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裂缝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消防支队技术分析室的冷气总带着一股铁锈味。温枳推开玻璃门时,肖砚正跪在地板上,盯着投影在整面墙上的三维模型。模型是和安大厦的1:1000还原,钢筋结构用红色线条标注,在冷白的光线下像一张布满血丝的网。

“来了。”肖砚头也没抬,手里的激光笔在模型第十层划了道弧线,“看这里,电气井的位置。”

温枳走过去,靴底在防静电地板上擦出轻微的声响。投影里的电气井被放大,金属管线的三维模型正在闪烁红光,旁边的温度曲线像一条陡然跃起的蛇——820℃,这个数字被标成刺眼的黄色。

“十年前的事故报告里,这里只登记了‘300℃局部过热’,”肖砚的声音裹着冷气,“但我恢复了消防主机的原始日志,实际温度是820℃,持续燃烧13分钟。”她切换画面,钢筋的分子结构模拟图上,红色的原子排列开始紊乱,“HRB400钢筋的临界软化点是600℃,超过这个温度,屈服强度会下降40%。”

温枳的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掌心。父亲的救援记录仪最后拍到的画面,就是第十层的电气井——浓烟从门缝里涌出来,橙色救援服的袖子从变形的门框里伸出来,徒劳地推着什么。

“但光靠这个温度,还不足以让整栋楼坍塌。”肖砚调出另一组数据,屏幕上弹出密密麻麻的混凝土检测报告,“关键在这里——速凝混凝土。”

报告上的抗压强度数值被红笔圈住:20MPa。温枳记得建筑规范里,高层建筑的梁体混凝土强度至少要达到60MPa。“只有标准的三分之一?”

“是顾明诚采购的‘特供品’。”肖砚点开一份泛黄的采购单扫描件,顾明诚的签名龙飞凤舞地压在“验收合格”栏上,“他用项目资金买了100吨,全部用在第十层的灾后修补。这种混凝土初凝只要15分钟,适合紧急抢修,但抗裂性几乎为零,遇震动就会粉化。”

激光笔指向模型的修补区域,那里的混凝土模拟层呈现出蜂窝状的空隙。“火灾后,他们用这种劣质混凝土填补了钢筋软化造成的裂缝,表面看起来完好无损,但内部已经成了豆腐渣。”

分析室的门被推开,靳舟带着一身阳光走进来,手里的牛皮纸袋在冷空气中凝出白雾。“找到这个了。”他把纸袋里的东西倒在桌上,是一沓和安大厦的原始图纸,边缘已经被虫蛀出细孔。

图纸摊开时,簌簌的响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靳舟用直尺比着消防通道的线条:“原始设计里,消防通道宽1.2米,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18条。”他又拿出另一张修改后的图纸,线条明显变窄,“但施工时被改成了0.8米,刚好卡在‘违规边缘’。”

签字栏里的“沈砚”二字歪歪扭扭,最后一笔拖出长长的墨痕,像一道未干的泪痕。“这不是正常签字的力度分布,”温枳指着笔画转折处,“起笔重,收笔轻,中间有三次停顿——是被人按住手签的。”

靳舟的喉结动了动。他从随身的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照片,是十年前的设计院办公室,年轻的沈砚趴在桌上画图,旁边站着沈敬之,手里捏着一份文件,阴影刚好遮住沈砚的脸。“沈敬之当时挪用了设计院的公款,顾明诚说只要沈砚改图纸,就帮他填窟窿。”

肖砚突然嗤笑一声,笑声撞在玻璃墙上弹回来,带着刺耳的回音。“填窟窿?是把他推进更深的坑吧。”她调出赵峰的银行流水,十年前有一笔50万的转账,备注是“材料款”,但收款账户是沈敬之的住院押金账户,“沈敬之当年肝癌手术,钱是顾明诚给的。条件是——永远闭嘴。”

温枳的目光落在消防通道的修改处。0.8米,刚好够一个人侧身通过,但无法容纳担架。父亲的救援记录仪里,最后有段模糊的音频:“通道太窄,担架过不去……”原来不是过不去,是有人故意让它过不去。

“模拟开始。”肖砚按下回车键,投影里的和安大厦模型突然亮起红光。电气井的火焰先蔓延,钢筋线条逐渐变成橙色;十分钟后,修补区域的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纹;三十分钟时,消防云梯车的模型停靠在西侧外墙,60吨的重量压在第十层的受损结构上——

“轰”的一声闷响从音响里炸出来,模型的第十层像被无形的手捏碎,红色的钢筋线条瞬间崩断,整栋楼的重心向西侧倾斜,灰尘云团的模拟图吞没了半个屏幕。

时间定格在“坍塌后1分23秒”。屏幕下方弹出死亡人数统计:10人。温枳的父亲,温志国,名字排在第十位,后面标注着“救援指挥,被埋压”。

分析室里的冷气突然变得像冰碴。温枳盯着那个名字,指尖的温度一点点流失。十年了,她无数次在梦里听见坍塌的巨响,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那不是天灾,是一场用钢筋、混凝土和谎言精心计算的谋杀。

“还有更恶心的。”肖砚切换画面,调出一份《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的扫描件,填写日期是坍塌后第七天。报告里,电气井的火灾被定性为“线路老化意外”,温度记录赫然写着“300℃”,签字栏是当时的消防支队副队长,现在已经退休移民。

“我查了备份服务器,”肖砚的激光笔戳在“300℃”上,“这个数字被篡改过,原始记录的820℃被覆盖了。操作日志显示,修改时间是报告提交前一小时,IP地址指向顾明诚的私人助理办公室。”

靳舟突然开口,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父亲的监理日志里,记过这件事。”他从牛皮纸袋里抽出一本泛黄的硬壳笔记本,翻开第37页,“2015年3月17日,顾明诚带副队长来工地,塞了个信封。我父亲躲在楼梯间,听见他们说‘温度改低点,别让人看出问题’。”

笔记本的纸页边缘有烧焦的痕迹。靳舟说,这是父亲从坍塌现场抢出来的最后一件东西,上面还沾着速凝混凝土的粉末——十年前的粉末,现在还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不规则的晶体结构,那是劣质速凝剂的特征。

“你父亲……”温枳的话卡在喉咙里。她终于明白靳舟为什么总是沉默,为什么看模型时眼神像在看一座坟墓。

“他拒绝在验收单上签字,”靳舟的指尖划过笔记本上的签名,“顾明诚第二天就把他调离了项目组,三个月后,他在工地上‘意外’摔断了腿,次年病逝。医生说是‘抑郁引发的器官衰竭’,但我知道,他是被活活气死的。”

分析室的门被撞开,老郑举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是医院的视频通话界面。沈敬之躺在病床上,浑身插着管子,浑浊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镜头,枯瘦的手抓着旁边靳舟的手臂——

“你父亲……没签字……”老人的声音像漏风的风箱,“是我……是我签的假验收单……他用沈砚的前途逼我……”

视频突然中断,只剩下忙音。老郑的手还在抖:“刚抢救过来,又昏迷了。医生说……可能醒不过来了。”

靳舟的手臂僵在半空,刚才被沈敬之抓过的地方,衣服皱成一团。他忽然想起父亲葬礼那天,沈敬之来送过一个花圈,卡片上写着“故人安息”,字迹抖得不成样子。原来不是悼念,是赎罪。

“还有这个。”靳舟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折叠的纸,是速凝混凝土的检测报告原件,上面有顾明诚的采购签字,还有赵峰的备注:“符合要求,准予使用”。备注旁边,有个极小的“假”字,是用指甲刻上去的。

“赵峰不是主谋,”温枳突然说,“他只是被拉下水的棋子。”她指着备注上的刻痕,“他在留证据,给自己留后路。”

肖砚调出赵峰的通话记录,最新破解的一条加密信息弹出来:“沈敬之知道速凝剂的事,他儿子藏了备份。”发送时间是赵峰死前两小时。

“所以沈砚的死,”温枳的声音沉下来,“是因为他藏了备份?”

靳舟的目光落在沈砚的签字上。那个被胁迫的签名,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几乎划破纸页。“他不是藏,是想赎罪。”他想起沈砚书房里的建筑模型,拱券夹层里的录音器,“他知道自己改消防通道会害死很多人,所以偷偷录下顾明诚和赵峰的对话。”

分析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是法医室的老陈,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小温,你父亲的遗物里有个铁盒子,撬开锁发现了这个——”

四十分钟后,温枳站在法医室的解剖台前,看着那个锈成褐色的铁盒子。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沓信纸,最上面的一封写着:“致枳枳,若我未归,打开第三页。”

第三页的信纸边缘有烧焦的痕迹,字迹被水泡得发皱,但每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

“……今日见靳文山(靳舟父亲),他说和安大厦的钢筋被换了型号,检测报告是假的。他把真报告藏在了监理日志第十册第37页,让我务必取出来。他说顾明诚背后有人,让我小心……若我出事,让靳舟把报告交给纪检委,他信得过……”

信的结尾,父亲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别担心,爸爸会回来给你做糖醋排骨。”

温枳的指甲掐进掌心,血珠滴在信纸上,晕开一小朵暗红色的花。原来父亲不是不知道危险,是明知危险还要去。他手里的U盘,藏着的不仅是工人的举报录音,还有靳文山用命换来的真相。

“模拟系统的原始数据,”肖砚突然打断她的思绪,指着屏幕上的错误代码,“被人篡改过!十年前的火灾温度记录被调低了500℃,篡改者的IP地址指向消防支队的旧服务器,操作人是……当年的副队长!”

副队长,退休,移民。温枳想起父亲的信:“顾明诚背后有人”。这条线终于连起来了——顾明诚负责换材料,赵峰负责假验收,沈敬之被迫签字,副队长篡改火灾记录,而那个故意制造电气井火灾的人,至今还藏在暗处。

“重新模拟,加入所有变量。”温枳把信纸折好放回铁盒,“包括副队长的篡改记录,沈砚的消防通道修改,还有靳文山的监理日志。”

投影里的和安大厦再次坍塌,但这次,屏幕上多出一行字:“人为事故,非意外”。红色的证据链像蛛网一样展开,将顾明诚、赵峰、沈敬之、副队长一一网在中央,最后指向一个模糊的黑影——火灾的制造者。

“这个人,”温枳的目光扫过屏幕,“知道速凝混凝土的弱点,知道电气井的位置,还能精准控制火灾温度。”她顿了顿,看向靳舟,“你父亲的日志里,有没有提到谁负责工地的电气系统?”

靳舟翻动日志,在第23页找到一行小字:“电工老李,顾明诚的远房表舅,负责电气井线路。”旁边画了个问号。

肖砚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户籍系统里弹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戴安全帽的中年男人,嘴角有颗痣,眼神阴鸷。照片下方标注着:“□□,2016年辞职,现居国外。”

“他就是那个制造火灾的人。”温枳的声音里终于有了温度,“也是最后一个活口。”

分析室的窗外,夕阳把云彩染成血红色。温枳看着投影里坍塌的和安大厦,忽然想起父亲出警前的那个早上,他给她做了糖醋排骨,说:“等爸爸回来,带你去和安大厦顶楼看日出。”

顶楼永远塌了,但真相没有。铁盒子里的信,靳文山的日志,沈砚的录音,赵峰的刻痕,还有火灾模拟软件里跳动的数据,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

十年前的那场“意外”,是一场用钢筋、混凝土和人命堆砌的旧罪。而现在,那些散落的证据,终于在时光的冲刷下,拼凑出了完整的真相。

温枳把铁盒抱在怀里,金属的凉意透过衣服渗进来,却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温暖。她知道,父亲没有白死,那些被掩盖的声音,终于要在阳光下,被所有人听见了。

肖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释然的轻颤:“模拟结束。真相系数100%。”

投影的最后一帧,是和安大厦坍塌前的完整模型,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像一座从未被玷污的纪念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出格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