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十点大地已经晒成白茫茫一片,水龙头的水自带30度温暖,大院里养的阿猫阿狗都躲在阴凉处懒懒躺着,时不时晃动片刻尾巴尖。
十几个小孩子丢下玻璃球、橡皮筋和翻纸卡,不嫌热围在一起,他们好奇把两张纸传来传去,仔细摸着上面的纹路和研究纸张上面的人头图像。
“这就是美元?美国人的东西?你婶婶给你和你妹妹带回来的?”
“对!是我妈特意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活泼尖锐的女童声音抢着回答,她还抽空对自己堂哥眨了眨眼睛:“我妈妈说啦,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去賺外国人的钱。”
一群小朋友还不知道这番豪言壮语代表什么,他们抓抓屁股擦把鼻涕,有些懵逼看着眼前两个小伙伴。可后面那群在阴凉处纳凉的大人们就被点燃了鸡血,一个个经历过追英赶美的老革命们舞着大蒲扇拍着大腿大声叫好,
“哎呦,说的真好,快和你们倩倩妹妹学习。”
“好志向!”
胖嘟嘟的高伟强伸出手一脸纠结,他正想解释什么就被后脑勺长了眼睛的堂妹转头瞪了一眼。性格没遗传到妈遗传了爸的男童顿时不敢说话,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妹妹又在开始推销。
高倩倩声情并茂对着周围小伙伴以及后面阴凉处的大人宣传道:“为了賺外国人的钱,首先要学会外国人说的话,我妈说了从现在开始让我和我哥一起跟着她学英语,你们想不想参加呀。”
一听到学习两个字,小伙伴们张着嘴就开始摇头,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他们后方的家长们强势下了决定。
“参加啊!哎呦为什么不参加,小鹏你们每天跟着高家兄妹一起学。”
“这可太好啦,省的孩子天天上蹿下跳晒的和猴子一样,天天就知道玩玩玩。”
十几个小伙伴还不知道,从此他们提前了十几年赶上一种叫暑假班的东西,起因就是有人不想让自己妈妈太过关注她那写不完的英语单词作业。
人多才好,人多自己就不会垫底。
屋内的赵香梅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级为暑假英语班老师这一职位,她把在温州和南京带回来的十几件衣服拿了大半回高家,所幸都是夏装没什么重量半个编织袋就扛了回来。
她可没带什么特产,这些厂家赠送的礼物就是特产。
卷发女子抚摸着连外包装袋都没拆的衣服嘱咐道:“爸妈、大哥大嫂,这些衣服都是全新的夏款服饰,你们可别舍不得穿要多穿多试,我们家也是做服装生意的,我想了解江浙那一代服装质量怎么样。价格我就先不告诉你们,你们试过每件衣服都告诉我你们的心里价位,让我好心里有底。”
原本还想把新衣服收起来以后穿的老人家顿时感觉到了责任感,连忙应下。
“还有大嫂,有一个忙需要你来帮我,”赵香梅拉着朱和平的手一起坐下,她略带歉意说着:“你想要的丝绸我真的是来不及去找,但是我给你带了一件上海当下最流行的连衣裙。”
上海?最流行?
这两个词一出朱和平早就忘记什么丝绸,快乐立马占据她的大脑最高点滋滋放着电让她通体舒畅,她合不拢嘴:“哎呦,不要紧你的工作肯定排第一,没空就不用帮我带了嘛~诶诶?怎么有两件?”
朱和平看着妯娌从包里掏出两件没有包装袋的裙子纳闷,这两件看上去都一样呀。
“大嫂这两件我都特意去掉了包装袋,一件呀是上海百货大楼里面的正品,另一件呀是温州服装市场号称一摸一样的翻版,我看了一下面料和走线都不分上下,两件衣服的标签上我分别写了个1和2。”
赵香梅把两件裙子塞到了大嫂手里,看着对方眼睛诚恳十足:“嫂子你一直对品牌服装了如指掌,我需要你帮我感受出这两件看似一样的裙子有什么差别。可能你第一次就能发现细微不同,也可能要多穿几次,总之一个月内就辛苦你帮我找出服装差异。”
这话说的每一句都在朱和平心头上,当下拍着胸脯表示全交给她吧,一定可以分出个高低。
忙完这一半,还有另一半,下午赵香梅夫妻又带着另一小半服装去到了舅舅家。
纺织厂大院绿荫环绕也扛不住闷热的空气,女子拉扯自己身上湿透的圆领体恤望着天:“是不是有台风要登陆呀,怎么这么鬼热?”
“台风可能就这一两天了吧,”高大景停好车立马掏出一件旧衣服把摩托车盖好,不然待会一屁股坐上去那就是铁板烤肉,他看了眼手里提着的香蕉和李子抱怨道:“你好歹从南京买点吃的回来吧,孩子眼巴巴等着你结果你就掏出2美元当特产。”
“美元怎么啦,多有教育意义。再说那些特产我保证你吃不惯,买回来送人就是结仇。”
两夫妻唧唧歪歪拌着嘴走进楼梯间,赵香梅还不忘给鲜肉月饼这一可怕的食物泼黑水,“那玩意吓死人了,月饼在我这就只能是甜的。”
南宣纺织厂这两年生意大不如前,这里离岭东省太近市场占有率被冲击的节节败退。表现特征之一就是员工上下班纪律松懈不少,明明是上班时间舅妈和李春红主任都在屋里等着赵香梅。
赵香梅带着两份水果和南京服装厂赠送的工装制服走到门口,一进门就对着蛮久不见的前领导招呼道:“李主任,又要麻烦你出山帮我一次了。”
沙发上那位即将退休的长辈不敢托大,立马起身对着小辈亲昵打起招呼。头发发白穿着过时服装的李春红心下再次感叹不已,谁想的到8年前那个话都说不清,节礼都不敢送到小姑娘现在已经进退有度小有名气。自己家孩子多开销大,现在生活标准还没陈红妹过的好,这几年自己也靠着自己这个前徒弟赚了一点兼职钱。真是风水轮流转。
“你这孩子,大下午的跑来跑去晒坏了怎么办,有什么事让你舅妈和我说一声我自己去找你嘛。”
李春红身上还挂着陈红妹家的旧围裙,上面留下她几个沾着面粉的指头印,开门时的穿堂风吹过饭桌上正打开扣子的面粉袋,一旁和好面的面粉疙瘩正等着发酵。
“呦,舅妈你和师傅正在做馒头呀。”
“闲着没事呗,待会你多拿几个走特意给你留了份呢。你这孩子来舅妈家还带水果干什么,都是一家人。”
赵香梅亲切跨着舅妈的手臂,抽空指挥老公把水果还有那包衣服拿了进屋,招呼李春红老师三个女人一起坐在铺了针钩蕾丝布的沙发上。
“舅舅和外甥怎么不在家?带出去玩啦?”
陈红妹叹口气双眼疲倦,她把发酵好的面粉搓成长条扭成一个个团子:“娃的奶奶住院啦,你舅舅带娃去看一趟,怎么样礼节都要做到位。”
大家心知肚明点点头,跳过这些不愉快的话题。正如李春红也不会提到李双霜的名字,她只是知心长辈一般问道:“这次去南京之行怎么样,吃得好玩的好吗?”
把沙发旁的小袋子提了过来,赵香梅叹口气摇摇头,她挑着重点把这次的所见所闻说了个大概。行内人一听就知道里面门道,两位长辈的面色也跟着凝重不少,尤其是陈红妹像吃了千斤坠一般难受,她可是还有个年轻的女儿也在厂里的呀。
“厂里……真的落后太多了,这下怕是难以跟上。”
大家长吁短叹一会才开始启动正事。高大景拆开了南京服装厂赠送的品牌工装摊在沙发上和茶几上,陈红妹和李春红带上老花镜借着阳光细细观察,
“布料是64支棉,走线很密啊应该有16针还做了防缩水工序。照你所见生产线整体升级所以节约了人工和布料利用率,出货也快。”李主任沮丧叹口气,“我们厂可没这种实力。”
“香梅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呢?”
在厨房忙着蒸馒头的高大景立马把包里的小手电筒拿出来,赵香梅拎起一件衬衫把手里的电筒光打向了衬衫胸口处绣着的那一只活灵活现的熊猫头标识。
那只刺绣出来的简笔画熊猫头憨态可掬,黑色针线按照看似简洁实则严谨的走线方式完成作品。最后经过赵香梅提醒,几人还在袖口处找到一条荧光防伪标线。
卷发女子拿着手电筒在标识上画了个圈,她神情严肃道:“师傅,我想请你再找几个老师傅把衬衣的标识和衣领标签逆推一次,弄清楚他们为之自豪的防伪手法和标识刺绣是怎么设计的。我打算向这些大品牌学习,参考人家少走弯路。”
李春红和陈红妹对视一眼,问道:“你这是准备自己打版加工?”
“先做好准备吧,”赵香梅摸摸下巴没有正面回答,她的眼神犹豫不决,“这可不是拍拍大腿就能决定的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8章 学习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