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韫把自己没撑住睡着了的原因归结于傅砚珩家的床太软太舒服了。但好在自己哪怕在最后一秒也保留着一丝残存的意识,把傅砚珩说的话一字不落地听完了,并且在第二天一早又回味了一遍。
他还记着自己最后答应了傅砚珩去见他爸妈,但之后对方都没再提过这件事,他以为是傅砚珩改变了主意,渐渐也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展品保存指导的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几天,楚韫就窝在家里整理工作人员发过来的文档,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小字看过去,看得眼睛酸痛。
时间过得很快,楚韫的腿一点点好起来,去医院复查时,医生也说他恢复得很好,已经可以正常行走了。
.
转眼间就到了特展开展的日子。
省博对这次展览非常重视,动用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从国内外几十家考古文博单位借来了琳琅满目的展品,包括但不限于数千年前的茶叶遗存、清宫旧藏老茶,还有历朝历代的珍贵茶器。
开展当天,省博馆长做了一个简单的致辞,然后就是策展人苏荷向社会公众介绍这次特展的策划思路、代表性藏品和展览目的。
楚韫以指导专家的身份被安排在第一排落座,跟着媒体和观众一起鼓掌。苏荷在最后致谢的时候,特意着重介绍了几句楚韫的身份,随后就到了媒体问答环节。
楚韫和苏荷一齐站在台上,一开始媒体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苏荷身上。
“这次特展以‘且将新火试新茶’为主题,‘新火试新茶’出自苏轼的词,本身就带着传统与当下的交融感,展品时间跨度极大。想请教苏老师,策展时是如何通过展品诠释这句诗的意境的?”
苏荷妆容精致,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您可以留意展柜中层的动线设计。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茶籽陶罐到清代珐琅彩盖碗,我们用‘茶器承载的饮茶文化’串起了时间线,陶罐里复刻了先民贮存的野生茶籽,直观呈现早期茶的贮存形态;而清代珐琅彩盖碗的精致纹饰与釉色,已能看出茶器从实用向审美兼具的演变。”
“顺着这个脉络往后看,民国锡制茶海延续了盖碗‘实用为先’的设计理念,它的流口弧度经过百年使用打磨,格外顺手,而这种实用智慧又被当代匠人吸收,用到了新制的汝窑壶上。后者虽在釉色上追求‘雨过天青’的新意境,但壶嘴流口的弧度、出水时的断水利落感,能够清楚看出对民国茶海实用设计的传承。”
类似的问题后面又问了两个,然后记者开始向楚韫提问。
“楚先生作为茶叶制作领域非常优秀的年轻制茶师,在刚刚结束的‘Golden Leaf Global Awards’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请问能分享些制作中的心得体会吗?”
楚韫从苏荷手里接过话筒,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真实想法:“在我眼里,茶叶制作的核心就在‘顺势而为’。举个例子,揉捻时,新茶芽含水量不同,施力便需要进行调整,这种力度没有固定标准,全凭手感把握平衡,过急则芽叶碎裂,过轻则香气难出。”
“杀青则讲究‘适时而止’。锅温达标后投茶,翻炒时需要紧盯叶色由鲜绿转暗黄,细察青草气渐变为熟香,过早过晚都不能炒出优秀的茶叶。机器可控制时长,但水汽消散、香气透发的临界状态,仍然需要用人类的感官进行辨识。”
面对着下面的无数双眼睛,还有不时亮起的闪光灯,年轻人面容沉静而肃然,那双瞳底之下闪烁着难以言说的虔诚。
“归根结底,制茶没有标准答案,如同观人神色而应对,需要先通晓茶叶的特质。茶叶制作这一行,本质就是自身感知与茶叶特性的契合,这样做出来的茶才不是流水线上呆板划一的产物,而是拥有了自身灵魂灵气的活物。”
这个环节基本都是媒体向策展人提问,但苏荷有意让更多人认识楚韫,于是特意安排了这个机会。楚韫回答完这个问题后,就拿着麦克风等待下一家媒体的提问,然后他就看到一个相貌平平的男人拿着话筒起身:
“现在茶叶制作领域里,既有智能设备替代传统工序,也有市场对‘快产快销’的追求,更有甚者如当年的廖叙生,在自己的制茶技艺退步后,通过以次充好的手段欺骗市场和客户,您作为廖叙生的徒弟,最初投身茶叶制作时的初心是什么?这些年面对行业变化,这份初心有没有变?又是怎么守住的?”
此话落下,现场瞬间一片哗然!
苏荷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但凡“懂事”的媒体都不会在这样的场合问出这么尖锐不留情面的问题,很显然这是有人从中作梗。
她其实应该一直保持着微笑的,但此时此刻还是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楚韫,但就是看的这一眼才让她彻底控制不住表情——
哪怕是刚刚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楚韫的脸上都看不出什么表情,像一块光滑洁白的瓷器。但此刻他抬起双眼,眉峰舒展如远山,脸上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他在笑?他怎么笑得出来?!!
观众席上,有人紧紧盯着楚韫,恨不得能将他脸上的每一处细微表情都尽收眼底。那个记者问完话之后,他的心里陡然升起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期待着能在这张脸上看到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愤怒、退缩、恐惧。
但没有,他想要见到的任何情绪都没有。
.
“从我初学制茶的第一天起,我师父就问了我两个问题——”
时光的河流快速倒流,两岸的风景几经变幻,岁月里的不同声音终于跨越遥远而漫长的时空,渐渐交汇、重合——
“‘你为什么想要做茶?你做茶是为了什么?’”
下面鸦雀无声,只有记者手中的闪光灯骤然亮起。那些媒体、记者、观众都在仰望着台上的年轻人,静静等待着他的下文。
“我师父告诉我,做我们这行的,只有记住来处和归处,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好茶。当时我还很小,我告诉他,我想要做茶是为了替那些枝头上的茶叶完成一场完整的生命,让它们永远地留存在人的记忆里。哪怕时隔多年,直到此时此刻,我的想法依旧没有改变,我想这就是我的初心。”
“我喜欢、享受着茶叶制作,小的时候,我总以为这就是我做茶的原因,直到后来,我在我师父的茶楼里亲眼见到,一杯真正的好茶对茶客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师父告诉我,入了这行就要倾尽心力,为他人奉上一份慰藉人心的茶叶,从那之后我才明白,我做茶叶,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在这一杯茶里获得片刻的舒心,这就是我的‘归处’。”
闪光灯接连不断地亮起,浮光掠影般映照在楚韫瞳底,那双眼眸显得更亮了些,像浸在泉里的石子被日光照透。
“这些年行业确实在变,诚然科技设备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为茶叶制作行业带来了一系列变革,但很多步骤永远是机器靠一系列数据无法取代的,因为那更多是一个茶叶制作者数十年来积累的一种‘感觉’。”
楚韫的唇角平展如旧,看起来波澜不惊:“至于我师父的事情,我不想在这多说,但就像这位记者今天问的‘初心’,我可以明说:‘初心’不仅是做好茶,也是信好人。”
台下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惊雷般的掌声。
楚韫微微颔首,将话筒还给主持人,听着他在身后说着感谢之类的客套话,毫不犹豫地大步转身离开。
.
“——楚韫!”
开幕式已经结束,展厅里涌进了一大群参观者。楚韫正对着一个白地矾红彩题诗盖碗发呆,就听身后传来一道清亮的女声。
他转过头,就见苏荷朝他走过来,脸上神情复杂:“……真抱歉,我之前已经和媒体打过招呼,照理来讲他们不会为难你,结果还是出了这样的事情。”
楚韫摇了摇头:“这不怪你,反倒是我应该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在公众和媒体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荷愤愤不平地说:“这样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早晚会被整个行业唾弃。”
也许吧。楚韫很浅地笑了一下,身边苏荷的电话铃声响起,她和楚韫打了个手势,便去展厅外面接电话了。
楚韫按照之前苏荷说的策展思路慢慢走下去,看着每一个玻璃保护罩后面的介绍文字,很多都是他和负责人员在一个个深夜里一点修正、敲定的。
身后有一阵风掠过,很轻,但楚韫还是感觉到了。
他停下了脚步,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我以为过了这么多年,你的手段能高明一些。”
他看着面前玻璃映出两人的身影,一个是他,另一个人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看不清眉眼。
“小打小闹而已,不用高明,让你知道我回来了才是最重要的。”
男人嗓音含笑,却带着和多年前如出一辙的阴鸷。
楚韫“哦”了一声,微笑着说:“那你还真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是死是活,在国外还是回国内,流落街头还是客死他乡,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他转过身,眉梢眼角挑起一抹弧度:“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别忘了当年是怎么被赶出家门的。”
像是被触及了心底的一根刺,男人的太阳穴不住地抽动,他忍着怒气,缓缓露出一个笑容,附耳过来轻声道:“楚韫,你以为这么多年过去,我还会是当年的我吗?”
楚韫极度讨厌这种距离忽然拉近的感觉,下意识偏过头去。他眉头微皱,忍住给对方一巴掌的冲动,颔首道:“你说的没错,邵凌。”
“既然如此,你大可以试试能不能再次伤害到我。”
他歪了下头,很彬彬有礼的样子:“还有,下次见面记得保持距离,我怕被你传染狂犬病。”
说完,不顾邵凌脸上的神色,楚韫转身离开了展厅。
.
“抱歉苏小姐,我刚才突然有点事情,就先离开了。”
电话另一头,苏荷笑道:“没事没事,这几天辛苦你了,就是作为这次展览的第二体验地,可能接下来几天你们茶楼里会忙一些。”
楚韫真情实意地说:“还是得感谢你——”
“打住打住,”电话那头传来别人呼唤她的声音,苏荷语速飞快:“真想感谢我就请我免费喝茶。”
楚韫笑了:“没问题。”
挂断电话,也许是因为自己刚才被邵凌恶心到了,楚韫忽然有点想见傅砚珩。
.
宽敞的会议室内,产品负责人正在前面汇报:“本次Beta测试48小时内覆盖1273名用户,核心功能完成率89.6%,超出预期3个百分点——”
桌上手机震动了一下,负责人下意识停住声音,傅砚珩拿起手机看了一眼,视线没从屏幕上移开:“继续。”
产品负责人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先看自然语言交互模块,主要问题集中在‘家电控制’指令,‘关闭’和‘休眠’的误触发率达到了7.2%,初步判断是近义词库的边界定义太模糊。”
[楚韫:傅砚珩,你在公司吗?]
[傅砚珩:我在,怎么了?]
“不是近义词库的问题,去查声学特征库的方言标注覆盖率。”傅砚珩突然开口。
[楚韫:……就是有点想见你,但你要是忙的话就不打扰你了。]
产品负责人愣了一秒,随即恍然大悟。他小心翼翼地往傅砚珩那边瞟了一眼,本以为那张脸上会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冷漠严肃,结果看到的竟然是一丝极浅极淡的笑。
“有什么问题吗?”
傅砚珩抬起头,那点不易察觉的弧度已经回落下去,整个人看起来又恢复了那副冷淡的样子。
“……没,没有。”
负责人僵硬地挤出一丝笑容,随后继续汇报。
[傅砚珩:不忙。你在哪,我让闻时去接你。]
于是楚韫发来了一个定位。
“——嘈杂环境下麦克风信噪比掉15分贝,技术组初步判断是降噪模型参数需要优化。”
傅砚珩关掉手机,指尖一下下轻敲着桌面,忽然道:“还有多长时间?”
负责人“啊”了一声,随即看了眼自己手里的汇报文件,磕磕巴巴地说:“大,大概一个小时吧。”
傅砚珩敲了敲表盘:“精简一下,压缩到四十分钟。”
傅砚珩:老婆来了,无心工作[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邵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