,肯定能打动观众,我们《非遗之光》栏目组决定,跟你们正式合作,把你们的短剧作为我们的特别节目播出,还会为你们做一期专题报道!”
林墨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陈阳和王芳也高兴得跳了起来,寨老和老人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墨墨,你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寨老拍着林墨的肩膀,激动地说。
李编导笑着说:“墨墨,别激动,这是你们应得的。接下来,我们会派摄像团队过来,协助你们完成剩下的拍摄,争取早日播出,让更多人知道黔溪村的蜡染,知道你们的故事。” 林墨擦干眼泪,点点头:“谢谢您,李编导,我们一定会好好拍,不辜负您的期望!”
下午,电视台的车离开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送。姑娘们唱起了山歌,阿婆们把酸汤料包、豆豉粑塞进工作人员的手里,笑着说:“以后常来啊,咱们村随时欢迎你们!” 李编导从车窗探出头,挥着手说:“我们会来的,等你们的短剧播出了,我们还要来做后续报道!”
汽车渐渐远去,林墨看着村口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妈妈的支持,有村里人的陪伴,有电视台的合作,还有最真实的故事和最坚定的初心。
就在这时,林墨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墨墨,怎么样?电视台的人同意合作了吗?” 林墨笑着说:“妈,同意了!他们不仅要播咱们的短剧,还要给咱们做专题报道!谢谢您,妈,要是没有您寄来的传承证书,咱们说不定就错过这个机会了。”
电话那头的李梅激动得哭了起来:“太好了!墨墨,妈就知道,真实的东西最打动人!你要好好拍,妈等着看你的短剧,等着看咱们家的蜡染上电视!” 林墨点点头,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妈,我会的,您放心。”
挂了电话,林墨看着身边的陈阳和王芳,笑着说:“咱们接下来要更努力了,争取早日把短剧拍完,让更多人知道黔溪村的蜡染,知道奶奶的故事!” 陈阳和王芳点点头,脸上带着坚定的笑容。
林墨和陈阳、王芳站在晒布场,看着飘动的蜡染布,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突然,林墨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短信,上面写着:“别以为跟电视台合作就万事大吉了,我不会让你们得逞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