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昭然看了眼眼前坐在他对面,乖乖用汤勺喝着黍米粥的王离,微微叹了口气。
木槿终究还是心软,让王离住了进来。
虽说他的衣食住行皆是周丰年和周初雪两人出银子,但看顾好他,也怪是费心费力的。
村口那里人多眼杂,木家村本就有不少从王家村那边嫁过来的妇人夫郎。
为着不让王家那边反应过来上了当,又纠缠过来,王离最好还是不要住在周丰年那儿的好。
便是有卖身契,若是让王家知晓,少不得有得粘上来。
至于木富户,能出手帮一把也是看在木槿姓木的份儿上,真把王离送去木富户家,定然是得罪人。
思来想去,只有木槿这儿最合适。
因着要收留王离,木槿便没有去县衙消了他的卖身契,收放进了暗格里。
有这张纸在,王家那边若是真来闹,他也能有个倚仗。
等王离有了好归处,再去县衙改换户籍也不迟。
木槿面带微笑的给王离夹了筷子白菜炖肉里的又大又肥的肉片。
轻声细语道:“离哥儿,这几日在槿哥这儿住的可还习惯?”
王离虽然心智不熟,但好歹有四五岁孩童的智力,因着木槿对着王离多是会像和五岁的孩童说话一般。
王离轻轻点了点头,猫儿似的眼睛,水汪汪的,里面对木槿多了几分依赖。
他虽傻,但也能分的出旁人对他的好坏。
来时,周丰年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讲了木槿和周蔺他们夫夫俩好一通好话。
周丰年说什么,王离便信什么,刚来家,便对木槿他们心下没有什么抵触。
木槿笑了笑,筷子上夹着的肉片,放到王离的碗里。
吃过早饭,周蔺拎着木槿昨儿便给他收拾好的包袱,里头装着被褥,饼子馒头,午时,他便在镇上的铺子里歇息了。
木昭野把白齐秋送到木槿这儿,紧着便带上周蔺,去木桁家接上他,几人一道儿去了镇上。
年节过完,镇上的木匠铺子开了工,周蔺他们自是又忙了起来。
地冻还未完全化开,家里的菜地还得等上些时日,约摸着得道二月初,才能翻种春菜。
赵府那儿的五匹棉绸,该是染好颜色,紧着给赵老太君送过去。
王离吃完饭,便乖乖的待在染坊那儿,帮着木槿和白齐秋烧火。
白齐秋感叹道:“倒是个顶乖巧的哥儿。”
木槿赞同点头,王离也来家两三日了,真真是让做什么做什么,从不乱跑,自来家,还未出过门。
便是吃饭都很乖,看的人心里头直犯软。
因着,木槿虽是见他着实可怜,收留他的,处了两三日,如今是真心对王离这个哥儿,有几分喜爱了。
白齐秋不知想到了什么,叹笑了一声儿。
“咱家都快成了无家可归的哥儿的容身所了,我,昭然,如今又多了一个离哥儿。”
木槿莞尔,“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闻昭然眼神里一片柔软和对木槿的感激孺慕。
笑道:“因着大哥,我们才聚在一起,对了,大哥,年前我让木舟帮着在镇上寻了个匠人,按着之前咱们聊的想法画了一幅木楼的样图来,等会儿咱们看看,还有什么要改的地儿。”
年时大家都忙的紧,炸年货,炖年货,走亲戚拜年,周蔺又说了春末忙完春耕才盖木楼,他便没有拿出来。
“哦?”
木槿擦了擦手,“拿来大家伙儿一起看看。”
闻昭然笑着点头,转身回了卧房。
布匹放在锅里浸泡着,不用人看着,几个哥儿便去了院子里。
闻昭然把样图在院子里铺开来,一张用墨水绘制的二层小楼,跃然纸上。
“还挺好看的。”
闻昭然兴致勃勃,指着纸上的一处道:“大哥,这是你和大哥夫的卧房,这边这个是我的,这间屋子就留给离哥儿住吧,这间给我未出世的外甥留着,楼下两间是给思哥和齐秋哥留的,楼上楼下的中间都能当作堂屋使,在楼上,还能望望远处的景儿。”
木槿眼眸含笑,“屋子倒是挺多的。”
“还有呢,这个是二层主楼的样图,还有这仨。”
闻昭然说着,把一旁的两张小一些的样图展开来。
“灶屋咱们就盖砖瓦的,结实又不容易失水,这里是放水缸的地儿,橱柜放这儿,这张是柴房和染坊,盖大一些,都换成砖瓦的。”
闻昭然边说,便把第三张样图展开。
“这是院子,猪圈还在原地儿,粪容易沤坏木头,家禽的圈便不能放到后院儿了,挪到猪圈旁边去,这般,喂它们也能方便些,后院咱们种上一些花草果木,前院儿铺上青石,直通菜地。”
木槿听的一愣一愣的,这般下来,比之之前说的,可要多花不少的银子。
“大哥,怎么样?”
闻昭然眼睛亮亮的看着木槿,一脸的求夸的表情。
木槿无奈道:“好是好,但这般建造下来,得花多少银子去。”
“大哥,我算了,最多也就五十两!”
也就,真真是好一个也就。
他和周蔺忙活了一年,也就攒了五十多两的银子而已。
与木槿一般想法的白齐秋,微微长大了嘴巴。
“昭然………”
还未开口,闻昭然便打断道:“大哥,我看你也是喜欢的,就这般建好不好?我出嫁前这两三年,也能住的舒服些。”
木槿叹了口气,闻昭然这般说,似是为自己,他心里却是清楚,不过是想让他以后的日子,生活的舒适些罢了。
“成,不过这般下来,家里年前囤的木头怕是不够,且得去山里多砍一些下来。”
闻昭然闻言,顿时来了劲儿,“反正建木楼还得些日子,够用的。”
木槿莞尔,多看了几眼地上的样图,真真是越看越欣喜。
看到猪圈那块儿,突然想起来,年时过了,该是给家里的母猪配种了。
村里没有种猪,得抽空去谷家村一趟。
不过,还是得到天气再暖和一点儿,等春耕完,再去也不迟。
在春耕前,家里的几个哥儿,刨去在染坊里忙活,余下的时候便是紧着攒木料,晾晒木料,涂好漆,囤放起来。
周蔺若是回来的早,歇息一会儿,便跟着上山帮着把木头运送下来。
木槿自王离来家,便一直叮嘱他,让他跟着他忙活,莫要跑远。
这些日子,他在小事儿上,也着实帮了不少的忙。
整个哥儿不再担惊受怕的过日子,鲜活了许多。
二月中,木槿便跟着周蔺一道儿把染好色的绵绸带去镇上,送去了赵府。
听赵管家说,赵老太君收到布匹,很是满意,紧着便喊了家里的绣娘,缝了几床被子来。
木槿临回来前,还多给了五两银子的赏银。
晚上的时候,木槿摸着沉甸甸的银子,叹道:“真真是富贵险中求,和富户打交道虽累的紧,但着实挣银子。”
闻昭然笑道:“富人手里随便漏一点儿,都够咱们村里人好好过一年的了。”
木槿看了眼这五两银子,对家里染坊悬着的那点儿心,终是安安稳稳的放了下来。
“这赏银咱们就直接分了,一人一两,剩下的放公账里。”
说着,给了闻昭然一两银子,剩下的一两银子,等白齐秋明儿过来,木槿再给他。
没什么比挣银子更让人开心的了,木槿一个高兴,大手一挥,让周蔺明儿从镇上割两斤肉回来,包荠菜饺子吃。
周蔺眉眼微弯,含笑点头。
感念着赵府的情谊,想着赵老太君最喜野味儿,木槿把今儿挖的野菜,细细清洗干净,满满一篮子,让周蔺带送去了赵府。
春回大地,田野里渐渐染上了绿意。
家里的菜地翻好,木槿紧着把春菜播种了下去,米线铺子要的最多的蔬菜,多种了几块儿菜地。
白齐秋带着王离和闻昭然,去山里挖了不少的野菜回来。
如今木昭野多是在镇上忙活,白齐秋白日多是在木槿这儿,除了晚上不在家睡,倒是和未出嫁前,没啥差别。
家里刨去种小麦的田地,剩下的田,木槿打算,种棉花,还有黍米,高粱和和土豆。
黍米多种一亩,和高粱,棉花差不多时候播种下田。
土豆播种的时候要稍稍晚一些,不过也大差不差。
周蔺从镇上把要用的种子买齐,和木昭野告了三日假,帮着木槿把田地翻了一遍。
田地翻好,木槿把攒了一个冬时,沤好的粪肥撒进田里,再把田翻上一遍。
因着有肥,今年家里的田,定是要比去年收成多。
村里人渐渐忙了起来,不知不觉间,柳树冒出了新芽,随风摇曳,春意盎然。
家里田不多,有木昭野家的骡子帮忙,比去年轻省了不少。
转眼间,便到了春末,天儿越发的热了起来。
家里的菜地,郁郁葱葱,终是又有了大进项。
周蔺月末去米线铺子送菜,顺便收月银的时候,遇着了早早前来打牙祭的赵管家。
赵府在镇上新开了家北疆酒楼,见周蔺带来的蔬菜,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水滴,新鲜又干净。
一年多来,木槿没少让周蔺送东西给他,赵府有的,多是他也会有一份。
他起了些心思,犹记着酒楼新开,庄子那儿多是种了粮食,蔬菜紧着赵府一大家子主子仆役吃,正正好。
这几日正是要寻几个送菜的农户人家,回府便和赵小公子提了一嘴。
赵小公子对周蔺印象不错,自是有无不可的点了头。
这下,多了要送北疆酒楼的菜,菜园里的蔬菜本是有剩余,如今却是有些紧俏了。
木槿却是乐的牙不见眼,大手一挥,在家里五亩田的旁边,又开了半亩的菜地出来。
木槿:日子越来越红火咯[哈哈大笑][哈哈大笑][哈哈大笑]
小小周派送中……[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8章 第一百零八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