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个故事-父亲和母亲的第一次相遇-命运在面粉厂悄然凝结
那一年北方的天空总是阴沉得像压着一块巨大的铁板,雨水似乎永远没有停歇过,道路泥泞不堪,车轮陷进泥浆就像被牢牢攫住无法挣脱,人们想要从遥远县城运输粮食几乎成了一种折磨。连里人每天盯着空空的锅台心中焦急不安,而负责后勤的父亲更是愁眉紧锁,因为孙吴县师部直属面粉厂按理说该供给他们口粮,可偏偏道路难行卡车无法抵达粮站,这种局面一天拖过一天,全连眼看就要断炊。
父亲原本个性倔强又有些急躁,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于是独自扛起挽救全连温饱的任务。他听闻沿江有一处小型面粉厂属于一师独立三营,虽然规模不大却能勉力维持周边伙食供应。他打听多日终于找到方向,在细雨绵绵空气潮湿的清晨出发,一路上溅得满身泥水鞋底沾满稀泥,可他完全顾不上这些,只想着必须带回粮食让弟兄们填饱肚子。
而那座并不起眼的小厂正好就是母亲工作的地方。她当时刚刚十七岁,年轻姑娘模样清秀漂亮,神态认真,每天守在库房门口翻阅账簿核对进出货物,她习惯用细致笔迹记录每一袋面粉重量,她相信仓库账目必须分毫不差才算尽责。她没想到这份看似平凡工作会成为自己命运转折点,更没想到多年以后那个衣衫泥泞、语气急迫、带着倔劲闯进仓库的大男青年,会成为生活伴侣陪她走过此后一生风雨。
父亲第一次推开那扇沉重木门时,大厅里弥漫淡淡麦香味夹杂潮湿气息。他环顾四周见到整齐码放麻袋心中燃起希望,但随即也察觉到守在桌旁的姑娘神情冷静而谨慎,他还未来得及开口说明来意便被对方询问身份和手续,他只得亮出自己隶属部队情况解释因为上级供给受阻全连濒临无粮危机,希望临时支借部分面粉解燃眉之急。然而母亲并未被他的语气与神态打动,她认真翻查文件发现并没有接到任何分派指令,于是摇头拒绝。
这一刻火药味迅速升腾,父亲声音提高几度直言今天若拿不到粮食全连弟兄只能挨饿,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给;母亲却坚持规则强调没有命令坚决不能私自放料,否则责任重大谁都担不起;两人一句顶一句空气紧张仿佛随时要爆发冲突,那场景若外人旁观定会以为他们互相结下深仇,但其实背后只是两个年轻人站在不同立场各自维护职责,一个为了责任一个为了生计,他们都不愿后退半步却又同时坚守内心底线。
争执持续许久,雨声敲打屋檐节奏越来越急促,好似为他们辩驳加重鼓点。父亲脸色涨红手掌还搭在麻袋上似乎随时准备直接搬走,而母亲则挡在门前挡住出口眼神坚定毫不退缩。这种僵持让彼此更加恼火可又暗暗生出一种奇特力量,好像心底某处已经记住了对方面孔,即使带着怒意也难以抹去印象。后来事情发展出现转机,因为消息送达上级批准确实可以由这里暂时供给,于是母亲才松口安排工人搬运几袋交付给这位固执青年。当父亲接过那份沉甸甸重量时心中既感轻松也有些复杂,因为他明白若不是官文传来恐怕凭己之力根本说服不了这个女保管员,但他又不得不承认正因为她坚持原则才显现一种值得敬佩气质,这份感受深深烙印下来久久挥之不去。
后来几十年间提起往事,他们常笑谈最初相遇竟然是在仓库里吵架,当时谁也没料到日后会共同操持一家老小柴米油盐,更不会想到曾经剑拔弩张场景最终化作生活温馨插曲。而缘分就是这样,总喜欢在人毫无防备瞬间播下一粒微小种子,不声不响埋藏土层之下,然后随着时间浇灌逐渐萌芽长叶直至枝繁叶茂,有一天回首往昔才惊觉原点早已注定无法改变轨迹,那一次邂逅已经决定今后人生走向。
他们相识背景离不开特殊年代环境,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生产条件艰苦交通极其落后,人们对于粮食依赖程度达到极致,一车面粉价值足以左右一个连的存续,因此矛盾碰撞不可避免。而正因如此,两个人生命轨迹才发生交集,一个代表需求一个代表把关,他们之间冲突恰恰源于责任与担当。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他们性格,也让之后感情基础更显牢固,因为双方从最开始就看见对方法律般严苛坚持以及为集体拼命奔走的精神,这样品质远比甜言蜜语更能建立信任与尊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