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个故事-集成电路是梦想的萌芽
父亲是个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孩子,他的童年像一本泛着淡淡纸香的旧相册,每一页都描绘着他追逐未知的身影与渴望探索的眼神。那时候的他总是淘气,却并非因为顽劣,而是因为心里有一团不灭火焰在熊熊燃烧,它让他对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也让他一次次想要去揭开生活里那些看似平凡却暗藏奇妙的小秘密。他脑海中仿佛一直转动着一个永不停歇的发条,那发条驱使着他不断冒出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于是每一天都活得格外热烈,似乎连空气也因他的兴奋而跳动起来。
小时候父亲几乎把少年宫当成了第二个家,那里的走廊、教室、实验室都留下过他的脚印和笑声。放学后或周末时,他总会背着小书包一路小跑,急匆匆地冲向那个梦想起航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航模班和无线电兴趣小组,这两个地方在他心中就是宝藏。他在航模班里亲手拼装木片和零件,打磨机翼,用砂纸一点点抹平棱角,再给飞机刷上亮丽颜色,当模型完成后,他常常拿到空旷操场上试飞,每当机翼展开扑入风中缓缓升起,他就会忍不住大喊一声,像是真的跟飞机一起划过蓝天。而无线电小组更让他沉醉,桌面上散落着密密麻麻电阻、电容、电线,他盯着那些复杂图纸反而觉得新鲜无比,就像有人递来了一张等待破解的大迷宫,每一次连线成功都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并不算丰富,家里也不会随意有多余零件提供给孩子玩,于是父亲常常会磨着长辈带他去电子零配件市场,不管是一颗小小螺丝还是不起眼电阻,他都会仔细端详半天,然后满心欢喜地揣进袋子里,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有时候买不到需要零件,他就跑去请教一些懂行的大人,用尽办法想要解决问题,而这种不断追问与尝试不仅锻炼了耐性,也让他的知识面一点点扩展开来。每一次组装成功之后他都会兴奋得不得了,那种成就感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因为父亲后来,总把他新做好的模型放在桌子正中间,然后反复打开关掉,展示给身边所有人看,好像那就是世上最厉害作品。
父亲最痴迷的是矿石收音机,那种痴迷几乎到了废寝忘食地步,他梦想能用自己双手造出能捕捉远方声音的小机器。在那个家境拮据年代,一个三极管对于爷爷辛苦支撑的大大家庭来说堪比奢侈品,可父亲却把它当成心头至宝般想要得到。他知道奶奶素来节俭,对额外花销格外谨慎,所以就下定决心靠自己的劳动换取这个零件。于是每逢周末,当别家的孩子还在巷子口玩弹珠或踢毽子时,他已经卷起袖子开始忙碌,从洗被褥到扫院子,从擦窗户到挑水倒垃圾,几乎什么活都主动揽下。他用瘦弱手臂抱起湿漉漉棉被,在冷水里反复揉搓,那股冰凉让手指发红,可思绪里全是未来属于自己的收音机,因此再多辛苦也显得值得。
经过漫长努力终于积攒够五块钱,那一天父亲从奶奶手中接过钞票时,小心得像捧着稀世珍宝,眼睛闪烁光芒仿佛夜空挂满星星。奶奶望见这种神情既心疼又欣慰,她明白这枚三极管对父亲来说不只是零件,更是一扇通往未来大门。当父亲真正买回三极管那晚,他激动得辗转难眠,不等天亮就迫不及待开始组装收音机,一边摊开图纸一边焊接导线,每一下焊点都是汗水凝结出的印记。当最后一步完成屋内静谧下来时,突然传出清晰广播声,那声音如同来自远方又温柔贴近耳畔,让父亲整个人愣住片刻,而后露出灿烂笑容。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也知道那个小小声音将成为推动他继续追梦最初也是最坚定力量。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远离那个只能靠简单零件组装梦想时代,但对于父亲而言,无论技术如何更新换代,那份探索**始终未曾消退。他仍旧保持阅读习惯,会关注最新电子产品发展趋势,会主动学习电脑编程原理,会思考芯片工艺未来走向。有时候他说,现在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以前哪怕得到一本教材都十分珍贵,如今信息触手可及,如果不好好利用真是浪费机会。我看到他讲这些话语气坚定目光炯炯,那一刻仿佛又看见少年时期那个不停追问不停实验的小男孩,只不过如今岁月已悄然爬上鬓角,却依旧保留年轻心态和无限好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