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以为,周日的下午茶,已经是那场愉快的约会的终点。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大多点到为止,能有一次舒服的体验,便已是难得的缘分。她从没想过,这场约会,竟还有这样一份意料之外的“回音”。
他竟然,真的把他们之间随口聊起的一个话题,如此认真地放在了心上。
这份认真,隔着冰冷的屏幕,却像一股暖流,无声地,熨帖了她一整天的疲惫。
她笑了笑,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及的、被珍视的喜悦,坦诚地回复了他。
【林栖:你有心了,还查摄影师的资料。我是只看图片,不了解个人。就像听音乐只听旋律,不听歌词一样。】
这是一句全然的实话。她向来如此,凭着最直观的感觉去欣赏一切事物,从不深究背后的故事与解读。这在她的一些朋友看来,是一种“粗糙”和“没文化”,她也曾为此,产生过一丝自我怀疑。
她不知道沈砚会如何看待这种“纯粹的懒惰”。
书房里,沈砚看着她发来的回复,若有所思。
“只听旋律,不听歌词……”他低声重复着这句话,仿佛在品味其中的意境。
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粗糙,恰恰相反,他觉得,这很符合他初见时,对她的感觉——安静,纯粹,不染尘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急于去解读,去分析,去为一切事物赋予深刻的意义。能抛开所有背景故事,只凭第一眼的感受去建立最纯粹的连接,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
他很欣赏。
【沈砚:这样很好,更纯粹。】
【沈砚:很多时候,了解了背景故事,反而会束缚住第一眼的感受。】
他将自己的想法,坦诚地说了出来。随即,他又用一种带着点自嘲的语气,剖析了自己。
【沈砚:我可能是职业习惯,总想弄明白来龙去脉。】
【沈砚:你说的没错,就像歌词会框定旋律的想象空间。】
他没有敷衍地赞同,而是认真地分析了她这种欣赏方式的价值,并且,还将它与自己的习惯做了对比。这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交流。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番话,似乎触动了她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
【林栖:你是第一个赞同我的。我因为这种粗糙的“欣赏”总是被朋友diss。搞得我还自我怀疑了。】
看到这条带着些许自我调侃和委屈的消息,屏幕那头的沈砚,沉默了片刻。
他能感觉到,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背后是她真实遇到过的困惑和不被理解。他甚至能想象出,她说自己“粗糙”时,那种故作坚强的、无所谓的表情。
他的回复,没有顺着她的话去指责她的朋友,而是把焦点,重新拉回到了她本身。
【沈砚:审美是很私人的事,没有标准答案。】
【沈砚:能抛开所有背景解读,只凭第一眼的感觉去建立连接,这本身就很可贵。说明你的感受力很敏锐。】
【沈砚:这不是粗糙,是纯粹。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的标准,而怀疑自己。】
他一字一句,打得缓慢而笃定。
他想让她知道,她的特别,是一种天赋,而非缺陷。
林栖看着沈砚发来的那几段话,久久地,怔在了原地。
“这不是粗糙,是纯粹。”
“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的标准,而怀疑自己。”
这些话,像一束温柔而坚定的光,瞬间穿透了她用来自我保护的、坚硬的外壳,精准地,照亮了她内心深处那片连她自己都快要遗忘的、敏感而柔软的角落。
她一直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她习惯了用乐观和爽朗来面对世界,习惯了对那些不被理解的时刻一笑置之。
可眼前这个只见过两次面的男人,却隔着遥远的网络,轻而易举地,看透了她所有的伪装。并且,在她自嘲为“粗糙”的时候,给了她一个最高级别的定义——“纯粹”。
这种被人彻底“懂得”的感觉,让她的眼眶,毫无预兆地,就热了。
【林栖:谢谢你的开导和认可。你能够包容这些与自己不同的偏好,也很难得了。】
她的感谢和称赞,沈砚平静地收下了。对他而言,尊重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值得被如此郑重地感谢。
【沈砚:这算不上难得,理应如此。】
【沈砚:如果每个人的喜好都一样,那才无趣。】
他似乎不准备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了,因为该说的他已经说完。他看了看时间,和他之前的习惯一样,在一个话题的自然结束点,体贴地为对话收尾。
【沈砚:时间不早了,别想太多朋友的话。早点休息。】
【林栖:好,你也早点休息。晚安。】
看到这条回复,沈砚知道,今晚的交流到此结束了。
他没有再回复“晚安”或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屏幕。
今晚的对话,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深入。他看到了她的一些不确定和脆弱,而她,也感受到了他的稳重和包容。
有些东西,在悄然变化。
他锁上屏幕,手机暗了下去。窗外夜色沉静,今晚的月亮,很温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