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想法,林乐钧也没多耽搁。
次日一早,刚帮李四娘拾掇好摊子,交代几句,他便匆匆赶往镇东头的陈记铁铺。
那铺子是五马镇里的老字号,上回的火铁炉就是在那儿打的。
陈师傅手艺极好,待人厚道,价钱也公道。
刚到街口,远远地便瞧见铺子门前支了个木梯。
一个学徒模样的少年正踩在梯上,朝槐树枝头挂鞭炮。
林乐钧仰头望着那满树垂坠的红纸筒,觉得稀奇,便随口问了句:“小师傅,这鞭炮是做什么用的?”
那学徒闻声回头,笑着答道:
“今日上元,我们铁铺一向要打铁花,这些炮仗便是给晚上壮阵势用的!”
“打铁花?那可热闹了!”
林乐钧听着眼睛一亮,“若是今夜得了空,我一定来凑个热闹。”
“那你可得赶早!”
小学徒挺起胸膛,神采奕奕地道:“这打铁花可是我师傅的拿手绝活,年年都得打一次,全镇的人都等着瞧呢。你若是来晚了,可就什么也看不着了。”
“好!记下了,多谢小师傅。”
林乐钧道着谢,临走前仍不忘回头看一眼树上的鞭炮。
不知今夜与周翰之周旋过后,还有没有时间赶回来瞧上一眼……
说起来,他还真没亲眼见过打铁花呢。
再进铁铺,里头炉火烧得正旺,滚烫的热浪扑面而来。
陈铁匠赤着膀子,正抡着锤头,叮叮当当地砸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片,火星四溅。
他余光瞥见有人进门,便收了锤,粗声问道:“小兄弟,要打点什么?”
林乐钧拱拱手,开门见山道:“我想请师傅打一批烙铁,能在烧饼上烙字的那种。”
说罢,他举起手,比了个大致的尺寸。
“好说!”
陈铁匠顺手抽下搭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把脸,又朝他一伸手,“你要刻啥字?字帖拿来看看。”
林乐钧一怔,“字帖?还得字帖啊?”
陈铁匠被这话逗乐了,笑着道:“那可不?刻模子讲究照葫芦画瓢,若是没有个样子,我怎么给你刻字?”
林乐钧听闻,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才明白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还以为把想要的字报上来,铁匠便能打出来呢。
“原来如此,是我考虑不周了。”
“不打紧。”陈铁匠爽快地摆了摆手道:“你先去书铺找先生写份字帖拿来,我保证给你打得分毫不差。”
“好!那便有劳谢陈师傅了!”
林乐钧连忙道谢,也不再耽误他做活,识相地退了出去。
从铁铺出来,一身热气尚未散尽,日头已爬得高了些。
林乐钧踏上街道,只见两旁的商铺都在为今夜灯会忙活开了。有的挂灯,有的搭台,街上比昨日热闹了不少。
可……这字帖找谁写呢?
他有些为难地站在路口,目光落在河岸被风吹得微微摇曳的垂柳上。
自己的字肯定不行了,狗爬似的。身边认识的会写字的人也不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谢钰了。
还记得之前谢钰信里的字,几行落笔既工整又端方。
林乐钧虽然对书法一窍不通,却也看得出他的字写得洒脱又漂亮,肯定是有功底在身上的。
这样的字,若是能烙在自家饼子上,肯定再好不过了。
正烦恼间,一股浓郁的茶香忽然钻入鼻尖。
林乐钧抬眼,一家名作“香茶居”的茶叶铺子临街开着,门前还搭着个茶棚,悬着一块“一文一碗茶”的牌子。
好几个大铜壶在火炉上冒着热气,三三两两的赶早行人正在棚下歇脚喝茶。
说起来,祁州地界虽然不产茶叶,但凭着水路便利,各色货品倒是齐全。
饼子得先等着字帖,但茶叶蛋在书院里备受欢迎,正好可以放在阿娘的小摊卖呀!
林乐钧灵机一动,而且做茶叶蛋也不需要什么上品的好茶叶,按照这大碗茶一文钱的价目测算,成本也是合适的。
起了念头,他便抬步走了进去。
“掌柜的,您这的茶末子,还有筛下来的茶梗怎么卖?”
正拨算盘的掌柜抬眼,有些意外地打量这穿着半旧布衫的少年郎。
“哎,小哥,你要那玩意儿做什么?”
“我家在码头开吃食摊子的,买来泡些大碗茶给食客。”
听到这解释,掌柜的眉头松动了几分,只道:“原来如此。那便宜些卖给你吧,只收你三十文一斤便是。”
林乐钧眼睛亮了亮,这价钱比他预想的还低。
简单盘算一下,一斤茶可以煮至少三锅鸡蛋。
每锅煮三十枚,除去鸡蛋香料柴火的成本,倘若一颗蛋试定三文钱,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他笑着取出荷包,“劳烦先来二斤吧。”
从茶铺出来,林乐钧又去买了香料。等一切材料都置办齐全了,他才脚步轻快地朝清水码头走去。
到了自家摊档前,李四娘正忙得团团转,摊子前排着三四个人。林乐钧把买来的东西往棚子角落一放,洗了手就上去帮忙。
忙过一阵终于得了空,李四娘目光落在儿子刚提回来的纸包上。
“小宝,你这买的是啥?”
“是茶叶和香料!”
林乐钧朝她一笑,顺势将当日做茶叶蛋的种种向李四娘道来。
“……我瞧学子们都爱吃,便想着也给咱家摊子添上这鸡蛋,食客们瞧着新奇,指不定也能卖得好呢!”
“这……真能成吗?”
李四娘不禁皱起了眉,“用茶叶这种精贵东西煮鸡蛋,若是卖不出去,不是白糟蹋钱吗?”
林乐钧明白她的顾虑,“阿娘放心,我买的不多,而且都是些茶梗茶末子,没花多少钱。等今儿回去咱们先只煮一锅,明天看看卖得好不好。”
李四娘犹豫了一下,终于点点头,笑道:“小宝如今是香厨堂的大厨,你既然觉得好,那咱们就试试。”
“成!”
林乐钧也咧嘴一笑。
接下来一整个白天,他都在摊前忙碌。帮着李四娘招呼客人,揉面烙饼。
直到日头西斜,远处的河面渔火亮起。
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就连码头停靠的一众商船,船头也挂起了祈求水运顺利的龙灯。
宵鼓响,镇上的灯会就要开始了。
李四娘看了眼陶罐满当当的铜板,又瞥了一眼码头上越来越密集的灯笼光影。忽然想起今早出门时,林乐钧提过今晚要和朋友同逛灯会。
“小宝,眼瞧着灯会就要开始了,摊子这边阿娘来顾,你可别耽误了时辰,叫人家等得着急了。”
“哎呀!时候是不早了!”
林乐钧瞧着天色,估摸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解下围裙,“阿娘,那我先去看灯了。若在市上遇见好看的灯,也给娘带一盏!”
“咱家小宝本事大了,还有朋友邀着逛灯会了。”
李四娘笑着抬手,用手指抹了抹林乐钧脸上的面粉,又叮嘱道:“灯会上人多,你自己小心点儿,别磕了碰了。看完灯就早点回来,莫让阿娘挂念。”
“知道了!”
林乐钧响亮地应了一声,卷好围裙放到架子底下。朝李四娘挥挥手,刚出饼棚,便汇入了熙攘的人流中。
行过码头外那道风调雨顺的牌楼,街上行人如流,穿镇而过的若河之上更是飘满了莲花河灯。
明亮的烛火在莲心中央闪烁,沿着墨色的水面缓缓飘荡。
甫一踏入灯市,林乐钧便被眼前铺天盖地的热闹景象淹没了。
只见各色店铺檐下,乃至河岸垂柳间,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将整条街道映照得亮如白昼。
几家铺面还联合搭了戏台,伶人身着彩衣,伴随锣鼓喧天唱着戏文,台下人头攒动,叫好声此起彼伏。
他顾不上看热闹,只越过人群一路挤去街桥,鞋子差点都要被人踩掉了。
最后按照和王宜君约定的地方,好不容易才在桥头北侧寻了个小吃摊落了座。
这小摊瞧着简陋,只挂了一盏红灯笼。许是位置偏了些,生意也冷冷清清的,好在坐在这里能一眼瞧见街桥上的行人。
摊主是个须发皆白的老汉,生得小眼细鼻。
许是因为摊子生意不好,一听林乐钧只要了一个肉包子,他没好气地掀开蒸笼,取了包子撂在桌上。
林乐钧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捧着那包子慢慢地吃。
两眼却紧紧盯着街桥的方向,在来往人流中仔细搜寻。
一直等到戌时都过了,包子也已经吃完了。还不见人来,林乐钧心急如焚。
周围桌椅渐渐坐满了人,那摊主老汉又过来收走了空碗,还当林乐钧的面擦了好几遍桌子。
林乐钧只好再点了碗粗茶,才见那老汉的脸色略微好了几分。
喝着茶耐着性子又坐了半晌,就在林乐钧以为计划有变的时候,桥对岸终于出现了那双熟悉的身影。
王宜君行至街桥最高处,手中提一盏精巧花灯,厚重的毛边斗篷裹着身子,只露出一张描画过的苍白小脸。
走在她身侧的,正是那一袭锦缎长衫的周翰之。
在灯火的映照下,这人倒真显出了几分翩翩贵公子的气度。
林乐钧紧紧盯着那两人,直到见他们步下石桥,又向另一个方向去了。
才将碗底早已凉透的粗茶一饮而尽,数出铜板放在桌上。
他跟在那二人身后,隔了七八步的距离。
没走多远,就听见前方一阵鞭炮齐鸣。
周围的游人皆被那声响吸引了过去,只见一座甚是气派的三层酒楼立在前方,还挂着一块金光闪闪的匾额。
如意斋?这不是王家的酒楼吗?
林乐钧心头一跳,目光下意识地扫向王宜君和周翰之所在的方向。
果然,周翰之已然停了脚步。
他侧身对王宜君说了句什么,王宜君微微颔首,二人便也随着人流去了酒楼前。
“诸位乡邻父老,才子佳人!今日上元佳节,敝号如意斋特设灯谜雅会,与诸位共贺升平!”
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男子站在高凳上,手上提着铜锣,头戴一顶翠色巾帽,滚圆的肚皮则将身上的锦衣高高顶起,瞧着甚是滑稽。
在他身后,数十盏模样精巧的花灯正高挂在木架之上,灯下的谜笺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瞧见人群渐渐围拢了过来,那掌柜一敲铜锣,继续笑道:
“凡猜中谜题者,可揭下谜笺至台前兑换彩头!若有人能连破九题,拔得头筹——”
说到这里,他故意拖长了调子,朝身后一招手。
立时便有两名伙计小心翼翼捧出一个锦盒。待到锦盒打开,众人定睛一瞧,只见那盒内竟是一盏猫儿形状的琉璃灯!
玄朝的琉璃制品多为御用,或是显贵专享。
眼下这盏琉璃灯,不仅通体晶莹透亮,还被巧匠烧制成了白猫蜷卧之姿,灵动非凡。
如此品相,估摸着价格肯定不止百金。
瞧见众人目瞪口呆的神情,掌柜朗声笑道:“这盏由苏杭巧匠精制的玲珑猫儿灯,便是魁首之彩!还望诸位一试身手!”
话音刚落,四下惊叹顿起。
“乖乖,琉璃灯!这怕不是宫里的物件儿吧?”
“不愧是如意斋,竟如此大手笔!”
“天爷……这彩头,得值多少亩好地啊!”
就在这时,周翰之整衣端容,挤向人前自信开口。
“上元佳节,又逢灯谜雅会。张掌柜有心,竟还准备了如此精妙的彩头。”
说着,他将手中折扇“唰”地一展。朝着掌柜朗声道:“周某愿试上一试!”
林乐钧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人模狗样的周翰之,不禁一声冷笑。
他这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态,甫一站出便引得众人瞩目。
人群中立刻有人低呼:“啊呀,这不是王员外府上的门客周先生吗?”
另一人接口:“何止!我可听说他还是露华书院的学子,正经的秀才郎!这回他若是上了场,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怕是没什么胜算喽!”
听着周遭的议论,周翰之嘴角上挑,摇着扇子洋洋得意。
掌柜正要接话,人群中忽然又冒出一句清脆的嗓音:
“猜灯谜!哎呀,这可有意思得紧呐!”
听着这道熟悉的声线,周翰之如遭雷击,面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他带着几分不可置信,顺着声音看去,正瞧见了林乐钧那张笑意盈盈的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5章 露华食记(三十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