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近来交了好运。
在柳湖书院当了几年斋夫,见过穷酸学子一朝科考登天,没想到,这飞黄腾达的机会竟也轮到他了。
事情发生在他挑水的路上,有个声音告诉他,藏书阁后墙的墙根处有铜钱。他本来是不信的,晚上巡夜时路过藏书阁,想到了这事,便顺路去瞧瞧,没想到真的捡到了一串钱!
天没亮他便把钱拿去街上买肉包,确定是真钱无疑,才匆匆回到挑水的井边,拜了三拜,心里想的是这位连面都不敢露,肯定是哪里的野鬼,口中却连连多谢仙人照拂。
于是,更大的财路来了。野鬼又教给他四句话,说是个字谜,谜底指向一个藏宝地,里头埋着百两雪花银,只要除掉两个学生,便告诉他谜底,到时百两银子都是他王四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王四心动了。
他一边帮野鬼杀人,一边也留了个心眼:不能等着鬼来告诉他银子藏哪儿,他自去找院里学生解谜不就好了?
字谜字谜,先得写成字,他将记下的四句话给拆散了,分别复述给几人,将字谜拼全了,像是一首诗的样子。
捏着手里的纸,斗大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王四摇了摇脑袋,往住处去。门斗看到他手里的油纸包和酒壶,笑道:“王哥最近又是酒又是肉,莫不是发达了?”
王四将纸捏在拳里,压低了嗓子:“只不过是灶房里捡的几块猪油渣,又偷了点儿祭酒回来喝,你可别声张。”
杂役们偷祭酒会被书院扫地出门,但私底下,偷喝祭酒再往里掺水却是心照不宣的事,坦白小错,总好过旁人发现他的秘密,要来分他的财宝。
他是独住,钻进屋后便将手里的东西放在破木桌上,油纸包里不是猪油渣,而是混着阴火砂的猪油,杂役房设在偏院,狭小且不通风,这东西一拿出来,还没烧,就有几分臭味。他将那东西倒进油瓶,猛晃了一通,提着瓶子又出了门。
沿着墙根走着,不远处是山长带着学子刚走完醒神步,王四看了几眼,加快了脚步。
偷偷潜入书斋,他找到一个案头,上头摆着个崭新的灯盏。书院里学子的灯盏都是自己保管,但灯油却是由斋夫分发。
王四眼珠转了一圈,看四下无人,飞快地拔下油瓶的塞子,将准备好的“灯油”往灯盏里灌进去。他认识个炼丹的,找人要来些阴火砂,这东西跟油脂混在一起,灯燃时会散出毒烟,即便熄了灯,也会自燃。
正适合那些个挑灯夜读的学子,到时候是中毒身亡,还是走水烧死,就看各人命数了,即便走了大运不死,焚毁斋舍也是大罪,这姓伯的会被革除功名赶出书院——野鬼说了,让他二个身败名裂也算事情办成。
刚倒满,身后有人问:“怎么这时候添油?”
王四手一抖,差点没把瓶子打翻。
他将瓶塞塞了,回头看见一个老生,貌似是姓吴,连忙哈腰道:“刚好逢上这会儿有空。”
吴济宇打量着伯裘的书案,又看他一眼,院里每旬发一次灯油,偶尔有人油不够用,譬如他这种挑灯夜读的,会中途找斋夫添一点,但听说伯裘晚上从不用功,怎么也缺油了?
“这油好臭。”他掩了掩鼻子。
王四笑着回道:“闻着臭,烧着久,经用。”
说着便找了个由头,躬身往外溜走。
这做奴仆的,真是一天到晚不得闲。忙活到日落,王四才回到屋里,先灌了一大口酒,咂咂嘴,味儿像是不太对,比往常的祭酒还要烈几分,又要好上不少。
连喝了好几口,这才往地上滴了两滴,拜道:“求仙人保佑我,让那书生死得干净,锄头我已经准备好了,明天晚上可以出去挖宝。”
等了一会儿,野鬼没有回应,他想了想,弄死了一个,还剩一个,那鬼肯定还会来找他,也不急。即便不来,他拿着字谜去外头,找个外县的读书人帮忙解了,一样能找到银子。
想着将要到手的财宝,往身上摸了摸,却没摸到写着字谜的纸,稍微有些着慌,又在地上摸了一通,兴许是酒烈,身上没有力气,他迷迷糊糊躺倒在地,心想,明早再找也不迟。
偏院的杂役房走水了,一个姓王的斋夫被烧死。
事发之后,书院上报给官府,很快有了结果,这斋夫不仅偷酒醉酒,还偷灯油,不仅偷灯油,还违反“杂役房不得点灯”的规矩把房都烧了。
也有疑点,譬如灯油里像是掺了什么东西,斋夫是被毒烟熏死的,这油是哪里来的?又譬如,一个斋夫怎么喝得起杏花楼的好酒?
因为不是官派的杂役,官府也想息事宁人,便让院里出几个烧埋银子了事。
詹小哥站在人群中听着议论,死了人总归是不好的,但听伯裘说,推他坠井的,正是这名叫王四的人,总觉得有点太过巧合了......算了,有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就这样吧。
伯裘站在他旁边,并不想透露太多,只看风景似的看他,惟愿此人永远无忧无虑、无灾无痛做个纨绔公子哥。
忽听有人喊了声:“伯裘兄。”
回头看去,是吴济宇,脸色有些发青,他还没应,詹小哥就从人群里挤了过来:“鲫鱼这脸色是怎么了?吃到屎啦?”
吴济宇现在差不多也习惯了,听了詹小哥口吐芬芳,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缓了缓,再睁开时,眼里已经无嗔无喜四大皆空。
他望着伯裘:“我捡到个东西,是那个人的。解开来是个字谜。”
伯裘:“怎么?”
吴济宇:“字谜里藏着一个地点,我不太敢去,想问问伯裘兄......”
詹小哥不乐意了:“你们怎么回事?打哑谜呢?是不是背着我干了什么?”
伯裘揽过他,又示意吴济宇带路:“没事,他捡到死人的东西,怕犯忌讳,所以找我。”
“地方是书院东墙那头。”吴济宇展开一小张纸,纸上泛着油渍,上头写了四行字。詹小哥抢过看了看,只见上头写着:
孟坚志地理,子厚赋囚山。
退之叹盘谷,元晦隐武夷。
“这说的是班固、柳宗元、韩愈、朱熹......怎么看出来是地名的?”
果然是赤脚生,这都读不出来!吴济宇有些鄙夷,不意撞上伯裘的脸色,他有些瑟缩的垂下眼,将神色敛起,跟詹小哥解释道:“这是取每句最后一字,组合在一起,又用了反切法,得出里许二字,再结合书院方位布置......”
“所以谜底就是距书院东墙三十步,松树下五尺。”说话的功夫,他们已到了树下。那里横着一把铁锨,吴济宇:“我本来都准备开挖了,但是怕里头有什么不好的东西......”
詹小哥捡起铁锨递给伯裘:“挖吧,我看着。”
伯裘没说话,眼神却是:为什么是我?
詹小哥理所当然道:“鲫鱼不是手腕不行吗,要是手断了,累的还不是我?”
这话一出,伯裘便老实接过了锨。
吴济宇看了看詹小哥,又沉默起来。
挖到一人多深,铁锨碰到个什么,一声脆响,三人都凑过去看,土里是个瓷坛。
因为磕破了盖子,搬上来时洒出了里头的东西,那是几锭白花花的银子。
吴济宇吓了一跳:“......我的天呐!”
震惊之余,难免产生贪念,这么重一坛,若都是银子,那得有多少!他穷惯了的,只知道有了这些银子,他家中能买许多田亩,赶考的盘缠都有了,也不用为了省几个钱油钱借光读书了......
从地上捡起一个,用牙咬了咬,看银子泛出的光泽,眼睛都亮了起来。
去看那二人,也有些呆愣,吴济宇忽然紧张起来:虽然是他发现的,可人家帮忙挖的坑,这不义之财让人看见,少不得要分赃,否则便告发他......
是要平分吗?或是分做三份?可是......
詹小哥这时已经蹦了起来,显然是大喜过望,他先是抱了一把伯裘,夸他“干的好!”,又过来将吴济宇的肩膀拍的山响:“见者有份!见者有份!”
吴济宇心里怦怦跳:果然......
却见他从地上捡起了两锭,一锭塞给伯裘,一锭送到自己袖中,还要挤眉弄眼:“鲫鱼兄、不,吴学长,你得了这么多银子,可一定要请大家好好吃一顿啊。”
吴济宇紧绷的面孔一僵,没有说话。
詹小哥谄媚道:“书院附近新开了个馆子,鲫、学长也想尝尝鲜吧?”
伯裘笑着看他。
吴济宇突然也笑了一下,又蹲下身来,抱住了头:与詹允文相比,他向来自诩是个君子,却总怀着小人之心,可悲可笑!
这笔钱最终还是没有据为己有,吴济宇也只取一锭,剩下的全交给了书院,听到詹小哥骂“你傻啊!”,他甚至有些快意。
他仍是讨厌詹允文,但有时又不得不敬佩他,这敬佩让他的厌恶似乎没了立场,唯独这一次,他忍受住了诱惑,也稳住了自己的士人风骨,往后要讨厌詹允文时,也能更自在些,而不至于时时惭愧自省。
没料到的是,尤山长仍是还了一半银两给他,另外一半由院里保管,算作膏火银,补贴给贫寒学子。
诸事顺遂,詹允文也如愿吃到了状元糕。午后躲在花园的假山后头,他膝上搁着伯裘的饭匣子,脸上笑眯眯的。
伯裘:“这么高兴?”
詹小哥舔了舔嘴唇,树上投下的斑驳日光落在他眼睫上,以至于他要眯眼去看伯裘:“也不知为什么,看见你就想笑,我以前最不爱上学了,现在早上一醒,想着能见到你,就变得有点期待来书......”
话没说完,嘴唇突然被人含住了,有紊乱的气息贴过来,伯裘长长的睫毛扫过他的脸颊,痒痒的。
嘴唇被轻啄着,吸着、舔着、被一口一口吃着。
他倏地睁大眼睛,惊慌要躲,伯裘倾过来,将他顶在山石上,舌头趁机溜进嘴里,卷起他的舌尖,吮了一下。
只一下,詹小哥从天灵盖到尾巴骨全麻了,想要推开他,却软软地瘫靠在石头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