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店的门是有些厚重的木质门,沈砚走在前面,很自然地伸手推开,为林栖扶着门,示意她先进。
一股混合着老唱片纸壳和黑胶特有的、一丝沉静的气味,扑面而来。
店内很安静,与门外喧嚣的街道恍如两个世界。背景里流淌着一首不知名的爵士乐,慵懒而舒缓。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唱片架整齐地立着,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图书馆,收藏着无数被物化的、流动的时光。
沈砚先进了店,但没有立刻走向某个区域,而是在入口附近停下来,给了林栖一个适应环境的时间。
“我偶尔会来这里。”他轻声说,声音在安静的店里显得格外清晰,“老板不太爱说话,东西倒是很全。”
他指了指那些唱片架,眼里的情绪,从刚才被看透后的那一丝慌乱,重新变回了从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随便看看。”他说,“或者,你可以先从验证你的第一个猜测开始——古典区在那边。”
他将这场“寻宝游戏”的主动权,又交还到了她的手上。
林栖会心一笑,没有客气,顺着他指的方向,便迈步走了过去,带着认真又好奇的神情,开始在那一排排古典唱片的封套上,寻找着可能属于沈砚的痕迹。
沈砚跟在她身后,和她隔着一个人的距离,也走向了古典区。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认真浏览那些唱片封面的侧脸。她看得非常专注,阳光透过橱窗,在她柔软的发梢上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
店内舒缓的音乐,和你专注的神情,构成了一幅让他觉得很安定的画面。
林栖在一排巴赫的作品前停下了脚步。她拿起一张莫扎特的唱片看了看,又放下,似乎有些无从下手。
就在这时,沈砚从她身旁探过身,手指精准地从那一排唱片中,抽出了其中一张。
这是一个很简洁的封面,只有一个大提琴家演奏的黑白照片,充满了沉静的力量感。
他把唱片递到林栖面前,指尖几乎要碰到她的手。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他轻声说,像是在介绍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他没有直接说“你猜对了”,而是用一种更私密、更坦诚的方式,向她展示了一小块只属于他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
“如果深夜或者出差,需要一个人安静很久的时候,”他看着唱片的封面,缓缓说道,“我会听这个。”
这比一句简单的“是”,要深刻得多。这不仅是他的音乐品味,更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与孤独相处的方式。
林栖接过那张唱片,指尖传来黑胶封套特有的、温润的质感。她低头看着封面,然后用一种很轻,但带着一丝惊喜的语气说:
“嗯,我也喜欢他,尤其是他的《C大调前奏曲》,听了让人觉得很温暖。”
林栖的回答,让沈砚拿着唱片的手,在空中停顿了半秒。
他抬起眼,看向她的目光里,是真切的、毫不掩饰的惊讶。这惊讶很快就化成了一种更深、更亮的笑意。这次的笑意,比在书店门口时更清晰,也更暖。
“我没想到,你会喜欢巴赫。”他由衷地说道。
他原以为,这只是他单方面的一次分享,一次对她“猜测”的验证。他从没想过,她不仅知道,而且和他一样,也在这片广袤的音乐世界里,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密的港湾。
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唱片,又想了想她提到的那首曲子。
一瞬间,两个看似独立的灵魂,在巴赫这个名字上,找到了最精准的共鸣点。
“我这张,”他用一种很轻,但很确定的语气说,像是在做一个精妙的总结,“是深夜的书房和紧闭的门。”
他顿了顿,抬眼看着她,眼里的光,温柔得不可思议。
“你那首,”他说,“是清晨推开窗时,照进来的第一束光。”
说完,他做了一个让林栖有些意外的举动。
他从她怀里,轻轻拿起最上面的那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将这张巴赫的唱片稳稳地垫在了中间,然后再把书放了回去。
这个动作,自然得像是演练过无数遍。
“这张送你。”
他看着她的眼睛,非常坦诚地补充了一句。
“算是……给新同好的见面礼。”
林栖先是一愣,随即,一个非常灿烂的、不带任何客气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开来。
“好,”她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她坦然地,接受了他这份带着深刻意义的、突如其来的赠礼。
这份坦然,让沈砚心里那一点点可能怕她拒绝的紧绷,瞬间松弛了下来。他点点头,像是终于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嗯。”他应了一声。
他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停留,而是很自然地把视线转向了唱片店的另一个区域,那里的风格和古典区截然不同,封面大多色彩浓烈、设计大胆。
他朝那边抬了抬下巴,语气恢复了之前那种带着点玩味的平静。
“好了,”他说,“现在该去看看,你说的我内心深处,那点‘渴望不安的冲动’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