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阴霾
沈禹回敬了夏槿一个很无奈的表情。
夏槿又小声说道:“我看他俩这是不是有点磁场不合什么的,根本没见几面,怎么一见面空气中就弥漫着这么浓重的火药味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吧?”夏槿用手肘轻轻戳了一下沈禹,想要让他同意自己的观点。
沈禹被猛地一下不轻不重地“肘击”了一下,回答道 :“那我们又能做点什么,这发生什么矛盾不得他俩自己解决啊?我们瞎掺和什么呀?”
沈禹远远看着宋莳月的时候莫名其妙让人幻视出一个心酸的“老父亲”看着自己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却又羽翼未丰的无奈来,夏槿估计他就差点没把“孩子大了让他自己去飞”说出口了。
玩笑归玩笑,沈禹和夏槿两个人都沉默了片刻,不约而同地想起宋莳月小时候接受的那远非同龄人可以忍受的情绪抗压能力训练。
虽然两个人都没能够真正地、亲眼见过宋莳月接受情绪抗压能力训练的情况,但是他们之前就在网上搜索过一些视频片段和海量的文字介绍,情绪抗压能力训练本质就是突破正常的人性对情感加以近乎可以称得上是“粗暴”的干预,宋莳月小时候就接受的这个训练,成功让他这么多年以来都维持的良好,甚至可以说是毫不费力地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他最真实的情绪往往被压在心里那层最隐蔽、最昏暗的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罩着蜘蛛网的角落,甚至有的时候连宋莳月自己也把自己蒙骗了过去,他好像丧失了对他人情感的大部分的感知力,同时也一并丧失了自己的一部分。
也可能是宋莳月适应得太好了,一切都太自然了。以至于他自己都无法清晰而准确地洞见自己的真实情绪,更不用说根本不了解他的“外人”了。或许在外人眼里,至少是经历了“训练”以来,没有怎么在他脸上看出什么极度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来,他好像情绪一直都是那么稳定,“世界发生了什么都和他无关”。很多时候他用笑脸掩饰自己不确定的一瞬即逝的失落和伤心,也有的时候,他本来并不是真正的愤怒或者说是生气,但是他的面部表情早已绕过大脑代替他做出了选择。
掩饰真实情绪几乎成为了他的本能,骗的太久了,以至于他自己都忘了自己哪些情绪是出于真实的流露,哪些又是作伪的“情不得已”。但是他在自己最亲近的母亲和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面前,总是会努力让自己露出更加真实的一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冯雅女士发现了本来是为了抑制宋莳月体内异能水平的情绪抗压能力训练并非如传闻中的那般“百利而无一害”(不过如果从事实角度出发的话,在没有出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诱导的情况下,宋莳月对于体内异能已经能够控制得相当出色了,这对于他来说确实达到了很好得控制体内异能水平的效果),但是“训练”却逐渐将从前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从冯雅身边夺走,她隐隐感到和他之间存在了一层很薄的、但是却很难打破的隔阂。
冯雅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母亲,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她也有做点什么的义务。她不求要完全打破这层无形的“隔阂”,但是她想在这层“隔阂上面开个不大不小的孔”,这就像一个可以透进意思阳光的小窗子,这样,既可以让宋莳月被她看见,又可以给这个越长越大,现在步入青春期的少年足够的、**上的尊重和理解。
自从宋是月的父亲宋清河去世后,她心里总是对宋莳月带着一丝虽然细密但是绵长持久的歉意,这种歉意说不清也道不明。冯雅女士不是一个特别善于言辞,不像大部分母亲那样符合传统理念那种“温柔贤惠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但是她的爱更多的藏在一点一滴里、藏在很多时候甚至连心细的宋莳月都觉察不到的细节里。
性格上的独立与坚韧就是宋清河当初爱上冯雅的原因。
当然,宋清河给予的冯雅的难得的发自内心来源于教养的尊重和智力上的双重的尊重也让冯雅怦然心动。哪怕在当时那个人口生育率下降,冯雅父母都在催婚的年代,冯雅和宋清和对待婚姻的态度也都一致认为婚姻是关乎双方幸福的人生大事,往小了说是为了双方都幸福,往大了说何尝不是在为构建和谐宿舍作出自己的贡献呢?
就这样,冯雅和宋清河顶住了双方父母催婚的压力,是相处了整整五年才结婚的。在他们眼里,婚姻是绝对不能轻率、不可儿戏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宋莳月的母亲在和宋清河这么一个顶尖的生物科学研究学者结婚之后,哪怕宋清河研究赚到的钱可以多的让她一辈子都花不完,她也没有故步自封、没有放弃自己的交际圈,她依然以异常坚定的态度操持自己的事业。
宋清河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对她更加欣赏了。
冯雅是个不可多得十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创业路上季度受挫却又逆风翻盘、涅槃重生归来,在她的字典里没有轻易认输这个概念,如果有那么哪怕千分之一甚至于万分之一的机会冯雅也不会轻易放过,她敏锐的直觉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家来说大有裨益,冯雅对于市场的变化、动向总是“快准狠”捕捉在没有认识宋清河之前如此,结婚之后她亦然如此,未曾改变分毫。冯雅年轻的时候就显露出来精明能干却又不卑不亢等在同龄女性中不可多得的特质来,哪怕只具备这其中任何一点就足以让很多轻浮、浪荡的想要糊弄感情之流望而却步了,下属们也经常戏称她“气场过于强大,让人不敢靠太近”。但是她只是笑笑,除此以外从来没有为自己作多余的一句辩解。因为在冯雅的心里,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事业、什么样的感情。冯雅和宋清河的感情经历了整整五年的考验,直到他们彼此非常笃定对方就是“对的那个人”的时候,才结婚。
冯雅女士对宋莳月的事情格外上心,但是她出于对孩子自我成长等方面的考虑,宋莳月的事情他自己可以独自解决的话,她也本着非必要不直接插手的原则。所以可能从不了解宋莳月的“外人”看来,冯雅好像不怎么关新宋莳月,其实完全不是体现在“表象”上的这样。
相反,冯雅把宋莳月的身心状况比谁都更放在心上。
冯雅不能够满足于仅仅让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止步于体内异能水平稳定这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她铁了心要让宋莳月的心理健康起来。虽然不奢求能把丈夫去世前那个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的孩子找回来,但是也要让宋莳月在“心里修复”中找到迷失的自我。
后来在家庭医生谢睿的建议下,自十二岁起,宋莳月的精神“训练”项目拓展为两项,再加一项名为“真实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训练”的定制化的心理项目。
奇怪的是,一向表现优异的宋莳月,在这门“训练”中宋莳月表现得常常是不尽人意。尽管宋莳月明明很努力了,也经常达不到谢睿每次给他设定的“训练”任务的最低标准。
每每这个时候,宋莳月面对着被量化过的数据报告,手指白皙的指关节攥着一张张的虚拟纸页,一遍一遍清晰地发现了自己在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白,一种无奈和无能为力是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这种感觉起初的时候并不明显,后面久了,这个反复被撕开的伤疤已经感受不到和第一次撕裂那般的疼痛了,但是每一次这刺眼的报告都会给宋莳月带来与以往不一样的疼痛来。
久久萦绕在宋莳月的心头,就像阴霾一样,挥之不去。而冯雅女士和沈禹、夏瑾两位发小的陪伴无疑,驱散了宋莳月心头部分的阴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